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工不踩坑
做愛心也要挑選有認證的志願服務單位!
青年局不僅開設志工培訓課程
教授專業技能
更為志工把關志願服務單位
讓志工的行動有意義、更有品質
青年局今年更推出線上解謎遊戲 #謎霧救援
向大家介紹優質的志願服務單位
✅社團法人角聲公益協會
✅社團法人桃園生命樹領袖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國際慈善文教協會
🎁10/17前完成遊戲互動並填寫問卷則可參與抽獎
#Airpods2 #懶骨頭沙發大椅凳組合
#5C熱敷按摩眼罩 #歌林隨行果汁機
♠謎霧救援線上遊戲♠
1⃣下載【Riddle Run】APP
▶iOS下載: https://apps.apple.com/app/riddle-run/id1492834251
▶Android下載: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mutix.riddle
2⃣進入首頁點擊上方的【+】號
掃描海報QR code即可下載【謎霧救援】劇本
*獎項將於10/22公告於 桃青參一咖 FB
培訓課程 問卷 在 Voi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野姐 唔洗打仗阿
-
人夾人 有無聽過?
唔知大家有無試過
身邊總有啲人第一次見面就好岩傾,
但係有啲人就點夾都夾唔到,
如果係朋友情侶都好啲,
因為我地可以自己選擇。
但最慘的係一齊做野的同事或者係上司
有起事嘈起上黎,輕則辭職走人,
嚴重則工作的地方萬劫不復。。。
-
嘈大獲 我地都試過
係大學開始創業搞Void,
腦細不變一直都係 @chan.kai.ho
但團隊同埋小編都換過3次
做野有時真係咩都可以嘈餐飽,
由小小野都要嘈,到無好氣再嘈,
到最後已經唔係對事而係對人;
呢個情況係頭2年係最嚴重。
你地朋友、情侶、做野入面有無試過?
-
有人就會有政治
人心隔肚皮,古人智慧講得幾好;
要避免同類事情再發生,
最好係一開始招攬團隊的時候落手。
揀適合的人,就能最大化團隊工作效能。
相信是所有初創/HR都知道的事,
但知易行難,問題關鍵是到底要如何實行?
比較接近的就是不同類型的性格分析工具了,
始終要管人要先懂人呢。
-
五花八門的分析
坊間有著不同性格分析的工具,
如MBTI,DISC或九型人格等。
以上每一項也不乏跨國企業垂青,
在海量求職者中,HR可能會要求他們
先填寫性格分析問卷,
以供公司快速篩選合適面試者Second-in
或多一個角度判斷這人是否適合公司,
應否錄取等等。
-
唔係咁易嫁 葉師傅
但對初創而言,
在本來就可能不多的求職者中
再要求對方填寫冗長問卷先參加面試,
無疑自掘墳墓,嚇走黎見工的人;
人地隨時心諗見份細公司都搞咁多野傻的嗎?而且分析結果更可能因為求職者填寫不真確答案令可信性下降。
所以我地急切要有一個有效同埋簡單的性格分析工具。
-
人類圖 有無聽過?
唔知大家有無聽過人類圖?細細個時腦細 @chan.kai.ho 好驚啲好唔科學的野,例如係星座、算命果啲,由中學到大學都係讀住理科,總覺得上面的野都係呃人居多。
點解係呃人?主要都係講啲大路野,阿媽係女人Right?但人的成長通常都係由理解自己的無知開始,第一次接觸人類圖,一個初學者就能在第一次見面時講出你 外向/內向,有創意/有邊方面創意,適合做Sales與否,工作模式等等。
-
我地就係要呢啲!
雖然你話係咪完全100%科學,我地可以好肯定咁話俾你知。。。"唔係!"人類圖需要用你的出生時間來做分析的。但你如果問有無用,我地都可以好肯定咁同你講
"好有用!" 係呢幾年黎腦細把人類圖應用在招聘、心理面談上,因為簡單黎講就係一個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工具/方法,而且更了解到自己一直以來的痛苦和恐懼可能來源在那裏,功效是始料不及的。
-
更估唔到的係....
有睇開我地IG同動態的都知,我地有去唔同的機構做培訓,而接觸我地的通常都係不同公司的HR;
完全估唔到的係好多HR都對並非完全科學的人類圖抱濃厚興趣,結果腦細結合埋人類圖再提供培訓給不同企業,令我地的內容更豐富,大家也需要這個工具來作HR Recruitment/Resource Management 的參考吧。
-
你有興趣學嗎?
愈來愈多的MNH學員想我地開班教人類圖,籌備左陣決定係今年八月尾開人類圖All-in-one 培訓,有興趣不妨Link in Bio 睇睇,保證你 4堂上完可以大大聲同人講你識人類圖,同埋敢同人做分析。
另外,我地諗緊制作免費教學短片 & Post/開Live 免費幫大家分析,不過就未決定會做幾多。(3?5?10?)你們會有興趣睇嗎?有的不妨留言"有興趣"話俾我哋知啦。😉
#人類圖 #人類圖解讀 #人類圖香港 #香港人類圖 #香港人類圖分析師 #香港人類圖課程 #性格分析 #培訓 #企業培訓 #企業培訓師 #企業培訓導師 #企業培訓課程 #Voidhk #陳棨豪
培訓課程 問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讀者,我們要被告了。
因為覺得食育力大調查的研究方法令人困惑,今天早上我們發文質疑了食力全國食農教育評比,是否具備統計上的意義。
(https://bit.ly/3gOs5Yy)
結果食力就發文說,網友轉貼那篇文章的話,也會被告,只好在此公告,提醒各位讀者。
我們在此彙整一些評比標準上的質疑:
1.學童肥胖程度、民眾食用蔬果比例、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在統計上是否欠缺了劃分變因的貢獻度?忽略了民眾體型與飲食習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2.查詢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的公開教案數量,台南市政府有教案、高雄市政府也有教案,但就是沒有花蓮縣政府,既然花蓮縣政府在這裡根本就沒有食農的教案,為什麼用這個指標能看出花蓮是全國食農教育第一名?該文所稱客觀指標「食農教案數量」為何跟政府公開網站資料不符?
3.有機驗證面積多寡,與農民願意投入有機農法並且驗證過關的比例有關,但跟學童的食農教育相關度何在?
食力作為一個獨立媒體,發放三千份問卷,採用「客觀指標佔60 %,主觀指標佔40%」來證明花蓮是食農教育第一名的縣市,是否有研究方法上設計錯誤?完全不可受到社會大眾公評?
也就是你說花蓮好,但我認為其實不是這麼好,我就要被告了嗎?
其實不只是花蓮,食力所評比的食農教育前五名:花蓮、宜蘭、台東、嘉義縣、嘉義市。
令其他農業大縣例如雲林、屏東、台南、高雄的居民也感到很困惑,特別是確實有在食農教育資源平台上傳不少教案的台南跟高雄,竟然不在前幾名?
另外,根據政府公開採購網,食力所註冊公司「厚策思維」確實承接花蓮縣政府的標案,分別是110年的花蓮縣政府 「2021花蓮縣食農博覽會」勞務採購案,得標金額400萬元,以及109年的花蓮縣有機小農電商培訓與多元行銷推廣案,得標金額475萬元,若標案內容與此篇文章無關,那麼為何主動採用不公正的評比指標來指稱花蓮食農教育第一名?標案內容所採購的服務究竟為何?
並且,截至今年4/18的花蓮地方新聞,都還報導食力總編童儀展,兼具身份為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並且與花蓮縣政府也確實有合作校廚培訓課程。
以上的問題食力都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說要對我們提告。
但食力本身不但接花蓮的標案,也另外成立食農教育相關的灃食基金會去承接花蓮的食育活動,又寫文章說花蓮的食育力全國第一,這種自己比賽,自己評審,再頒給自己冠軍的行為,被人發現,卻要對本站及網友提告,是否還具備獨立媒體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