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飄洋過海的聲音👂
恭賀!賀喜🌟
雲林在地 #姊妹電台
FM105.7 【哈囉!聽見東南亞】
入圍2021年第56屆廣播金鐘獎!
首位雲林新住民角逐廣播金鐘✨
新住民 陽萃恆
定居雲林21年
生長於越南北部的福壽省
和台灣老公相戀後💕
決定遠渡重洋來台定居雲林
身兼媳婦、媽媽、老婆
徘徊在生活與夢想之間
蠟燭兩頭燒分身乏術😵💫
但始終堅持信念早安
由於過去在越南二專學歷
並不被台灣承認❌
她在台灣從國小補校重新學習
當時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一個兩歲、一個剛出生沒多久⋯
淑亞不捨得問她
如果遇到要哺乳怎麼辦呢?🤔
「萃恆憶帶著微笑說著:
當時到了哺乳時間,孩子總會鬧騰,
只好蓋著棉被哺餵孩子👦🏻,
其他同學也會協助
照顧另一個兩歲的孩子,
同儕們都笑著說,
好像是大家的孩子一樣,
讓她非常感動。」
整整18個年頭
在家庭、工作間努力生活
終於她在雲林完成大學學業📖
目前她更回饋在地方
在各級學校、社區大學
開設越南語課程👩🏫
萃恆說她經常反思
身為新住民的自己
能做些什麼呢?
在因緣際會之下
她參加了2018年廣播營活動
鼓起勇氣面對麥克風🎤
2019年開始參與姊妹電台
《哈囉!聽見東南亞》節目📢
萃恆在廣播中
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打開聽眾對東南亞的認識
也推展傳承東南亞的驕傲文化
紀錄新住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所有流過的淚水與汗水💦
期待在聲音穿透的地方
豐富彼此、感動人心
【萃之以恆.終能出類拔萃】
#陽萃恒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一束光照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乘載著科學夢想的種子,也開始萌芽成長
開創未來新光源,帶領我們在科學領域中,無止境地探索
從美食到音樂、從考古到創新、從蛛絲到晶圓製造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時 間:2021.09.03(五)19:00~20:00
精彩對談人:
#鄭國威|泛科學創辦人
#牟中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火順|本書作者、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
▶️ 邀請您一起與光同行
✅《同步輻射懶人包》:https://event.gvm.com.tw/202108_nsrrc/
✅《追光之旅:你所不知道的同步輻射》:
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3mly6f
誠 品:https://eslite.me/3mzsl6
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pros.is/3lndw4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直播預告|鄭國威 x 牟中原 x 許火順】
當一束光照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乘載著科學夢想的種子,也開始萌芽成長
開創未來新光源,帶領我們在科學領域中,無止境地探索
從美食到音樂、從考古到創新、從蛛絲到晶圓製造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時 間:2021.09.03(五)19:00~20:00
精彩對談人:
#鄭國威|泛科學創辦人
#許火順|本書作者、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
#牟中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 邀請您一起與光同行
✅《同步輻射懶人包》:https://event.gvm.com.tw/202108_nsrrc/
✅《追光之旅:你所不知道的同步輻射》:
博客來:https://bookzone.pros.is/3mly6f
誠 品:https://eslite.me/3mzsl6
天下文化:https://bookzone.pros.is/3lndw4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yHnCsTfJMA/hqdefault.jpg)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苗博雅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aopoya.sdp/
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https://www.facebook.com/CTCAF/
各位鄉親大家好,我是阿苗(客語)
剛才這一句話呢,是我非常的努力,和我的牽手學的。因為我的牽手嘞,是客家人。
最近這幾年齁,我突然發現一件事情,我非常想要學會客家話,因為我想要知道,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有非常多人在使用的這個語言,它到底應該要怎麼講,它到底應該要怎麼在生活中使用。不是因為要選舉的原因啦,是因為我想要跟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人,更緊密的站在一起,跟所有的人站在一起。
今天,這個場合,我想談一下我做為一個台灣人,鄭南榕先生對我來說他的意義是什麼?以及生為一個台灣人,找回自己的語言、找回自己的舌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現在很努力在學客家話,這應該是我想要學會的第四種語言。在我小時候呢,我家裡面的長輩,一直告訴我「我們是中國人」。我姓苗,苗這個姓氏齁,很多人一看就知道,幾乎沒有台灣人姓苗的嘛。我的爺爺,是1949年之後的戰後移民,小時後呢,家裡面的人總是說「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廣東人」、「我們來自廣東」。
雖然,我是在台北出生的;雖然,我的爸爸也是在台灣出生的,可是我們家裡人的意識形態,仍然是「我們是中國人」。
一直到我長大到一定歲數了,我才突然發現一件事情。我才突然發現:為什麼我會不假思索的接受「我是中國人」、「我是廣東人」這個觀念呢?明明我的媽媽是雲林西螺人,我的阿公是一個雲林的小學老師,是世居在雲林的台灣人。為什麼,我會不假思索的來接受小時後被灌輸的這個國族的意識形態呢?
直到我再長大了一點,我發現了更多事情。我發現我背得非常熟的教科書上的東西,可能有很多是不值得背的這麼熟的。因為我們的地理課本教給我們的,很多呢,都已經是歷史了;我們的歷史課本教給我們的,很多呢都其實也都是神話。對我來說,要認識真正的台灣,要認識真正的自己,好像有點困難。要等到,我們長大到一定的階段,擺脫考試的束縛、擺脫分數的壓力,可以看自己的書、可以講自己的話的時候,我們才有這個機會。
我今天在來台中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是什麼時候知道鄭南榕先生這個人的?時代久遠,實在是想不太起來。可是我很確定,我不是從課堂上,不是從課本上,不是從任何國民教育的階段,來接收到、來認識到這位對台灣影響非常重大的前輩。這是多麼諷刺、多麼荒謬的一件事情。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鄭南榕先生的故事、他的生平的時候,最讓我心裡面感到共鳴的一件事情是:Nylon在他的一份履歷上寫說,「我是一個混血兒,出生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這件事呢,困擾了他一輩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跟Nylon有相同的困擾:我是一個混血兒,我是一個芋仔番薯。我是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是誰?我將來要走向哪裡?台灣的未來要走向哪裡?這一件事情,也困擾了我非常久。
如果Nylon還活著,他今年已經幾歲了?各位,他今年已經是71歲了。二二八幾周年,Nylon就是幾歲。可是他停留在我們心中的印象,永遠永遠都是那麼的年輕,永遠都是他非常激昂、非常振奮人心的演講。因為他用他的生命,他燃燒了他的自我,給台灣人點了一盞思想自由的燈塔。很多人都會說,鄭南榕的名言就是「我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可是我們為什麼需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是因為我們需要百分之百的思想自由。我們需要百分之百的思想自由,我們才能取得百分之百為自己作主、決定自己未來的自由。
過了三十年的今天,我們可以說「沒錯,台灣人有言論自由了」、「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什麼都可以講了」、「連為匪張目、主張統一這種話都可以講了,沒有什麼不能講」。可是台灣人的心,仍然是不自由的。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在這個年代,有人還在對獨裁者歌功頌德;在這個年代,有人還在說,圍捕鄭南榕是依法行政。過了三十年了,依法行政的人,現在,被很多人接受,他可以擔任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公職。我們台灣人的心,仍然是不自由的;我們的思想,仍然不是完全自由的;我們還沒有勇氣可以為自己當家作主。
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我們不能夠,只用言論自由的層次去理解鄭南榕;我們不能夠,只用「主張說出台灣獨立」這件事情、這個層次來理解鄭南榕。我們必須更深一層的理解,鄭南榕主張的,是要進一步的實踐,是要用整個生命、整個人生,用全副身心投入、實踐爭取台灣人百分之百當家作主的自由。這也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責任,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我們要找回自己的頭腦,我們要找回自己的舌頭,找回自己的聲帶,說出我們自己想要說的話。不管前方,有多少的阻礙;不管中國如何的恐嚇;不管當權者,運用多少的文宣機器來璿傳、來打壓,來摀住我們的嘴巴,我們都要盡全力,說出我們想說的,並且努力的去實踐,讓我們理想變成真實的。
Nylon永遠都是這麼的年輕,他手中的重擔,現在應該是我們這一輩的人要接下來了。
我是苗博雅,我是一個芋仔番薯,我是一個三十一歲的年輕人,我不但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我也主張台灣人有百分之百的決定自己未來的自由。
謝謝大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QX7U3CFMkQ/hqdefault.jpg)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在 高偉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創作概念:
原住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各種時代
我們是在這塊土地上最久的主人
但,很多時候我們對這塊土地卻沒有更深的了解
從以前原住民被政府的打壓
到最近這幾年原民意識的抬頭
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身為原住民這個身份的榮耀
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被打壓的年代
但我們依然在這塊土地上牽著手
穿著屬於我們自己的族服
唱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古謠
期待有一天我們在自己的文化中
找到那個最原始也最貼近這塊土地的我們。
============================================
粉絲專頁
Shan Hay:https://www.facebook.com/pages/Shan-Hay/222170164469191?ref=ts&fref=ts
小黑Two: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black2?ref=ts&fref=ts
艾佛森: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9551363443
Youtube
Shan Hay:http://www.youtube.com/user/kwsh0216?feature=watch
(請使用1080p收聽)
============================================
尋根 Seeking Roots
詞/曲:Shan Hay
編曲:Shan Hay
太平洋吹起了 溫暖的海風 大武山起風了 思念了種種
On the Pacific Ocean, warm sea breezes sweep across
At the Mountain Dawu, wind raises the tides of memories
是祖先 留給我們 最直接的 傳承
Singing the song used to be lost,
It is an inherited gift from our ancestors
走過一段 沒有陽光的道路 踏著舞步 卻不能被看清楚
Walking through a path with no sunshine above
Dancing along with dim and soft glow
我們卻依然在這高歌起舞 高聲唱 屬於我們的歸屬
We still sing out loud and dance gracefully
Sing out loud for our roots
我帶著祖先 給我的力量 有勇氣尋找 屬於我的地方
With the strength given by my ancestors
I take courage to seek my roots
當陽光灑落在這土地上 再牽起手大聲地把歌唱
When sunshine falls on the land
We once again hold the hands and sing out lou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v_9JAcuJA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