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關懷校園學子
#財團法人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5年,長期致力於提倡傳統文化、推動生態保育、關懷社區校園、培養創造發明等活動,多年來結合救國團每年在全台各地辦理「超ㄅㄧㄤˋ校園巡迴講座」數十場,今年首度在基隆委請基隆市救國團辦理八場(含馬祖二場)講座,首場28日在仁愛國小登場,邀請青少年領域專業講師跟少年學子以活潑生動、深入淺出的方式互動交流,達寓教於樂之目的。
之所以首場講座安排在仁愛國小,原來高齡90歲的金鴻基金會董事長陳何璧女士正是仁愛國小校友,每年舉辦數十場講座與活動歷近二十年卻無機會回饋母校不免覺得遺憾,金鴻基金會執行長陳嘉文提及此事,並經救國團與仁愛國小校長協助促成這番跨越近一世紀的溫馨美事。
耿輝相當榮幸以救國團委員會張老師召集人身分受邀參加這場別具意義的校園巡迴講座活動,深深感謝金鴻基金會創辦人陳何璧女士長期以來對於教育的無私奉獻與關懷偏僻、弱勢學校,今年更以感念師恩、回饋母校的心,回到基隆來舉辦校園巡迴講座活動,並將首場選擇在母校仁愛國小來舉辦,尤其是在教師節的這一天來舉辦更顯現「師恩深,一生深」的情境,同時也要呼籲各界熱心人士與機關團體重視兒童成長與發展,共同為國家未來主人翁建構完善的成長茁壯環境。
同時也有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基金會成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張耿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風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為何有錢人都會成立基金會?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社團法人基金會成立要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社團法人基金會成立要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基金會成立 在 嘉順會計師事務所- 轉貼: 基金會、協會和功德會1.這三樣有何 ... 的評價
基金會成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趁著大家還在放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和青鳥旅行一起做公益的緣份~
緣起1~
在東京奧運返台的隔離期間,收到 青鳥旅行.蛋捲的100種可能 為我們麟洋團隊用心特製的蛋捲禮盒,後來才得知他們自己向國際奧會官方攝影購買了相片版權,再請設計師設計禮盒...只單純為了送我們一份有意義的禮物,為我們祝賀🙏🙏🙏
緣起2~
原本答應了 罕見疾病基金會 出席一場活動,一起為罕病家庭加油,卻因為和接下來的國際賽事撞期而無法出席😔😔😔
緣起3~ #我的同學范榮玉
台灣聽障奧運羽球女單金牌 范榮玉 ,是我民權國小同學,也是罕見疾病的病友,過去也受到罕病基金會的協助,希望藉由她努力與堅持的歷程,鼓勵更多病友樂觀面對,也帶給社會更多感動🥰🥰🥰
於是~
我們希望串起這些美好的緣份,感謝青鳥旅行的用心,彌補我們對罕見疾病基金會活動的缺席,也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疾病的朋友們~
#讓罕見不再視而不見~
麟洋公益蛋捲禮盒預購只到9月24日喔!
出貨期間:2021/10/4~2021/10/18
👉🏻讓我們一起守護罕病家庭
👉🏻麟洋邀您一起用蛋捲做公益!
#活動相關訊息
https://twbbt.co/tfrdbox
#罕見疾病基金會
成立於1999年6月,希望能以制度面的全方位規劃,透過全人化的關懷服務,使病友在就學、就醫、就養、就業各方面獲得應有的尊重與關懷。透過全方位的規劃,期望協助病友克服身體病痛,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基金會成立 在 風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馬米!🎤🎤🎤🎤
1小時52分
高質音樂放送超級正!
#mastamic
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基金會成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基金會成立 在 社團法人基金會成立要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申請設立-申請設立及相關法規基金會係公益性財團法人,其成立宗旨在解決社會問題,增進民眾福祇,而且積極弘揚人們美好、互愛、慈善等崇高理想。 成立之 ... ... <看更多>
基金會成立 在 社團法人基金會成立要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申請設立-申請設立及相關法規基金會係公益性財團法人,其成立宗旨在解決社會問題,增進民眾福祇,而且積極弘揚人們美好、互愛、慈善等崇高理想。 成立之 ... ... <看更多>
基金會成立 在 為何有錢人都會成立基金會?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設立一個基金會需要多少基金? 依基金會的性質、範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基金的數額可能由新台幣幾百萬元至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