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什麼是菁英?菁英的責任?
邱志偉,立法委員
最近網路上正在熱烈討論一個議題:「何謂菁英?菁英該承擔什麼責任嗎?」對於菁英一詞的定義,相當複雜,很多人會歸結為各階層或學歷上最頂尖者方屬菁英,這當中也包含了金錢、文憑主義的心理作用在。但我認為所謂的菁英,不須有太多複雜的劃分或界定,俗語說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在自己崗位闖出一片天,都應當是菁英,這也是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應當具備的共識。但我更想深入挖掘的一件事是,那世俗所謂的菁英,該扛起什麼樣的社會責任嗎?
一般人對於菁英的記憶,除了必須是在各行各業的翹楚者外,甚至必須有特殊卓越的貢獻。例如棒球,大家會對王建民在大聯盟的表現印象深刻。電影上,沒有人會忘記奧斯卡獎得主李安。但上述這些菁英,從未單純因為成就卓越,就自封菁英。菁英的可貴,不單是貢獻卓著,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相當程度上的相信,不單是天賦或先天資源,若從倖存者謬誤理論( Survivorship Bias )來看,自己也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若以先天資源來論,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2002年曾發表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刊登在《經濟論文叢刊》上。這篇文章一針見血的用統計數據說明,城鄉差距讓一個人光是出生的縣市,就大程度上的影響未來是否將會成為台大學生。
根據統計,1987-2000年,來自台北縣市的台大學生,占了約56%。以台灣大學的學生來說,在通過大學考試階段上都可稱作菁英,然而光是雙北的學生就屬大宗,我們可以由此反思,若是從小生長在這樣城市的學生是何其幸運?成為菁英的起跑點是否已經高人一等。
我們對菁英的要求不必然要非常嚴格,但我認為若能成為菁英,要有謙遜、知道自己其實比許多人幸運,進而體認自己的幸運應該要有所回饋,或至少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在許多大時代下的菁英,經常做出許多讓人動容的決定,而成為讓人歌頌的人物。其中謙遜與持續關懷社會是關鍵。例如國學大師陳寅恪,學術表現讓人敬仰,其弟子中山大學歷史系主任劉節深受影響。在文革時期代陳寅恪受批鬥,當外人問其感受,答曰:「我的學問遠不及我的老師,今天我能代替他,是我的光榮!」又如在意外殞命台大校園的陳文成博士,從小就是天才學生,赴美留學後,在美國學界已是閃耀新星,仍持續關心台灣民主,在警總威逼斥責之下,他仍堅持回答:「我一直希望台灣進步。」民主前輩陳定南受美麗島事件感召,棄商從政,放下商場得意之路,締造傳頌至今的宜蘭經驗,其政治風骨更是我們民進黨從政者的標竿。
或許我們不必然需要這麼偉大,也不是說在各行業或領域的菁英,都非得做出特殊貢獻才能回饋自己的天賦。但要能認知自己的幸運與成功,進而化作善的種子,帶給社會進步力量,這樣的力量不必然是具體行為,甚至只要保持謙遜,就可以形成一種善的循環,能夠體諒不同能力的人,理解關懷不同的事,對這社會都有正面影響。唯有如此,長久以來由各行業菁英領導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好。
城鄉差距論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工作,連爬三天印度疫情報導,難過又心急。水管推薦幾支相關影片給我看,其中三支是同胞拍的,越看越嘖嘖。共通點有幾個,我統一反駁:
1. 嘲笑印度人迷信。
我是祖國的反宗教、挺科學第一代,不信鬼神之說。我是無神論者,兒時我外婆很愛跟我講觀世音菩薩會保佑我們家,我內心都在默默笑她。但我長大後學會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科學無法證實神的存在,同樣的它也沒有證實神的不存在。既然這樣,那就各信各的,誰也別干擾誰。
若要說疫情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人生苦短意外滿滿,你可以用愛過日子也可以用恨過日子,哪個比較好自己心裡有答案。中印兩國有領地之爭,但是人民之間無深仇大恨。何況這世界能真正理解中國難處的國家,唯有印度。印度在制度與文化上和中國呈現兩極化,但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嘲笑人家的信仰並不會顯得自己比較高尚。要說宗教誤國,看看以色列,人家宗教植入夠深吧,有比較落後嗎?猶太人的強大某方面也是靠宗教。
2. 噴美國把疫苗原物料留給自己。
我就問不然咧?你缺口罩的時候也不會送去別國啊,道理是一樣的。這不是誰高貴誰低賤,東西在誰手上就有決定權。其他人少廢話。
3. 譏諷印度醫療落後。
印度的醫療雖不及第一世界國家先進,卻也盡力普及化。我的父親曾經對印度醫療寫過論文,還差點要舉家搬到印度做研究(苦命的我到底要跨國搬家幾次)。在印度的人口、城鄉差距、經濟不佳等先天條件不良的前提下,印度的醫療普及程度也算令人意外了。尤其是近年對婦女和新生兒的醫療照護特別關注。想想以前的中國也是這麼走過來的,大家怎麼這麼健忘?
這波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印度擋不住,其實你若放到去年的美國也是擋不住的。差別就是美國國家根基比較穩。
印度人民已經很可憐了,有本事捐點物資,沒本事的跟我一起閉嘴祝安好。
城鄉差距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一篇是我寫了半個月的論文,製作大量圖表,分析我 #9年演講的大數據,我總共講了240場演講,聽眾達46,378人,兩年聽眾都破1萬人,校園總場次112場,企業總場次74場。
這篇會告訴你,#校園演講有沒有城鄉差距?#哪一處室邀約最多?#高峰期是幾月?#校園近期最夯演講主題?#如何準備內容?#廠商如何品牌形象合作?還有 #企業演講的心法。
這一篇真心累,完整透析我多年來的觀察,還有心路歷程,歡迎幫忙分享,也希望很快可以帶著新的講題跟大家見面。
城鄉差距論文 在 師資不足城鄉差距大單元3|雙語課程大調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底,行政院公布了2030年雙語國家的政策藍圖。其中在教育方面,全面啟動國中小學的雙語課程,將英文融入體育、美勞等科目,要讓學生沒有壓力地 ... ... <看更多>
城鄉差距論文 在 差距與數位落差,為全民創造最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家圖書館致力推廣「論文公開‧知識傳播」的理念,藉由學位論文非專屬、無償授權的方式,鼓勵研究生將學位論文電子全文開放使用,以照顧資訊弱勢族群、縮短城鄉差距與數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