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3(午)
昨天傍晚看戲之前
在基隆夜市附近找到一間好吃的素食店
點了好吃素麵線和香椿抓餅
一邊吃一邊看著她們店裡面的牆上有一份待用餐的捐款名單
覺得她們的食物好吃
所以決定等一下去付錢的時候也捐一些錢
讓那些想要吃待用餐的人可以不用擔心沒有了
(或許有人不知道什麼是待用餐,簡單說就是有人先幫你付錢,如果你真的沒有錢吃飯的時候可以去吃,店家不會收你錢,目的是要幫助那些真的沒有錢吃飯的人們)
付錢的時候跟阿姨說她們的食物很好吃
她連聲稱謝
後來問她我能不能也捐一點錢的時候
她突然停了一拍,在想要怎麼跟我解釋
後來得到答案
就是目前她們待用餐的捐錢已經夠多了
吃的人還可以有很多
所以是一種『額滿』的狀態
暫時就先不接收新的善款了
但還是非常謝謝我的好心
我聽了之後覺得她們好可愛、好善良
一是有善心的人很多
二是她們也不願意多收
就是一種夠了就好、知足就好
之後的事情之後再說
阿姨欲言又止的表情讓我看了她很久
覺得好有趣
因為她在思考應該要怎麼跟我說比較好
她在思考要如何『拒絕』我的好意
而她的『拒絕』又是完全出自於善意
也同時在思考怎麼讓我的善意是一種好的方式放下
那一秒鐘在空氣中能量的交流是非常有趣的
我聽懂了之後帶著微笑跟她說謝謝
說我懂她的意思
當她知道我真的懂了之後
又馬上回到她一開始對我非常客氣和善良的樣子
(我沒有說她欲言又止的時候不善良喔!她還是很客氣,只是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思考了一下而已!)
善良的人
總是能夠用一種比較舒服的方式讓別人讀懂她們的需求、她們的堅持
又會用不失去禮貌的方式讓你理解她們這麼做的原因
而當別人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溝通時
我們是不是就是帶著微笑接受就好
很多事情
本來就不需要強求
學著不貪心、學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才能活的越來越舒服啊!
最後不免俗的
她問了我:『你是台灣人嗎?』
然後我就大笑了
暨喇嘛、印度人之後
我昨天得到的回應是.............
她說:『我以為你是日本人』
我說:『日本人的中文會這麼好嗎?』
她說:『很難講!』
於是我再次的大笑
然後走往要去看戲的路上!
PS:店在基隆廟口夜市後段旁的路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小藍吃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基隆廟口夜市 10家必吃素食小吃泡泡冰的味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素食‧美食| 佛緣居(基隆廟口店)【純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更多夠維根Go Vegan 的文章 的評價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基隆廟口素食銅板美食小吃| 「防疫新生活運動」旅遊系列報導 的評價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是比較清爽的八寶冬粉 還有素食滷味也不錯#基隆廟口夜市#廟 ... 的評價
- 關於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基隆廟口素食的推薦與評價,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小藍吃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家福元宵
前天元宵節,大家有吃湯圓嗎?這基隆這家老店的湯圓是用「滾」的,不是用「包」的,很特別又好吃,我很喜歡💕
🔹芝麻湯圓NT$80
店家自製的芝麻餡,用滾的方式層層沾上糯米粉,外皮不會有很厚重的麵皮感👍內餡加了豬油提香(所以素食者不能吃唷~)飽滿又不會太乾,而且芝麻香氣濃郁💖最基本的湯是搭配桂花糖水,他們的桂花蜜只有加少少的,帶有淡淡清香,雖然桂花蜜的味道淡了些,但我覺得搭配芝麻湯圓吃,這樣的甜度很剛好喔😋😋😋我都喜歡點冰的,冰涼的桂花糖水加上熱呼呼的湯圓,吃起來很爽~~~😆😆😆
.
.
📍地址: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50-1號
.
.
#基隆美食 #基隆 #keelung #keelungfood #台灣小吃 #台灣美食 #元宵 #湯圓 #芝麻 #芝麻湯圓 #甜點 #甜點控 #基隆甜點 #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夜市 #甜食 #元宵節 #taiwanfoodie #甜品 #4foodieforfoodie #popyummy #yummyday #taiwanfood #甜食控 #2eat2gether #美食 #食記 #基隆景點 #popdaily #小藍吃基隆 @ 基隆廟口夜市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1-15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QvcENdI1yI/hqdefault.jpg)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素食‧美食| 佛緣居(基隆廟口店)【純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有在這裡吃了一次午餐,味道還不錯, 也附上菜單給需要的素友參考。 May be an image of ... ... <看更多>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更多夠維根Go Vegan 的文章 的推薦與評價
觀光必去的夜市 基隆廟口 夜市,有什麼必吃的美食呢 ...芋頭麵疙瘩、紅油抄手、紅燒拉麵、泡泡冰、香豆腐、炒米粉、地瓜拔絲、地瓜拔絲、李記麵粉煎 ... ... <看更多>
基隆廟口有素食嗎 在 基隆廟口夜市 10家必吃素食小吃泡泡冰的味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觀光必去的夜市 基隆廟口 夜市,有什麼必吃的美食呢 ...芋頭麵疙瘩、紅油抄手、紅燒拉麵、泡泡冰、香豆腐、炒米粉、地瓜拔絲、地瓜拔絲、李記麵粉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