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野黨理解白宮的談話]
我常分析,台灣的在野黨們對政府取得疫苗的進度,不但是外國疫苗來一支攻一支,對國產疫苗的授權,也都採取非科學和非緊急授權的杯葛,刻意單綁被中國鎖死的BNT,這是我國政府取得疫苗的真實困境,內外因素都有。
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
昨天回答路透社訪問時,先否認美國以疫苗交換台灣晶片,但加碼表示:[美國有留意到,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報導後段就是指中國)
#白宮認證
#不要再扣民進黨遇中則反
國內在野黨們一直對目前台灣獲得從美國、日本、立陶宛等友邦支援的疫苗數量,高於自購數量很有意見,
我的分析是:
1,能夠取得疫苗優先權的國家有幾種狀況:
該國自有疫苗(不包含代工)、人口少、政府有本事高價搶購(民主國家很難通過國會這關)、疫情相當嚴重。
2,對台灣來說,目前並沒有上述四項條件。五月之前台灣防疫非常優異,現在最高峰的狀況在國際比較也不算嚴重,本來就很難從國際取得疫苗優先權。
加上,白宮發言人也證實了中國杯葛台灣取得國際疫苗。
3,所以台灣能夠在很短的一個半月期間內,立刻取得友邦將近400萬劑份量的疫苗支援並且到貨,這是國際合作的[危機處理的能力]!卻也被在野黨們和統派人士處理成國內危機。
4,國產疫苗的備援,一定是台灣在這樣處境下[關鍵中的關鍵],疫苗都是打在國人身體裡,即使是緊急授權的程序,政府也一定在科學認證有充分安全性之下才敢授權,這一點根本不需要懷疑。
5,除了我認為國民黨是配合中國演出(之前已有分析,國民黨還有人和中國談他們的合約不要字字斟酌,不用來和我戰這個),其他在野黨我並不認為有明顯的中國因素。
但是,國際上的政府及媒體在分析對台疫苗援助時,國內的中國勢力一定是重點中的重點,不然以全球的角度,無法解釋美國和日本的[效率與數量]!
這一點也提供中國國民黨以外的在野黨參考。
#路透社報導
"Taiwan to discuss easing vaccine trade in talks with U.S. |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aiwan-get-vaccine-boost-with-more-moderna-shots-their-way-2021-06-29/
#自由時報報導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8666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國際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性別教育 #性別平等 #臺灣社會 #國際指標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公布2021年性別圖像
https://gec.ey.gov.tw/Page/8996A23EDB9871BE
包含:(1)權力、決策與影響力;(2)就業、經濟與福利;(3)人口、婚姻與家庭;(4)教育、文化與媒體;(5)人身安全與司法;(6)健康、醫療與照顧;(7)環境、能源與科技
❗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
2019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6 名,亞洲第1 名
❗性別落差指數(Gender Gap Index, GGI),
2020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29 名
❗我國歷年兩性平均時薪差距低於美、日、韓等國家,
自2009 年17.9% 下降至2019 年14.2%
❗我國人口性比例35 歲以前,男多於女,
35 歲以後女多於男,此分水嶺逐漸前移
❗國人有偶比率較10 年前下降、離婚比率上升;
同性婚姻專法滿週年結婚登記對數達4,087 對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下降逼近於1,
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逐漸攀升
❗我國高等教育各等級女性畢業生占比皆增加,
但女性碩、博士占比與國際比較仍有落差
❗各主要國家高等教育階段仍存在
「男理工、女人文」之性別隔離現象
❗教育職場存在性別差距,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及園長、大專校院校長
性別比例最為失衡
❗我國兩性參與終身學習比率均低於
OECD 國家平均,又男性參與率低於女性
❗兩性規律運動比率仍有落差,
35-39 歲女性比率未及2 成,
13-17 歲青少年性別落差最大
❗2018 年我國兩性學生參與PISA 評量結果,
各素養成績之性別差距縮小
❗性侵害事件通報被害人超過8 成為女性,
兩性被害人均以12 歲以上未滿18 歲者居大宗
❗國人女性平均壽命、健康平均餘命
及不健康平均餘命均大於男性
❗男性自殺死亡率為女性的兩倍
❗西醫師、牙醫師及中醫師
男性人數為女性2-3 倍,
護理師仍以女性居多
❗水電、營建、運輸等業女性從業人員
占比均未及四分之一,
大眾運輸女性駕駛仍偏低
❗男理工、女人文,
職業性別隔離造成薪資落差,
大部分業別相較10 年前
性別差距已有縮小
❗女性研究人員占研究人員比率,
我國、日本及南韓均不及3 成,
仍有努力空間
國際比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遠離重金屬危害」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
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
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
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主任建議:
▶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
▶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
▶盛裝菜餚食物用安全餐具,不用裝飾器皿,且避用色彩鮮艷的餐具,更不能用鮮豔餐具來盛放酸性食物,以防彩色顏料中的鉛滲入食物中。
▶與食物接觸的餐具,最好購買沒有顏色或圖案,儘量挑選白色、平滑的
▶給予小孩的玩具的挑選上,也應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
▶使用中藥則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如長期服用後發現四肢微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應暫時停藥且諮詢其他醫師。
▶在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
▶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材質
▶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資料來源:【註1】)
■遠離重金屬危害,食品重金屬檢測
每當聽到在食物檢驗出重金屬殘留,總是讓人覺得惶惶不安,深怕不小心就把這有毒重金屬一併吃進去。不過正因為人民對飲食安全的高度重視,目前大部分食品都會進行重金屬檢測,確定檢驗的重金屬含量低於衛生濃度標準後,才能出現在市面上販售。
■重金屬是什麼?
一般定義是指密度大於 5 g/cm3 的金屬,但若用在食品檢測中,則是對於生物體有危害的「有毒重金屬」之簡稱,當食入過量有毒重金屬,慢慢累積在身體的有毒物質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而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將以下7種物質列為重金屬檢驗的目標對象。
➜鉛:鉛幾乎對於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系統都有影響,主要的毒性是影響成人和兒童的神經系統。而孩童又比成人更為敏感,鉛對於孩童的發育、精神智能發展與認知能力皆有影響。IARC已將無機鉛認定為可能的致癌物(IARC 2A)。
➜總砷與無機砷:砷依照存在的型態分為『無機砷』及『有機砷』。有機砷的毒性較低,但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對人類具有致癌性(IARC I),可能導致罹患肝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風險增加。著名的「烏腳病」即為砷中毒之後果。
➜鎘:鎘會損害腎臟、肺臟及骨頭。著名的「痛痛病」即為鎘中毒的疾病之一。
➜汞與甲基汞:甲基汞(有機汞的一種)和汞蒸氣比其他型態的汞更有害,曝露率在高濃度的金屬汞、有機汞或無機汞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著名的「水俁病」即為甲基汞中毒所引起。
➜錫:短時間攝入過量無機錫化合物,恐會引起胃痛、貧血等問題,也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銅:適量的銅有助於維持健康,但攝入過量的銅會引發噁心、嘔吐、胃抽筋、腹瀉等急性症狀,非常高濃度的銅會導致肝、腎損害。
➜銻:高濃度的銻恐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雙眼或肺部發炎,或是引起胃痛、腹瀉、嘔吐與胃潰瘍等腸胃道病症。(資料來源:【註2】)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建議日常可食用這3類排鉛食物:
➜含鈣、鐵、鋅食物:
鈣、鐵、鋅與鉛進入體腸胃道是通過同一運載蛋白,所以具相互競爭機制,因此可以多吃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
➜蛋白質食物:
例如豆製品、蛋等,其蛋白質成分與體內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進而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
➜含維生素C的食物:
可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抵抗鉛害,協助體內的鉛從糞便排出。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議題「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簡介
➤➤議題召集人:葛應欽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余幸司代理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出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之政策建言,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保障消費者健康。
本計畫針對加強食品風險預防提出以下政策建言:
(A)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
(B)分析檢討已有規範之食品或添加物之國際差異。
(C)評估對健康效應爭議之食品或添加物風險。
經專案會議討論,將集合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完成「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建言書」,研究成果將可提供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以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此建言書分六個章節,分別為前言、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分析檢討已知規範之食品添加物之國際比較、評估爭議性食品及汙染物或添加風險、食品安全與食品詐欺之國內外處理經驗及結語。
➜ https://forum.nhri.edu.tw/projects/forum-projects/108-pp-5/
1.來源
➤➤資料
∎【註1】
元氣網「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847119
∎【註2】
SGS「遠離重金屬危害:讓重金屬檢驗為你做好食品安全檢測」:https://msn.sgs.com/Article.aspx?n=5825&d=FOOD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重金屬危害 #鉛 #鉛暴露 #心血管危險因子 #股骨骨密度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恩主公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際比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