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小教室
#交稿
#你的排版不是我的排版
前幾天發了幾篇抱怨WORD排版的哏圖,本編發現還是有些人看不懂我在說什麼,像是「作者自己又沒有排版軟體」、「InDesign很貴」、「不用WORD交稿是要用什麼交?圖片怎麼放?」這類的……
#你本來就不用自己排版好嗎
剛好本編今天脫離WORD地獄,昨天也有寫了一點東西說明,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詳細講講。
先說結論,作者可不可以用WORD「交稿」呢?答案是:可以。但編輯遇到最討厭又麻煩的狀況是:作者交稿的時候「#直接用WORD把版面排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且有些作者可能還硬要編輯跟美編「#完全照他的做」。
本編必須說,除非有 #特殊需求,或者真的是 #用WORD示意也差不多的狀況,要不然,#不聽編輯說明用WORD逕自排版要求發印,或 #要編輯美編完全照WORD做,這是一種非常沒社會常識又不尊重專業的行為。(7/25更新)
所謂的 #交稿,就是作者提交已完成的「#作品內容」,主要包含「#文字」和「#圖片」兩種資料。
這個階段,作者只要讓自己的文章呈現 #清楚的架構段落 即可。也就是每一篇文章的篇名、標題,以及當中的每個單元,要讓編輯可以判斷處理。(其實有時不標也可以,因為編輯多半可以看懂,除非一團糟)
文中若有特殊的需求或規範,比如引文、與正文不同的特別內容,需要套用指定字體或另外設計處理,可以使用WORD的套字色、底色螢光、字級加大縮小、換字體(但 #不建議使用非一般電腦普遍內建的字體)等基本功能跟編輯溝通確認。
上面的說法,並沒有一定要這麼做,也不是每個人交稿都要這樣,端看內容的結構複雜程度而定。只要作者、編輯雙方可以看懂溝通就好。
至於有人問圖片的問題,我習慣請作者先將圖片按照章節編號(例如第一章第一張圖,編為1-1),然後在希望放置這張圖的段落或關鍵字附近,標上「1-1」,這樣編輯就知道圖片大概位置了。
在WORD中插入圖片示意,只是讓檔案虛胖、圖文繞得更複雜、跑版更嚴重而已。如果真的非要插入圖片對照不可,或可放一張縮小但可辨識的參考圖,不過那也只是定位、對照方便,絕不會是圖片最終的位置跟狀態。
重點是,插入WORD之後的圖片會被壓縮破壞,即使重新轉存出來,也無法達到印刷的最低解析需求。
所以請各位作者,拜託,麻煩,千萬 #不要叫編輯直接抓WORD裡面的圖片去排版,那是垃圾。作者自己處理寫稿蒐集圖片時,就要確定圖檔的來源和品質。圖片在WORD裡面可以拉大縮小,但如果圖片品質本身未達一定的尺寸或解析度,美編排版使用這張圖, #印出來看得清楚的尺寸 會很小,有時甚至完全不能使用。
這種時候,叫編輯美編直接放大處理,圖片就是直接馬賽克、破圖給你看,到時候不要抱怨印刷廠印壞,因為您給的圖就是這麼爛,怨不得人。
要注意的是,因為版面的設定跟圖文搭配的狀況不一定,排版過程中,圖片可能沒辦法精準落在指定的那個座標(指定在哪一句哪個字旁邊或後面……)。最多只能靠近該段落。
/////////////////
所謂的 #排版,是編輯會根據書籍規格和內容進行版面規劃,重新整理文章給美術編輯,並 #給予排版指示,也稱為 #落版。
一本書的閱讀版面的形成,是必須經過編輯的規劃、跟作者的溝通、美編的處理,在另外一套排版軟體 #InDesign 當中進行的,包括直排橫排、天地多寬、字級字距行距大小、圖片處理方式、擺放位置等版面細節。
也因為WORD無法作到上述這些排版的細部設定(或大部分人無法精熟到超級專業的程度),而且在溝通、改稿、傳檔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狀況。所以,儘管大家很常使用WORD去處理文書內容,但專業的出版並不會選擇WORD作為排版工具(即使他確實有自己的版面功能)。
簡單說,#不是WORD怎樣做就怎樣印。如果是簡單的版面,作者確實可以用WORD示意給編輯看,但到最後我們都會 #重新編排,請美編使用InDesign根據編輯設定去安排圖文內容的位置,以及字級、字距、行距、字體、版面天地留白等等。
聰明的您也應該發現了,您交來的稿子終究是要被編輯重新處理的,所以您在WORD上做得再辛苦也是浪費生命。如果編輯做到一半您來個幾篇或超過半本全部抽換,那等於編輯的落版指令全部都要重來,是浪費編輯生命。我們不要這樣互相傷害好嗎?
總而言之,排版就是門專業,需要專業排版處理的功能,InDesign可以做得更好,WORD拿來寫文字報告就好了。
各位作者請好好完成內容,交出最原始的文字跟圖片資料,版面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如果不想討論的話,真的建議自己排一排去影印店輸出就好。
出版這件事,從企劃開始就是商業行為,必須互相理解合作才能做得下去。
/////////////////
ps.有人說WORD也可以拿來做論文或同人誌的編排印刷,這我同意。但這還是牽涉到作品內容多寡,以及你是要給影印店用 #數位輸出,還是經過製版再給印刷廠上印刷機印,這是完全不同的印刷需求。
報告字體大小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完精美絕倫的曠世簡報之後,你有想到「場地」嗎?】
這幾年的簡報書籍或是簡報課程,通通都喜歡高舉「觀眾為王」的口號。但在內容以外,你會為特定的觀眾和場地調整投影片嗎?如果因為壞設計而悶慌了觀眾,再好的內容又如何傳遞呢?
談到場地,最常出現的錯配就是估錯我們與觀眾的距離,沒拿捏好文字的大小。另外,有些人喜歡開了燈,有些人喜歡關了燈,有些人喜歡半暗。我是指簡報的時候:
#簡報 #場地 #光線 #距離 #字體 方格子 vocus
報告字體大小 在 武敬凱 Jing W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PT其實是在為不好學的人提供服務。】
我認為老師上課之所以要開PPT,
又或者會議中之所以要用PPT,
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資訊傳遞更清晰,
只是單純屈就於那些沒那麼有求知慾,
卻又坐在台下的學生,
因為人類傾向以更有趣的方式吸收資訊。
不過這樣的方式,其實治標不治本,
因為知識汲取的轉換率,
應該是一個內部主動尋覓的過程,
而非透過外部被動的驅使。
以不有趣的傳播形式給出的資訊,
並不意味著其沒有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
如果你曾經作為學生,你會觀察到,
PPT在報告中,淪為一種校園美感軍備競賽,
但凡你的設計巧思讓人見得著,
不論你呈現的內容實際質量有多少,
那麼你的分數肯定不會低到哪去,
甚至還可能會起到一個加分的作用。
這是對於「行為」跟「目的」的認知模糊,
學習的「目的」是看見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跟呈現的「形式」有何關係,
作為知識傳播者,在細修字體大小間距的同時,
事實上是以犧牲「提升知識服務品質的時間」,
去召喚與學習目的不相干的「PPT美學」。
依照這個脈絡來看,
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這個社群時代裡,
充斥一堆價值10分,美學100分的懶人包,
卻可以享有「知識傳播者」的美名。
這是迎合人類「喜歡美的事物」的天性,
但報告比得何嘗是美感,
知識的價值跟質量才重要啊,
你看偉人傳記、經典名著上,
有出現過類PPT的內容傳播形式嗎,
即便沒有,讀者還是可以從中覓得黃金屋。
不過,請別誤解,
我並不反對PPT這項「工具」的存在,
畢竟工具的本質,就是用來替人類解決問題,
關鍵是使用這項工具的人,心態是什麼,
又或者我們如何看待這項工具。
使用外送平台,有的人是因為懶惰,
而有人是因為這能省下時間,
將時間投資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總之,
真正好學的人,面對有價值的資訊,
就算以各種載體方式呈現,
他們仍舊會為此廢寢忘食,並樂此不疲。
話雖然這麼說,
但是邀請我講課的單位請放心,我還是會做PPT,
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只盼有朝一日,我講課能不帶上PPT,
那就證明我傳遞的知識質量,
遠勝於這些形而下的表面功夫了。
#我超級不喜歡做PPT
圖 / Business Digest
報告字體大小 在 備審字體大小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備審的字體大小要在12~14,但是在ppt上用14真的很小耶,這樣是沒問題的嗎,讀起來好像有點辛苦,這樣教授不會不好閱讀嗎(/ _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