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防震措施來個健康檢查!這四大防震任務,你有沒有全部都完成了呢?
【之一:做好防災演練】#身體記憶
強震來襲時,除了家具會劇烈搖晃和掉落,我們可能連站都站不穩,因此,當國家級警報響起,趁著破壞性強的地震波還沒抵達前,就必須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動作。
惟有日常就做好防災演練,將避難動作刻入大腦和身體,才能有效提升自我災害應變能力,成功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之二:備好緊急避難包】#一人一個 #半年檢查一次
在輕易取得的地方,我們必須準備一個「雙肩背包」以及下列物品:
緊急糧食和飲水
禦寒衣物
緊急醫療用品
清潔用品
貴重物品(重要證件和影本、現金)
如果家裡有長者、嬰幼兒、寵物或身障人士,則需要考量各自的需求來準備哦!
【之三:固定好屋內家具】
台灣過去有為數不少的地震死亡案例,是因為家具砸落或倒塌所造成的,若能事先固定、適宜的規劃擺放,就可以減少許多災害風險。
除了安裝系統家具,我們也可以使用許多工具和零件來固定家具,例如透過 L 型金屬固定架將家具固定在牆壁,使用鍊條防止燈具落下、以書架橫桿防止書本掉落等等。
此外,也需要注意床邊是否有容易倒塌的櫥櫃或家具,以免在睡夢中躲避不及。
【之四:搞懂自家災害風險】
我們的房子幾歲了?符合當前建築法規嗎?地理位置安全嗎?了解這些資訊,這也是預防災害的重要任務哦!
除了地震本身,地震後可能引發的 #後續災害 也不容小覷,因此像是建築本身的年齡和規範、土壤液化帶、瓦斯管線分佈、活動斷層、淹水潛勢、海嘯災害、坡地災害等各式的災害潛勢資料,也必須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而對於住宅的健康檢查,有許多防災單位、縣市防災網站都有開發相應的資料平台,歡迎大家瀏覽參考,例如: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
https://dmap.ncdr.nat.gov.tw/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有Bear來,個人化防災系統
https://bear.emic.gov.tw
以上,為大家簡要整理了重要的避震防災事項,若希望獲得更詳細的資訊,歡迎參考中央氣象局以及消防署等防災單位的網站~
#110年國家防災日 #國家防災報你知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土壤液化建築法規 在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需要定期房屋健檢的五類建築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一棟屋齡40年的12層樓的濱海大樓,6月24日凌晨突然崩塌。
因為發生的時間大部分的住戶都在睡夢中,結果造成12人死亡,150人失蹤的慘劇。新聞一出各界譁然,也有輿論怒斥,「這種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的事居然會發生在美國!」
事件剛發生時,有不少人懷疑,大樓倒塌跟當地緩慢的地層下陷有關,不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初判,這棟大樓之所以瞬間垂直崩塌,是因為結構柱失去支撐所致。
一份三年前的調查報告內容就已經指出,建築物裡許多混凝土樑柱、牆壁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龜裂與剝落,甚至還出現裸露、老化的鋼筋,在當時就已被建議「需要及時修復」。
這起大樓倒塌事件,也在當地引起一陣恐慌,因為在該地40年屋齡還稱不上「老」,屋齡更高、甚至將近百歲的社區大有人在,現在人人自危,深怕自己安身立命的家也會毀於一旦。
同樣老房子比例也很高的台灣,各大都會區老屋比例都不低,尤其是首善之都台北市,屋齡40年以上的老宅比例已經達到40.2%,等於每10 間住宅中就有4 間屋齡超過40 年。
而早期蓋的舊公寓或電梯大樓,大多屋齡已超過40年以上,除了安全係數不足外,建築結構也沒有做補強及維護。
根據佛羅里達的建築法規,凡興建超過40年的房子,都必須接受政府與專業土木技師、建築師的「重大安全評估」,然而在台灣卻沒有類似的強制法令。
2016年當時的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曾經想研擬修法強制推動30年以上的老屋強制健檢,未來老屋買賣需附健檢證明,然而最終變成每年提供「老屋健檢」補助,以獎勵方式促使民眾改善建築物結構強度。
不過實務上因為有些屋主擔心檢查,萬一查出問題,不僅要花錢加強,也可能影響到房價,因此實際上申請的意願不高。
然而,台灣本就位於地震帶,老房子更應該定期接受健檢,尤其下面五類建築結構容易發生問題的老房子,更應該定期檢驗,如果發現問題也應該及時修繕處置,再怎麼說,住得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需要定期房屋健檢的五類建築:
一、土壤液化嚴重地區建築
二、海砂屋建築
三、順向坡建築
四、曾受地震嚴重損害建築
五、921前設計不佳建築
#每次地震都喚醒台灣人建築安全問題
#地產秘密客
土壤液化建築法規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主政治下台灣人民需要進步,只是有的時候進步很慢.....或是被政府帶風向
事件:1995年台中衛爾康大火(64人死亡)
處理方式:政府修改各項法規,開始大型營業場所消防安檢、使用防火建材、強制投保公共意外險
結果:從此公共場合大型公安意外減少
事件:1999年921大地震(2415人死亡)
處理方式:政府修改建築法規,提高耐震標準,斷層限建
開始調查全台斷層及土壤液化區,並公開給大家查詢
結果:921修法後蓋的房子更安全
上面兩件事,都不是政府的錯,也不是政府的責任,但政府卻多做了一些事
避免以後再發生同樣事件
.
事件:2017年蝶戀花遊覽車事故(33人死亡)
疑似問題:司機過勞
處理方式:(疑似勞基法往反方向修)
結果:仍無法解決司機過勞問題
.
事件:2018年普悠瑪出軌(6人死亡)
疑似問題:火車狀況及安全機制出問題
處理方式:尚無報告(疑似行政院押案)
結果:不詳
.
事件:2021年蘇花遊覽車事故(6人死亡)
疑似問題:遊覽車車體結構問題(幾百年的老問題)
處理方式:只招回同款車輛檢查
結果:是否可以永久性的避免後續遊覽車車體問題?不知道
仍然無法根治遊覽車車體問題
.
事件:2021太魯閣出軌(51人死亡)
處理方式:不詳
從第一例和第二例,大家有沒有發現,真的能確保我們以後安全的
不是在於嚴懲李義祥,兇手會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其實法律已經明定了
可能政府會道歉,會募款,會聽到我們說什麼
媒體會24小時播李義祥有多壞,會告訴我們怪政府是政治操作
網路會維穩會帶風向,隨著時間過去,只會留下感動
.
但能夠保護人民安全的只有,政府後續做什麼,可以確保不會再發生
不然就算罪魁禍首判死刑,以後搭火車還是要燒香拜佛
不要再說什麼責任不在政府,政府不能幫忙拉手煞車
當立法院已經失能,人民的想法就是最大力量
.
以上那些其他例子都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避免再發生,但人民都放過政府了
這次不要再放過,好嗎?
.
還有,錢櫃大火反映政府抽查不確實,台北市政府已重擬出查方案
至於業者違反消防安全法,罰則太低,至今中央未修法』
Re: [新聞] 台鐵出軌 日媒:暴露台灣基礎設施缺陷 https://disp.cc/b/163-doxB |前情提要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280928105378174
土壤液化建築法規 在 土壤液化區蓋屋! 打基樁、連續壁穩固建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建築 蓋在 土壤液化 區該怎麼辦? ... 不過結構 建築 師說,其實依21大地震後 建築法規 所設計的建案,多半都會針對 土壤液化 問題,加強房屋結構,因此影響相對 ... ... <看更多>
土壤液化建築法規 在 建築物基礎可採取以下防治對策,例如增加地層土壤抵抗液化的 ... 的推薦與評價
高度土壤液化的地區不是不能建築,而是必須經過完善的地質調查與分析,並且可透過地盤改良或適當的基礎設計來確保建築物結構的安全,建築法規也有一套完善的審查機制來強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