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幼兒園研發【日本江口桑】啟蒙教具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培養獨立自主 激發創意
手工製$270起▶️ https://lihi1.com/AraI9
台北知名蒙特梭利幼兒園ivy’s house園長江口健太郎
為孩子設計專屬教具【人氣 No.1 縫工盒】
嚴選厚實防滑的紙張,裁切成小手好抓握的尺寸
紙張上畫著黑色圓點,讓孩子穿針引線
圓點的間隔距離不會太密集、也不會太鬆散
可以降低孩子穿針引線時的錯誤率!
縫工盒從簡單到困難,分為 4 個步驟
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學會「縫」的技能
1️⃣ 刺破紙張上的圓點,練習拿針
2️⃣ 把圓點連結起來,熟悉操控針線
3️⃣ 在布料上縫線,因為布料柔軟,難度變高
4️⃣ 在布料上縫上鈕扣,試著用針線固定物品
透過階段性的步驟,孩子不知不覺就學會了!
更培養了自主思考力、耐心和創造力 💕
江口桑是蒙特梭利教師,更是三位孩子的爸爸
教具從長度到寬度都精心測量過 #幼兒好上手
縫工盒裡的安全針,身形粗長,寬大好握
穿線孔也很大,搭配嚴選粗毛線
首次接觸針線的孩子也能輕鬆穿針引線!
台灣製好品質!日系優美質感 🇯🇵
#用幾百元就能在家體驗萬元的蒙式教育
還有媽咪愛獨家挑選「手工飛鳥系列」
讓居家生活多點自然氛圍
孩子彷彿徜徉在大自然 ☀️
園長江口桑手工製造,少量現貨
點我搶購👉 https://lihi1.com/qLxoA
#江口設計TOP4啟蒙教具
1️⃣ 縫工盒:獨特針線遊戲
刺紙學拿針⇨連黑點練縫線⇨縫布料⇨縫鈕扣
2️⃣ 剪工盒:孩子最愛剪紙遊戲
直線一刀剪斷⇨剪完整圖案⇨剪對稱圖案⇨剪立體圖案
3️⃣ 動物拼圖:厚度2公分,好抓握
第一層⇨認識動物的樣子、第二層⇨動物原生自然環境
4️⃣ 嬰幼兒心理發展圖
從懷孕到三歲,寶寶成長所需教具和活動
讓爸媽不錯過孩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媽咪愛生日慶好評排行榜⭐ https://lihi1.com/yusLM/ml
💗首次下載 App拿 $100⭐ https://lihi1.com/1kKvH/ml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_3aMWFrOtk/hqdefault.jpg)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英雙語是學習道路上重要的語言,那你知道「#程式語言」是什麼嗎?
讓孩子投入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遊戲出發。除了雙語外,程式和科技的學習也是大家未來的語言。我今天和小朋友一起體驗 #程式教育 的遊戲,有桌遊和組裝機器人各種活動,在玩樂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思考能力,現在的孩子腦袋和動作都好靈活,我還差點跟不上呢!
學齡前的程式教育是一種思考方式,引導孩子從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小朋友不再只是透過手機、電腦、平板上學習,而是在遊戲和互動過程中獲取新知。
新北學Bar 教育局除了將程式教育列為國高中及國小的必修課程外,更決定設立 #全國首創 的 #學前程式教育資源交流中心 ,並且同步設立10所程式教育種子幼兒園,將程式教育超前部署,向下扎根。
#新北好貼心 #安居樂業 #侯友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X_dryYYbtg/hqdefault.jpg)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Vled5y8TMc/hqdefault.jpg)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的推薦與評價
蒙特梭利幼兒園研發【日本江口桑】啟蒙教具#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培養獨立自主激發創意手工製$270起▶️ https://lihi1.com/AraI9 台北知名蒙特梭利幼兒園ivy's house ... ... <看更多>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線上課程登場】安享在家學習如何應用蒙特梭利教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體驗 」。您可以在報讀日期起7天內,以任何理由退款。您只需要與我們聯絡辦理便可。 主要三大部份⭐️瞭解蒙特梭利教學⭐️蒙特梭利學校特色⭐️ 在家 ... ... <看更多>
在家就能體驗蒙式教育 在 [寶寶] 蒙氏幼幼班/自己帶請益-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寶寶現在4M,因為座標在北市一級戰區,最近就在想幼兒園的事
家中的育兒理念傾向蒙特梭利,爬了文學者的專業建議似乎都傾向三歲以上甚至最好四
歲再去上幼兒園,其實是可以自己帶到四歲再去上中班的,拜讀了一些書後(感謝媽寶
版的書籍推薦),覺得自己在家蒙特梭利很不容易吶!
另外,如果要去念蒙氏幼兒園的話,基本上蒙氏是不收中班生的,可能小班或幼幼班就
要進去卡位了,覺得兩歲寶寶還好小呀,很想讓寶寶情感依附再更健全一些。
想諮詢版媽的意見,抑或是有自己在家蒙特梭利的分享,謝謝大家~新手媽媽感激不盡
!
(手機第一次發文若有不適當處請鞭小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6.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1750074.A.4C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