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腐敗、中正廟:中國黨不想讓你知道的史實】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9/8公布中正紀年堂轉型方案,規畫「#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移除園內威權象徵,包括移除蔣介石銅像,並改造堂體功能及外觀,同時破除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此方案是搜集被蔣政權屠殺的受難者團體與專家等多元意見後,考慮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並將空間還給人民。對此,中國黨如喪考妣,暴跳如雷,例如主席參選人朱立倫表示,要反過來打倒文化台獨,更質問要不要拆中山高。
其實,如何去除獨裁威權,高雄在14年前早就示範過一次。
大家都知道,文化中心原本叫做「中正文化中心」,在1970年代,和權力中心相隔甚遠的高雄政壇,為了表忠諂媚老蔣,把壽山改名萬壽山,愛河改名仁愛河,不久後的1974年,也計畫在林德官舊棒球場的土地上,興建「中正堂暨中正圖書館」,說是要「獻給蔣公九十歲誕辰的獻禮」。但蔣介石當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隔年就一命嗚呼。
市府原本還想改名「中正紀念堂」或「中正紀念館」來「緬懷 領袖」,結果好笑的是被中國黨中央政府打槍,理由是不能和中央的中正紀念堂混淆。1979年搭上十二大建設各縣市文化中心的政策,擴大規模,成為「中正文化中心」,也因此,成為在圖書館、表演廳中央立有一神龕狀空間,立有巨大坐姿銅像的特異文化建築。
2002年,謝長廷市長任內推動多處公園改造地景工程,將原本圍繞文化中心的圍牆拆除,擴大人行步道成為「市民藝術大道」,原本支撐欄杆之間的石鼓經過重新設計,搭配當季藝文活動不定期更換圓形燈片,這項工程獲得好評,也沒有太多爭議。又過了不久,在2007年,陳菊市長決定讓「文化去政治化」,移除蔣介石銅像,並將「中正」去掉,改成單純的「文化中心」。這次就踩到中國黨痛腳,引起藍營劇烈反彈,但風波並未持續多久。從2002-2007這段時間內的「文化中心空間解嚴」,讓園區回歸文化用途,也增加了市民活動空間。
然而,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成功去政治化以後,台北中正紀念堂也計畫拆除圍牆,增加開放性,卻造成劇烈反彈,甚至當時北市府趕緊把僅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列為古蹟。後續每次討論到去除「中正」,將空間還給人民,重新客觀看待歷史的提議,都引發中國黨陣營破口大罵。
但若我們回歸歷史,中正紀念堂的興建本身,就是一項充滿問題,涉及欺騙人民、浪費預算、黑箱作業的可疑決策:
■經費來源欺騙人民,不斷追加天價預算
蔣介石死後,行政院經治喪委員會會議決議,決定在臺北市擇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當時治喪委員會召集人俞國華公開宣佈:各界捐獻的中正紀念堂籌建款項達新台幣一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此外還有人捐獻水泥、玻璃等建材,因此,第一期建築「可以不必動用政府的經費。」(聯合報,1976-7-10)然而,該年10月,建築經費就變成5億元(含兩廳院),到完成時,經費已經膨脹到本體11.8億,其中8.8億由政府預算支應。後續兩廳院因工程延後,預算更增加到74億。中正紀念堂預算草率決定,不斷膨脹,可以說是黑箱作業,其中好大喜功、奢靡腐敗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佔用市政發展用地,排擠各項重大建設
11.8億的預算,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在1976年中正紀念堂動工時,台灣國民所得僅1053美元,2021年預計已達33310美元(以上均主計處數據)。而當時興建一整個港口(台中港)50億,整座國際機場(桃園)100億;現在建一個貨櫃中心(高雄洲際二期)1125億,一個航廈(桃園三航)1000億。換算中正紀念堂造價,約今日300億。在當時台灣進行多項建設時,也算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另外中正紀念堂預定地,原本在1974年台北市府規劃為「第二商業中心」,包含18~50層高的辦公大樓和24~30層高的旅館和公寓多棟、四棟百貨公司、文化中心、世貿中心、綠地等空間,投資額150億台幣,相當於信義計畫區+兩廳院的機能。卻因為中正紀念堂而全部推翻,因而台北市府重做都市計畫,把都心改到信義計畫區,也推延了開發的時程。為了個人崇拜,大筆消耗國家預算,打亂都市計畫,讓市政延宕數年,這些成本從來沒人去追究。
■競圖黑箱作業,圖利特定廠商
1976年,中正紀念堂舉行國際競圖時,曾要求作品須具「創造新穎設計」、「獨特風格」、「應用現代建築工程技術」、「經濟實用」,結果卻是參選作品中唯一不具現代風格,還提了兩個案子的楊卓成作品得標。當時,籌建小組號稱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評審,但奪得第一名的建築師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評審雖然喜歡他們的案子,但在會議上無法做成正式決定、要讓蔣宋美齡從國外返台做最後決定,而蔣宋美齡回來以後連圖也沒看,只丟下一句話:「選中國式的就好。」可以說是黑手介入競圖。
其實,楊卓成的代表作包括早年的士林官邸、圓山飯店,以及多座蔣介石行宮,更多次與蔣宋兩人當面討論建築設計,是深得蔣家歡心建築師。整體設計完全投蔣家所好,牌樓參考中國明代十三陵,堂體外型則參考中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佈局參考中山陵,但規模更大,就是要「超越國父」。而台階89階象徵蔣介石歲數,格局仿造中國帝王陵寢,建築加上傳統廟宇、墳墓一定會用的「雲紋」,擺明就是蓋「帝廟」而非紀念堂。當時政府放任不具任何公職身份的蔣宋美齡,為個人喜好隨意推翻競圖結果,以法治國家來看,就是一種舞弊、圖利熟識廠商的行為。
這樣疑點重重的工程,在黨國體制的掩蓋下,居然變成台北的象徵,中國黨的精神堡壘,實在諷刺至極!
若是回歸正常,就算不追究當初決策者的責任,將城市空間去除威權象徵,並納入蔣介石執政時期政治迫害與屠殺下受難者的記憶,賦予更多元的使用空間,也只是最低限度的剛好而已。在這點上,台北反省歷史的能力,實在遠遜高雄太多。
土 城 擴大 都市 計 畫 開發 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稿頭}
韓國地方領導與議員的補選在4月7日登場,結果在野黨贏得了首爾和釜山市長這兩個僅次於總統的高級職務,而且都是以壓倒性的得票率勝出,終結了文在寅所屬的共同民主黨過去五年來連四勝的戰績。
對此,文在寅通過青瓦台發言人表態,稱將嚴肅接受國民的問責,執政黨領導層也決定集體辭職,對此負責。如此鄭重,是因為文在寅丟的不僅僅是兩個城。
首爾和釜山為韓國最大的兩座城市,人口分別佔據整個韓國的20%和7%,更是韓國南北的經濟產業中心,對周圍形成了強烈的輻射,首爾都市圈和釜山都市圈分別生活了50%和30%的韓國人。可以說,首爾和釜山就是明年總統大選的風向標。
韓國<民族日報>分析認為,在野黨之所以取得壓倒性勝利,是因為市民們將房價暴漲的原因歸結於文在寅政府房地產政策, 從而,他們的失望和憤怒以韓國土地住宅公社(LH)職員投機事件為契機爆發出來。
「韓國土地住宅公社」,是負責管理韓國土地開發、住宅興建供應的公家單位;但旗下多名公務員卻涉嫌集資圈地,甚至在會被劃入新市鎮的土地上種樹,藉此多撈一點補償金。
此事經由兩個公民團體揭發後,也成為文在寅政府的致命傷;因為文在寅上任之初,曾矢言要落實居住正義,過去四年他一共提出了20多項打房政策,但結果卻是把房價越打越高。
其中一項政策是,為了守護平民居住權,曾提議出台遏制全租價上漲的《租賃保護法》,結果青瓦台政策室長和民主黨議員們,卻在法案通過之前"率先上調"全租價,這種"表裡不一"做法都引發全民憤怒。。
任期只剩下一年的文在寅,面對內政外交窘迫的情況,能否全身而退?還是逃不過青瓦台魔咒?外界高度關注。
{內文}
2020年是韓國住宅交易價格9年來漲幅最大的一年,漲幅超過5%。然而與房市逆市上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任之初矢言要落實居住正義的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支持率,率從2020年4月的58.3%,跌到任內新低的34.1%。許多人紛紛猜測,青瓦台魔咒是不是又發威了?造成文在寅民望低落的致命傷,來自兩個公民團體的揭弊爆料。他們指控負責管理韓國土地開發、住宅興建供應的「韓國土地住宅公社」簡稱LH,旗下公務員涉嫌集資炒地,非法牟利。
YTN新聞片段 :上個月(2月)24日,京畿光明市興地區被追加指定爲第6次3期新城市。超過汝矣島面積的4倍,而且離首爾很近,因此每次發表新城市時都會被當作有力候選人。但是10多名LH職員涉嫌從2018年4月開始到去年6月,購買了該地區價值100億韓元的土地。
Arirang News記者:在我身後是LH員工購買的一部分土地,你可以看到他們甚至還種樹,希望在開發案啟動後能得到更多補償。
數量千株約20至30釐米高的幼苗在彼此靠近的地方生根。通常,每3點3平方米的土地種植一棵樹。但在這裡,大約25棵幼苗被塞進了3點3平方米的土地裏。一名房地產經紀人說,這極不尋常,而且可能是一種策略,當政府將該地區用於開發目的時,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
房地產經紀人 :買地的時候好像知道補償會很高。他們一半以上的還款來自貸款,但他們沒有費心使用土地,也沒有將土地出租來償還利息,這是非常不尋常的。他們改種了幼苗,從中,他們好像知道了發展計畫。
韓國長期存在人口過分集中,導致城鄉不均的現象。為了舒緩首都圈的人口壓力,南韓政府先後指定了多個新市鎮,隸屬於國土交通部的LH就負責執行政府拍板的新市鎮建設計劃。但原本該為民服務的公僕,卻藉職務之便投機炒地,還刻意種樹以便賺取補償金,讓自詡清廉的文在寅政府相當難堪。炒地醜聞爆發後,當局立刻展開大規模搜查,結果發現涉案人士多達20幾人。由於懷疑此案並非個案,政府聯合調查組也將調查過去5年來相關的土地交易細節與經辦人員,包括雇員及其家人。首批接受調查的就有約1萬4千人,相關人士預估調查對象將擴大到10萬人。
南韓總統 文在寅:我對公眾的關心感到非常抱歉。這讓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們大失所望。從剷除公職人員房地產腐敗入手,全面剷除社會腐敗鏈條。
2017年上任至今,文在寅實施了20多項打房政策,結果卻把首爾的房價打成全世界一線城市中漲幅最大,漲速也最快的一個,LH弊案更讓他的聲望跌到谷底。
南韓總統 文在寅 :雖然這對於政府來說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但現在是我們社會為根除房地產非法投機而齊心協力的時候了。
LH弊案爆發後,已有兩名職員因此輕生;甫上任沒多久的國土交通部長,前任LH社長卞欽章也引咎辭職,但仍沒能平息民眾的怒火。南韓民眾在4月7號,直接用選票狠狠"教訓"文在寅政府。
Arirang News片段:在首爾,國民力量的吳世勳獲得了57.5%的選票,輕鬆擊敗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朴映宣,後者只獲得39.2%的支持率。
在釜山,國民力量的朴亨埈以62.7%對34.4%,更大的優勢擊敗了共同民主黨的金榮春。
4月7日的補選恰好在文在寅執政的最後一年舉行,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檢驗公眾對政府感受的試金石,也是明年總統大選的風向球。
這場補選投票率首次超過五成,終結了共同民主黨過去5年來選舉四連勝的紀錄。韓國<中央日報>以"首爾釜山政權變天,在野黨完勝執政黨,反映民心所向"為題指出,一年前才沉醉在國會大選勝利喜悅的共同民主黨,一年後卻潰不成軍,領導層不得不集體請辭。
不少人認為這場選舉的關鍵詞是"憤怒",延世大學朴明林教授說,是執政者的雙標,激怒了民意。
青瓦台發言人 康珉碩:總統文在寅今後將以更低的姿態和更大的責任感治國理政,致力於克服新冠疫情、恢復經濟、穩定民生、整治房地產腐敗,滿足國民的迫切需求。
首爾慶熙大學政治學家安炳進分析說,人們曾經希望即使文在寅政府沒有能力改變這社會,至少在道德上也要做的比保守派對手好。選舉結果顯示,人們長期以來對文在寅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感到不滿。」任期只剩一年的文在寅,內政、外交交相逼,恐怕將淪為『跛腳』總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l4PYxe6Vw
土 城 擴大 都市 計 畫 開發 案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港區3.0:台灣國運與高雄的機會】
昨天,蔡英文總統與蘇貞昌院長來到高雄,宣布「#亞洲新灣區5GAIoT創新園區」正式啟動。這則新聞或許因為其他社會議題掩蓋、或許相關內容早已釋出,並未有太多人關心。但我們認為,亞洲新灣區到整個港區的轉型,會是高雄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也將和台灣的國家發展密不可分。
從20世紀初期到80年代,高雄都肩負著台灣發展的引擎(兼排氣管)這樣的作用,而台北就像是駕駛座與客艙,吹著冷氣,坐在南部頭上開心的前進。
1930-40年代,由於日本殖民政府南進政策需要和太平洋戰爭爆發,農業台灣逐漸被賦予更多角色,而高雄變成為台灣第一個「重工業化」的港都,從煉油廠、金屬工業、化學工業的基礎,乃至城市基礎建設藍圖,都在此時奠定。戰後,中國殖民政府佔領台灣,高雄成為陸海空三軍+軍需工業重鎮,接著從發展輕工業進口替代,到重工業自主化,高雄都是領頭的城市。
然而,在台灣進入知識經濟轉型,計畫性發展電子代工、半導體工業之際,高雄卻因知識資本的落後而被遺忘,也造成台灣南北差距加速擴大。而高雄的重工業受後進國家競爭,發展日益受限,而隨著政治解嚴,同時進入經濟自由化時代,大量經營不善的國營企業進行清算,去工業化加劇,也釋出大量閒置港區土地。
「亞洲新灣區」一帶,就形成在高雄的「後工業化30年」期間,前後有三次主要的發展計畫,對應於港口設施的「外海化」,核心港口地帶的發展,則象徵了高雄進行「產業升級」的嘗試,但卻因為許多原因,並未完全成功,以下我們來分析:
❶ 多功能經貿園區 (1995~1999)
背景:1995年政院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規劃空運、媒體、製造、海運、電信、金融六大機能,並於1996年指定高雄進行都市更新。
目標:以港口機能發展海運轉運中心,並將金融、電信等三級產業機能,以及觀光休憩機能引入周邊市區。
成就:1999年完成「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計畫」,劃分街廓與土地分區。
缺失:
1.「亞太營運中心」目標設定失敗,缺乏產業動能。
2. 承上,因上述失敗而規劃的特倉區產業發展方向亦無以為繼。
3.土地掌握於國營企業與部分黨國裙帶企業上,開發能力與意願皆薄弱,甚至拖延遷廠,無法配合1997年分階段開發協議。
4.吳敦義市府動作緩慢,亦無明確招商計畫。後續謝市府能力所及僅能完成軟體園區、夢時代等個案。
5.缺乏重大建設帶動,基礎建設亦尚未完備。
❷ 亞洲新灣區(2011)
背景:扁政府時期開始在港區引入重大建設,但馬政府時期推動遭遇許多杯葛及困難。
目標:由地方政府包裝,結合重大建設與交通路網,搭配海洋城市意象行銷。
成就:完成展覽館、總圖、海音、旅運中心、輕軌等計畫,並成功推廣「亞洲新灣區」知名度。
缺失:
1. 政府投入200億以上建設,但吸引民間投資相對有限。
2. 創造之投資與工作機會集中於零售、觀光業,雖有高軟、中鋼之發展,但帶入的高薪工作機會仍有限。
3. 地主普遍仍缺乏開發能力,指標開發案招商則多次流標。
❸ 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2020)
背景:新灣區基礎建設完成,中美貿易與科技戰,台商回流與台灣科技戰略地位提升
目標:擴大引進智慧產業,結合大南方計畫加速發展
機會:隨著半導體產業鍊成「護國群山」,在美中關鍵科技競爭中,台灣地位日益重要,5G/AIOT正是從規格到應用都劇烈交鋒的一塊。目前市府與中央目標空前的一致,也能獲得政院協助,將是吸引產業投資的利基。
挑戰:高雄的問題不在水電土地,而在人才、資金與生態系。新灣區甚至高雄市區,仍然缺乏足夠的 #高教研發機構,提供足夠的人才循環動力,這點仍是我們較為擔憂的。也希望既然中央全力支持,除了讓人才回流,讓大廠投資,也要讓高雄在地的知識經濟上游,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
(圖:高雄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