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 #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台幣「四萬塊換一塊」往事
所謂「四萬塊換一塊」,是指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長期的、間接的財富縮水,其脈絡就必須要上溯到戰爭末期。
戰爭還沒結束,各國其實已經在討論戰後怎麼整理貨幣的問題,對於當時人來說,他們主要參考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慘痛經驗。
由於一戰後,世界各國陸續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各國為了消化國內過剩的生產,紛紛採取了貨幣貶值(脫離金本位)的方式增加其產品的競爭力,傾銷到世界各地,但與此同時,又在同一貨幣區域內(特別是殖民地與殖民宗主國),築起關稅壁壘。這個大家有志一同的作法,最終經過複雜的演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導火線。
例如日本,一戰為日本帶來戰爭景氣,但一戰後,日本經濟就陷入了長期低迷,他們也學著歐美列強將貨幣與黃金脫鉤,試圖以超貶的貨幣將貨物傾銷到世界各地,但日本人馬上遭遇困難,傾銷到歐洲或東南亞的貨物,遇上了關稅壁壘,傾銷到中國的貨物,則遇上了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抵制日貨風潮。日本的菁英想來想去,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認為之所以卡關,是因為他們沒有像英國的印度這樣廣大的原料來源與市場作為殖民地,於是盯上了中國東北,後來東北的腹地還是遠遠不夠,又再盯上華北。
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演化成戰爭的邏輯鏈條。
二戰的侵略國,像是日本或是德國,在他們內部都有類似的「爭取生存空間」的聲浪,用來正當化他們侵略鄰國的行為,而且至少在他們內部輿論的語境下,都非常受到大眾乃至於菁英的認同。二戰末期,許多有識之士就非常擔心這樣的狀況會再度重演,於是催生了現在的WTO的前身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以及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列頓森林體系,至少在表面上,就是為了防止各國在戰後再度競貶貨幣、高築關稅壁壘。
二戰結束時,各國都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戰爭時期大量印鈔,戰後怎麼整理貨幣,就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對當時的人來說,能夠參考的,就只有一戰後整理的經驗,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一種德國式的、一種英國式的。
德國的方法,說穿了就是「抵賴法」。當時的德國發行了以地產為擔保的臨時貨幣(Rentenmark),以「一兆比一」的比率回收戰時濫發的馬克,幾乎是等於將原先的貨幣直接作廢了,經過抵賴之後,最後再回到老辦法,以黃金作為保證發行新貨幣,再以一比一的比率收回Rentenmark,才算完成了戰後的貨幣整理。
相較之下,英國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歸金本位制,實行通貨緊縮。依照當時的討論,如果通膨還算合理,則實行通貨緊縮來整理貨幣即可,但面對惡性通貨膨脹,不得已還是要採取抵賴法。
二戰敗戰後的日本,基本就是採取和一戰戰敗國德國一樣的抵賴法,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新円切替」、「預金封鎖」這些當時金融緊急措置令的關鍵字,由於舊台幣是直接承接日本時代的台灣銀行券,有人以為如果不拿舊台幣以四萬比一的比率換新台幣,還可以拿去一比一換回日圓,算一算賺翻了,殊不知,早在戰後第一時間,日本就已經使用抵賴法整理了通貨,在整理過程中,台日基本上是斷絕往來的,如果不是陳儀以舊台幣一比一承接了台灣銀行券,不用等到新台幣發行,這些舊幣在更早的1946年3月3日後就已經全部作廢。
陳儀承接日本人濫發的貨幣,大致上有兩個計畫。
一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國幣「法幣」,正要進入戰後的貨幣整理階段,效果還未可知,陳儀希望等法幣整理完成、發行新幣時,再讓台幣回歸與中央一致。
二是陳儀打算用接收自日本的日產,作為整理台灣通貨的子彈,以當時的預想,基本可以扛下日本在戰爭中與戰後接管空窗期所濫發的貨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儀也使用了類似日本政府「預金封鎖」的手法,把日本在最後期所濫發的武尊千圓券鎖死在銀行裡,限制持有者所能動用的比例。
但陳儀沒有想到的是,戰爭最後期,盟軍對於台灣的轟炸所造成的破壞,遠遠超乎他的想像,這個轟炸是戰略性的,可以生產戰略物資酒精的糖廠,承受了毀滅性的破壞。陳儀以出售日產所得來整理貨幣,但後來為修復炸毀的工廠,又大肆舉債,僅僅台糖一家,1946年所獲得的貸款就相當於當年台灣省整年政府總預算的一半這樣的規模,在這段時期,對公營事業的放款正是台幣膨脹的最大因素。
但要說中華民國政府拿走了台糖的存糖,導致台糖不能正常盈利,所以才需要貸款進行修復,這是把當時真實的狀況顛倒了講。實際的情況是,早在中華民國尚未接管的空窗期間,這些存糖就已經被大規模掠奪至民間,而台灣糖業由於長期有日本作為保證市場,導致生產成本過高,欠缺國際競爭力,台糖送去上海賣的食糖,最後是在面對批發價僅一半的爪哇糖的競爭之下,大敗虧輸。當時的輿論還分為兩派,一是希望台糖趕緊轉型增加競爭力,二是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實行關稅保護,讓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台糖的保證市場,台灣本地的輿論還是傾向於後者。
但糖業畢竟還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在此情況下,修復糖廠勢在必行,也因為修復所需的資金實在太龐大,也排擠了其他產業修復,這中間的取捨,也導致現在台灣人對於官方「台灣的產業不必全都恢復」一說的誤解。
對於修復台糖所需的資金,這裡的「資金」,光是有台幣並不夠,向國外購買機器設備是要用美元的,而當年的台灣基本沒有什麼賺取美元的手段,要重建台糖,所需要的舊台幣廿多億是台灣銀行印的,但美元的部分,則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先行墊支的,一共是500萬(時約舊台幣五億)。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糖的生產成本雖然過高,甚至早在日本時代,日本本土從爪哇進口食糖都還比從台灣便宜,但日本人還是選擇向台灣購買,因為這還是可以幫日本節省珍貴的外匯。
順帶一提,在台糖重建的過程中,美國是有表達願意提供技術和貸款,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當年政府沒有接受美國的計畫感到不解,因為依照美國的計畫,顯然修復成本更低、時間更短,因此他們認為政府不接受,這中間必有貪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並不去提,當年美國人提出的要約,是以大比例的股權移轉給美國做為條件的。接受這樣的條件,實為賣國行為。
從美國在當時國際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就可以拉回「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上。我們先談當年的中華民國在戰後整理貨幣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首先,雖然你的國家作為戰場,殘破不堪,甚至比某些戰敗國還慘,但你畢竟是戰勝國,你可以接收敵國在本國的資產、可以主張戰爭賠款,把復興的成本轉嫁給侵略國的國民,直接抵賴這大家心理上難以接受,且對經濟衝擊太大,不利於國共內戰的局勢,在此前提下,中華民國政府也承接了台灣銀行券、汪精衛政權的中儲券,並在戰後初期就開始以庫存黃金回收市場上過量的法幣,試圖穩定區域情勢。
第二是更大的問題。當時的中華民國和各國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集中到了美國手上,貿然採行金本位緊縮貨幣,金融必受美國支配,幣制也失去獨立性。為此,英國提出了凱因斯所設計的超國家貨幣「班科(Bancor)」作為國際貿易的清算工具,只是最終美國所主導的美元中心模式還是勝出,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這是戰後美元中心架構的開始,也由於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就很難避免國內資本大量出逃到美元的狀況,這一點連英鎊都扛不住,這也是大英帝國解體的經濟上脈絡。
為了遏止資金出逃,各國政府祭出更強硬的外匯管制措施,但這一方面限制了檯面上的正常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也使得繞過管制的檯面下經濟活動收益更大。
1946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外匯管制辦法,規定凡申請結購外匯者,限於三個月內可以進口的物品。這個辦法的初衷,本來只是杜絕投機、防止資本逃避,但實際上除了讓檯面下的經濟活動更加蓬勃,在檯面上,也使得隨時隨地可以裝船輸入的民生消費物品大舉輸入,需要較長時間製造的生產設備反而難以順利取得外匯購進。
另一方面,美國所鼓吹的、表面上十分中性的禁止競貶貨幣、禁止關稅壁壘的國際自由貿易原則,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則是獨厚當時沒有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本土產品,這一來一往,就是一個美國貨把本地的產業摧毀殆盡的局面。
本地產業被摧毀,除了國內生產不足,也更難輸出賺取外匯,外匯不足,就更難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本國貨幣不穩定,又加速資本出逃,為了遏止資本出逃所祭出的管制又進一步扼殺了本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這是死循環。這些討論,都見於當時的政府資料與報紙。
再來看舊台幣與法幣。
舊台幣兌法幣的官價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現在居然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都是說這是便於國民政府掠奪台灣的物資,這也是把實際的情況說顛倒了。
匯率政策一定都是雙面刃,貶值有利於出口,這對於當時的台灣商人來說是巴不得的事。戰後初期,台灣的出口還是以米糖為主,在陳儀政權嚴令禁止米糖出口後,米糖仍然以走私的方式繼續外流至大陸換取相對被高估的法幣,並利用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初期回收法幣的機制,將法幣兌為黃金。在當時,國民政府打算檢討舊台幣對法幣匯率的市場消息,還曾經直接造成金價下跌,而走私的目的地福建省的福州,也成為戰後初期全中國唯一一個居然米價會下跌的地方。台灣海峽走私有其季節性,在東北季風強勁、不利於渡海走私的冬季,就以囤積的方式暫時存放,這就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前,陳儀政權大規模查獲包括板橋林家在內的台灣巨商囤積米穀的歷史背景,只是這段「走私白米換取一箱箱黃金」的往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走私的主角從台灣商人改寫成了陳儀政府的官員。
光從貨幣發行量來看法幣與後來金圓券的崩潰,只能看到這個現象本身,卻不能窮盡這個現象背後的脈絡。除了貨幣發行量之外,市場對於法幣的信心,除了上述的幾個因素之外,當然還有戰爭的因素。
由於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作為戰場,許多國土相繼被佔領,此時有多少法幣在國民政府控制區域內流通,是說不準的。事實上,在日本佔領區中,日本人也發行軍票、或以傀儡政權發行貨幣與法幣競爭,並以包含硬搶在內的各種方法將法幣強制集中,作為傀儡政權貨幣的發行準備、套買外匯,或轉過來向國民政府控制區域搜刮物資之用。而戰時國土支離破碎,法幣並沒有辦法有一個統一的發行,這也使得偽造相對來說更容易,偽鈔充斥市面,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戰後,國共內戰繼續開打,同樣的經濟戰一樣存在於國共之間,我們現在說國民黨以金圓券搜刮人民的黃金,事實上,早在1946年,內戰的另一方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在其控制的區域內,以其發行的貨幣強制收購區域內的黃金現貨。而同一時期,國民政府正在釋出庫存黃金回收法幣安定通貨膨脹。在這整個回收法幣的過程中(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央行釋出了庫存黃金589萬盎司中的352萬盎司(即約167公噸中的100公噸;334萬市兩中的200萬市兩)。
轉折點發生在1947年1月底,國共雙方結束了一年多以來的打打談談,撤回談判代表,這被視為可能是內戰即將全面開打的信號,引發了資本瘋狂逃亡。由於外匯有所管制,除了美元、港幣黑市之外,資本要逃,當然就集中在政府還在釋出的黃金,物價劇烈波動,也引來了米糧棉紗等實物的短期炒作,甚至借錢來炒,這就是1947年2月,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同一個月,上海的「黃金風潮」。
當時不只是民間,就連軍餉、公務人員的薪餉也都被各級主管挪用去兌換黃金,但你站在他們的立場,薪水發下來馬上因為黃金上漲貨幣貶值而縮水,那還不如跳下去跟著炒高黃金,沒準還能賺,他們也沒辦法。事實上也因為這樣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乾脆不發薪資、改發實物。
黃金風潮所引發的物價上漲實在太過劇烈,國民政府於是頒布了經濟緊急措施方案,期間內禁止一切黃金外匯買賣、嚴打囤積走私,此時是1947年2月18日,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前十天。經濟緊急措施對於防止資本逃逸效果有限(一說黃金是大規模經由陸路運至廣州再轉香港),但經濟緊急措施對於舉債炒作、囤積居奇的商人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了台灣,廣州乃至於各地都有投機與囤積商人破產、血本無歸的報導出現,這也就是二二八事件中,圓環緝私煙事件之所以引發民間如此巨大反彈的歷史脈絡。
順帶一提,即使是在此時,國民政府還批准了陳儀向中央申請的490億法幣的「肥料借款」,以解決台灣本地肥料短缺的問題。之前是有國際援助台灣的肥料,但援助的肥料根本不符台灣本地的使用種類,要轉售去中國本土,中國本土農民又尚未建立使用肥料的習慣,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中央解決的。
無論是當時或現在,都有研究把法幣的崩潰原因簡單歸結為鉅額的軍費支出,只是我們現在隔了七十幾年回頭看,應該看得更清楚。戰後初期開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它最後崩潰是在1970年初期,崩潰的原因是美國黃金儲備不足、開始拒絕讓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但這個體系,其實在更早的戰後初期,它也差點崩潰。
我們先來看崩潰背後的機制。
布列頓森林體系是一個以美元為國際貿易清算標準的系統,它是建立在美國巨量的黃金儲備以及承諾美元與黃金可自由兌換之上。只是這個黃金美元雙本位的系統,其邏輯缺陷(Triffin dilemma)也是非常明顯的:
簡單的說,就是美元的流動性與對美元的信心無法兼得。
其一,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逆差,他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美國所持有的黃金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威脅到各國對美元的信心,這其實就是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背後的機制;
其二,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順差,則他國的美元儲備就會不足,進一步對該他國對外貿易與通貨穩定造成嚴重問題。如果美國對所有的國家都是大幅順差呢?這個整體美元流動性不足的系統性問題,實際上就是戰後初期所遭遇的狀況。
此現象立刻對世界的局勢帶來了巨變。第一個出來大聲疾呼的是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即著名的「鐵幕演說」,一般咸認這是冷戰即將展開的序幕。
戰後初期,美國或美國貨在區域利益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事實上不斷為共產主義者所謂「美國帝國主義」的宣傳提供素材,特別是在既有的反共政權被摧毀的國家,像是日本,更是迅速赤化。在此階段,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缺陷、美國在二戰後生產能力獨存的事實,都被當做了自由貿易本身的缺陷。看到這個現象的大家,特別是年輕人,想到的根本解決之道,自然也就是直接取消自由貿易。
要維持這樣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系統不至於崩潰,擺在眼前的明路,事實上只有一條,那就是美國對各國的直接援助,容忍美國在國際收支上的赤字來換取美元的流動性,這就是美援的基本脈絡。
由於美援在美蘇軍事對抗脈絡上的強烈連結,我們很容易忽略美援在經濟上的脈絡,乃至於將美援簡單當作一國能在戰後復興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美元體系在更早的階段對他國的復興所造成的嚴重阻礙。
相較於美國的馬歇爾計畫在1947年就開始對歐洲的土耳其、希臘提供實質性的援助,美國對亞洲國家的援助則遲得多,要等到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這不是只有中華民國如此,日、韓亦然。這中間的時間差,正是本文「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所發生的舞台。
這個時間差的由來,還是要回到美國國內一直以來的孤立主義氛圍,即不干涉、不捲入他國衝突的基本態度。這個孤立主義傳統,使得美國政府,相較於干預歐洲事務,更難以說服國會去干預亞洲事務。甚至美國在二戰參戰之前對英國的援助,都尚且必須小心繞過國內孤立主義的反彈聲浪。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提過「四大自由」的說法,我們今天常常誤用其中所謂「免於恐懼的自由」,拿來要求政府積極與造成人民恐懼的事物戰鬥,殊不知當時這個詞的意思,實際上是呼籲各國裁減軍備:「不要再打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美國政府也必須面對國內非常巨大的同情、甚至支持共產黨的聲浪。這些同情、支持共產黨的聲音,是在盛行於19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的肅清之下,才逐漸消失。
順帶一提,二二八事件的討論中,經常有人引用的《密勒氏評論報》關於國民黨血洗台灣的報導,這則報導的撰寫者John W. Powell,實際上是原為美國戰時情報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的運用人員,他後來因為引述中共官員的說法指控美國於韓戰中使用細菌戰而被控叛國罪。
二戰後期,美國政府雖然在檯面上支持國民政府,但也以美軍觀察團(Dixie Mission)與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方面建立官方關係,這個觀察團是在1947年的3月11日結束,隔天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土耳其與希臘,使兩國不至於落入共產黨手中,一般咸認這是美國支持反共政權的開端。
現在台灣流行一個說法,認為是韓戰的爆發救了國民黨。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因為韓戰爆發和中國內戰,同樣都不構成美國干預亞洲事務的正當理由。實際上使輿論翻盤的分水嶺,應該是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核子試爆,這才是普通美國人民真正有感的因素,民間輿論開始歇斯底里,也造成所謂「紅色恐慌」、麥卡錫主義等現象。哪怕這些行為客觀上救了誰,本質上都是美國人的自救。
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有黃金作為保證的新台幣暫時穩定了下來,但事實上美元系統性的問題當然還是存在,長期下來新台幣的幣值還是不可能安定,這個系統性的問題的確是美援來解決的。但當時人並不知道,當各國復興之後,開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最終一樣也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
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是以石油以美元計價來繼續維持美元的中心地位,這就是2001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神隱少女》中,故事所發生的舞台「油屋」所影射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動畫中,大家以為自己追逐的是黃金,但實際上卻是以魔法障眼的廢土。
但那就是另一故事了。
「土耳其貶值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新聞] 土耳其里拉已暴跌超過30%,艾爾多安堅持-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土耳其貶值原因、里拉美金、土耳其經濟危機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土耳其貶值原因、里拉美金、土耳其經濟危機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土耳其貨幣危機,一年內貨幣貶值70%,民眾資金瘋搶美元! 的評價
- 關於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一年內貨幣貶值70%,民眾資金瘋搶美元! - 窮奢極欲 的評價
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曹長青:2020全球脫貧 繼續經濟強勁
2020給人感覺是帶來吉祥的數字,因人生很難遇到1010、2020這樣年份,它不僅順口,如今更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市場經濟風靡全球,世界走向穩定、富有、脫貧。
有人說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美國,其股市漲得太高了,2020會有大修正甚至經濟蕭條。確實,自川普當選總統三年以來,美國道瓊斯指數增了一萬點(達28300),增幅54%;標準500指數增幅46%,納斯達克增了65%!如果2020有股市修正也屬正常,因股市不能永遠漲,總會有高有低。
但美國及全球經濟今年繼續看好,即使有股市修正等也不會影響大的發展趨勢。主要由於:
第一,世界處於沒有大戰的和平時期。不要說一戰、二戰那種規模,即使像阿富汗、伊拉克等類似戰爭,2020也基本不大可能發生。戰爭是損害全球經濟的直接因素。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全球經濟一般都朝向整體性發展。
十個大國之間不會大衝突
第二,大國之間不會有大衝突。世界七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都是民主國家,民主國家之間從未發生過戰爭。另外,注重發展經濟(市場開放)的國家之間也難以開戰。有人曾說,兩個有麥當勞店的國家不會開戰,因其國策是市場開放(外資進入),經濟與世界接軌,就不敢開戰(導致股市大跌,經濟崩盤,是不可承受之重)。
除七大工業國外,大國的俄國,與當年蘇聯有天壤之別:不僅有了選舉和相當的新聞與言論自由,而且軍隊從蘇聯時的400萬削減到100萬,大量軍費被轉入經濟建設。雖然曾發生克里米亞事件,但因那裡居民58%以上是俄國人(烏克蘭人佔24%),他們願與俄國統一。當時或現在民調(即使聯合國主持公投)也可能是同樣結果。俄國已不具有擴張、佔領整個歐洲的企圖和能力。
另一大國中國雖還是一黨專制,但其經濟過去三十多年朝向市場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雙邊貿易等與世界非常密切連結。因美國軍事和經濟強勢,再加上川普總統執政,更為有效制約北京的擴張企圖。另外中國自己內部問題很多,包括經濟減緩,增長率越來越降等,都對習近平的野心構成限制。
除了七大工業國和中俄,剩下的大國印度,不僅是民主國家,而且保守派的莫迪總理2019年連任(再執政五年),帶領13億人口的印度更走向市場經濟,並在外交上與美國、日本結盟(川普的印太戰略就是美日印聯手)。印度越來越成為自由世界的重要力量。上述十大國,都不會發生大衝突,所以2020世界局勢會基本持續穩定。
極端伊斯蘭主義全球衰退
第三,伊斯蘭恐怖主義式微。蓋達組織被消滅,伊斯蘭國也已被剷除。它們即使死灰復燃,也會被迅速幹掉。因現在美國不再是軟弱無能、綏靖主義的歐巴馬執政,而是強勢反恐的川普為三軍統帥。以美國強大軍力(佔全球軍費40%),更不要說還有北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軍事集團),對付伊斯蘭國可謂殺雞用牛刀(只是決心問題,領袖氣質問題)。
全球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者)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2.6億人口中穆斯林佔86%(2.2億)。但近年印尼的幾次總統大選不僅民主且平和,且都產生親美政府。而且印尼的經濟也持續增長,政局穩定。
另外印度也有2億穆斯林人口。作為民主國家的印度,伊斯蘭勢力在那裡從未成氣候。印度不僅與美國結盟,信奉印度教的莫迪總理及所屬人民黨,對極端伊斯蘭更為警惕和防範。
此外,穆斯林人口比較多的還有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埃及、孟加拉國、土耳其等,這些國家也都實行選舉制度,有政黨輪替制約,所以極端伊斯蘭勢力也無法威脅全球。而且這些國家都希望與美國及自由世界保持良好關係(不僅有政治原因,更有經濟需要)。
唯一被視為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的是伊朗,但它遭到中東最大國家埃及(八千萬人口和軍事實力)的制約,還受到跟埃及緊密結盟的中東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全力遏阻。此外還有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不僅在全世界孤立,而且其經濟相當困難;每天需賣120萬桶原油才能維持其經濟,但目前已降至每天80萬桶,其貨幣已貶值60%。德黑蘭自身難保,對外援助恐怖主義更捉襟見肘。被它支持的巴勒斯坦哈馬斯等,在以色列強勢保守派總理尼坦雅胡的強硬打擊政策下也日漸衰落。所以在整體上,全球極端伊斯蘭勢力呈下降趨勢。
北韓核武雖仍未取消,但美國胡蘿蔔和大棒齊下,平壤舉棋不定;金正恩清楚,使用核武攻擊就是自取滅亡。美國不僅自身軍力強大,不久前英國大選,保守黨又獲壓倒性勝利,強生(Boris Johnson)首相再執政五年。與川普總統同為保守派理念的強生強調增加軍費、強大國防,英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剛正式服役,全球有兩艘以上航母的只有英國和美國;美國已有11艘,目前正在新造2艘最現代的。英美聯手不僅強大北約,並對全球遏阻邪惡具有巨大的威懾和打擊力量。
市場經濟帶領世界脫貧致富
第四,市場經濟已成全球趨勢並帶來富有。除上述政治軍事和戰略格局等因素,2020 全球經濟繼續看好,還有一個大原因,即自由市場經濟已成為更多國家的政策理念和選擇。
人類貧窮主要由於專制和左派的社會主義政策。隨著全球民主化,獨裁政府紛紛倒台,目前聯合國193個成員,三分之二以上採民選制度。但國家民主後,也有左右派之分,左派嚮往社會主義(烏托邦),所以左派執政就想更多國家控制,更多國營化,以平等名義實行高稅收、高福利、大政府的政策,其結果是高稅收等於搶劫勤奮者的財富,高福利養懶漢,大政府官僚化(毫無效率);最後經濟衰落,失業率攀高,國貧民窮。因有選舉制度,人民因經濟困境而強烈不滿,於是選擇保守派上台(強調市場經濟、強大國防、道德信仰等理念的政黨)。美國,英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南美洲的巴西、智利、巴拉圭,祕魯,洪都拉斯,哥倫比亞等國;還有前東歐國家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目前都是真正主張市場經濟、道德信仰的保守派執政。
1981年時,全球貧困人口(標準是每天收入1.9美元以下)佔全球42%!1991年共產蘇聯解體,民主化席捲東歐,隨後進入市場經濟、全球貿易、手機電腦等新科技(衝擊專制,世界接軌)時代,專制和左派政府紛紛倒台,資本主義風靡世界。到2008年,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了七億!而同期全球人口增加了48%。
僅以中印兩大國為例:1981年時,據世界銀行數字,中國88%人口生活在(每天1.9美元)的貧困線下。因經濟開放改革、走向市場化,現在這個數字已降至0.7%(美國Commentary雜誌2019年11月號Noah Rothman文章數字)。
印度在尼赫魯時代熱衷社會主義,導致極端貧困。自1991年印度實行經濟開放、自由市場政策,至今已有1.7億印度人脫貧,現印度極端貧困人口降至3%以下。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之路,近年使全球每年八千萬人脫貧,這個數量相當於整個德國,更超過英國或法國。有學者讚歎:這種規模的人類進步成就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切都歸功於民主制度(制約戰爭和極端貧困),歸功於市場經濟(帶來自由競爭,發財致富)。2020,這個大趨勢會繼續,這是世界的福音。
2019年12月20日於美國
——原載台灣《看》雜誌2020年1月號
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委內瑞拉:民主變鎖國,富裕到饑荒】
石油資源、強勁經濟甚至民主,都係輸比瞓著咗嘅公民覺醒
《AFP TV》法新社電視响612播出一個關於委內瑞拉最新情況嘅5分鐘紀錄短片,早幾日响法國攞咗個新聞獎。分享嘅原因唔係想大家有鬥陰公,絕對明白針吉自己肉先係最痛,而呢個距離咁遠嘅地方依家有幾慘(雖然係事實)亦唔係重點。反而希望大家睇完,用些小時間思考下,一個地方嘅所謂公民覺醒,唔係一次或者一代,而係要世代咁不停提升公民質素。如果唔係,哪怕有民主制度,公民教育質素無配合,只要有一代半代人為咗經濟繁榮穩定「瞓著咗」,到再醒覺嘅時候已經太遲,或者代價可以好大,而委內瑞拉就係活生生嘅慘痛例子。選了新總統、國際支持、援助,甚至制裁(封鎖官員個人資產)又如何,玩鎖國...慘況大家自己睇片。
委內瑞拉係世界最大石油儲存國之一,由19世紀脫離西班牙獨立之後,唔係獨裁就係軍人統治。直至1958年抗爭運動成功,先正式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到今日都係㗎!)。民主制度唔係仙丹,歷史証明各國推行民主政治,總係要制度完整性同選民質素磨合一輪先能夠進化(每個國家需時都唔同)。委內瑞拉上一個總統查維斯1998年大比數當選上台,實行洗腳唔抹腳嘅賣石油(八成國家收入,仲要借凸)高褔利政策,國家即時變強國經濟增長由9%癲到17%。直情係大國崛起,厲害了我的委內瑞拉。就响呢個時期,總統就不停改憲法加大自己嘅權力同任期。有趣嘅係每一次都係得到選民支持㗎,無錯喇,繁榮穩定有乜唔好呀?到2012年查維斯做到死咗,國民仍然選佢嘅副總統馬杜羅上台,同年石油價格大跌...咁錢從何來,借咗嘅又點還?印銀紙,開始減褔利,同中國高息借,石油還囉。之後縮下縮下,就由銀紙貶值經濟差咗啲,變到缺,然後連食都無得食,到水都無埋。
啲國民就係「瞓一瞓」嗰十年八戴,餓到醒覺嘅時候,示威抗爭已經太遲,因為總統已經有無上嘅權,鎮壓更癲更喪(呢個就係啲人話嘅南美化)。還好嘅仲有基本民主制度,結果選咗個新總統出黎,不過全世界有幾個國家唔承認(俄羅斯、中國、土耳其等等)。美國同西方國家援助咩?唔好講食物,連醫療物資被視為「外國勢力」滲透,燒咗佢都唔比人民。美帝制裁國家官員,凍結個人資產麼,結果令個獨裁者更驚,打壓得更緊,依家玩埋鎖國,物資無出無入。影片最尾影到某啲警察同軍人,反政府親新總統都情願撞欄走佬...
P.S. 這個不是潑冷水,只係想大家睇下一個國際上最極端嘅例子,所謂焦土同「委爆」可以有幾恐怖(有無心理準備?),而更可悲嘅係國民意思同公民質素無跟隨民主進程進化改善。結果...唔敢講話係條路自己揀,只能夠話公民覺醒之後,要「瞓」都唔好「瞓」咁耐...
其實,南韓亦經歷過一樣,國民為穩定繁榮自選獨裁,大家比較熟悉嘅只係最近期嘅一次再再再醒覺。(南韓部份inspired by 米迦 Micah and HappyKongner 快活角落頭 )
Video Source: AFP TV
得獎原文原片:
https://www.afp.com/en/inside-afp/afp-wins-normandy-region-secondary-school-students-prize-television-category
#公民覺醒唔好瞓返
#廢人廢國廢話
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土耳其貶值原因、里拉美金、土耳其經濟危機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土耳其貶值原因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土耳其女排7人被隔離或參加與中國小組賽首戰北京時間7月22日,據土耳其排協和外電報導,因同機前往東京 ... ... <看更多>
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土耳其貶值原因、里拉美金、土耳其經濟危機在PTT/mobile01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土耳其貶值原因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也提到土耳其女排7人被隔離或參加與中國小組賽首戰北京時間7月22日,據土耳其排協和外電報導,因同機前往東京 ... ... <看更多>
土耳其貶值原因 在 [新聞] 土耳其里拉已暴跌超過30%,艾爾多安堅持-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標題:
土耳其里拉已暴跌超過30%,艾爾多安堅持「降息抗通膨」,反常識的貨幣政策是否造成
災難?
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y2kj75y4
發布時間:
2021/11/24
原文內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土耳其里拉(TRY )昨(23)日崩跌逾15%,因該國總統艾爾多安(Tayyip Erdogan)在
一片批評浪中,仍堅定捍衛近期「降息」的決定,誓言對抗通膨打贏這場「經濟獨立戰爭
」,消息一出,里拉一度狂貶至13.45里拉兌一美元,一度刷新歷史低點。
全球央行正為了是否「升息」,在遏止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間傷透腦筋時,土耳其(
Turkey)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卻一反國際共識,於昨(23)日堅稱提
高利率(升息)不會抑制通貨膨脹,只會壓抑經濟成長,並強調土耳其將通過再次降息,
來打一場「經濟獨立戰爭」拒絕正統的貨幣政策。
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狀況
土耳其目前通膨率已經高達19.89%,相較於台灣2.58%,以及其他國家包含中國1.5%、歐
元區4.1%和美國6.2%而言,《路透社》報導稱,土耳其面臨各類物價上漲的強大壓力,他
們當地工資正在嚴重貶值。
早在今(2021)年6月,土耳其就已經面臨經濟難題,由於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
對新興國家的金融體系動見觀瞻,尤其是市場不斷傳出「升息」的消息,將使美元走強,
讓土耳其更難償還外幣債務。
投資管理公司William Blair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經理Daniel Wood對此強調:「美
國採取收緊貨幣政策,將給市場帶來巨大的負面意外,對新興市場資產也非常不利」。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在兩年不到的時間裡解雇了3名央行行長,他堅持以低利率作為經濟
成長的動力。《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艾爾多安不願意升息的原因是擔憂投資者的報酬
率受到侵蝕。
瑞典銀行Handelsbanken的經濟學家Erik Meyersson表示,就目前全球升息的態勢而言,
是全球經濟逐漸轉佳的好消息,但是對土耳其來說卻是噩夢。
他說,因為土耳其長期以來一直和高通膨作戰,這情況不斷削弱了里拉(TRY)的進口購
買力,如果通膨率攀升至19%的水平上的話,海外投資者的報酬就會大幅減少。
由於新興市場的貨幣一直承受疫情、通脹飆升和先進國家升息預期的嚴重干擾,直至今年
11月,土耳其央行連續第3次降息後,其貨幣里拉已經暴跌超過30%,而該國艾爾多安卻仍
堅信,過去十多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可以很好地應用於發展中國家。
closearrow_forward_ios前往頁面Powered by GliaStudio
土耳其錯誤的貨幣政策將造成災難?
土耳其借鑑過去先進國家的作法,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華爾街日報》報導直指,今
日的通貨膨脹主要和疫情引起「貨品短缺」有關係,因此可以確信,經濟將會持續成長而
利率應該保持低位階。
報導稱,這些寬鬆貨幣政策均不適用於較貧窮的國家,因為該國貨幣波動極大,貨幣貶值
破壞民眾的生活,並且助長通膨率激增,所以必須要有穩定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升息
)防止熱錢外逃,甚至是實施資本管制措施,防止經濟崩潰。
截至上週,里拉兌美元的匯率,在8個月內貶值了三分之一以上,而大幅度的貶值正在動
搖該國的社會體系。位於伊斯坦布爾的商店老闆Kemal Ince日前說,因為通膨壓力,他不
得不提高咖啡、橄欖和奶酪的價格,並為此感到羞恥,而在他大舉提高商品售價時,仍感
受到沈重的負擔。
面對國內持續惡化的物價,艾爾多安於昨(23)日仍堅持他的觀點認為,提高利率只會抑
制經濟成長,並且惡化通貨膨脹,並宣稱土耳其將打一場「經濟獨立戰爭」,來拒絕正統
的貨幣政策。消息傳出後,里拉一度狂貶至13.45里拉兌1美元;土耳其貨幣和黃金交易中
心交易員表示,電子板上的兌換率跟不上里拉的貶值,竟導致買賣雙方產生混淆。
土耳其前央行副行長Semih Tumen對此嚴厲批評總統的舉動,他說:「們需要放棄這種沒
有成功機會的非理性實驗,並回歸質量政策,以保護土耳其里拉的價值和土耳其人民的福
祉。」
截至昨日下午四點,里拉兌美元匯率為 12.7272,當天一度下跌約15%。Bluebay Asset
Management 的高級新興市場策略師Tim Ash對此回應:「里拉的位置很瘋狂,但這反映了
土耳其目前正在實施的瘋狂貨幣政策」。
位於土耳其金融交易所的交易員Ozgur Anik說:「這是非常緊張的一天,」他強調,越來
越多的人開始出售美元,以從高價中獲利。
倫敦經濟研究諮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新興市場經濟學家Jason Tuvey示警,未來可能
會出現大量撤資請求的跡象,這都可能促使土國採取更激進的資本管制形式。這也意味著
,土耳其獨特的貨幣政策將成為新興市場走向的關鍵。
心得/評論:
蘋果土耳其官網也暫停銷售
里拉崩跌有這麼嚴重嗎
484掃貨的好時機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66.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37976037.A.71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