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克制內心擋不住的恨意
起初的畫面很乾淨,天很藍,湖中有座島,湖反映著天空透出的藍,島是綠色的,有很多樹形成它的皮膚。環繞在湖的周邊有公路,那是給汽車走的,人不在畫面裡,他們都睡著,但還沒有醒過來,有鳥叫聲由遠而近。
橋,是連結小鎮和湖中島的唯一路徑,橋是鋼骨構成的,橋上有木板鋪設成平面成為銜接陸地的緩衝地帶,夜晚下過一場雨,天空是灰色,有烏雲,木板是濕的,有一些些積水,從積水局部映照出橋的模樣,鐵橋很牢固,顫巍巍的堅守住它的崗位,不讓任何外人擅自闖入。
橋邊上,有座小小的碼頭,有船停靠在岸邊,小小的白色的船,使用發動機作為推進的動力,粗繩索把船繫在碼頭上的圓木柱,圓木柱的顏色發黑,無人看守的碼頭,好像有什麼話想說的樣子,望著天空,有鳥從天空中飛過。
沒有人知道這裡以後會發生的事,但有人做了無法醒來的夢,故事就像這樣毫無預兆的發生了。
幽落之家 01 故事待續
全文在此
https://goo.gl/smQq8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留耕堂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宗祠。留耕堂始建於西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建築雄偉大氣,保留了精美的嶺南石雕、木雕、磚雕技藝,是優秀的嶺南特色建築。1989年6月成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度宗初年(西元1240年),沙灣何氏先祖何德明公從廣州遷居到沙灣。六年之後,他得到本鄉李...
圓木柱 在 Lalahab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是重要的,
我們都是重要的。
.
中秋節過了就過了三分之二個年了,
目前為止覺得今年過的如何呢?
最近在練習寫作,看一些寫作的書。
很喜歡其中一個片段,
「我們的生活既平凡又奇妙。我們都逃不過生老病死,有人雖垂垂老矣,依然美麗,有人則是滿臉皺紋。我們早上醒來,去買黃色乳酪,希望口袋裡的錢足夠付帳。在此同時,我們都有顆神奇的心,我們在世上度過許多寒冬,經歷無數愁苦,心都一直跳動著。我們都是重要的,我們的生活也是重要的。說實在的,生活真的很神奇,生活的種種細節都值得一記。……我們的細節是重要的,否則,如果它們根本不重要的話,就算丟下一枚炸彈也無所謂。」
.
我曾試過寫日記,終究沒持續。
靈感來時才在本子裡寫寫歌詞或隻字片語,說不出話來才寫信。回想起來,確實不夠仔細,去觀察生活甚至這段生命之旅的其中可愛、可恨、可親、可怕,但那些都可觀,都建構了我的每個當下,累積成我。
.
月圓人團圓。
木柱子、鐵皮屋頂、被遮擋的細雨、微風、烤網、炭火、肉、菜、桌子、椅子、露營燈、月亮、你的聲音、愛。
L說,印象以來那是家裡第一次中秋一起烤肉,我想這是件多麼美麗的事啊,以後也這麼過吧。想回頭來,這可是我印象以來第一次沒跟家人在一起,心心念念著,可長大後總會有些不可抗例因素把人分開,學業、工作,無助時我總想家是心在哪人在哪的,無論何時何地,團圓,總是幸福的,想念彼此的時刻總是溫暖而有力量的,短暫的休息過後,我會為了家而更加努力。
.
我發現像這樣記下細節,回想起來每分每秒的感受都深刻了,當你發現生活中細小美好的眼光足夠,便更加容易幸福。
.
今天早上L在去上班的途中,抓緊了時間,特地繞進小巷,兩份蛋餅兩杯鮮奶茶,記得,要鮮奶的才可以。我告訴他我好幸福。上班固然是重要的,但路途的安全更重要,早餐也是重要的。
#Lalahabi
圓木柱 在 InZtyle.hk.zack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萊的黑屋,白廟 (1)
很難想像兩個在清萊土生土長的藝術家,在國際上衝出知名度,回到故土以個人藝術風格,各自建造一組藝術建築群,以不同的角度,國度來傳揚佛法,雖然沒有刻意對立,但作品卻明顯迴異,令人不得不以黑屋和白廟作出比較。
黑屋(Baan Dam)是泰國著名藝術家Dr. Thawan Duchanee的私人居所及花園,Dr. Duchanee在曼谷修讀藝術,再到阿姆斯特丹深造,他的藝術作品風格,遊走於現代與傳統之間,他鐘情於黑色的演繹,雖然黑色在一般文化意義上代表黑暗,死亡及負面,但他相信黑色代表力量,一種發展潛能至極點的終極力量。
黑屋充滿神秘及隱藏於世外,一座巨型三角尖頂的黑色木建築,揉合蘭納皇朝和寮國特色,巨大的正門是兩板巨大的柚木製成,完全沒有接縫,偌大的殿堂兩旁以一排排的圓木柱作支撐,大堂中央放置一張木桌,桌面橫臥一條很長的蛇皮。椅子是牛角及牛頭裝置,牆上及四週佈滿不同動物的頭骨裝飾,給人一種陰森及毛骨悚然的感覺。Dr. Duchanee以黑色為基調,用以審視現代人,對死亡、情慾及暴力等各種心態,而這些也應用到他的建築和雕塑作品上。超過40楝小型的黑建築物,每座建築也是一個獨立的展覽廳,獸骨,蛇皮,隨處可見,就連巨型的大象骸骨,也放置在一座吊腳屋的底部。大量的使用黑色和展示骸骨,以反面教材揭示黑暗死亡的蒼涼,以泰國傳統結合當代創意的獨特方式,予人面對死亡恐懼時,有著自由反思空間,從而領悟個中真諦,亦是另一番的哲理。
圓木柱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留耕堂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宗祠。留耕堂始建於西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建築雄偉大氣,保留了精美的嶺南石雕、木雕、磚雕技藝,是優秀的嶺南特色建築。1989年6月成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度宗初年(西元1240年),沙灣何氏先祖何德明公從廣州遷居到沙灣。六年之後,他得到本鄉李昴英的助力,向廣東常平司以官價購置官轄的荒田和荒地,一共三百頃,是為何氏最早的產業。西元1335年,何氏族人修建留耕堂。元朝末年,留耕堂毀於兵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得以重建。隨後又在正統五年(西元1440年)擴建。清朝康熙三年(西元1664年),朝廷實施海禁,令沿海居民一律內遷五十裡,留耕堂也被迫拆掉。康熙二十七年,何氏家族開始重建留耕堂,但規模比之前大為減小。直到康熙三十七年,才開始考慮認真重建,將幾年前的祠堂拆掉重起擴建,改為五間五進。十七年後主體建築擴建完畢,而算上周邊附屬建築如門前塘坎、襯祠、祠僕居室廚房等等則一共花去三十四年。留耕堂占地面積一共3334.25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2033.94平方米。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分五間五進。第一進是頭門,寬五間,達23.35米,進深為9.73米。正門前廊首先是六根八角形的石柱,內襯六根圓木柱。正門東西分別有一座鐘鼓樓,寬4.4米。頭門正中上擺放著寫有「何氏大宗祠」五字的橫匾,兩側的門聯由陳獻章寫成。第二進就是祠堂的儀門(即牌坊),闊占三間,有11.1米,進深3.9米。牌坊前後側各有四根白石柱子,撐起牌坊。橫樑上承六組如意斗拱,層層飄出。正面的橫匾上寫著「詩書世澤」四字,過了儀門則可以看到背後正中刻有「三鳳流芳」四個字。第三進是拜廳,而過了拜廳就是第四進享殿,稱為象賢堂。象賢堂進深16米,由橫向四列、縱向七列一共二十八根巨柱支撐(其中四根石柱,其餘是木柱)。第五進也是最後一進是留耕堂,是祠堂的後寢,有木、石柱16根。堂中供有何氏先祖神像。
圓木柱 在 #木圓球以及圓木柱 - Explorer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木圓球以及圓木柱at Facebook. ... <看更多>
圓木柱 在 請教圓木棒作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給你用R刀修圓棍的影片參考看看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