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害慘了台灣的自然生態!!💔💔💔(#吐司編)
#琵琶魚 #花蓮 #本土魚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台灣花枝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灌籃高手#藤真#潛能配置 FB:https://www.facebook.com/CEZombie/ T...
垃圾魚天敵 在 魏嘉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應正視外來種 威脅本土原生種問題|
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是早年水族箱飼養業者引進臺灣的外來物種之一,它在臺灣各淡水水域適應力及繁殖力都強,且幾乎沒有天敵並會吃其它原生種魚蝦的卵,近年來因不肖業者及飼主隨意放生等因素影響,造成臺灣各淡水水域均頻繁傳出琵琶鼠魚大量入侵並殘害臺灣本土原生物種的訊息。
因為聽聞花蓮淡水水域的狀況頗為堪慮,於是今日嘉彥與友人攜帶捕魚器具前往壽豐鄉共和及吳全村一帶水域,試著捕撈查看「琵琶鼠魚」入侵花蓮的狀況,結果沒想到隨意一抓即捕捉到滿滿一大袋清一色的琵琶鼠魚,顯見花蓮淡水水域被外來物種魚類入侵的情況十分嚴峻。
近日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在花蓮境內發現外來種「埃及聖䴉」的蹤跡後,隨即派員將其移除,此效率之迅速實在值得花蓮縣政府學習;針對「琵琶鼠魚」、「螯蝦」、「福壽螺」等外來物種入侵花蓮淡水水域的此項環境問題,嘉彥已草擬相關提案將於下次縣議會開議時提出,嘉彥希望花蓮縣政府身為此問題的主管機關,能動起來邀集有關單位共同商討外來種生物入侵花蓮環境的問題解方。
今日若我們不想辦法提出對策,主動移除「琵琶鼠魚」等外來物種並積極試圖復育「臺灣原生種」的魚類,那未來我們的子孫應該除了能在博物館裡看見臺灣本土原生種的魚類在水缸中悠游外,應該就沒有其它的機會,也無其它的辦法了。
#一起維護原生魚種 #請勿亂放生 #我們的島
垃圾魚天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餐桌上的海鮮,漁業的秘密,我們能為海洋做些什麼?
我一直深深相信,人類身為大自然的一份子,保護環境,其實就是在保護自己。最近看了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一個半小時的片長,我從第十分鐘開始掉眼淚,不是戲劇化的大哭,而是那種發自心底感到悲傷的啜泣。
關於環保與生態,我們已經談論過很多生活減塑的話題,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對我來說也是很最近才開始關注到的議題:關於漁業過度捕撈對生態造成的傷害與威脅:因為巨大的商機、技術的進步,加上遠洋作業難以落實監管,許多漁船為求效率,使用底拖網等破壞性捕撈,將海洋生物無差別一網打盡,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以下是令人驚訝的海洋現況:
1. 全球 90% 的大型魚類已經在海洋絕跡。
2. 漁船是海洋上的死亡機器,任何被捕捉到的生物幾乎必死無疑。
3. 統計顯示:一年全球約有一千支海龜死於海上漂流的塑膠垃圾,然而,至少有二十五萬隻海龜因為商業漁船的意外捕撈而受傷/死亡。
4. 每年有三十萬隻海豚與鯨魚;每小時,有三十萬隻鯊魚因為人類而死亡。
5. 每一天人類放進去海裡的漁網,長度足以繞地球500次。
6. 海洋裡的垃圾有一半以上是漁業廢棄物。
7. 遠洋漁工遭到奴役、虐待的問題層出不窮。
8. 漁業對珊瑚的破壞遠遠大於暖化的威脅。
9.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儲碳場,當海中生態失去平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大量增加。
10. 科學家預測現況若不作出改變,在2048年海洋資源就會被我們消耗殆盡。
我從來沒想過,漁業背後影藏著如此巨大的生態浩劫。例如目前沒有一間水產公司以海龜作為商業目標,成年海龜在大自然裡也幾乎沒有天敵,然而,世界上七種海龜有六種面臨威脅,最大的原因,即是來自於現代漁業工業化大量的混獲(Bycatch)。
這令我開始回頭關注在台灣的漁業狀況:台灣是世界漁業的強國,遠洋漁船數量與鮪魚捕撈量在全球市場中數一數二。同時,也因為非法、剝削勞工等問題被國際關注,歐盟甚至祭出黃牌警告。長期忽視海洋資源平衡的結果,就是漁獲量在達到巔峰之後逐年銳減,中研院團隊採樣發現,在北海岸的魚種近15年內,從142種銳減至37種。循線我來到了綠色和平組織的網站,原來他們早在2010年開始呼籲與監督台灣永續遠洋漁業的改革,並在2016年成功促成臺灣漁業署制定「遠洋漁業三法」,建立更好的漁業環境。這條路可能艱辛難走,可能又緩又長,但只要問題被看見了,被討論了,就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綠色和平(GREENPEACE)是在1971年成立的非營利國際組織,一直以來秉持財務獨立,不接受政府跟企業名義的捐款,為的就是可以中立地為環境倡議,持續以實際行動在全球參與各項環境保護的議題。今年是綠色和平在台灣十週年,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小寶寶學會講話走路上國小了,以宏觀的視野看來十年不過是白駒過隙,然而近這十年來台灣近海漁獲產量已經不到三十年前的50%,就如海洋學家Sylvia Earle所說:「我們見證了海洋最偉大發現的時代,但同時也是造成了最多失去的世代。」
下一個十年,我們能不能扭轉局面?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呢?
1. 減少食用海鮮或參考中研院海鮮選擇指南採購
2. 拒絕魚翅
3. 關注行政院正在研擬的《海洋保育法》草案
4. 支持與監督政府擴大海洋保護區
5. 投票給重視環境生態議題的政黨
6.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我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狀況
7. 造訪綠色和平的網站了解更多環境議題:https://act.gp/3g5MVnu
8. _________(歡迎填空)
身為島嶼的孩子,傍海而生,與海共存。
下一個十年,我想邀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一起,做出改變,參與保育,給孕育生命萬物的海洋一個喘息與修復的機會。一起加入綠色十年挑戰,讓更多人正視海洋面臨的危機!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綠色和平 #地球重生計畫 #10yearschallnege 和 #綠色十年挑戰
Photo credit : Jim
垃圾魚天敵 在 台灣花枝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灌籃高手#藤真#潛能配置
FB:https://www.facebook.com/CEZombie/
Twitch:https://www.twitch.tv/cezombie
DC群:https://discord.gg/kmScwMK
歐富寶斗內:
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9DE30F499B2C3CAB254511F902E8AE5C
Paypal斗內:
paypal.me/CEZombie
----------------------------------------------------------------------
有餘力想贊助我的銀行帳號:1403979020173
玉山銀行:808
加入YT會員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iijZee1PbbVj_2scjpAA/join
---------------------------------------------------------------------
工商合作請來信
twitchsugar@gmail.com
垃圾魚天敵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花枝應該大家都吃過,但你看過花枝吃東西嗎?阿坤的水族遊樂園近日分享了他的花枝水池中發生的有趣餵食秀,來看水中天敵垃圾魚如何被花枝收入囊中!
影片授權:@阿坤的水族遊樂園 (https://youtu.be/K3nOqMHraM8)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垃圾魚天敵 在 王土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母是無脊椎動物,屬於刺胞動物門中的一員,其中包括水母、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佈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其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綱,有些屬於缽水母綱,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
水母壽命很短,平均只有數個月的生命。但有一種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能夠「不老不死」。
繁殖[編輯]
水母雌雄異體,有生殖腺在近胃囊處。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幼蟲離開母體,在水裡游動一會兒後,沉下海底形成幼體,後變成橫裂體,橫裂體分裂成多個碟狀幼體,再發育成水母成體。
近年,世界各地的海域常常有突如其來的水母群的出現。早前,日本海域便出現兩米長的巨型「越前水母」群,估計中國長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來源之一。隨著中國沿海業的過度捕撈,減少了與水母爭食的魚類,增加了浮游生物,造成水母繁衍過剩,加上長江流域連場反常的大雨,將巨型水母衝到日本海域。此外,海洋的水溫變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長。
天敵[編輯]
水母的天敵除了人類之外,目前已知大自然中會捕食水母的生物有:
鯊魚:鯊魚偶爾會捕食水母,但大部分的時候不會。
玳瑁:目前已知玳瑁除了捕食小魚為生之外,另一食物來源為水母。
海龜:捕食水母為生。只是因為目前海中垃圾很多,經常發生海龜將漂浮的塑膠袋當作水母吸食而窒息死亡。
翻車魚:捕食水母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