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文,中學生要學電腦嗎?
作者:創新工場CTO、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 王詠剛
文章来自半轻人微信公众号(ban-qing-ren)
………………………………
朋友的孩子高中剛畢業,已拿到美國頂尖大學(非電腦專業)的錄取通知。疫情影響,不知何時才能去學校報到。孩子想抓緊學習一下程式設計,為大學打好基礎。這孩子找我聊了一個多小時,從如何學程式設計,聊到非電腦專業和電腦專業的路徑差異,又聊到如何從不同角度認識電腦與程式設計。聊得比較寬泛,不知是否對這孩子有用。
回想我自己的高中時代:那時雖迷戀程式設計,卻完全沒有懂行的人指導。在我們那個四線城市的廠礦中學裡,開設電腦興趣課的老師知道的資訊還沒我多。我高一時跑到北京中關村逛街,卻完全沒意識到中國第一代頂尖程式師當時就在我身邊的低矮辦公樓裡寫代碼(這話說得並不準確,比如求伯君那年就主要是在珠海做開發),鼎鼎大名的UCDOS、WPS、CCED就出自他們之手……我在當時街邊的一家書店(位置似乎就在今天的鼎好大廈對面)買到了許多種印刷品質極低劣的電腦圖書。用今天的標準看,那就是一批盜版影印或未授權翻譯的國外圖書。可那批書竟成了我高中時代最寶貴的程式設計知識來源。
顯然,我在高中時根本就是野路子學電腦。現在後悔也沒用,當時我的眼界或能觸及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能穿越回30年前,我該對喜歡程式設計的自己說些什麼呢?這些年,我與世界上最好的一批程式師合作過,也參與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軟體系統研發——我所積累的一些粗淺經驗裡,有哪些可以分享給一個愛程式設計的中學生?
【問題1】中學生要不要學電腦?
當然要!
每個中學生都要學。只不過——建議大部分中學生使用“休閒模式”,小部分(不超過10%)中學生使用“探險模式”。
啊?兩個模式?那我該進入哪個模式?⟹請跳轉至【問題2】
【問題2】選哪個模式?
你癡迷電腦嗎?比如,你玩遊戲時會特別想知道這遊戲背後的代碼是如何編寫的嗎?再比如,就算老師家長不同意你學電腦,甚至當著你的面把電腦砸了,你也要堅持學電腦嗎?如果是,恭喜你進入“探險模式”⟹請跳轉至【問題200】
你對數學有興趣嗎?比如,你看到街邊建築的曲線,就會在腦子裡琢磨曲線對應的函數或方程嗎?每當手裡攥著幾粒骰子,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計算概率嗎?如果是,歡迎進入“探險模式”⟹請跳轉至【問題200】;當然,如果有些猶豫,也可以先進入“休閒模式”⟹請跳轉至【問題100】
即便你對電腦和數學興趣不大,家長、老師還是強烈建議你學電腦嗎?就算你一百個沒時間一千個不願意,家長、老師還是會逼著你學電腦嗎?如果是,建議你主動進入“休閒模式”並向家長、老師彙報說“我已經按照前谷歌資深軟體工程師的專業建議在認真學程式設計了”⟹請跳轉至【問題100】
其他情況,一律進入“休閒模式”。⟹請跳轉至【問題100】
【問題100】休閒模式 | 主要學什麼?
“休閒模式”將電腦視為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必備工具,主要學習如何聰明、高效、優雅地使用計算設備。這裡說的計算設備,包括所有形式的電腦、手機、遊戲機、智慧家電以及未來一定會進入生活的自動駕駛汽車。
什麼什麼?你已經會用電腦、會玩手機、會打遊戲了?別著急,慢慢往下看。
【問題101】休閒模式 | 我會用搜尋引擎嗎?
我知道你會用百度搜習題答案。但,習題答案不是知識。你會用搜尋引擎來搜索和梳理知識嗎?請試著用電腦和你喜歡的搜尋引擎來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1)圓周率𝜋的計算方法有多少種?每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分別是由什麼人在什麼時代提出的?借助電腦,今天人們可以將圓周率𝜋計算到小數點後多少位?將圓周率𝜋計算到小數點這麼多位元,一次大概需要花掉多少度電?
(2)全球大約有多少個廁所?在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分別有多少比例的人可以享用安裝了抽水馬桶的衛生廁所?為什麼比爾·蓋茨曾大力推動一個設計新型馬桶的研發專案?比爾·蓋茨的公益組織在這個專案上大約花費了多少資金,最終收到了多大的效果?
如果你沒法快速得到上述問題的全部答案,那就給自己設一個小目標:一個月內,學會用搜尋引擎系統地獲取、梳理一組知識點的全部技巧。
【問題102】休閒模式 | 接下來學什麼?
建議學好典型的工具軟體。比如,我知道你會用Office了,但用Office和用Office是很不一樣的。對生活、學習、工作來說,學好、學透一個工具軟體比鑽研程式設計技巧更實用。
你會用Excel來管理班級公益基金的預算和實際收支情況嗎?
你會用Excel做出過去20年裡全球大學排名的演變趨勢圖嗎?
你會用Word排版一篇中學生論文嗎?論文中的圖表和最後的參考文獻部分該如何排版?
你會用Word編排一份班級刊物,包含封面、扉頁、目錄、插圖頁、附錄、封底等部分,可以在列印後直接裝訂成冊嗎?
PowerPoint呢?你有沒有研究過蘋果公司發佈會上那些幻燈片的設計?當約伯斯(多年以前)或蒂姆·庫克站在幻燈片前的時候,他們的演講思路是如何與幻燈片完美結合的?
還有哦,別忘了學學如何為數碼照片做後期,如何用電腦或手機剪視頻,如何為剪輯好的視頻配字幕,如何將照片、音樂、視頻等素材結合起來,做出一段吸引人的快手/抖音短視頻。
最後,抽空玩玩那些設計精妙的遊戲吧,比如《紀念碑穀》、《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之類;同時,遠離那些滿屏廣告,或者一心騙你在遊戲裡充值花錢的垃圾。
【問題103】休閒模式 | 不學學知識嗎?
當然要學知識。下面每種實用的電腦知識都夠大家學一陣子了。
(1)色彩知識:你知道同一張數碼照片在不同品牌的手機螢幕上、不同的電腦螢幕上、不同的智慧電視上顯示時,為什麼經常有較大色差嗎?你知道有一些色彩只適合螢幕顯示,不適合列印輸出嗎?你知道軟體工具裡常用的RGB、HSL之類的色彩空間都是什麼意思嗎?如何在設計PowerPoint幻燈片時選擇一組和諧美觀的色彩?
(2)字體知識:你知道什麼是襯線字體,什麼是無襯線字體嗎?你知道網頁中常用的英文字體都有哪些嗎?你知道商務演講時最適用于幻燈片的英文字體有哪些嗎?你知道電腦和手機常用的黑體、宋體、仿宋體、楷體等中文字體分別適合哪些實際應用場合嗎?你會將不同字體混排成一個美觀的頁面嗎?
(3)網路知識:你知道5G是什麼嗎?你知道5G和4G在通信頻寬、通信距離上的具體區別嗎?你知道什麼是路由器,什麼是防火牆嗎?你知道如何配置路由器,如何配置防火牆嗎?微信或QQ聊天時,對方發的文字、語音或視頻是如何傳送到你的手機上的?
(4)應用知識:淘寶中搜索得到的商品資訊是從哪裡來的?商品是按什麼方式排序的?為什麼購物APP經常會推薦給你一些曾經買過、看過的商品?你知道如何為自己建立個人網站嗎?你知道如何管理微信公眾號嗎?
(5)安全知識:你知道網路上的釣魚攻擊是怎麼回事兒嗎?你知道什麼是電腦漏洞嗎?你知道駭客為什麼想把一大批受攻擊的電腦變成可以遠端操控的傀儡機嗎?你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手機APP都要通過短信發送驗證碼嗎?如果驗證碼被壞人截獲,你會面臨哪些風險?
這裡只是舉例。實用的電腦知識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發掘。
【問題104】休閒模式 | 我需要學程式設計嗎?
可以學,但不是必須。即便學,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學那些最能幫你解決現實問題的部分。
【問題105】休閒模式 | 我該學什麼程式設計語言?
在“休閒模式”裡,電腦就是工具,程式設計也是工具,夠用就好。學什麼程式設計語言,完全看你想要電腦幫你做什麼。
• 如果你想對資料處理有更多自主權,那不妨學學Python;
• 如果你想做簡單的交互演示程式,那就先把JavaScript學起來;
• 如果你想更好、更快地寫論文,那不妨學學LaTeX(什麼什麼,LaTeX不是程式設計語言?你太小看LaTeX了);
• 如果你想學做簡單的手機APP,那麼,Android手機就學Java,蘋果手機就學Swift好了;
• 如果你只想知道程式設計是怎麼回事,那……從Python或JavaScript開始就行。其實,跟五六歲的小朋友一起學學Scratch圖形程式設計也不錯。
【問題106】休閒模式 | 我需要學人工智慧嗎?
在“休閒模式”裡,最需要學的不是“人工智慧的實現原理”,而是“什麼是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在手機上試一試,人工智慧做語音辨識時能做到什麼水準?哪些話容易識別,哪些話不容易識別?
• 打開機器翻譯軟體,試一試哪些資訊翻譯得好,哪些資訊翻譯得不好?
• 手機上的拍照軟體一般都有人臉識別功能。試一試人臉識別在什麼場景下做得好,什麼場景下做得不好?
• 找一部講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用自己的判斷解讀一下,電影裡哪些技術有可能成為現實,哪些技術存在邏輯矛盾。
【問題107】休閒模式 | 推薦什麼參考書、參考文獻?
書不重要,豆瓣評分7分以上的電腦應用、程式設計甚至科普類圖書都可以拿來翻翻。
直接在知乎裡搜索你想瞭解或學習的知識點可能更有效率。
如果你意猶未盡,覺得自己剛活動開筋骨,還想挑戰更高層次,歡迎進入“探險模式”。⟹請跳轉至【問題200】
否則,“休閒模式”到此結束。⟹請離開此問答
【問題200】探險模式 | 主要學什麼?
“探險模式”需要有挑戰精神。電腦科學的世界技術演進快,脈絡複雜,要想在探索時不迷路,你得通過有順序、有系統地學習電腦知識,慢慢構建出一張可以在未來幫你走得更遠的思維地圖來。
在“探險模式”裡,電腦就不止是一件能快速計算的工具了。電腦更像是我們大腦的一種延伸。這既包括認知能力的延伸,也包括認知邏輯的延伸。隨著學習深入,大家會逐漸體會到電腦所具有的多維度能力:
電腦是一種可以表示不同類型資訊(數、符號、文字、語音、圖像、視頻、虛擬空間、抽象邏輯)的“資訊管理機”;
同時,電腦也是一種可以連續執行指令以完成特定的資訊處理任務的“指令處理機”;
同時,電腦還是一種可以在知識與邏輯層面完成特定推理任務的“知識推理機”;
同時,電腦也是一種可以從人類給定的資料或自我生成的資料中總結規律,建立模型,自主完成某些決策的“智慧學習機”。
“探險模式”的目標就是盡可能準確地認識電腦,掌握有關電腦運行的最基本規律。有了這些基礎。未來在大學期間或工作中,你就能更容易地設計電腦軟硬體系統,或是設計出碳基大腦(人類)與矽基大腦(機器智慧)之間的最佳協作方案。
【問題201】探險模式 | 我的英語水準足夠嗎?
蘋果每年秋季的新品發佈會,不加字幕的話,你能聽懂多少?
能聽懂大部分:建議在學習電腦的過程中,盡可能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文檔。
能聽懂小部分:建議將原來準備學電腦的時間,分出一部分來學英語。
只能聽懂“你好”“再見”之類:⟹請離開此問答。然後,把原來準備學電腦的時間用於學英語,六個月後再回來。
【問題202】探險模式 | 我的數學水準足夠嗎?
如果你是數學和數學應用小能手——較複雜的數學問題總能快速找到核心思路,或快速簡化為簡單問題;很容易就能將抽象概念映射到具體的數學圖形,或將數學問題與相應的現實問題關聯在一起:請繼續探險之旅。
如果你應付正常數學課程感到吃力:建議將原來準備學電腦的時間,分出一部分來學數學。
如果你還搞不清楚什麼是方程、函數、集合、概率……:⟹請離開此問答。然後,把原來準備學電腦的時間用於學數學,六個月後再回來。
【問題203】探險模式 | 為什麼強調英語和數學?
(1)統計上說,最好的電腦參考資料大都是英文寫的,最好的電腦課程大都是用英文講的,最新的電腦論文大都是用英文發表的。
(2)函數、方程、坐標系、標量、向量、排列組合、概率這些中學數學裡會初步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是電腦科學的基礎。
【問題204】探險模式 | 電腦知識那麼多,正確的學習順序是什麼?
最重要的順序有兩個。建議先從順序一開始,學有餘力時兼顧兩個順序。
順序一:自底向上,即,自底層原理向上層應用拓展的順序。
電腦原理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每台電腦(包括手機)都有CPU、記憶體和外部設備?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記憶體中為什麼既可以存儲資料,也可以存儲指令?
CPU是如何完成一次加法運算的?
程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
資料類型,值,變數,作用域……
語句,流程控制語句……
過程、方法或函數,類,模組,程式,服務……
編譯系統的基本概念:
電腦程式是如何被解釋或編譯成目標代碼的?
演算法和資料結構的基礎知識:
陣列,向量,鏈表,堆,棧,二叉樹,樹和圖……
遞迴演算法,排序演算法,二叉樹搜索演算法,圖搜索演算法……
應用層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電腦需要作業系統?設備驅動程式是做什麼的?
網路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流覽器是怎麼找到並顯示一個網頁的?
資料庫是做什麼用的?
虛擬機器是怎麼回事?
人工智慧系統的基礎知識:
先熟悉些線性代數、概率和數學優化的基礎知識。
什麼是機器學習?從簡單的線性回歸中體會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
什麼是神經網路?什麼是深度神經網路?為什麼神經網路可以完成機器學習任務?
如何使用PyTorch或TensorFlow實現簡單的深度學習功能?
順序二:自頂向下,即,自頂層抽象邏輯向下層具體邏輯拓展的順序。
• 電腦的本質是什麼?
• 什麼是圖靈機?什麼是通用圖靈機?
• 什麼是讀取﹣求值﹣輸出迴圈(Read–eval–print Loop,REPL)?
如何用自頂向下的方式理解(解析、解釋、編譯)一段程式碼?
• 靜態語言和動態語言的區別?
如何理解變數與資料類型之間的綁定關係?
• 什麼是函數式程式設計?
程式設計語言中,函數的本質是什麼?
函數為什麼可以像一個值一樣被表示、存儲、傳遞和處理?
• 什麼是物件導向?
類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用物件導向的方式定義個功能介面?
如何依據介面實現具體功能?
• 什麼是事件驅動?
什麼是事件?事件如何分發到接收者?
如何在事件驅動的環境中理解代碼的狀態和執行順序?
【問題205】探險模式 | 如何提高程式設計水準?
在掌握基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學好程式設計只有一條路:多程式設計,多參加程式設計比賽,多做程式設計題,多做實驗項目,多找實習機會——其中,能參與真實專案是最有價值的。
【問題206】探險模式 | 該從哪一門程式設計語言學起?
我個人推薦的程式設計入門語言(可根據情況任選):
Python
Java
Swift
C#
JavaScript / TypeScript
Ruby
……
可能不適合入門,但適合後續深入學習的語言:
C
C++
Go
Objective-C
組合語言
機器語言(CPU指令集)
Shell Script
Lua
Haskell
OCaml
R
Julia
Erlang
MATLAB
……
【問題207】探險模式 | 如何選參考書和參考資料?
(1)強烈推薦的參考書和參考資料:
• MIT、Stanford、CMU、UC Berkeley這四所大學中任何一個電腦專業方向使用的教學參考書或參考資料。網上可以查到這些學校電腦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有的學校甚至公開了課程視頻。其中往往會列舉參考書和參考資料連結。
• 維琪百科(英文)上的數學、電腦科學相關條目。
• Github上star數在1000以上的開原始程式碼和開來源文件。
(2)強烈推薦但須小心辨別的參考資料:
知乎上的數學、電腦科學相關條目。使用時需要格外注意三件事:
儘量只看高贊答案或高贊文章;
辨別並避開廣告軟文;
辨別並避開純抖機靈的故事或段子。
Stack Overflow上的程式設計問題解答:
自己動手實驗,辨別解答是否有效。
CSDN上的程式設計問題解答:
自己動手實驗,辨別解答是否有效。
(3)其他推薦的參考書和參考資料:
國內專業作者寫作的專業技術書籍(豆瓣評分7分以上的)。
大廠(Goog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阿裡、騰訊、百度、頭條等)資深工程師的技術公號、專欄、博客等。
著名圖書系列:如O’Reilly的動物封面的系列圖書(請注意最新版本和時效性)。
國內翻譯的著名技術圖書(譯本在豆瓣評分7分以上的)。
(4)儘量避免的參考書和參考資料:
• 已經過時的圖書或參考資料。
• 作者或譯者人數比章節數還多的專業圖書。
• 百度百科上的數學或電腦科學相關資料。
什麼什麼?你這篇問答居然沒有推薦一本具體的圖書?是,沒錯。如果你覺得即便有了上面的線索,自己還是找不到好書好資料,那也許你還是適合“休閒模式”⟹請跳轉至【問題10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去博客來看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794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
圖書 資訊處 英文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曹長青:倫敦政經學院幫蔡英文遮醜?
針對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真假等爭議,今天(10月8日)倫敦政經學院(LSE)網頁刊出聲明,主要兩個內容:1,該院1984年授給了蔡英文博士學位;2,倫敦大學總圖書館(SHL)有蔡英文當時遞交博士論文的記錄。
倫敦政經學院的這個聲明,與之前該院的說法明顯不同;令人嚴重質疑,是不是在蔡英文們的強力運作下,LSE站出來給權力者背書?
因為之前,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員Ruth Orson在今年6月初的兩次回信答复中清楚說了4點:
1,倫敦大學總圖書館(SHL)從沒收到過(never received)蔡的博士論文;
2,她為負責,又再查了政經學院圖書館,高等法律研究院( IALS),也都沒有。
3,按照法規(她的原話 under law)蔡英文必須把博士論文遞交給倫敦大學總圖書館和「高等法律研究院」。
4,在當年(2015)蔡英文選總統時,他們就曾下很多功夫查找,但結果令人沮喪(意思是查不到任何論文記錄)。
現在倫敦政經學院忽然發表聲明,說他們有蔡英文當年遞交論文的記錄。那為什麼這位負責具體事務的專業人員卻幾次、幾處都查不到?圖書館員無論如何都查不到的記錄,怎麼現在校方突然宣布有記錄了?這背後誰在撒謊?
如果說一個圖書館員可能記憶有誤或查找不周,那麼這位圖書館員明確地說,早在2015年時,他們圖書館就非常努力查過(extensive searches),那個時候就查不到。這說明,他們「從來沒有收到過蔡英文博士論文」 這個結論,早在4年前,就由LSE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等,一起做出了,因為他們(很可能不是一兩個人)都做了努力,但結果是,查不到!
這麼多圖書館員,2015年的查找,幾個圖書館都查不到的記錄;2019年6月該院圖書館員再次努力找,結果仍是令人沮喪,查不到任何記錄。為什麼在被媒體和大眾嚴重質疑3個多月之後,現在突然一切記錄又都有了呢?不僅總圖書館有了,而且「高等法律研究院」那裡也有了。這像是真的嗎?這種明顯給人感覺造假的行為是不是過於低級了點?尤其LSE發生過給利比亞格達費兒子博士學位醜聞,所以很令人生疑。
今年6月12日,倫敦政經學院公關部(Media Relations)主管Daniel O’Connor以該院發言人身份發出一份聲明稿,傳給了發表我質疑文章(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的台灣《民報》編輯部。該聲明稿主要兩點:1,倫敦大學有發給蔡英文博士學位;2,蔡的博士論文他們哪裡也找不到。
在附信中,這位公關部主任還承認Ruth Orson當初的回信內容是正確的(即他們從來沒有收到過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原話是:The information in her email is correct。
另一個,上述LSE 公關部主管的聲明稿,附錄了一份該院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的107人名單,其中有蔡英文。但美國北卡大學教授林環牆博士經查閱比對發現,除一名後被註銷博士,其他106人,只有蔡英文沒有論文遞交記錄。其他全部105人都有論文記錄,為什麼單單蔡英文沒有?這也是無論2015年LSE圖書館員們的extensive searches(費勁查找),還是2019年6月圖書館員Ruth Orson查遍倫敦大學三家主要圖書館都查不到的原因:因為根本就沒有蔡英文遞交論文的記錄!
另一個可佐證的是,上述這106名博士名單,不僅只有蔡英文的論文查不到遞交記錄,而且也只有蔡英文的論文不能網上購閱,其他105人的博士論文都可以!這又是為什麼?任何有基本邏輯的人都無法不嚴重懷疑這裡有鬼。
LSE的這個聲明等於為蔡英文背書——她的博士論文當年遞交了,但被LSE丟失了。這個說法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我在上篇質疑文章寫道:了解LSE內部運作、也從該校獲得博士學位的 、一路為蔡英文護駕的「台灣研究室」主任施芳瓏女士都說,「準博士都是繳交兩本論文給倫敦大學 Senate House Library」。難道倫敦大學總圖書館(SHL)把蔡英文的兩本論文都「弄丟了」?這種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
一般人拿到博士學位後,其典藏本的論文,都要裝訂製作多本,按規定要給學校圖書館(2本),還給要系裡,給指導教授,給口試評委(每人一本也要數本),自己要珍藏(起碼有2本吧),這樣算下來,也要個十本八本的,而且蔡英文是外國學生,要回台找工作,更要多裝訂幾本,因台灣的院校可能需要。按常識邏輯,怎麼可能LSE的2本、其他人手裡的,蔡本人家裡的,統統同時都「丟失」了?這種可能性等於零!
蔡英文拿出來當年的論文手稿,上面滿是白色塗改液。手稿能夠保存,但典藏論文卻一本也找不到了。更荒謬的是,在找不到典藏論文的同時,她的博士證書也丟失了。如此這般蹊蹺、離譜,哪位讀者看見過第二個?而且,蔡英文補發了一次博士證書,又再次補發,拿出來的三份證書,三個不同校長簽名,全台灣能找到第二個人嗎?
蔡英文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展出蔡當年在LSE 就學記錄等,其中有一份說是蔡的論文口試通過的通知書。但這份通知書不僅日期書寫不符英國慣例(詳見我另一篇質疑文章《口試通知書洩露蔡英文假博士?》(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19/201909290118241033.htm),而且沒有學院主管的親筆簽名(無任何人簽名)。
如果這個論文口試通過通知書是蔡英文們偽造的,就是驚人的膽大妄為的欺詐。如是LSE提供的,說明這個學院草率、不負責任到野雞大學地步!沒有簽名的文件,形同廢紙,怎麼可以提供出來做證據?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果這紙通知書是當年的一份真實存檔,它恰恰證明,蔡英文的論文口試沒有通過,因這個「準備」發出的通知書,沒有學術主管簽名,說明當時「沒有發出」這封通知書。對一份如此重要的文件,學校絕無可能發出沒有簽名版。這紙「沒有簽名」的通知書更清楚地佐證:蔡英文的論文口試要麼沒有通過,要麼就根本沒有進行過。
另一個重要文件是,如果蔡英文參加過論文答辯口試,就必須有下列證據:
1,與指導教授討論她的論文的多次記錄(Log)。蔡35年都拿不出來!這是其他博士候選人都有的常規資料。
2,論文口試的評審委員名字。在《洋蔥炒蛋》這本自傳中,蔡英文洋洋自得地炫耀,當時評審委員們討論了兩個多小時,因她論文太精彩,要頒給她兩個博士。且不說這是公開撒謊,因全世界哪裡也沒有讀一個專業、寫一篇論文而要給兩個博士學位的,而且她的自傳從頭到尾都沒有提供這些評審教授的名字,一個名字都沒有!不管多少質問,蔡英文至今都不提供評審委員的姓名。為什麼?最大可能就是沒有口試這回事,或口試答辯沒有通過,蔡才會隱瞞、迴避論文口試的評審委員名字。
3,無論英國還是美國,博士論文口試答辯通過,幾位評審委員要寫一份共同意見書,每個評委簽名,然後這個意見書將正式由該學院的學術註冊委員會寄給(sent to)答辯人(即博士候選人)。無論是LSE,還是蔡英文本人,至今都拿不出這份必須有的評審意見書。LSE對論文口試有47條規定,其第37、38條明確規定必須這樣做(請見:https://info.lse.ac.uk/staff/services/Policies-and-procedures/Assets/Documents/guiConResExa.pdf )。為什麼蔡英文35年來都拿不出來這個論文評審委員的共同意見書?而且 LSE 也至今拿不出這份重要的(更是必須有的!)評審委員簽字的意見書,那麼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根據什麼頒發的?
LSE現在發聲明,說蔡英文當年被授予博士,論文也有遞交記錄。那為什麼我在今年6月初向LSE校方查詢時,他們不直接作答,而要求先獲得蔡英文本人授權才能回复?隨後,LSE負責學位資訊主管(Enquiry Services Manager)Clive Wilson回信,說要20個工作日才會給答复。LSE作為正規大學,應有完備的學生記錄,怎麼需要三個星期「查找」?是不是要跟蔡英文們「合計」商量對策?
這裡有個關鍵機構和個人,就是LSE的台灣研究室(Taiwan Research Programme)及主任施芳瓏。我在上篇質疑文章提到,這個台灣研究室前身是陳水扁總統時代提供資金成立的。我曾問過LSE 學位資訊處主管Clive Wilson:蔡英文家族,民進黨政府,有沒有給過《台灣研究室》資金援助?他拒絕回答。
我也在上篇質疑文章公開問施芳瓏女士,你的台灣研究室,有沒有拿過蔡英文政府的資助?如果有,就等於施主任的薪水,是台灣方面出的,就是蔡英文政府出的。那麼施芳瓏這樣為蔡英文的論文等辯護,包括遊說校方發聲明等,是不是有利益衝突?施女士至今都不回答。
施芳瓏上月中旬回到台灣,她在臉書上透露,離開英國前,她還為蔡英文的事情去倫敦大學公關部,遊說他們發個聲明支持蔡總統。看到今天LSE這個聲明,令人想到,施芳瓏的台灣研究室可能又發財了,因她遊說成功,蔡政府要拿出更多銀子給她的研究室了。
倫敦政經學院會這樣不顧原則嗎?我在上篇質疑文章談過,該院不僅有過利比亞獨裁者兒子的捐錢和學位醜聞,還用阿聯酋獨裁者名字,命名該學院教學和劇院大樓,被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詹寧斯(Simon Jenkins)痛斥為了錢而不顧尊嚴與常識;向政府和商界出售自己的靈魂。這次LSE的前後矛盾說辭的聲明,是不是再次為錢(蔡政府的金援)而出賣靈魂?
2019年10月8日於美國
圖書 資訊處 英文 在 Zaria Chio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剛剛發現,折扣碼到今天喔!!
但書本身已經非常便宜了,所以也沒差很多 XD
有沒有人收到啦?幫幫忙系列是不是非常非常精彩?!
📖#好書推薦 #折扣碼分享
要跟大家推薦 Garlic Crush Studios 妙蒜工作室 出版的好書,看過他們家幫幫忙系列圖書就知道這出版社有多 認 真,原本因為書名太中國風沒有多大興趣,但一看就認錯,實在太好看!👍🏻👍🏻👍🏻
#青龍幫幫忙!
東海龍王要到陸地上,但怕適應不良把自己頭罩了顆水球,結果刺蝟看成海膽、鸚鵡看成熱帶魚、熊貓看成鯨魚....發生一件件令人好氣又好笑的事,超多讓孩子捧腹大笑的誤會。跟著海龍王一起學習和善謙虛、尊重他人、勇於認錯。
#虎爺幫幫忙!
好勝的老虎與熊貓(芝麻湯圓)因為一場比賽,變成了好朋友。但熊貓有夢想就是能到南方找到最好吃的竹子,拜託老虎幫他照顧看守家園中的孩子們。熊貓一代接著一代繁衍,都不見原本那隻熊貓回來,但老虎堅持「答應了就要做到,不做食言的人!」 即使再久、再熱、再無聊、颳風下雨都不棄守,中間好多人用盡各種方法引誘他離開都沒有成功,等了幾百年,老虎身上的毛都變白了,終於熊貓回來了! (笑梗也是超多但不好透露太多給你們,如果只給兩個孩子選一本他們都點播這本!)
#雀哥幫幫忙!
孔雀王子長久以來視大家的愛慕與呵護為理所當然,當大家深陷旱災時卻不聞不問,身邊服侍他的人看不下去憤而離去,他才驚覺不該如此,還好雀哥是受教知道感恩的人,壯烈地犧牲了自己最珍惜的羽毛跟身體,加上各方人馬的協助,終於讓這個國家度過難關。
#青龍幫幫忙! #虎爺幫幫忙! #雀哥幫幫忙!是以華人傳聞之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主角,目前出了三冊(我跟za都在期待下一本),這系列故事跟圖畫部分都很精彩,故事性強、寓意深刻,細節與梗都鋪好鋪滿!每本都會讓孩子深思與哈哈大笑!想要一讀再讀。 原本一本、後來兩本、現在一口氣要唸三本他們才甘願... 但每看一次,都能驚喜地發現原本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非常非常難得的必買親子同樂繪本。(大推)看似無關的三個故事,但其實是會串聯成一個大故事的喔!
#熊貓黑白猜 Pandas Love Fruit
融合魔法、英文、數字、顏色、蔬果的一本書
總共十隻熊貓每一隻都有屬於自己的蔬果與動作,看似平凡的英文數字顏色書,沒想到在熊貓眼中藏著驚奇魔法噎!! 快看影片!Magic~~~✨✨✨
#布朗克卡住了
當主人都是吃健康的水果蔬菜,便便的世界都是水果蔬菜,便便在溜滑梯時就能 很 順 暢~ 如果開始吃油炸的薯條雞塊、各式各樣的點心甜食、三層大肥肉,會怎麼樣呢?便便通通都卡住了,噗通就不通了!卡在小小的肚子裡面。 是一本有趣的便便奇幻旅程,可以引導孩子多吃健康原型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另外,這本書還有專屬的噗通舞可以跟孩子一起跳歐~
🛒即日起至10/24,到妙蒜官網(https://goo.gl/fmuwpS)任選三本79折之單書,結帳時於"訂單資訊"處「促銷代碼」輸入:ZARIACHIOU
即可於原79折上再95折,並加碼送「找找布朗克」海報。
本活動免運費,僅限使用7-11取貨付款(於「結帳方式」選擇:7-11取貨付款)
圖書 資訊處 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去博客來看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6794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2014年,德國的偉頓賀德克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漢娜斯米奇拉克,他進行了一項研究,他把30位在臨床診斷上有憂鬱症的病患,隨機分配成兩個組別。
一個組別呢,能讓他們用端正的坐姿坐著,而另外一個組別,讓他們用鬆鬆垮垮的坐姿坐著,就像我們平常攤在懶骨頭沙發上面東倒西歪的狀態。
然後這兩組病人呢,在電腦的螢幕上面,他們都看見了32個詞彙,這32個詞裡面,有一半是正面的形容,比如說美麗的啊、有樂趣的啊;而另外一半是沮喪相關的形容詞,比如說疲勞哇、氣餒呀…等等的。
然後在他們看完這32個詞彙之後,去做一些記憶的測試,結果發現喔那些鬆垮坐姿的受試者,在他們記憶當中很明顯的,是記得沮喪會比記得正面的詞彙更多,然而相反的端正的坐姿,他們卻沒有出現這種偏差,他們記得的正面跟負面的詞彙是一樣多的。
可是別忘了,這30個人在臨床上面其實都是憂鬱症患者,於是呢米奇拉克他就主張,如果教導憂鬱症病患,讓他們去改變習慣,從他們不良的坐姿或者是動作模式去做一些調整,或許就能夠減低負面偏差的資訊處理。
也就是說喔他們很容易看待這個世界,就會特別放大、強調,或者是記住那些負面的事情,反而那些正面的事情,他們就會忽略,就算是在他們眼前發生再多,他們一樣充耳不聞。
而且進一步的,如果訓練憂鬱症的患者,去覺知自己身體的狀態,可能是有幫助的,比如說讓他們去覺知自己鬆鬆垮垮的坐姿,然後去調整成一個端正的坐姿。因為這樣子會增進他們的體現認知當中,身體跟情緒的交互作用,隨著坐姿的端正,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其實有很多的研究,關於這種生物性的回饋或者是體現認知,我已經分享過很多,而今天分享這個2014年的研究,也只是再去強化這樣的一個概念,然而每次看到這種新的研究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要跟你分享,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信息喔再多都不算多。
原因是我們現在人,真的不快樂的人好多,可是你要知道,要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搞不好是很簡單的,不是你靠意志力跟自己搏鬥,也不是靠很多的自我說服、讀很多心靈雞湯。
其實只要坐好、站直,你就會變得快樂起來,有什麼會比這個更簡單、更容易的呢?因為其實在我們的人體運作當中,我們的動作跟姿勢,它都在告訴我們的大腦,應該要怎麼去感覺眼前的事情,你永遠不可能在垂頭喪氣的姿勢底下,去感受到快樂的感覺,不是嗎?
所以談到這裡,就讓我想到多年前我出版的《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夠溝通》,那時候剛推出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就會開始留意到,我們的行為是怎麼影響到人際,更深入的怎麼去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看待跟看法。
那非常開心哦,今天也借著跟你分享這樣的實驗研究的機會,來告訴你一個訊息,就是《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我們在5月份,已經有新版、新的改版上市了。
因為我們的出版社,覺得這一本書它在整個市場上面,和這方面領域的討論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很多的書都會告訴你很多這樣的信息,然而這一本書是真正結合到你生活當中說的所有的情境。
所以呢我們就等於,把原本《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的內容重新編排、重新排版、重新訂定書名,再把它推到市場上。
所以如果你先前沒有看過《這樣做跟任何人都能溝通》的話,那麼很歡迎你可以到書店,不管在網絡上、還是實體書店來支持我們的書,新書的名稱叫做《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再說一次《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感覺,通常一本書推出就推出了,想不到這個「孩子」還可以再重生一次,希望大家都能夠來支持、鼓勵我們,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7月21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在6月份我們也有相關的講座,我相信這樣的學習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dL9et2jWSw/hqdefault.jpg)
圖書 資訊處 英文 在 弘光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弘光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 Taichung, Taiwan. 1630 likes · 20 talking about this · 8 were here. ... PART1看電影學英文圖書館精選英文新入館電影,如圖共六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