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與人際的備忘錄】
一、勇敢存入愛的存款,適性而教
人際關係像存款,要求是提取,付出是存入,存入必須比提取多,才能感到安全幸福。
人際關係也像兩方拉扯的橡皮筋,拉太緊會斷掉,試著放鬆一點,才能保持彈性。
放手讓對方去試錯,拉開距離觀察,改用包容去累積情感的存入,這樣的作法保護了彼此的關係,也等待更好的可能,只要對方不要跑太遠、心還在,就還有機會!
「先知先覺者」透過別人的經驗,就能獲得教訓,「後知後覺者」必須自己嘗試,才願意相信。
「先知先覺者」省去很多試錯的成本,就能即刻領悟,他們讓人放心,但也可能變得不敢冒險;「後知後覺者」雖然總令人擔心,看著他硬要走錯路也讓人生氣,但走錯路學到的經驗可能更深刻,繞了一個彎能看清自己也未嘗不是好事,或許對他而言,錯一次是保終身,也沒有不好。
教育是良善的,是希望藉前人經驗,養自己智慧,希望培養更多「先知先覺者」,畢竟有些時候,犯錯的成本太高,不見得大家都承受得起,也走得回來。
但教育也必須包容「後知後覺者」,圈出大一點的空間,適當放養,知道範圍和歸期就好,只要不要是「不知不覺者」就好。
二、 結好/善緣,都是一念之間
很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間」,你可以與對方計較爭論,弄個你死我活,也可以選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換得一次結好緣的機會。
一念之間的退讓,當下或許很難忍受,也擔心會就此被欺負,但可以先觀察看看,倘若對方繼續如此,就該適時止損,而在你與對方溝通的時候,因為有了之前累積的籌碼,可以增加事情的談成率,比較容易促成對方反省改變。
三、 凡事有機緣,理解柔軟、順應局勢的力量
有時會有教不動的學生/孩子,會有怎樣都無法溝通的人,或許是時機未到,所以彼此無法同頻思考,這時如果還是繼續堅持,有可能對方會把你的善意當惡意,把你的堅持當針對,既無法改變行為,還可能遭來反撲與惡性循環。
或許你的教法就是不合他的心,你們就是天生不對盤,怎樣都錯。這時,就學著取捨和隨緣的智慧,在你這裡教不動的,在其他地方,可能別人說一樣的話,他就聽了;循循善誘沒用,可能別人硬一點、兇一點,他就改了。
凡事有機緣,有時柔弱勝剛強,柔軟、順應局勢的力量,易師/子而教,常比強硬更有效。
精力時間有限,都是寶貴資源。遇到無緣的人、怎樣都成不了的事,要懂得取捨、隨緣,生活與心都需要時時勤拂拭,需要斷捨離才能保有清靜,才能將精力作最好安排發揮,硬拖著往前走,有時反而是彼此厭惡,也彼此耽誤。
看看身邊或許還有其他殷殷期盼的有緣人,這些精力或許還可以成就更好的人事物,保持沉靜,先照顧好自己,不隨境起舞,教育、工作、人際,乃至感情,都是如此。
四、 多元開闊,才有燦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性與特長,為人師者,只要「堅持自己必須善盡職責、好好教」就可以了,至於要不要勉強自己成為其他人的樣子,那倒不必。
天空很大,可以廣納各種雲朵,雲朵各異才漂亮,每個老師都盡情散發自己的光與愛,盡情發揮不同的天賦與特質,不同的老師也可以對應不同學生的需要。
大家同心,一起更好,不需用同一模版強壓成同一模式,就像學生可有高中、高職、文組、理組多種選擇,不必同一模版一樣。多元開闊,才有燦爛!
五、 守護自己的平靜
人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困境、挫折、打擊都是正常的。
很久以前看到南懷瑾【金剛經說甚麼】裡的一段話,很是喜歡,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就是有功課要修,如果甚麼都修完了,一切都圓滿,人生也就結束了。」因此,不論甚麼境遇的人都有自己的難題,看別人幸福甚麼都有,就羨慕不已,其實只是你不瞭解他的人生而已。
既然有關要過,就不免有情緒衝擊,因此,找到一套讓自己脫困、回歸平靜的方法就很重要。
我的話是去散步或跑步,邊聽線上課程,讓思緒流動,有時會意外聽到受用的知識;或者邊騎腳踏車邊聽歌,音樂與車速流轉著,人也能夠從原有的時空中抽離;或者看場電影,電影院本身就是抽離的時空,又能讓人在舒適氣氛中投入一個故事中,是極為享受的時光;看書是最好的人生解藥,有時去書店、圖書館轉一圈,就能從煩亂回到平靜。
找到有益身心的抒壓方法,避免暴飲暴食這般的解放,因為,不合適的方法常會產生更大罪惡感跟後果,往往只會讓感覺更糟!
六、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我沒有甚麼高深學問,也不是非常瞭解佛學,但很喜歡這兩句話,經典中的智慧常常能跨越時代,產生力量。而這兩句話,常常是我猶豫著不知該不該行動時的準則。
只要是善的事、好的事、當下覺得該做的事,就趕緊完成,如此能解除事後的諸多遺憾。有時候,我也會猶豫要不要教學生這麼多,或者時間很少,猶豫該不該進行某件事,但最終這兩句話都會浮出來,都會選擇「去做」。
既然有好的起心動念,就去實踐,結果如何就順其自然!或許不只是未來不遺憾,也是為自己多存點善的存款,事實上,沒有遺憾,把握當下實踐,也就是心安、平安的真諦了!
七、 每個人都有影響力
同一件事,面對不同學生,常有不同處理方式,有些要用很強的力度去罵醒,有些需要私下緩聲勸誡,有些可以當著全班說、一起學,有些則必須顧全自尊、小心謹慎。
當責任越重,越有發言權時,也越要留意自己的言論,不要過度,不要偏激,也不要情緒化。
曾經聽過一個作家演講,他少年得志,名氣響亮,作家功成名就,擅長思辨又的確有些經歷,覺得凡事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對著學生說話時,沒有留意到自己此刻已經有了影響力,過份強調爭取自主意識、學習無用論,卻沒有考量到學生的年紀——他們該做甚麼?他們能做甚麼?能承擔甚麼?又可以做到甚麼?
因此,教導的內容雖然有啟發性,卻缺乏更細微省察,而學生常常只獲取最激動的那一句,可能只得到「抗爭就對了」的結論,作家一走,反而讓他們更難面對人生的課題。
有一天,當你有影響力,有舞台讓你說話,要記得影響力也是責任,留意自己的表達。
這也是我這幾日思考的內容,或許學生需要很強的力道去罵醒,但我真的要很兇去罵?還是有其他方法?我那天罵完後,是把學生罵得更遠?還是罵得更近了呢?雖然被傷透了心,但也覺得自己可以再思考一下❤️。
___
那天結束後的幾天,到昨天發文時,我都是忐忑的。但下週一,我會在全班面前,再次說明心意,也確定學生了解我的用意,然後調整出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去引導他們。
也非常謝謝大家的鼓勵、愛與支持,好暖好暖,一句句都收到了。我何德何能得到這麼多,無比感謝❤️😘🙏。
寫作的用意是想把教育的困境寫出來,也寫出許多老師與家長共同的心聲。我與大家相同,不同的是,我是幫大家執筆的人,然後我們藉由這些故事,彼此激勵,彼此不忘初衷,彼此攜手前進,彼此有更好的願景。
❤️願孩子們能從懂事到奮發向上!
❤️愛您們!中秋節快樂!
#堅定教育的初衷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孩子終有一天會懂
#在孩子懂之前先學會自己沉靜
💌回應【莫忘初衷,好壞都嚐】:https://www.facebook.com/355434334577402/posts/2334241533363329?sfns=xmwa
———
【女王的學習策略課|四小時自律與效率的養成訓練】coming soon…
在孩子懂之前先學會自己沉靜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工作與人際的備忘錄】
一、勇敢存入愛的存款,適性而教
人際關係像存款,要求是提取,付出是存入,存入必須比提取多,才能感到安全幸福。
人際關係也像兩方拉扯的橡皮筋,拉太緊會斷掉,試著放鬆一點,才能保持彈性。
放手讓對方去試錯,拉開距離觀察,改用包容去累積情感的存入,這樣的作法保護了彼此的關係,也等待更好的可能,只要對方不要跑太遠、心還在,就還有機會!
「先知先覺者」透過別人的經驗,就能獲得教訓,「後知後覺者」必須自己嘗試,才願意相信。
「先知先覺者」省去很多試錯的成本,就能即刻領悟,他們讓人放心,但也可能變得不敢冒險;「後知後覺者」雖然總令人擔心,看著他硬要走錯路也讓人生氣,但走錯路學到的經驗可能更深刻,繞了一個彎能看清自己也未嘗不是好事,或許對他而言,錯一次是保終身,也沒有不好。
教育是良善的,是希望藉前人經驗,養自己智慧,希望培養更多「先知先覺者」,畢竟有些時候,犯錯的成本太高,不見得大家都承受得起,也走得回來。
但教育也必須包容「後知後覺者」,圈出大一點的空間,適當放養,知道範圍和歸期就好,只要不要是「不知不覺者」就好。
二、 結好/善緣,都是一念之間
很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間」,你可以與對方計較爭論,弄個你死我活,也可以選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換得一次結好緣的機會。
一念之間的退讓,當下或許很難忍受,也擔心會就此被欺負,但可以先觀察看看,倘若對方繼續如此,就該適時止損,而在你與對方溝通的時候,因為有了之前累積的籌碼,可以增加事情的談成率,比較容易促成對方反省改變。
三、 凡事有機緣,理解柔軟、順應局勢的力量
有時會有教不動的學生/孩子,會有怎樣都無法溝通的人,或許是時機未到,所以彼此無法同頻思考,這時如果還是繼續堅持,有可能對方會把你的善意當惡意,把你的堅持當針對,既無法改變行為,還可能遭來反撲與惡性循環。
或許你的教法就是不合他的心,你們就是天生不對盤,怎樣都錯。這時,就學著取捨和隨緣的智慧,在你這裡教不動的,在其他地方,可能別人說一樣的話,他就聽了;循循善誘沒用,可能別人硬一點、兇一點,他就改了。
凡事有機緣,有時柔弱勝剛強,柔軟、順應局勢的力量,易師/子而教,常比強硬更有效。
精力時間有限,都是寶貴資源。遇到無緣的人、怎樣都成不了的事,要懂得取捨、隨緣,生活與心都需要時時勤拂拭,需要斷捨離才能保有清靜,才能將精力作最好安排發揮,硬拖著往前走,有時反而是彼此厭惡,也彼此耽誤。
看看身邊或許還有其他殷殷期盼的有緣人,這些精力或許還可以成就更好的人事物,保持沉靜,先照顧好自己,不隨境起舞,教育、工作、人際,乃至感情,都是如此。
四、 多元開闊,才有燦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性與特長,為人師者,只要「堅持自己必須善盡職責、好好教」就可以了,至於要不要勉強自己成為其他人的樣子,那倒不必。
天空很大,可以廣納各種雲朵,雲朵各異才漂亮,每個老師都盡情散發自己的光與愛,盡情發揮不同的天賦與特質,不同的老師也可以對應不同學生的需要。
大家同心,一起更好,不需用同一模版強壓成同一模式,就像學生可有高中、高職、文組、理組多種選擇,不必同一模版一樣。多元開闊,才有燦爛!
五、 守護自己的平靜
人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困境、挫折、打擊都是正常的。
很久以前看到南懷瑾【金剛經說甚麼】裡的一段話,很是喜歡,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就是有功課要修,如果甚麼都修完了,一切都圓滿,人生也就結束了。」因此,不論甚麼境遇的人都有自己的難題,看別人幸福甚麼都有,就羨慕不已,其實只是你不瞭解他的人生而已。
既然有關要過,就不免有情緒衝擊,因此,找到一套讓自己脫困、回歸平靜的方法就很重要。
我的話是去散步或跑步,邊聽線上課程,讓思緒流動,有時會意外聽到受用的知識;或者邊騎腳踏車邊聽歌,音樂與車速流轉著,人也能夠從原有的時空中抽離;或者看場電影,電影院本身就是抽離的時空,又能讓人在舒適氣氛中投入一個故事中,是極為享受的時光;看書是最好的人生解藥,有時去書店、圖書館轉一圈,就能從煩亂回到平靜。
找到有益身心的抒壓方法,避免暴飲暴食這般的解放,因為,不合適的方法常會產生更大罪惡感跟後果,往往只會讓感覺更糟!
六、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我沒有甚麼高深學問,也不是非常瞭解佛學,但很喜歡這兩句話,經典中的智慧常常能跨越時代,產生力量。而這兩句話,常常是我猶豫著不知該不該行動時的準則。
只要是善的事、好的事、當下覺得該做的事,就趕緊完成,如此能解除事後的諸多遺憾。有時候,我也會猶豫要不要教學生這麼多,或者時間很少,猶豫該不該進行某件事,但最終這兩句話都會浮出來,都會選擇「去做」。
既然有好的起心動念,就去實踐,結果如何就順其自然!或許不只是未來不遺憾,也是為自己多存點善的存款,事實上,沒有遺憾,把握當下實踐,也就是心安、平安的真諦了!
七、 每個人都有影響力
同一件事,面對不同學生,常有不同處理方式,有些要用很強的力度去罵醒,有些需要私下緩聲勸誡,有些可以當著全班說、一起學,有些則必須顧全自尊、小心謹慎。
當責任越重,越有發言權時,也越要留意自己的言論,不要過度,不要偏激,也不要情緒化。
曾經聽過一個作家演講,他少年得志,名氣響亮,作家功成名就,擅長思辨又的確有些經歷,覺得凡事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對著學生說話時,沒有留意到自己此刻已經有了影響力,過份強調爭取自主意識、學習無用論,卻沒有考量到學生的年紀——他們該做甚麼?他們能做甚麼?能承擔甚麼?又可以做到甚麼?
因此,教導的內容雖然有啟發性,卻缺乏更細微省察,而學生常常只獲取最激動的那一句,可能只得到「抗爭就對了」的結論,作家一走,反而讓他們更難面對人生的課題。
有一天,當你有影響力,有舞台讓你說話,要記得影響力也是責任,留意自己的表達。
這也是我這幾日思考的內容,或許學生需要很強的力道去罵醒,但我真的要很兇去罵?還是有其他方法?我那天罵完後,是把學生罵得更遠?還是罵得更近了呢?雖然被傷透了心,但也覺得自己可以再思考一下❤️。
___
那天結束後的幾天,到昨天發文時,我都是忐忑的。但下週一,我會在全班面前,再次說明心意,也確定學生了解我的用意,然後調整出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去引導他們。
也非常謝謝大家的鼓勵、愛與支持,好暖好暖,一句句都收到了。我何德何能得到這麼多,無比感謝❤️😘🙏。
寫作的用意是想把教育的困境寫出來,也寫出許多老師與家長共同的心聲。我與大家相同,不同的是,我是幫大家執筆的人,然後我們藉由這些故事,彼此激勵,彼此不忘初衷,彼此攜手前進,彼此有更好的願景。
❤️願孩子們能從懂事到奮發向上!
❤️愛您們!中秋節快樂!
#堅定教育的初衷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孩子終有一天會懂
#在孩子懂之前先學會自己沉靜
💌回應【莫忘初衷,好壞都嚐】:https://www.facebook.com/355434334577402/posts/2334241533363329?sfns=xmwa
———
【女王的學習策略課|四小時自律與效率的養成訓練】coming soon…
在孩子懂之前先學會自己沉靜 在 靜心推廣與心靈成長協會- 「每個人都應該先把自己照顧好,不要盲目 ...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人都應該先把自己照顧好,不要盲目討好別人,也不要承攬別人的問題」 這讓我想到一位知名 ... 我認為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生命經驗 ... 讓自己在生活中沉靜下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