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教父》: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不知道
⠀
「瑪麗亞以處女之身懷孕,所以人妖也有希望!」
⠀
開場後五分鐘,這樣簡單一句台詞,道出《東京教父》的趣味與深刻。許多遊民們聚集在教會活動,因今天是聖誕夜,看完耶穌誕生這場戲劇表演、聽完講道,就有東西可以吃。嚮往有個孩子的人妖小花說出這句台詞時,將位於社會眼中位於底層的自己與聖母連結,既是破除神聖性,也將觀眾引導回信仰的真義——如台上神父所說,耶穌,是為了孤獨的人所降臨。
⠀
《東京教父》翻玩基督教符號和語言,先是讓主角們聽教誨、領聖餐,而後讓他們脫離現有的宗教體系,以生活去經歷「耶穌降生」的奇蹟與幸福。小花和中年男子阿銀把領到的麵包帶回寄居處給女孩美由紀吃,三人在小花堅持下到垃圾搜集處找禮物,意外發現一個嬰兒——此處有三人堆擠平分畫面的構圖,強烈呼應故事開始時搬演的東方三賢者。在馬廄已經被神聖化的當代來看,垃圾場場景也讓人思考,聖經故事裡的馬廄對那時所有人來說也就真的只是個馬廄,或許也滿臭的。
⠀
〈哥多林前書〉有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美由紀即便是不情願地吃著麵包,終究還是因嬰兒的到來得到了幸福。隨著故事開展,三人漸漸揭露自己的過去,有時撒謊,有時在夢中錯亂現實,但在這場冒險裡,他們因為希望孩子好,而成就了自己的好,這也符合宗教向善的意志。
⠀
「天使」在全劇中擁有重要的位置。
⠀
母性堅強的小花從一開始就對嬰兒愛護非常,以純潔之意為其取名「清子」,而在故事裡孩子連色調都粉紅溫和,和其他角色以灰藍咖啡等陰暗色調構成的形象對比,像是發光。開場不久美由紀的出場在一座大樓頂樓,跟隨著巨型招牌上寫著「淚的天使」,連結她作為城市中受困、充滿眼淚與傷痛的存在。她向樓下的人吐口水,那是對社會的鄙夷與無力感。她甚至用粉筆畫下一滴一滴形狀做紀錄,但那水滴狀,又像極了眼淚。
⠀
美由紀回想離家出走的原因,與爸爸之間的爭執,裡頭有隻她過去愛極的貓咪,背上有白色紋路如翅膀,因而名為「天使」。而她離家半年多後最深刻的召喚,也是看見一則訊息寫到:天使回家了。每一個家都有可能擁有天使,天使是貓,是人,也是團聚的希望。當小花走投無路時,她回到自己從前工作的酒吧——那裡也喚作 Angel Tower。
⠀
今敏在《東京教父》裡展現了許多很可愛的幽默感,像是這名救了阿銀的小姐扮裝也是白衣、翅膀、光環,台詞絕妙。天使與小姐之間的扮裝關係,也像回歸故事的進展,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從前並不知道。
⠀
▋全文請見:https://bit.ly/2Er3pGo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基督教符號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敏的《東京教父》翻玩基督教符號和語言,先讓主角們聽教誨、領聖餐,再讓他們脫離宗教體系,從最底層親歷「耶穌降生」的奇蹟。
⠀
嬰兒從天而降之後,太陽緩緩升起。當眾人又餓又累時,在墓地裡找到食物——在死亡的地方活過來,今敏構築的世界,是明知有暗,依然偶爾光明 ➤➤ https://bit.ly/31oF64u
⠀
#BIOS影劇|#東京教父|#今敏|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
基督教符號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 齐泽克评武汉|清晰的种族主义元素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歇斯底里:https://mp.weixin.qq.com/s/8G7o1gfNJ6kO9hVt4LrvcQ?fbclid=IwAR3V0_ay2mZJws2S9fbjYbF-1cKDqIyxh5ug3TycjY00glcrjt27LiRV5qY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哲學
─────
你知道有哪些好書特別適合瘟疫時期來讀嗎?或者,你讀到知名左派學者,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兼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討論武漢肺炎的文章了嗎?
你知道他以「武漢假日」(Holiday in Wuhan)來形容這場史無前例的封城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
這是伊格言老師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而哲學家齊澤克討論此次瘟疫的文章,我們同樣把全文連結放在頻道資料處。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賈德‧戴蒙的名著《槍砲、病菌與鋼鐵》,旁及同類的以色列學者哈拉瑞(Yuval Harari)近年的暢銷著作《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等書。
伊格言說,這與當下流行的「大數據」概念其實有著相當程度的呼應;而類似的巨觀角度也使我們獲得了不同的視野。
然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武漢封城後十幾天,我們讀到了更不一樣的看法──〈齊澤克評武漢〉。
這篇文章題名為「清晰的種族主義元素到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歇斯底里」──顧名思義,「種族主義」正是齊澤克討論的重點之一。
文章可略分為二大部份:第一部分,齊澤克直接指出了,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其實明顯夾帶著西方對中國的偏見與歧視。
他這樣寫:
冠状病毒遍布所有新闻,我不会假装成一个医学专家,但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事实终止于何处,意识形态从何处开始?**
远比武汉肺炎糟糕的流行病正在发生,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其他传染病,为什么我们固执于这一种?
显然,一个极端的例子是1918-1920的流感大流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估算死亡人数不低于5000万。
似乎此处种族主义妄想(racist paranoia)作用显著──回顾种种幻想(fantasy):在武汉,一个中国妇女活剥蛇皮,还有喝蝙蝠汤。......
齊澤克質疑,為何導致更多人死亡的流感並未引起如此巨量的關注?他提出二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當然就是西方對中國的偏見了──一種「在武汉,一个中国妇女活剥蛇皮、喝蝙蝠汤」的偏見圖像。
這類「種族主義妄想」明顯加深了這個世界對中國的歧視,與既存刻板印象疊合,將中國設想為一個完全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齊澤克這樣說有道理嗎?
伊格言說,首先,我們大概無法認定它純屬無稽。畢竟西方對東方的刻板印象其來有自,並非虛構;說這樣的刻板印象加深了人們對新冠肺炎的恐慌,其實是有道理的。
然而另一方面,齊澤克拿武漢肺炎與流感相比,倒是坐實了他自己「我不是個醫學專家」的自述了──
截至目前,WHO已將此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上修至3.4%;而即使是在瘟疫流行之初,我們也已確知,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與重症率雖然比不上SARS,但至少也是流感的數十倍之多。
換言之,對新冠肺炎的恐慌根本也是理所當然的。只能說,齊澤克在此處的論斷是有些偏頗了。
而關於此次瘟疫引起巨量關注的原因,齊澤克也提出了第二個理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伊格言: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基督教符號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魔法書 #大魔法書 #所羅門王
所羅門王,是在聖經舊約和古蘭經裡面譽為智慧的王,他和上帝祈求智慧,並且得到智慧管制國家,在天主教裡稱之為沙羅曼,在古蘭經裡面稱之蘇萊曼。他被上帝吩咐建立放約櫃的聖殿,就是上帝交給摩西的十誡石板,然後放在約櫃裡面。而約櫃就放進這個聖殿裡面。在這本所羅門的遺囑裡面有講到,所羅門王建築聖殿時受到惡魔的阻礙,過後天使米迦勒交給國王一枚戒指,這枚戒指刻有所羅門王的印記,可以將惡魔的力量收服在裡面,所羅門王就利用這些惡魔來幫他辦事。
但過後因為背棄上帝而去拜嬪妃的神,更為它的神建立神殿而觸怒上帝,把他的國交給他的臣子。裡面所提到的假神有莫拉克,巴力和拉菲。這裡提到所羅門王去供奉的是否就是魔法書裡面的惡魔呢?雖然在這個所羅門王的遺囑裡面並沒有提到,但是也有很多人質疑這個魔法書並不是來自與所羅門王。
但是無論如何,這本書影響力以後在中世紀魔法書和魔法陣的撰寫。
到了羅馬時期,當基督教已經成為羅馬國教的時候,很多有關聯到其他異教的書籍都被燒毀掉,甚至很多信徒也自行燒毀很多魔法書,羅馬帝國更是毀滅了很多關於魔法,占卜,星卦等等的書籍,甚至覺得這些書籍都是威脅,包括希臘的神秘主義和數學家者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過後到了中世紀,基督教把魔法書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然魔法’而另外一種就是‘惡魔法術’,前者可以被接受,因為它被譽為使用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界魔法來造福人類,例如好像是:Anglo-Saxon的Leechbook(Leech在古英文裡面是醫生的意思,這裡並不是指水蛭)醫療書裡面簡單的魔法藥水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但是黑魔法書則不能被接受,他們認為黑魔法並不是來自於人間或是上帝的,而是來自於惡魔。黑魔法裡面包含死靈法術,占卜術和惡魔學等等,雖然說是不被接受,但是有證據證明有很多中世紀的神職人員都擁有這些魔法書,甚至也會這些黑魔法,當中也包括幾代的教皇也擁有魔法書。
在15,16世紀的時候,出了兩本叫所羅門的鑰匙和和所羅門的小鑰匙,這本書聲稱是源自於所羅門王的,但是其實是中世紀的幾位魔法師合力收集魔法的方法而做成的魔法書,並不是所羅門王寫的,但是我們來看看究竟和之前我們看的摩西七書和所羅門的遺囑有什麼關聯吧!
大部分裡面的都是一些印記或是陣法,感覺上和我們之前看的摩西六書裡面有點不一樣,但是裡面都是有講到關於惡魔的召喚術,和很多六芒星的印記,很多網上的資料就說這是一本偽典,就連惡魔學家也說這是幾個中世紀巫師亂作的一部書來的,只是大家看了過後,你們覺得是亂作的嗎?
而【所羅門的小鑰匙】就是收藏召喚七十二個惡魔儀式方法,也稱之為七十二柱魔神,傳說中原版的書是具有詛咒,很多博物館收藏這本書都遭到不幸,我們來一起看看這部書吧~
原來有那麼多的惡魔哦,大部分召喚他們都是做一些壞事,或是祈求財富,智慧(偏門),這本書對於惡魔學的人來說算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但是也不是出自所羅門王的,應該是源自於一本偽典叫以諾書.
以諾書,是很多基督教和猶太教都認為的偽經的一本書,它是記載大洪水之前與上帝同行的三百年所看到的異象,在新約。猶太書裡面曾多次引用這本書裡面的記載。那誰是以諾呢?以諾就是諾亞方舟的諾亞的曾祖父。
到了中世紀的文藝復興的時代,人們對於魔法書,卡巴拉和猶太人的神秘哲學主義的興趣開始大大的增加,對於巫術和魔法的書籍開始大量的印刷和販賣,在那個時候最出名的神秘哲學學者莫過於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海因裡希。克尼利厄斯。阿格裡帕),他出版了三本名叫神秘哲學三部曲,裡面記載著神秘哲學,自然宗教儀式,天文學,卡巴拉,煉金術,數學,天使的名字和上帝的名字等等。但他的書籍給人的感覺並不是邪惡的或是具有詛咒性的,反而是更具學術性和知識性的,所以在文藝復興時被視為重要的哲學文學作品之一。
由於這本書是以拉丁文來寫的,因此我也不明白裡面在講些什麼,還好我在網上找到英文翻譯的版本,但是看到幾張圖有點像達文西的人體構造圖,只是不同的它是以五芒星來畫的。你們可以看到每一個角都有一個符號,不知道是不是煉金術的符號,在這翻譯本裡面有個表可以對照,我嘗試用google translate的拍照功能,試下翻譯其中一段,知道這個是叫神秘哲學,但是其他的翻譯出來的並不完整。有機會我們另外做一個影片來解釋神秘學和煉金術吧!
由於是人們開始崇拜與魔法書和異端(他們認為是)的羅馬的天主教開始鎮壓人民,不能再看魔法書,如果搜查到人民有魔法書會直接被銷毀,到了1599年更是全面禁止魔法書,其中當然是包括我之前講的那幾本魔法書。但過後越演越烈,人民認為巫術或魔法就是撒旦的,認為是邪惡的,就開始大量的捕殺巫師/巫女,凡是會巫術的人都會被火燒死,因為他們認為巫女會死後復活,唯有活活的燒死才可以阻止他們復活。大概有四萬多人被無辜燒死,具大部分都是女性,例如是法國的聖女貞德,雖然建功無數,到最後也是因為英格蘭人的收買宗教師而被冠上異端和巫女之名而處於火刑,當中究竟有多少是無辜的人呢?
過了大概三百年後,到了18世紀,人們開始注重於科學和物理的研究,雖然對於魔法的信仰還是有,只是在那個時候,人們是對於巫師和女巫視為社會害蟲,甚至是被當成罪犯來看待,其實也有很多是真正醫療人的巫師,也是在政府打壓之下,沒收了財產。
但是在即將法國大革命之前,在法國出版了一本名叫Bibliothèque bleue,在法語裡面意思是藍色的圖書館,很多魔法書經過這個小冊子開始傳開整個法國,而魔法又再一次在歐洲紅了起來,人們紛紛開始去研究如何增加自己的魅力,或是製作草藥醫療自己,還有那時候還有教人如何製作榮譽之手,什麼是榮譽之手?就是將一個被絞死犯人之手砍下,然後風乾,每根手指加進蠟燭一起燃燒,據說是可以解開任何的縮頭,而且可以讓屋裡的人沉睡,從而洗劫他們。哦~原來是犯法的道具。那為什麼這些小冊子沒有被政府禁呢?原因那時候正是法國大革命時代,路易十六也就因此被送上了斷頭台。而法國就成為了共和國。
而過了法國大革命後,一本重要的魔法書大魔典傳開了,由於有人傳是因為這本書,和魔鬼立下誓約,而得到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來看看這本大魔典吧~~
大魔典,或叫大魔法書,不知道是幾時寫的,究竟是1521,1522或者是1421,但是也有可能寫於19世紀,據說作者是看了所羅門王的著作,在另外編寫這一本書的,裡面記載的就是召喚惡魔路西法,並和它立下契約,從中等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裡面詳細的記載著如何召喚他們,和如何去做儀式,和要怎樣回答他們的問題。不知道是否像傳說中需要出賣你的靈魂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呢?
由於是大魔法書大量的傳播下,連很多的天主教的人也開始研究魔法書,也積極的找出對抗黑魔法的方法,也是因為這樣他們也開始編寫驅魔書籍,尤其是在西班牙,一本叫Libro de San Cipriano 驅魔書也開始傳開了,裡面記載的就是如何用天使和基督的力量去幫人們驅魔,很多其他的驅魔書籍至今也還保存下來了。
到了現代這個年代,人們也開始漸漸忘記了魔法書這種書籍,很多新的科技讓人忘了魔法,其實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科技也就是他們的魔法了。如果會善用這些科技而不是沉迷的話,這些科技是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的。
為什麼有魔法書的出現呢?原因是人們對於一些無形但存在的東西感到恐懼,或是自身的慾望和貪婪,希望借助其他的力量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但是如果需要借助邪惡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那你肯定需要捨棄一些良知,或是一些你原有的幸福。不如好好的珍惜自己的幸福,好好追逐自己的夢想,當你的夢想可以實現,那就是最好的魔法了。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接下來應該是要做金字塔的實驗,這個是源自於俄羅斯的金字塔的真實實驗,而我也買了兩個小金字塔來做一些小小的實驗,敬請期待咯~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記得按贊和分享出去,也記得訂閱加關注HenHenTV的Facebook,B站和Instagram。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基督教符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仲傑,幼稚園時期便進入畫室學習,從小對繪畫有著相當熱忱的他,對於任何喜愛的事物都有將它臨摹下來的渴望。當時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升學取向的畫室,少去了制式化的術科教學,一切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主,畫室老師本身是個創作者、也是個基督教徒,仲傑也從老師那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純粹熱誠。
此後的他開始以寫實技巧為當時的目標,不斷地在素描與水彩之間周旋,「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的縫合的種種經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吸引著我。」黃仲傑這麼說著,於是在幾年的磨練之間,他逐件練就了在繪畫上的扎實底子,促使他更早地跳脫追求技巧的框架,進而從中思考創作的問題、以及藝術對他的意義。
▲藝術史的啟蒙
就讀師大附中美術班時,也邁入了黃仲傑的啟蒙期,「能K能玩」為學校的標語,一方面在課業上雖然有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高三時的美術史課程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當老師淺略的介紹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時,黃仲傑也從這些歷史名作裡面得到一些啟發,這樣的環境也使他的眼界打了開來,誘發他閱讀許多書籍,在慌亂的價值觀拼組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價值與藝術的定義,最終使他確定了之後學習雕塑的道路。
在高中升大學的這個階段,也是黃仲傑從繪畫到學習雕塑的轉換期。大一時嚴密的素描課程,用以增進學生對形體的掌握能力,與泥土塑造所需要的觀察力相輔相成;在藝用解剖學的課程中,老師教導他們拼組骨骼、記錄肌肉的起始處,更藉由直接去觀看大體等方式,徹底充實了他在人體結構上的認知。
▲席勒的雕塑線條與其迷人的身體結構
在美感上,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影響黃仲傑最深的藝術家,從他畫中對肌肉的線條勾勒,同時又精準的掌握了各大人體特徵的結構關係,還有其所安排的色彩,同時兼具圖案式的象徵性,以及區分骨骼與肉塊之間層次的功能性,著實地令他著迷。而在整個一年級中,他就在這樣人體結構的訓練與席勒繪畫的相互薰陶下度過。接著到了二年級時,黃仲傑以初學的木雕創作來投件,當大多數同學仍在處理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時,他轉而去追求關於空間的題材。
▲城市漫步 靈感始於隨處可以見的建築
感受,在過去充斥著考試的升學時期,生活的步調緊湊煩悶,唯一能讓他心情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散步,利用下課之餘游走在巷弄間的小路中,觀看著台灣特有組合屋式的結構層次,又或者是觀察著各家的房屋裝潢、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然而,「在這樣雜亂無章、毫無美感訴求的生活型態中,我卻是看得相當出神。」,黃仲傑更表示,從街道巷弄裡的觀看當中,反而激發他找尋出這些建築中的結構與層次,希望能將他轉換成一種語彙,放入到自己的雕塑當中。
▲雕塑擁有能把握的實體魅力
「雕塑對我而言,其魅力來自於那強烈的存在感。」黃仲傑認為,雕塑擁有那可觸摸,可實在地再現、把握的性質,但與繪畫相較之下,似乎又缺少了點敘事性及自由度。後期的創作中,他融合了對人體結構的感知、以及結合建築空間元素的概念為內容,這種透過將身體部位的概念化、符號化,然後再放於一個結構之中,或是將一結構造型置於人體之中的形式,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基礎。
過去在關於人體的創作上,黃仲傑傾向於凸顯結構性的造型和線條,試圖在人體上呈現像似建築體般垂直聳立、幾何化的沉靜意象,這樣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似乎是來自於他內心中對於結構與秩序的渴求。因此在造型上,他對於曲線、及任何具有韻律的線條都會相對地被排除,最終使得整體呈現出冰冷、無生氣的調性。
自己意識到身體作為載體的軀殼意象,就像是建築體一般客觀的場域,提供著思緒與情感運作的冰冷空間,「或許就像廢墟一樣,只能透過柱子、牆面、地板等使用的痕跡,去感受其過往人的存在。」對於這樣身體上、肉體上的想像,
黃仲傑也不斷地思索著,如何透過造型上的安排,來喚起那樣的感知狀態。
▲黃仲傑–以軀殼做為結構的載體,融合為人體和空間的無限想像。
黃仲傑簡歷:1993.1.11出生
學歷:
2005 畢業於博愛國小
2008 畢業於五常國中美術班
2011 畢業於師大附中美術班
2011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201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展歷:
2011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二屆袖珍雕塑 佳作
2012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三屆袖珍雕塑 入選
201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2學年度師生美展 佳作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