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映前,寫過一篇《#沙丘》電影的前世今生,而今上映後兩週左右,補上了完整影評文章,這裡的《沙丘》系列尚未結束,下週還會從原著小說的角度來談談這部作品。但是,眼見觀影首選的美麗華 IMAX 即將隨《007:生死交戰》上映而換檔,依然覺得相當可惜,周遭好多朋友因一直買不到票而怨聲載道,希望還有機會見到《沙丘》重回 IMAX 影廳。
⠀⠀⠀⠀⠀
⠀⠀⠀⠀⠀
「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總是耳聞 ── 成功改編《沙丘》有如天方夜譚。換言之,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也因此,當務之急必須證明一部賣座而美麗的電影確實可以存在,我想我達到了這個目標。」
⠀⠀⠀⠀⠀
── 導演 Denis Villeneuve
⠀⠀⠀⠀⠀
此部系列小說的改編難度相當高,無論是於鋪陳、美術、場景、娛樂性、世界建構等方面,是必須在各個技術層面皆臻至成熟時,方能打造出滿足書迷與科幻迷、既未來又傳統的想像國度。換言之,這部水到渠成的二十世紀科幻史詩,就如同故事中的亞崔迪家族,不斷死去,不斷重生,不斷進化,才演變出今日的樣貌。
⠀⠀⠀⠀⠀
法蘭克.赫伯特的原著出版於六〇年代,其傳統文學敘事方式賦予小說珍貴且獨特的美感,科幻小說的外皮包覆著生態、政治、宗教、歷史、希臘悲劇,絢麗交織出歷久彌新的史詩冒險旅程。綜觀過去相關作品,任何一個導演都可以告訴觀眾沙漠的遼闊與壯觀,但至今唯有 Denis Villeneuve,讓我們感受到沙漠的致命與美麗,從靈魂深處回應沙漠的聲聲呼喚,揉合整部《沙丘》故事,以影像藝術的魔法娓娓道來,並展現屬於這個世紀的商業鉅獻應有之氣魄與風範。
⠀⠀⠀⠀⠀
「夢是來自意識深處的訊息。」
⠀⠀⠀⠀⠀
Dreams are messages from the deep.
⠀⠀⠀⠀⠀
電影裡片片段段的夢境彷彿有自己的生命,隨著敘事節奏呼吸、起伏,就如《銀翼殺手 2049》、《異星入境》,伴隨傾頹蒼涼而生的詩意,從難以察覺的絕望深淵與黑暗之心緩緩蔓延。小說每一篇的開頭,都有旁觀者已知視角的一段引文,提供一種近似史書或詩歌的記載,正文則是意識、夢境、幻象與預言穿梭其中,畫面將「意識深處的訊息」化為縹緲而真實的故事,我們就這麼睜著眼走入了漫天飛揚的滾滾沙塵。
⠀⠀⠀⠀⠀
改編之下,忠於原著的手法各有利弊,私以為最出色的是將文本完整吸收,以自己的方式重述之,既蘊含作者的靈魂,又融入另一位創作者的視野。赫伯特筆下的荒漠奇景等同地球表面覆蓋的海洋,有沙浪、沙霾、沙霧、沙塵與沙暴,「經沙塵折射的的陽光下,一排機翼泛起一片迷濛的橙光」,「二百公尺深的下方是一片沙漠,綿延不絕,像靜止的海洋躺在那裡,佈滿銀色波浪」,超越人類的未知力量以及潛伏於沙漠大地的死亡氣息,Denis Villeneuve 的鏡頭語言如實具象了無以名狀的覺醒歷程。
⠀⠀⠀⠀⠀
而如此內在覺醒的歷程,幾乎不可能單憑劇情推進給予觀眾具有說服力的合理解釋,無怪乎赫伯特的兒子會形容《沙丘》是靈性的熔爐。也因此,在倚靠獨白輔助的前車之鑑下,肉眼無法觸及的,先人類而生的,導演直接從保羅的凝視予以凝視,從保羅的感知予以感知,將萬物的模式,宇宙的一環,看不見或看得見的一切如實呈現在觀眾眼前,此為一場先感受方能相信的體驗,縱使等在前面的是危險及死亡,也無從閃避。
⠀⠀⠀⠀⠀
故事中的人們既生於戰爭,電影裡的藝術亦孕育於美,帶領觀眾在失去方向的沙霧中漂流,重新認識命運、思索時間,重新尋找人類的生存意志。
⠀⠀⠀⠀⠀
⠀⠀⠀⠀⠀
⠀⠀⠀⠀⠀
🗡️ 完整全文寫於 釀電影 :
⠀⠀⠀⠀⠀
《沙丘》:生於戰爭,亦孕育於美
https://bit.ly/2Yau6ZF
⠀⠀⠀⠀⠀
⠀⠀⠀⠀⠀
🏜️ 延伸閱讀:
⠀⠀⠀⠀⠀
夭折、毀壞與重生:《沙丘》電影版的前世今生
https://bit.ly/397OTPs
同時也有1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史上第一次全素人參加的太空任務,環繞地球軌道三天之後,美東時間18日晚間返航,順利濺落在佛羅里達州的大西洋外海,任務圓滿成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39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
地球 年代 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地球 年代 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天氣漸漸轉涼,除了要將塵封已久的冬衣拿出來穿,指甲也該換上漂亮的衣裳了!
今年秋冬又有哪些必備元素呢?指彩就跟衣服一樣,換季時也會想要為自己的指甲換件新衣服,看到指甲換上新的設計之後,心情總是好上整天,忍不住一直盯著自己美美的指甲看!假如平時不敢穿著太過浮誇,不如用這些小心機妝點在指彩上~
如果你對指甲油的成分跟氣味很在意的話,絕對要認識它!《小小PETIT》 MIT台灣製造,主打環保無毒,由70%的水、30%的礦物顏料組成,成分單純無負擔,沒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質,讓孕婦或小朋友都能安心使用,同時也沒有刺鼻氣味 幾乎無味(這是我愛小小PETIT的主要原因),水性可剝式指甲油輕鬆撕除,一撕即卸 ,少去了去光水的化學物質,讓手部更健康了呢~
指甲油本身顏色飽和易上色,原料經過層層把關,表面亮度、色澤飽滿度及持久性皆是精品等級!指甲刷採用美國杜邦細緻刷毛,毛刷更升級600根,柔軟刷毛更好著色,愛美的同時也能輕鬆達到基礎保養,無須多層塗抹就能優雅動人!加上以透明瓶身配上白蓋的簡約外型,從小細節就能看出小小PETIT的用心,就算只擺在桌上也能充滿生活美學點綴日常啊~
從去年就超夯的莫蘭迪奶茶色調和裸膚秘密,放在指彩上面再適合不過了!用帶點灰濛濛感覺的大地顏色,輕易完成氣質滿滿的美甲,就算沒有過多的裝飾,也同樣非常迷人,而且完全不挑人擦,和好姐妹約會擦了這兩款,好評破表呢!
這次意外發現指甲油上再加上“24K金箔” 這罐,更有低調內斂的優雅時髦感,妳們一定試試
其餘的粉紅色調則是女兒的愛,其中”棉花糖“令人驚艷,閃爍的小亮片在指甲上渲染而開 ,色柔溫和卻可人生動,天真爛漫的色調 ,絕不能錯過~
🔅美甲小訣竅
先用修修手打理出美美的指甲狀態 再塗上指甲油,小小細節也絕不能馬虎,才能打造完美指彩。
修修手細膩銼面,修整甲型不傷甲。打磨圓角: 造型簡約,順手好拿取。 且擁有專屬外殼,小巧輕盈,攜帶方便。
塗指甲油前,先確認甲面沒有油脂殘留(可用去光水先清潔),以 #吹吹蒲公英 打底,塗上指甲油上色待乾後,再用 #隱型雨衣”做最後一層鎖色亮彩~
切記,打算不可避免地塗上舊指甲油前,先謹記指甲是相當多孔,所以那些破壞性的化學物質(甲醛 甲苯 鉛 汞 塑化劑 )會被吸收,而且傷害你或孩子的身體。
《小小PETIT》
台灣無毒指甲油領導品牌 ,好剝除不用去光水。護理師愛用推薦,孕婦小孩皆可使用。環保無毒 、飽和易上色,可剝式指甲油,不用光療也能指尖變得時髦又有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指甲貼紙, MIT台灣製造,通過SGS檢驗合格,採用專業環保膠及環保無毒油墨,愛護地球友善環境,無九大重金屬,讓小寶貝安心使用,搭配小小PETIT全色系指甲油使用 撕下即可黏貼,方便使用!
指甲油上色待乾後,將貼紙輕輕撕下,直接貼上,輕壓即可,記得用“隱型雨衣”做最後一層鎖色,以延長造型完整度!
卸除時直接用手輕輕撕除即可整片剝落 ,不需要使用去光水 ~
當個注重細節的細緻女人 ❤️
足部腳底,是全身最容易被忽略的保養部位,美美的趾甲 ,一定不能有龜裂脫皮的腳後跟‼️
cozy white 水感修護嫩足霜 ,蜂王乳為主成份,由外而內達到極致修護,清爽不油膩,穿拖鞋也不滑,高度滋養卻瞬間好吸收,親自使用超有感,真心勸敗解救足底老皮。
請妳跟我這樣做:每1~2週先用磨砂去腳皮角質,再塗抹上厚厚一層 #cozywhite水感修護嫩足霜,穿上棉質襪子過夜,深層滋潤腳底 一夜睡醒後,嘖嘖~還妳柔嫩細緻的腳後跟啊!根本是老皮救星,現在連我老公也搶去用 ==
在資訊焦慮年代,也要以一種優雅從容的步調,創造自我風格及美感!
愛漂亮不分年齡層 想要成為質感時髦女孩,《小小PETIT》絕對是妳連指尖都精緻的秘密武器!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趕緊到以下連結看看吧!
https://keshaselect.com?aff=7
小小PETIT全系列商品
🔆此團專屬折扣碼:Ivy90
即日起至9/30 11:59 pst 止
折扣碼沒辦法合併使用
Kesha select
地球 年代 記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史上第一次全素人參加的太空任務,環繞地球軌道三天之後,美東時間18日晚間返航,順利濺落在佛羅里達州的大西洋外海,任務圓滿成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39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地球 年代 記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史上第一次全素人參加的太空任務,環繞地球軌道三天之後,美東時間18日晚間返航,順利濺落在佛羅里達州的大西洋外海,任務圓滿成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39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地球 年代 記 在 眼球中央電視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黨主席選舉 張亞中民調領先 朱立倫搶拉韓粉票
• 3+11報告出爐 揭露決策會議由防疫指揮官召開
• 陳亭妃演媽祖免罰 盧秀燕本土劇做自己罰20萬
• 山東女子自行車隊奪金 胯下一片紅是奪冠秘訣
【眼球福利社 柚子系列周邊熱賣中】
https://www.cccreative.tv
【眼球員工社群帳號攏底加】
https://eyectv.soci.vip
【立即訂閱官媒YouTube頻道,並加入會員】
https://eyectv.pse.is/JAN9M
✉️ 商業合作歡迎來信:eyectv@gmail.com
#小S #王力宏 #國台辦
#張亞中 #朱立倫 #民調 #國民黨主席 #黨主席選舉 #韓粉 #張善政 #韓國瑜 #于北辰 #分裂政權 #蘇貞昌 #3加11 #陳時中 #指揮官 #范雲 #陳亭妃 #媽祖 #盧秀燕 #女兵日記 #NCC #台獨 #自主健康管理 #徐若瑄 #黑人 #范瑋琪 #陳建州 #山東自行車隊 #地球超人 #彰化縣 #新竹市 #直轄市 #七都
畫面來源:
中天新聞
https://youtu.be/g6ZjPiJiTH0
觀點
https://youtu.be/qFpYVUmX5rE
新聞面對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M3lNcB1M
udn video
https://youtu.be/H2CnLS-cU-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LOCWUDnP4
東森新聞
https://youtu.be/dC4wPBHFSf4
鏡週刊
https://www.mirrormedia.com.tw/assets/audios/20210513113630-aec51c0dfeb210a5abb022302fd28ab9.mp3
台視新聞
https://youtu.be/rPJ197OgT2E
TVB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FyVXqrwBg
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qE5_KH03Q
華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ZDYm_EuRQ
圖片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8bbb37bb5607c037dcad7f4256d5c335.jpg
TVBS新聞網
20210514134918-d640a152.jpg
中時新聞網
4bc08c1e38aad9438e553923bc715228
20210909005183.jpg
娛樂重擊
image4.jpg
ETtoday
d5880555.jpg
Pixabay
moon.png
中央社
201902190001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