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吉他的淵源》之八
那是在 1988 年底,我剛發行了「愛人同志」專輯,滾石唱片的一票歌手,大家一起 到中南部的幾個城市的唱片行去舉行簽售會,並每個城市舉辦了一場小小的演出。 巡迴回到台北的最後一站,是在當時還叫做 「新公園」的露天舞台大家做最後一場的簽售表演。 演出後在舞台左側,在等我的堂哥 羅志光,跑到現場來告訴我一個消息:母親在美國大頸鎮 病危送醫。
兼程趕到了長島,母親是動脈瘤破裂引起的意識不清,半昏迷狀態。她被送到 紐約大學在 34 街的醫學中心 的腦神經外科去做手術。 手術幸好很成功 - - 好在她那時人正好在紐約,那個醫院正好有一個很強的腦神經血管外科團隊。
這個手術做完以後需要觀察幾個星期,我就在紐約待了下來。事情不多,唱片剛出完,就想到 48 街的樂器行去逛一逛。
「疑?!這是什麼吉他?」
在 Manny‘s 樂器行的櫥窗裏掛著的那一群吉他裡,在左前方那一把吉他就這樣跳了出來。
我知道它的整個形狀、琴身曲線,和 琴頭都是 Telecaster,但是 ,琴身正面板卻是 透亮的雙邊對稱 楓木,細的直條紋輕柔的散佈在整個面板,另一層在下方,打橫的較厚的,而且在像水波紋一般的粗粗細細彷彿在輕拂微風下湖水的呼吸般,日炙噴漆的深褐色黑框,框住逐漸淡入往內變成淺褐色內的主身軀色澤,如同曬到古銅色一般的性感的皮膚: 這個正面板的清漆和亮漆的光面處理,像是一面無限深度的鏡子般的反射到我驚訝著迷的面孔。
它整支透亮的琴頸也層層的有著一條一條波浪似的暈入、暈出的水紋辦的楓木木紋,這樣的楓木木紋一直上升到了 Telecaster 那個著名的細長雙弧度琴頭,卻逐漸像湖面波浪一樣漸寬漸寬大的暈出了琴頸的頂層,如煙般上飄而末。
它在眾琴之中彷彿是舞群中的主角一般的,主演的舞者傲然但是低調,毫不誇張的矗立在其餘舞者中間。 我不自覺的,覺得喉嚨前側的唾液似乎,自主神經反射一樣的淡然冒出,要一直將口水吞咽下去。
回去路上,往東行到第二大道南下到曼哈頓橋的途中,連闖了三、四個紅燈,心神不寧的一直在想著那把琴的身影。
回老姐的家裡上床後,輾轉難眠,一直深怕什麼時候那把琴就被別人彈了,試了琴,就被別人買走了..........
第二天一早,在 Manny's 一開門,我就進去找了個店員,把它買下去,帶了回來。
那是一把 Fender 廠紀念開業四十週年,也是 Telecaster 問世的四十週年紀念的 Custom Shop 做的紀念吉他。而且,這是 Fender Custom Shop 首次做的一批琴,共製作了 300把,我買的這把是編號 135的日炙(Sunburst)色琴。 Michael Stevens 和 John Page 等,當初 Fender 廠主要的七、八位製琴師的簽名,就在頸拾音器的凹腔裏;這些製琴師有好幾個(比如上面的 M Stevens 和 J Page 兩位),在日後都成了 製琴大師。
當你回家,把這把琴翻轉過身來,它背面呈現的就竟然真的跟一個人的背影一樣,仍然充滿了線條的誘惑: 如所述,正面板是楓木的表層,那應該就是最高檔的楓木(Maple),大約六向釐米厚度;而真正整個琴身百分之八十五的下半部是 白蠟木( Ash)的雙邊對稱實木做成的;在這裏他們用 Ash 來做這款琴,完全合乎當初 1949~1950 Leo Fender 用白蠟木來做 Broadcaster、Esquire 等 (Telecaster 的兩款前身)的歷史;這白蠟木的木紋,很顯然就跟前面的楓木木紋完全不同了:它是直條式的幾乎垂直,但非直線而是放射一般的弧度,從吉他背面的底部,像火焰一樣的往上放綻放開花出來! 由於淡淡的深褐色的光漆下的木頭,實在太像人的肌膚的顏色了,那個吉他下半身部,較寬大而渾圓的兩側從腰身擴張曲線向下的弧度,真的像極了一位性感女士的背影的臀部!
天哪!不就是那個木頭嗎!
那已經是1989年初。 但是, 吉他蒐藏與 所謂 Vintage Guitar 的概念並不普遍:很簡單,Fender 這間公司的年紀,在那時也才將近四十歲;而如果我們只講 Fender 這間公司,那麼大家當然就會想到它的 Pre- CBS 的琴,那些早期的琴因為被認為是 李奧芬德 的私人公司早期的創作,花了更多的人為工藝技術 與手工 與 實際的人體、人眼的判斷來製琴(比如,琴頸的木工的刨製,就不可能用機器來做,因為它的手握感、適合手指的每一格大小不同逐漸往上間距變小的彈按、和弦的食指 Bar Chord直壓、彈到高把位琴頸變寬而前後變窄且 要向頸身連接處的踝部渾圓交接的三不管地帶,要把製琴的琴頸的直條木板塊拿住一邊刨,一邊回來握;一邊削,一邊再回來握;一邊磨砂,再一邊握住來捉摸它的握感等~),所以 Fender 廠在售給 CBS 的1965 那年以前 的琴,由於極高度的手工製成的關係,價值就特別高,賣得很貴。
天哪!不就是木頭嗎!
但是,1989 年距離 1965年,也不過就是二十四、五年的時間,對年輕人而言,當然可能夠長;但是,很抱歉,對於我們有一些「資深音樂人」來說,就顯得資歷、時間的醞釀不夠。 比如說,Vintage 這個概念,其實是從葡萄酒的工業轉借而來的,有 「好年份」(特指葡萄收成的年份而非裝瓶的年份)、「佳釀」、「陳年」、「復古」等意思,筆者並非精研葡萄酒專家,但也知道 Vintage 一字並不容易將它定義的很清楚。
這個字眼 很難翻譯,它並不是 古董 Antique,也不是 古典 Classic,説它是 正統的、陳年的、典範的、佳釀的、典藏的、最佳的、經典的、正牌的、正港的.......似乎都有點通,但是也都有點,不足。
這就是木製的吉他有趣的地方。因為它像葡萄酒或是人體一樣,是有生命的;或說至少它跟人體互動,是會產生驚人生命力的一種樂器。 而我們知道,任何有生命,或是生命力的個體,都是很難用文字去描述的。
因為生命的特質在於,它會展現一些原來無法預測的風貌與力量。
比如這一把 1988 年製的 Fender Telecaster 四十週年紀念琴,在我身邊已經三十多年了,而且,它上面的金屬銅板塊已經有點氧化,開始表面變粗、展現鏽貌,而且當我打開它琴身去探索它頸部拾音器的身腔裏那一些 製琴師們 的簽名的時候,拾音器的線圈處已經老化,開始掉出一些氧化的綠色粉末下來。
金屬,是這樣的。 可是,琴身所有的木頭的部分,幾乎就像是三十多年前我購買它的那時:一模一樣! 而且幾乎完全一樣! 甚至,更驚人的綻放出一種多年撫摸,多年彈奏的微淡的光芒出來!
不就是木頭嗎!
那,這不是生命的展現是什麼?
我真的認為 李奧芬德 當初在製作 Telecaster 的時候,他真的沒有想得那麼多,也沒有辦法預測他的琴的力量和完整性可以延續多久:因為人都不能預測未來。
但是,畢竟這份全心全力投注在電吉他上的 - - 良心,有了回報。這個回報並不需要在他的生前就讓他擁有,沒有關係。
李奧芬德 死在 1991年。 在 1992 年,他的名字就被置入了在 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的,搖滾名人殿堂的博物館裡。 李奧芬德他一生從來就不會彈吉他 ~~所以你要他怎麼能預測他做的琴可以活多久呢~~,而且,搖滾樂根本就是在他發明了(是的,發明!)Tele、 Strat 等吉他好幾年以後才慢慢、慢慢發展出來的,所以,他當初也完全沒有可能去想「搖滾樂」這一回事。
但是他的名字,就是被置入了 搖滾名人殿堂。
這意思,就是說,你如果生為一顆葡萄,就不要去想太多有關葡萄酒、Vintage Wine 或是一瓶售價多少錢的事情。 你該做的,就是做一顆很好的葡萄,這樣就夠了。
或者說,你如果生為樹木,在生時只要全力去做一棵好樹木就夠了;有關古董、傢俱、名畫、遊艇,或是一把 1959年的 Les Paul 的價錢可以買一棟房子的事情,就不要煩惱那麼多了。
畢竟,要做一棵好樹木,在一個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時代裡,是不容易的。
——
#You編
這篇連載講到了關於「本質」與「緣分」。常聽大佑哥提到音樂取於大自然,如同吉他的木頭取自山林,這是音樂的本質。因為愛琴的這些愛琴好友,是因為緣分而相遇。本週即將展開百年百琴特展以及因為愛琴演唱會!珍惜我們的緣分,希望有緣現場見⋯⋯⋯⋯
#愛琴故事 #因為愛琴
#11月27日至11月29日
#百年百琴吉他特展 #免費開放入場@華山中四A館
#因為愛琴演唱會@華山Legacy #購票請洽:
http://bit.ly/guitarmaniac202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萬的網紅謝和弦 R-chord馬槽音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搖滾沒有死掉Rock Isn't Dead feat. 阿夜(TRASH)/獨步/艷薇/艾瑋倫 詞:謝和弦、庭竹、林志融、獨步 曲:謝和弦、Skot Suyama 陶山、艾瑋倫 編曲:艾瑋倫 製作人:Skot Suyama 陶山 (扣) 我們的喪禮不要放哭調仔 我們要放自己人的歌自己唱 鐵...
在生chord 在 麋先生 MIX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麋先生嗜聽計畫 vol.3【 #八字不合 】by小B
應該很多人有類似經驗
就是跟某些人頻率怎麼樣都怪
就是不對Tone,那該怎麼辦?
「何必勉強自己?」
按照自己的情緒走
在合理的禮貌範疇內找到與人之間的距離
不造成你我的困擾,對彼此都好
這首歌曲在《嗜愛動物》專輯裡
算是闡述自我不滿情緒的發洩
比較偏愛自己的「不開心」這個面向
「不開心」也是需要被自己注意到的情緒
該怎麼找到出口也是種人生功課。
這首歌特別用比較Live的聽感
讓聽眾能像身處在現場一樣
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與人「八字不合」的現場。
前奏鼓一進來有點像在擊鼓伸冤似的
準備控訴那些不滿
第一次主歌加入了輕鬆彈指的聲響
面對過度的客套及刻意
卻置身事外,笑看人生百態
進入副歌大聲的唱出「八字不合」
肆無忌憚的宣洩!
而尾奏主吉他solo搭配哼唱
感覺像是逃離現場在自我療癒。
在前奏、副歌、Solo、尾奏這四個部份
節奏吉他刷Chord的方式這次也和製作人討論
選擇比較麻比較烈的FuzzDrive
而主吉他也選擇比較燥的DriveTone
貝斯顆粒也比較大
讓這首歌的「不開心」毫無保留的表現。
聖皓在這首歌裡
也玩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表情
從主歌的從容不屑開始
橋段中「一刀兩斷切八段,我不跟你好」的戲謔性
到了暴力式的「八字不合」
一路累積到最後的高音
表現十足的戲劇張力和演唱技巧。
推薦給目前還找不到方向發洩的你們:
「不開心」是需要被善待的,
「不開心」比「開心」更需要被瞭解。
#麋先生 #嗜愛動物 #嗜聽計畫
#也期待你們的嗜聽心得
麋先生MIXER —— 4th Album《嗜愛動物》
🎶 線上聽:https://mixer.lnk.to/Loveholic
在生chord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0年1月7日 MCB專訪 文:袁智聰
「人山人海」是舉行於 97 年的一個音樂劇場;「人山人海」也是集台了黃耀明蔡德オ、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于逸堯六人之力量的音樂製作共同體;踏入 2000 年,「人山人海」亦將會發展成為一所獨立唱片廠牌,為人民服務。
在閣下的印象中,「人山人海」是三年前黃耀明的一個音樂劇場演出。原是 97 年度香港藝術節的表演節目之ー,繼而改名為「創作人山人海」而從文化中心進駐紅館作再度公演。當年因為演出裡拿了一眾地道不過的卡拉 OK 中文流行曲進行改編而成為一時佳話,其後這批作品更被灌錄成同名唱片專集。然而這切其還是一個開端而已。
在去年,「人山人海」正式演變成為一所 Collective 式音樂製作公司,以黃耀明、于逸堯、普普樂團的蔡德才(Jason)、Multiplex 的梁基爵、Minimal 的亞里安和李端(Veronica)六人為核心。
現在,「人山人海」亦従一所音樂製作公司而進化成為唱片廠牌,頭炮是普普樂團將在 1 月間面世的首張專集。由音樂劇場演出而演變成音樂製作公司再變成唱片廠牌,「人山人海」有着是一段挺有趣的歴史進化過程。
這個黃昏,「人山人海」的六位構成分子集在間位於工廠大廈内的影樓裡為我們拍攝照片與接受訪問。縱使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在人數上還不算真的有着人山人海之氣勢,但卻可以叫我感應到一股屬於「人山人海」這個團體、把他們維繋在一起的磁場。
Labelled With Love
在外國,我們總不時見到有歌手或樂隊開設自己的唱片廠牌,正如 U2 有他們的 Mother Records、 Madonna 有她的 Maverick 般,而由樂手開設的細規模獨立廠牌更如恒河沙數。殊途同歸地,「人山人海」亦是一所以黃耀明為首的唱片廠牌。其實「人山人海」的成員本身也是來自黃耀明的音樂製作班底,其後亦個別地跟其他歌手合作,然後再聚集成為人山人海」這個音樂製作團體,重新把他們連在一把。
那麽,究竟「人山人海」是何時正式成立?明:「98 年初已有這個構想,而申請商業登記正式成立則是 99 年 6 月的事。」
然而有何因素會令你們由一間音樂製作公司而演進成唱片廠牌呢?
明:「其實已經計畫了很久,但卻一直未有把它實踐。但看到 Jasn 的専集也做了一段日子,也是出版的時候,而其他人亦打算出版自己唱片,所以便立心實行這畫。況且我唱了多年歌,也希望做到不同崗位的事。」
除了黃耀明于逸堯蔡德才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外,原來「人山人海」包括負責漫畫的黎達榮。那麽「人山人海」還會開啓門戶招攬其他音樂人或樂隊組合回來嗎?
明:「有這打算,但由於我們的資金有限,行政架構又未做好·故此暫時不會實行。」
「人山人海」的頭炮唱片出品是普普樂團的首張專集(執筆之際唱片暫未定名),那麽跟着又有何大計
于:「在 Jason 之後,各人都會陸續出版自己的唱片,此外亦另有別的Side Project,如會出版一些劇場音樂,還有張兒歌專集。」至於是甚麽兒歌專集,他們卻懇請筆者不可透露。
明:「我現在跟蔡琴為 2000 年藝術節合作的音樂劇場《花天走地》之 Soundtrack,也希望可以在『人山人海』旗下出版。」
既然「人山人海」各人有着密切的關係,不知你們可有想過如當年 4 AD 的 This Mortal Coil 般來一次精英組合式合作?
明:下其實那張兒歌專集的合作形式會較近似這樣。也可以在嬉裡透露我打算在年底出版一張關於認知愛滋病的唱片:那會是跟一個愛滋病機構合作,到時便會有齊各人一把參與。」
至於大家所關心的,還是黃耀明的新專集究竟會何時出版,然而正忙於手頭上大堆工作的他,大概要在 3 月份完成了《花天走地》的演出後才有時間作好好構思,所以新碟之面世也不會是短期內的事。
人山人海經
目前,「人山人海」是一所自主經營而沒有任何機構作後台的唱片廠牌,那麽可以把「人山人海!介定為獨立廠牌看待嗎?
明:「暫時我們仍是 indie 公司,但 indie 的定義是行政與經營上,而不是單單指音樂風格。」
接着「人山人海」會打算跟主流唱片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以獨立公司的模式經營?
明:「現在仍未決定跟主流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保持 Indie 的形式,到底兩樣也各有好處,但相信很快會有答案。不過有了定案的是 Jason(普普樂團)的專集該會以indie的形式發行。其實日後的發表方式也可能是視乎每張出品而定一某些出品是需要大型的市場企宣與發行網,但某些卻不需要。」
對於還是初生之犢剛起步的「人山人海」來説所到的困難是甚麽?
于:「是人手方面。工作的人也是這裡眼見的人,以外就只有一些兼職協力的人而已。作為一間公司,有很多行政上的事情要處理,困難是大家一向都是做音樂製作而不是行政,所以很多行政的工作也做得不習慣,也不夠人做。既使他們在音樂製作上也是難以分身一既要做自己的 Project、又要做別人的東西,爭人用爭得很緊要。」于逸堯除了是「人山人海的作曲人之外,也同様擔任公司的經理職務。
在香港樂壇上,似乎獨立唱片廠牌往往只能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即使當年曾鼎足而立的 Sound Factory、Music Communication/D.Y、G.I.G.·最 後也相繼結業,今天的「人山人海」又可會有這憂慮?
明:「早前在台灣跟監製林偉哲的談話間·他説香港很多公司無論做大的製作也好、細的製作也好都只會用同樣的成本去做,那其實不行 Indie 的出品就該要用 Indie 的形式去做,那才是生存的方法。所以我們在成本上控制得很細,旗下藝人本身也是投資者,故此每個人中間所牽涉到的成本也會低好多,另個生存的方法是盡量不單看香港的市場,主流的已經有限,何况還是 Inde 的呢!所以也要放眼看其他華人地方。」
人山人海人眼中的人山人海人
Minimal
于:「不明白 Minimal 的作品究竟是出自誰的手筆,毫無蛛絲馬迹,他們是一隊真正的組合。」
明:「他們一起合作時可以互相補足。他們也説過,阿 V 的樂理底很好,對 Chord Structure 比較熟悉;而亞里安則是一個好大的音樂圖書館,對於歌曲的風格怎樣做會有好多意念。」
于:「他倆個別做的東西出來其實不太 Minimal,但走在一起,便彷佛出現了第三個人般。」
亞里安:「Minimal 一起工作在作曲和編曲上之效率的確很快,但拆開工作我便會很『立』,所以要互相推動大家。」
Multiplex
于:「聽基爵的歌,總會令我想起小甜甜般的漫畫,眼睛很大,估了面的三份之二那些模様。」
明:「他是我們眾人之中效率最快的一人。」
基爵:「快的原因是我很有我的創作步驟與結構,這有好有不好,好處是可以好快,不好是容易產生納悶。」
Jason:「我覺得他很務實;而我自己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嘗試很多東西,但最終也試不到甚麼。而基爵則很有架構去做,儼如有一本他的 Menu 般
于:「做自己歌快還是做別人的歌快?」
基爵:「當然是做自己的快,可以一日做一首歌,十日可以做起一張大碟。」
普普樂團
明:「他是最早跟我合作的人,但多年來他都是那麼慢産,大抵他是一直以兼職形式做音樂,也是最遲轉為全職音樂製作入之故。其餘的人則一直都是全職的。」
于:「他的歌我最明解,一聽就知首歌怎様走,好似一起同行般會想到個 Chord 會點樣轉,可能是大家有相同的音樂 Reference 之故。還有我曾經把『普普』誤以為是『泡泡』,所以每次想起他時都想起一種很乾淨之感。」
基爵:「他的 Programming 頗『撈校』,但那種『撈校』卻令他的作品有一陣他的味道;雖然他是眾人之中做流行音樂做得最耐的一人,但對器材的運作總似是不太熟習般,但卻能令他的音樂把持着一些新鮮感」
于逸堯
Veronica:「他記性很好,記得在紐約跟他談電影時·怎樣細節的東西也很記得;認路也很捧。」
基爵:「他做電影配樂很拿手,很有自己一套,很懂得如何去處理。」
于:「我最先是做劇團音樂,也做過電視配樂,一切由配樂開始。以前覺得自己不會寫流行曲、覺得不可能,寫寫吓卻寫了出來。」
Jason:「他寫的旋律很香港化,現在已是一個異數,有很得意的氣質,但會很容易令人錯覺有很『娘』之感,惑覺是只有一線之差。」
明:「我認同剛才所説的異數,因現在已不流行這種方式的歌,他用了很多七,八十年代電視主題曲與民歌的影響。我很喜歡他的所有作品,因我也受這些音樂影響好大,好似找到知音般。」
黃耀明
亞里安:「我到目前為止都是以樂迷的心態跟他合作,時常有些戰戰兢兢地眼他相處,不過已克服了很多。在他身上學習與認識了很多對音樂創作的態度,我覺得我們就像一羣有共同嗜好的同學般,而明哥則是高班的學長。」
于:「未識過一個人如斯熱衷音樂,有那麽多唱片收藏、甚麽音樂都聽,很令人感動。」
基爵:「如果我只可以幫一個人做音樂,那就是他。」
V:「他有很好的開放態度。因為我們做歌不太專業,有時出來的會貨不對版,弄了第二様東西出來,但他卻一定會想到一個辨法令事情成立,懂得處理這些貨不對版的作品。」
Jason:「他個人的性格與態度是我希望學習得到,正如阿 V 所説他在生活態度上懂得體恤別人的東西,所以有些作品雖然達不到出發時的構思,但他卻可以慿着這種態度來看到箇中的潛質所在,然後作出變通。這種態度在工作上是很重要,人人做到的話世界會更美好。」
理想中的「人山人海」會發展成怎樣?
明:「可以繼續運行下去,不是一、兩年就是完結:也希望宛如你所説般會有我們的 This Mortal Coil ,這亦是很好玩的事。在生存之餘,亦試圖做很多跟主流不同的東西。」
Jason:「首要是生存,心頭大的展望暫時也不作他想。」
于:「有很多人手工作,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足以好好地繼續運作下去。」
明:「作為一間製作公司是很好玩,如果我們真的有一種招牌式聲音,那我們跟其他歌星合作,便能跟主流產生互動,影響着主流樂壇。所以我們在近大半年來,主要也是替其他歌星製作音樂。」而「人山人海」首次拉大隊出動為別人包辦製作的唱片,便是彭羚的「一支花」專集。
回望從前各人本是來自不同的崗位·最後卻能走在一起組成「人山人海」,之間彷佛是存在着某些彼妙關係。究竟有甚麼因素能使你們相吸在一起?
于:「緣分!」眾人一笑。
明:「共通點是大家都很喜歡音樂——到底我做了多年唱片,見過很多做音樂的人其實是不喜歡音樂:而已我們又喜数在音樂上『玩野』一一到底有些喜歡音樂的人卻很嚴肅。而最大困素,則是基於『人山人海』的演出出來的效果很捧,我覺得這班人是應該要走在一起,甚至現在我們有些幕後工作人員,也曾參與過『人山人海』之演出的,因為抱着這份理想主義而令我們走一起。」
Jason:「除了興趣和熊度的共通外,我們也同是些邊緣的音樂人——想跟主流發生關係,從而產生互動。」
明:「香港有些 indie 樂手是很抗拒主流,但他們在我的「污染」下,皆不會抗拒主流,所以可以走在一起
于:「大家一趣工作,最重要是在創作上可以满通得到·有着共同的語言,看事物的眼光也很接近。看過同樣的電影,同樣的音樂,大家溝通起來也很快會明白這些平時茶餘飯後的交談,其實已累積成為創作與溝通上的根基。」
大抵「人山人海」不僅是一個音樂製作的共同體,一個音樂聯盟,把它視為一個音樂大家庭,也許感覺會較親切。從而,也為香港樂壇衍生出一個別幟的音樂體系。
最後是一條幻想題:你們最想網羅在「人山入海旗下的中外歌手或樂隊會是甚麽?
明:「影響我最大的本地歌手是林子祥,他久未出版過唱片,如果他能在『人山人海』旗下推出唱片,那會是很好的事。但我不知我可不可以跟他合作·因我有很多薰陶是從他身上學習回來,所以不知怎様跟他合作。」
于:「我一定要簽汪明荃,我好想作些小調歌曲給她唱,因為現在作了小調作品時常沒有人要;也想簽一羣結他手,因在我們之中時常沒有人彈結他。」
亞里安:「Shirley Bassey 會較適合我們;香港就是葉德嫻。」
Jason:「Slow- Tech Riddem 雖然他們的風格跟我們甚迥異。」
Veronica:「林海峰與彭羚的 BB…」
在生chord 在 謝和弦 R-chord馬槽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搖滾沒有死掉Rock Isn't Dead
feat. 阿夜(TRASH)/獨步/艷薇/艾瑋倫
詞:謝和弦、庭竹、林志融、獨步
曲:謝和弦、Skot Suyama 陶山、艾瑋倫
編曲:艾瑋倫 製作人:Skot Suyama 陶山
(扣)
我們的喪禮不要放哭調仔
我們要放自己人的歌自己唱
鐵飯團 鐵定吃完飯就哭成一團
打仗了 我一定會先衝第一個
為了兄弟 為了家人 你知道 你懂我 你最懂我的意思了
什麼老師 麻煩再說一次 音樂圈裡我只認識陶山音樂人
(夜)
時代已經正在變 快到你根本沒發現
別再哭衰自己 一切都會過去
反正我會陪你 想要的是什麼 就用盡全力追尋
(扣)
聽清楚 強現在生在台灣
看清楚 出門都帶著勇敢
用心做 失敗就儘管來吧 從來都沒有在怕
聽清楚 強現在生在台灣
看清楚 出門都帶著勇敢
用心做 失敗就儘管來吧 從來都沒有在怕
(獨)
這聲音在那邊吠?
這聲音在那邊吠?
我要告訴你這個 搖不搖不搖滾不滾不滾
Rock Isn't Dead 你要有所行動
不要像廢物一樣打完一槍醒來時還在發夢
吶喊著 聲嘶力竭 用力的 唱著
當我們同在一起
搖來搖來搖 滾來滾來滾去
(豔)
老闆說要打扮要學會交際
要隨時懂得利用魅力
現在是誰在用音樂包裝自己
權利Craving和生意的嘴臉
離開了光和環 帶上音和樂
走出街頭尋找真實聲音
成名太虛假 不擇手段 走到最後
不見了靈魂 只會讓自己哭
(扣)
聽清楚 強現在生在台灣
看清楚 出門都帶著勇敢
用心做 失敗就儘管來吧 從來都沒有在怕
聽清楚 強現在生在台灣
看清楚 出門都帶著勇敢
用心做 失敗就儘管來吧 從來都沒有在怕
(艾)
搖滾他沒有死掉 他只是休息一下
搖滾他沒有死掉 他只是跑到網路上去了
(合)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搞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搞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搞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來吧 放膽 放膽 搞
在生chord 在 謝和弦 R-chord馬槽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讓ㄧ切歸零
讓音樂回到最初玩地下樂團的時期
找回單純粗糙的感動
[ ♬ 數位音樂平台]
iTunes : http://smarturl.it/embracefailure
KKBOX: http://kkbox.fm/Ga0s7f
myMusic: http://smarturl.it/embracefailure_mm
Omusic: http://smarturl.it/embracefailure_om
貳拾柒歲,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
是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的社會新鮮人?
還是在職場上渴望被肯定的小小螺絲釘?
長大後,我們學會收斂、學會保留,年輕時候的稜稜角角,
逐漸被歲月磨平。對謝和弦來說,
他的人生,已經沒有什麼不能let it go。
所有失去、所有得到,所有對與錯的總和,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2014年4月15日,謝和弦27歲生日。在新專輯正式發表前,他寫下新歌《擁抱失敗》。延續《於是長大了以後》歌詞融合國台語的特色,謝和弦唱著:「阮ㄟ夢想欲重新做,決心從現在開始覺悟,重新活過,學ㄟ會懂珍惜。」一言難盡的沉重心情,以活潑輕快的編曲包裹著。謝和弦說,選在生日這天發表新歌,不僅僅是送給自己和歌迷朋友的生日禮物,也是對社會大眾,最真誠的音樂自白。文/Angus
擁抱失敗 詞曲:謝和弦 編曲:海平面
我無法回頭 只能往前走
過去犯的錯 再多的後悔 也沒用
已經傷了 身邊愛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是個智障 非常不成熟
糟蹋了自己 原本很幸福的生活
於是擁抱了失敗以後 我真的不算什麼
太自大 太自負 太不知死活 太狂妄 太衝動
太不負責任 像個屁孩 自私自利 自作自受
*想欲嚎 卻嚎無眼屎 這一切 甘是命運ㄟ安排
甘講是 人生ㄟ路途 就要打斷手骨顛倒勇
想欲笑 卻笑無笑容 不知樣 天公伯甘有聽到
阮ㄟ夢 想欲重新做 決心從現在開始覺悟
重新活過 學ㄟ會懂珍惜
謝和弦 R-chord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ord0415
在生chord 在 yuppie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hord譜:http://yuppiemusic.com/song/others/who.txt
曲:頡臣 詞:黃偉文
你和那誰那天分手 你淚痕像條綠色的銹
頑固地種在眼睛一角 直到永久 抹不走
但是浮游在生活亂流 你那新生 你也必須接受
就算多悔咎 自責別太久 不要戀戀心裡那個傷口
#渡日月 穿山水 尚在恨那誰
誰曾無堅不摧 摧毀的廢墟
一早變做你美好新居 創疤你不挖亦不知有過在這裡
淚疊淚 風一吹 漸莫辨那誰
連重提往事也不再絕對
她怎傷害你 講起你沒再吐苦水
有時你還覺得溫馨 這淚痕像存在的表證
沒有恨過便更加彷似白過半生 冷清清
像突然忘掉尊姓大名 卻記得她教你差點喪命
是創傷太重或覺悟太輕 使你不懂釋放怨懟的根性
Repeat #
她怎傷害你 感恩替代了那苦水
誰沒兩個致命舊愛侶 不見得就要聽到春天也恐懼
可以不唏噓 可以不心虛 放低跨過去
渡日月 穿山水 尚在恨那誰
誰曾無堅不摧 摧毀的廢墟
一早變做了滿山青翠 敏感處不碰便不知你葬著心碎
若舊夢不堪追 就別問那誰
從何時你學會灑脫面對
她怎傷害你 可否就當做老天
完整你那沒挫敗波折一生之旅
功德圓滿 方可愛下去 帶笑歸去
更多Chord譜:http://yuppiemusic.com/so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