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詩〉組詩之九 ◎瑪格麗特•艾特伍,陳育虹譯
「頭連著頭,還活著」
1954年加拿大博覽會
連體嬰廣告詞這樣寫
⠀
兩個頭有時各說各話
有時一起說,有時輪流說
像所有連體嬰他們夢想著分開
⠀
九、
住在這裡你不得不呼吸
別人的空氣,那用來塑造
這些隱藏的文字,卻
不屬於你的空氣
這個字鎖在
一名小男人的嘴裡
他被絞索和金紅色的鼕鼕鼓聲
掐著脖子
這個字被驅逐
這個字是喉音字
埋藏在皮革喉嚨裡
在一張狼皮裡
這個字
和一顆珊瑚珠一把水壺
一起沉在湖底
這個字乾癟癟的
年復一年自我
否定,以馬鈴薯果腹
有機會就大醉一場
這個字死於壞天氣
沒有甚麼會永遠屈居
下風,沒有人
不想飛,說穿了這到底
是誰的語言?
你真想要這些空氣
但不想要空氣中的文字
那就冒險呼吸吧
這些文字也是你們的
雖然你們從來不說
從來不聽,歷史
製造死亡但如果謀殺了
歷史你就謀殺了自己
而甚麼是叛徒?
--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重量級候選人。
1939年,瑪格麗特‧愛特伍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1966年,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詩集《轉圈遊戲》即獲加拿大最重要的文學獎「總督文學獎」。除了寫詩,她也創作小說。1985年以小說《侍女的故事》再度獲「總督文學獎」,2000年《盲眼刺客》獲英國曼布克文學獎。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榮膺西班牙愛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
創作六十年,愛特伍出版詩集十二本,小說二十三部,另有散文、論文、童書與劇本,累積著作超過五十本;除了是加拿大國內最暢銷作家,她海外的讀者更散布四十多國。她目前住在多倫多。
◎譯者簡介:
陳育虹,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市。寄旅加拿大多年後,現定居台北。著有詩集《之間》、《魅》、《索隱》、《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等六本,另有散文《2010陳育虹日記》及譯作英國詩人凱洛‧安‧達菲Carol Ann Duffy詩集《Rapture癡迷》等。2011於日本思潮社出版日譯詩集《我告訴過你》。曾獲2004《台灣詩選》【年度詩獎】、2007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
◎小編一尾賞析:
愛特伍年近八十仍持續創作,近兩年《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翻拍成影集其共同參與製片工作,續作《聖約》(The Testaments,暫譯)又獲今年英國曼布克獎的肯定。愛特伍在小說上嶄露的光芒有時也遮蔽了其在詩歌上的成就,但這位多產的斜槓小說家在詩歌的成就也不容忽視。
八月第一週的國際政治詩小編宇翔曾解析過這首組詩的第十一首,他說:「艾特伍以「連體嬰」作為全詩的核心,來隱喻這場文化的衝突,以及兩造之間的一體性。和連體嬰一樣,他們既是分開的,也是同一的;既是對話的,也是毫無交流的——他們都幻想分離,卻又不可分離而活」。
語言,是這首詩相當重要的概念之一,而我們可以將「連體嬰」視為英語加拿大與法語加拿大在文化與語言之間的衝突。這一切則始自於1960年代在魁北克發生的寧靜革命與魁北克解放陣線(FQL)的恐怖攻擊,魁北克獨立運動在長年的推波助瀾下,加拿大政府承認魁北克為國中之「邦國」(nation),擁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政府、議會與司法機構。但,在過去英裔資產階級對法裔勞工階級時常說: Speak White(說白人的話),說魁北克法語的人是低賤的、粗俗的、被歧視的,說英語才會被這個社會認可,而在詩的各段揭示了不能說自己的母語是何等景況。
說話就像是呼吸一樣,而身在非母語的環境就像是吸著不同的空氣般,首句:「住在這裡你不得不呼吸/別人的空氣」,首段的斷句使得這四句間可以獨立拆開閱讀,又可以將每句連起來,透過斷句的方式而產生詩意。我們說話,吐出氣息成為空氣,而話語則成為文字,但詩的敘事者正處在「不屬於自己的空氣」。
進入次段後,那「字」比喻的就是魁北克法語人士的處境,不能說出母語就如同用鎖鏈「掐著脖子」,不能說出擁有獨特「r」喉音的法語詞彙,那些詞彙被驅逐、如同「和一顆珊瑚珠一把水壺/一起沉在湖底」,當說出母語則會被他人歧視。中下階級的法語人士只能「,以馬鈴薯果腹/有機會就大醉一場」,「年復一年自我/否定」,最終「這個字死於壞天氣」,詩人在這裡將語序對調使得詩句產生跳躍感,強調歧視語言的下場是招致其死亡。
詩句進入末三段,轉了個角度開始對於讀者進行質問:「說穿了這到底/是誰的語言?」,如果你真的想要說母語、呼吸屬於你自己的空氣,敘事者說:「那就冒險呼吸吧」,如果不說、不聽屬於自己的文字,就像是謀殺這個文字的歷史,「歷史你就謀殺了自己」,所以最後也得問:「而甚麼是叛徒?」
愛特伍揭露當時加拿大Speak White(說白人的話)的景況,那庸俗、低賤、粗魯的魁北克法語不是白人的語言,在台灣的我們是不是也挺熟悉?那被貶抑的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都不如在「國語運動」定於一尊的華語。加拿大經過多重殖民後,以多元主義立國重視國內各民族的語言歷史,都來自過去慘痛的教訓,而擁有相似歷史的我們,終能夠平凡且自由的呼吸屬於自己的空氣嗎?
-
美術設計:泓名自己畫
圖片來源:泓名自己畫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2/2019122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跨界 #斜槓 #瑪格麗特•艾特伍 #侍女的故事 #轉圈遊戲
同時也有1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國際政治詩」的推薦目錄:
國際政治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廣場 ◎李志
你的踏板車要滑向哪裡,你在滑行裡快樂旋轉著
有人看著你為你祝福,我曾經和你有一樣的臉龐
如今這個廣場是我的墳墓,這個歌聲將來是你的輓歌
你會被教育成一個壞人,見死不救吃喝拉撒的動物
請你不要相信他的愛情,你看黎明還沒有來臨
請你不要相信他的關心,他的手槍正瞄準你的胸膛
如今這個廣場是我的墳墓,這個歌聲將來是你的輓歌
你會被教育成一個壞人,見死不救吃喝拉撒的動物
--
◎作者簡介
李志
李志(1978年11月13日-),中國男歌手,現居江蘇省南京市。曾發行過《被禁忌的遊戲》、《這個世界會好嗎》、《我愛南京》、《你好,鄭州》等多張專輯。現由於不明原因自2019年4月起被中國政府封禁。
--
◎小編賞析
今天要分享的,是中國民謠歌手李志的一首歌。還請先容許我們把這首歌放進政治詩的範疇之內,因為若要論及華文的政治詩(歌),李志是一位絕對不能被遺漏的創作者,即使李志並不真的寫詩、出詩集,離開曲子單單看他的作詞,如〈山陰路的夏天〉、〈關於鄭州的回憶〉等,好多句子已經就是詩的質地。(如〈山陰路的夏天〉:「我們之間從來沒有想像的那麼接近/只是,兩棵樹的距離」;〈方式〉:「我可以在睡著的時候假裝又死了幾次/而你體會不到愛,線條般的感官」)
作為知名的中國民謠代表歌手,李志卻從來不懼於把在中國尤為敏感的政治題材寫進他的詩歌,這更是我們選擇將他的作品放入政治詩的原因。他為中國六四天安門的悲劇寫了這首〈廣場〉以及〈1990年的春天〉等紀念歌曲,讓政治的傷痛被傳唱而不是被和諧;也寫了〈人民不需要自由〉、〈這個世界會好嗎〉等作品諷刺封閉的政治時局,卻也表達要讓自己國家更好更好的殷切期盼。在接受訪談時,李志說:「如果我不做,看起來輕鬆了,但那個不做帶來的負罪感,可能更讓人難受。」
「這個世界會好的。」他也這麼說。
踏板車象徵著所有年輕人的青春,要滑向哪裡呢,年輕人快樂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要到達怎樣的地方。「有人看著你為你祝福」,他們說年輕人就是國家的未來,「我曾經和你有一樣的臉龐」曾經我也快樂地奉獻著,就像今天的你,明天的他們。只是當時我的踏板車、我的青春滑行過的這個廣場,如今已是我的墳墓。
1919年中國天安門廣場發生五四運動,學生不滿當時的北洋政府處理戰後山東權益的方式,自主性的罷課、遊行,連帶著廣義的五四運動,呼喊著德先生與賽先生,希望中國能朝民主與科學的目標前進;1989年的八九學運,當學生再度為民主政治與新聞自由集結遊行,卻迎來了慘烈的六四屠殺,地點正在當年五四運動的天安門廣場,格外諷刺。這首歌以當年葬身廣場的亡者角度出發,看著你,新來的人們以同樣年輕的心靠近著他的遺址,他要呼喊,「請你不要相信他的愛情,你看黎明還沒有來臨」、「請你不要相信他的關心,他的手槍正瞄準你的胸膛」。歌詞裡張揚著愛情也舉起手槍的他,就是你深愛過的國家,黎明總是要來的,只是如崔健歌裡的那塊紅布(1),深愛著的國家正矇住你的眼睛,他們關心著你的行為是否不端(2),在你鼓起胸膛歌唱時讓你倒下身子。
「你會被教育成一個壞人」,他們會教育你這些在你面前倒下的人是怎樣的人,是暴徒、是恐怖份子,你就再也不願意理解他們,無知地享受你的生存,成為「見死不救吃喝拉撒的動物」。這首歌的譬喻醒白、寓意驚悚,在間奏裡你可以聽見有人吶喊著「快!救護車!」也有人高聲罵著「畜生」。〈廣場〉的最後,李志歡快地唱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歌曲卻結束在一片混亂的槍聲裡。李志以掀開的傷口清醒他所有的聽眾,用頑強的詩歌刺痛著國家的神經。
就在今年李志的作品在中國媒體內被全面封殺下架,因為他死命地罵著中國,因為他比誰都愛它。
註:
(1)中國民謠歌手崔健的歌曲〈一塊紅布〉。
(2)2019年2月,中國四川當局以「行為不端」為由,取消了李志於四川的巡演活動。
--
美編、圖片來源:林宇軒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3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今天帶你聽一首歌 #國際政治詩 #廣場 #六四 #李志
國際政治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未來 ◎食指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歎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
◎作者簡介
食指,中國詩人。本名郭路生(1948— ),山東魚台人。朦朧詩代表人物,被當代詩壇譽為「朦朧詩鼻祖」。出版的詩集有《相信未來》(1988)、《食指 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1993)、《詩探索金庫•食指卷》(1998)等。
--
◎小編肥宅賞析
談到《相信未來》這首詩,總是會讓人聯想到人對於未來美好的遐想以及憧憬,並且堅信、無畏地邁向理想的目標。是的,詩體的字句中不乏這樣的意象,也有不少賞析從文本的角度切入,並得到這樣的結論。不過,《相信未來》這首詩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這首詩誕生在文化大革命的第三年,當時是一個政治風氣、詩藝發展受限的年代,當時文化大革命中的四人幫江青曾點評過這首詩:「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不得不讚歎,那個時候的文字審查功力甚是深厚,得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論點。這期的主題是政治詩,那麼我們的切入點,也不會僅僅是從文本出發了,而是要從當時的大時代,以及作者當時的身份和思考模式去切入這首詩。
那麼要從歷史的層面去切入,就不得不談談文化大革命是什麼。這是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主導,於中國發動的一場從上至下的全方位階級鬥爭,了成千上萬的學生組成文革的動員兵,以打倒封建主義、官僚主義、反動主義等為口號,以種種過激的方式去進行的政治運動。有很多人對於文革的切入點是毛澤東用來奪權的手段,是否如此還有待商討 ,而後人對於文革的瞭解是免不了從宮廷化、訴苦化以及道德化著三個方面去研究。
不過我們今天主要談的是詩人食指,食指當時作為紅衛兵,在口號「例如赫魯雪夫(官僚主義)那樣的人物,他們現正睡在我們的身旁,各級黨委必須充分注意這一點。」,堅信著教師、父母、地方幹部都是代表著反動、封建以及官僚主義。用這些人去推動國家的改革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們都是利益既得者,只有學生,才能維持革命隊伍的純潔性,在這種近乎民粹的精神力量加持下,成為了四處破壞的革命者。諷刺的是,在這自詡為純潔的革命隊伍中其實也是存在著路線之爭,今日的打倒是為明日的被打倒在做鋪路。此時的食指,除了是一個紅衛兵,也是一個詩感敏銳的詩人。
1968年是轉變的一年,在城市中大戰拳腳的少年們在毛澤東的一言令下,開始了上山下鄉的運動,此時的食指面對文革小組內部學生路線的審查,感覺世間最困難的事情也不過如此,不知自己即將面臨著近數年與知識隔絕的災難,他是堅信著毛澤東對他們的信任以及領導。毛語錄中有這麼一句常為學生所引用:「世界是你們的, 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也許食指的相信未來,是相信著地平線上的太陽。而那個太陽,是位於永遠無法抵達到的邊界。
瞭解了詩人所身處的大時代,再來分析文本。第一、二段中,詩人以「蜘蛛網」暗喻時間,「爐台」則為燃燒理想之火的軀體,只是不再得到重視,蜘蛛網是封塵已久,長時間被忽視的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蜘蛛網也是蜘蛛新編織出來的事物,隱喻著自己的存在被逐漸取代。而「葡萄」、「鮮花」,表現出了一種革命之路折戟沉沙,有趣的是「鮮花」這一點,據他友人陳小雅、馬佳等人的回憶,是指他愛情的戰爭也兵敗如山,用一段未知結果的感情去折磨自己的理智以及感性。固執地用會隨時間逐漸蒸發的「凝露」去記錄這段感情,也許也是在期許自己能夠忘記。
但是對於自己未成的革命事業,即將步入上山下鄉的生活,或者說是對於他生命價值的肯定,他渴望成為被記載的歷史,即使逝去,也為世人驚歎。「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痛苦,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他如是答道。法國大革命以工人包圍城市,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而他希望在日後也能被每一位讀史者所記住,記住了他們對制度以及文化的革命,「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是比這個世界任何一場革命都更應該被記住以及肯定。
在詩中的最後一段:「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使用非常直白的語言且用一唱三歎的形式寫出,這種筆法如今看來稍稍遜色,不過這是一種有時代感的語句。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式共產主義文學是一種口號式的宣傳機器,能夠盡可能地以簡單的語句構成韻律節奏,使得工農階級的民眾可以快速地學習、吟誦。這是與詩經的特色有異曲同工之處。重複的「相信」一詞,是作者獨自面對著第二段中種種生命由盛轉衰的意象。那麼他相信的是什麼?也許就是那對唯物主義歷史論,那共產主義終將會得到最終勝利的盲目樂觀。諷刺的是,他們自詡為唯物主義者,徒然地以自己主觀唯心去歌頌他們燦爛的未來。也許這種片面下的執著和自信,是任何時代都應該為之動容。
--
美編、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際政治詩 #相信未來 #戰勝死亡的年輕 #食指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30.html
國際政治詩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國際政治詩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國際政治詩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聖彼得堡的宮殿橋是知名的唱歌橋,每年夏季白夜永晝期間的禮拜五深夜,當橋面升起緩緩打開就會播放悠揚的古典音樂,柴可夫斯基、穆索斯基等俄羅斯大師的名曲,伴隨著商船通過,襯著燈光璀璨的大橋與對岸雄偉的冬宮博物館,情境如詩如畫,吸引無數民眾與觀光客慕名而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19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國際政治詩 在 【英語新聞學習英文_國際政治篇】中國異議分子因「顛覆詩」受審 ... 的推薦與評價
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習英文,加強英語聽力與閱讀能力的觀眾朋友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提供一系列專題性的新聞英文LearningEnglishNews DVD, ... ... <看更多>
國際政治詩 在 #國際政治詩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國際政治詩at Facebook.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 August 11, 2019 ·. 結束與開始◎辛波絲卡著,林蔚昀譯. 每場戰爭過後. 必須有人打掃。 畢竟東西…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