【議會過半想像:以「#國際攬炒」反制「臨立會2.0」】
全文看:bit.ly/ProvisionalLegcoRound2
(關於立法會過半後應該點,到底係咪要攬炒?過去一、兩星期民間都有唔少討論,好感謝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俾機會我喺報紙登咁長既文,可以仔細分享我對未來議會鬥爭策略同埋國際戰線結合既諗法。我都明長文大家難免 Too Long Didn't Read,但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有興趣同關心留意「35+」討論既朋友,可以抽時間睇睇呢篇文,衷心感激。)
歷經大半年的時代革命,香港人已不再像數年前般,習慣以「結果論」爭辯各種策略有否成效,或浪費時間捉鬼,無休止地猜度同路人的身世與動機。經歷中大、理大攻防戰後鼓動選民投票促成區選大勝,更讓人驚歎原來香港人可把「和勇不分」實踐得如此淋漓盡致。
在抵抗暴政的過程裏,民間意識到不同戰線不分優次,聚焦「35+」的共同目標亦是由此而起——希望今年9月贏得立法會過半數的議席,讓本來代表香港人的「多數派」奪得立法會的控制權。議席數目增加,甚至在70席奪得超過35席,當然有助增加增強政治實力,對於迫使政府在「五大訴求」向港人妥協,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立會過半並非難過登天
在不民主的議會奪得過半議席,絕非遙不可及。4年前,民主派已在立法會選舉贏得30席,若計算因區會過半已成民主派囊中物中區議會(一)議席,九龍東與新界西的地區直選不再重演「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慘况,單計2016年民主派得票比率,已足夠贏33席。
至於如何從33席增至超過35席,當中3席從何而來,則相當視乎分散中聯辦資源後能否在功能組別突圍、選民結構最受中間派左右的香港島能否過半,還有9月投票率能否超越去年區選的71.2%。至於影響投票率的因素,必然離不開抗疫工作待至夏天仍否持續、投票前兩周街頭抗爭遭受警暴打壓的程度,還有環球經濟下行和港美關係互動。
#實現議會過半後的危機
由此可見,促成既為目標亦為手段的「35+」民主大業,已成反抗陣營共識。作為參與協調會議的一分子,自己早有表態支持進行初選,我也樂見近日討論正趨向達成共識的方向邁進,有助最大化地區直選的議席數目。
然而,在協調的命題以外,當務之急亦要着手討論的是投票日後的沙盤推演:若然未能實現「35+」,固然民主派會繼續處於捱打狀態,但分歧矛盾卻因議會戰線難有寸進而減少;反之,如果民主派成功促成「立會過半」,中共眼中的「憲政危機」一觸即發,民主陣營如何應對未來極為動盪的政治局勢,方是關鍵命題。
奪得立法會的控制權,讓權力歸於人民,令立法會反映多數港人意願實在是應有之義,但「到底北京是否接受涂謹申成為立法會主席?」恐怕誰也說不準。正當眾人把「35+」說得琅琅上口,問題核心在於如果民主派奇蹟地奪得過半議席,對中共而言確與奪權無異,假若香港是議會制的民主國家,民主派議員已成香港首相。
#嚴陣以待北京取締議會
到底北京會部署多大程度的反制,此刻確是未知之數,但當中共在過去4年不按《基本法》辦事,作為經歷三次DQ、兩次團隊被踢出議會、三度入獄的過來人,我想又難以寄望政權從善如流,接受民主派掌控和運作立法會半年,待至《財政預算案》被否決後「順理成章地」解散立法會,讓民主派在重選再次大勝。
正如5年前仍未曾有「DQ」存在一樣,如今取消議員資格和進行拘捕檢控已成常態,搞不好警察殺入議事廳的劇目亦會很快上演。更甚的是,中共要反枱踢走70位議員,發明「臨時立法會2.0」取締現有立法會也非異想天開,寄望「立會過半」後可促成「一國兩制的新約」,也許只屬精英階層的良好願望,如今便將戰線預想至1年半後的特首選委爭奪戰,可能已是過分樂觀。
不過,即使假設立法會新會期能開展,民主派能有何等程度的團結,承托今年暑假後的政治氣氛,也是我方必須正視的難題。畢竟,在最樂觀的推算當中,民主派與保皇黨的議席數目也僅僅相差兩席,通過抑或否決議案只是一念之差。而在去年6月12日的分水嶺前,「不顧民生憂慮太過火」和「見好就收」等求穩說法,也曾被不少代議士掛在口邊。當政府拒絕落實「五大訴求」,民主派尤其是功能組別議員有否政治魄力和心理準備,承托起全面攤牌的局面,才是這次選舉民主陣營真正要面對的難題。
誠然,民主派沒有條件自行實現「攬炒」,要不頂多促成政府停擺至願意回應「五大訴求」,要不政權受壓經已意圖取締立法會,所謂「否決議案→解散議會→重選再重選→林鄭下台」,大概是對中共政權抱持「理性計算」的良好意願。若能實現此等劇目當然樂見其成,但問題在於回望過去4年的深刻經歷,民主派必須加以防範着手準備,透過認清香港對中共的最大威脅為何,試圖從中突破及制衡,避免「臨立會2.0」成事以後如同4年前的「DQ」浪潮般反應不來,則更為重要。
#國際攬炒務求反制中共
對中共而言,香港最不確定的,莫過於是對於作為大陸經濟體系「白手套」的角色,自身作為中國領土範圍絕無僅有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備受動搖。若然如此,到底取締立法會,即一併「DQ」70位民選議員,再參考1997年的「臨立會1.0」在深圳河以北召開會議,於非香港領土範圍定奪香港事務,對在《#香港人權民主法案》通過後的國際社會,會帶來何等程度的震盪?縱然難以準確研判,但屆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前後,不可能對重創三權分立的行徑視若無睹,定必導致西方對港有所對策。
長久以來,北京挾着香港游走於國際社會,既要箝制國際城市的政治自由,又欲維持金融中心的經濟自由,這種如意算盤不應再被中共打響,此乃4年前推動法案游說的初衷,亦是如今務要在國際戰線推動「國際攬炒」的緣起。選民意志不容侵害,取締「35+」的立法機關,放諸國際社會審視不單違反民主價值,震撼程度更較推動《逃犯條例》有過之而無不及,把反對「#臨立會 2.0」取締香港立法會,與維持中港命脈的獨立關稅區扣連起來,聯合「立會過半」和「國際攬炒」的政治議程,把選舉戰線和國際戰線連結起來反制中共,方能增加政權答允「五大訴求」的可能。
#放下成見掌握破局之機
實現「35+」後,中共必然會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行反撲。民主派不能寄望立法會可正常運作、議員可如常進行政策倡議展現什麼治港藍圖,候選人得以透過選舉比併光復以後的香港想像。道出此點並非要勸降放下「立會過半」的目標,而是面對法治已死和無險可守的局面,憲政危機來勢洶洶之際,民主派必須把握破局之機,將議會戰線轉化為更積極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35+」的改變。
因此,不論是大黨、無黨、現任、素人,甚至是民間社會整體,如果我們繼續根據2016年的政治語言和成見,以「鬥本土」等方式處理目前民主陣營當中的分野,單以資源考量和擴展勢力作為參選的出發點,而非思考從去年夏天以至未來的抗爭路途,怎樣的議員應當肩擔什麼的崗位;只會讓「35+」後破局的機會白白流走。
總括來說,若「35+」未能實現,議會空間毫不意外地將會在往後4年承受進一步的打壓;即使「35+」成功達陣,按照中共過去4年的往績,民主陣營如何抵擋得住政權文攻武鬥,以國際攬炒等戰線反制中共「臨立會 2.0」的攻勢也絕非易事。秉承「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原則,我只寄望在未來半年,香港人能在街頭、選舉和國際戰線無分彼此,繼續迫使政權讓步,在憲政危機來臨之際得以破局,才有可能扭轉政權的制度暴力,而不被體制吞噬和磨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