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之前,一名水管工人便示範了隨手錄影的舉動足以改變世界。
.
1991年3月3日,黑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涉嫌酒後駕車被逮,洛杉磯警長孔恩(Stacey C. Koon)率領四位白人刑警制服他,過程中他們使用高壓電警棍狠打他的頭部和身體,還以警靴踹傷他。原先仍堅持抵抗的金,在挨了56記警棍攻擊後才出聲求饒。
.
一名洛杉磯居民喬治.哈勒戴(George Holliday)(附圖)正好住在附近,他本職是一個水管工人,同時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當時被警笛聲喚醒的他,打開了窗戶,順手拿出一個月前購入的手持索尼攝影機,將這段過程拍攝下來。隨後他意識到了這段影片的價值,在次日將之寄給洛杉磯的KTLA電視台,電視台將之再剪接成68秒播出,也提供給美國全球主流新聞台如ABC、NBC、CBS和CNN。
.
美國黑人社群的怒火隨之點燃,指控白人警察長期執法過當。哈勒戴拍攝全長九分鐘的影片雖然有明顯失焦等技術問題,但在法院上依然成為了有利的證據,證明了警方確實在金本人不支倒地之後仍然繼續以電擊棒攻擊的行為。但即便如此,在隔年的審判,法院仍判決涉嫌的警察得以無罪開釋。族群衝突一觸即發。
.
1992年4月29日,黑人報復性攻擊白人居民,洛杉磯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史稱「1992年洛杉磯暴動」(Los Angeles riots)。這場暴動持續達四日,超過60人因此身亡,一萬人遭到拘捕。(不過,羅德尼.金遇襲事件並非該衝突的單一肇因,黑人少女拉塔莎.哈林斯(Latasha Harlins)被韓裔老闆射殺事件也是造成暴亂的主因之一。)
.
普遍認為若非喬治.哈勒戴當時拍下的影片,事態便不會如此發展。在當時因為攝影機尚不普及,突發事件不見得會有影片紀錄,哈勒戴當時出面拍攝的行為後來也成為紀錄片、新聞、人權等領域的研究主題之一,也與2020年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的全美抗爭形成呼應。不過去年將佛洛伊德被警方殺害過程拍下的18歲少女弗雷澤(Darnella Frazier)獲得了普立茲獎殊榮,哈勒戴卻沒有被追封榮譽。
.
2020年,喬治.哈勒戴決定將當時捕捉下此一歷史畫面的攝影機售出。雖然這個片段後來被《黑潮麥爾坎 Malcolm X》(1992)、《私法行動 Dark Blue》(2002)等電影引用,但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從未因為提供這段影片而獲取任何利益,生活也未受影響。
.
2021年9月19日,喬治.哈勒戴在洛杉磯醫院因COVID-19辭世,享壽61歲。
#GeorgeHolliday #RodneyKing #LosAngelesriot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灣航空決戰:美日二次大戰中的第三者戰場」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
報復性攻擊 在 三立消失的國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肺炎疫情讓全世界
健康、經濟、生活都受到影響
在紐約有少數思想偏激的人
認為病毒的發源地是亞州
就報復性地找亞州人出氣
許多亞裔人士擔心在路上
被人無緣無故的毆打、嘲諷
甚至可能因此丟掉性命
根本不敢出門
有協會甚至自購警報器
看到華人就發
即使如此願意伸出援手的人
卻仍是少之又少...
報復性攻擊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光聽「李仙得」這個名字,可能第一時間只會覺得,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華人名字,不過事實上,李仙得並非華人,他其實是法裔美國人,全名為 Charles W. Le Gendre。
1830 年,李仙得出生於法國的隆河省,曾接受過皇家學院的軍事教育,也就讀過巴黎大學。
1854 年,李仙得與妻子結婚,並移居到紐約,成為一名美國人。
不過,搬到美國沒幾年後,他便遇上了南北戰爭。曾經有過軍事訓練的他,決定加入紐約軍隊,參加戰爭。
在戰場上功績赫赫的他,退伍後曾授勳為陸軍名譽准將,可見地位之高。而退伍後的他,更獲得「美國駐廈門領事」的職位,並於1866年前往廈門。
沒想到,和當年他前往美國後一樣,在他抵達廈門沒多久後,同樣為大清管轄的臺灣,就發生了「羅妹號事件」。
雖然,早在此事件以前,美國船隻在臺灣附近遇難且下落不明的事件,並非第一次,例如:1861年的柔間地厘號、1862年的福星號,這些船難最後幾乎都不了了之,沒有深入處理。
當時人在北京的林肯愛將、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決定派會講廈門話的李仙得,赴臺處理。
然而,大清官員消極態度,總是說「番地非大清管轄」而不便處理,最終引發美國強烈不滿。
以往船難至少沒有女性遇害,但如今羅妹號事件是連船長太太都被殺,美國決定採取更嚴厲手段。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悄悄派了兩艘軍艦悄悄駛到屏東,181 名美國水兵在墾丁社頂上岸,準備進行報復性攻擊,不過最終卻遭原住民擊退,沒過多久後就又開船離開了,史稱「福爾摩沙遠征」,但卻被打得落花流水。
從結果論來看,李仙得和瑯𤩝十八番社總頭目卓杞篤(Tauketok)交涉過後,簽訂了和平的「南岬之盟」,是件喜事。
然而,在簽訂盟約之前,李仙得究竟是如何與之交涉的,當地其他族群以及清廷官員,又是怎麼互動的呢?
欲知詳情,記得要收看公視《斯卡羅》,帶我們回到 150 年前的臺灣,一探究竟!
李仙得曾經寫過《李仙得臺灣紀行》以及《臺灣番區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嗎?》,是研究這段歷史十分重要的史料之一,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去找來看看喔!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斯卡羅》講述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以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的故事。
這段歷史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然而相比其他故事,卻鮮為人知。
誠摯邀請大家和故事一同觀賞《斯卡羅》,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我們每週都會分享劇中的相關歷史知識,歡迎和我們一起邊看邊討論!
#羅妹號事件 #船難 #恆春半島 #南臺灣 #龜仔甪社 #瑯橋 #原住民 #美國 #船難 #杭特 #李仙得 #廈門 #必麒麟 #蝶妹 #斯卡羅 #曹瑞原 #公視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報復性攻擊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航空決戰:美日二次大戰中的第三者戰場」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完整記憶
日本因戰勝而佔領台灣,也因戰敗而撤出台灣。期間,由於日本人的銳意經營建設,台灣不但成為圖南飛石、南進基地,本身也變成不沉航空母艦,屏衛著南方戰略物資回運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也是日本絕對國防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從經略、政略或戰略角度來看台灣,它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航空決戰,驗證了寶島戰略價值的不可取代性。
由於對外勢力的擴張,台灣全島因此而要塞化、軍事化。太平洋戰爭期間,雖然台灣並沒有成為美日雙方島嶼爭奪戰的焦點,但是居於遠東戰略要津地位之台灣,仍然躲不開兵燹,慘遭連續十個月的狂轟濫炸。
台灣的戰略價值,凸顯了它在戰爭中的角色,但也因此帶給無辜百姓血腥的殺戮和家園破碎的結局。
在南太平洋節節敗退的日本,戰線已經來到「絕對國防圈」內。作為日本一方的台灣,當美國準備實施接近本土的最後階段作戰時,在登陸與否規劃中,一度被美軍作為必須要考慮的目標。這也就是「堤路行動」發想的背景。即使美軍明知要付出慘重的傷亡,還是擬定了登陸攻奪台澎的作戰計畫,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一旦佔領了台灣,盟軍不但絞殺了日本戰略物資自南洋的回運,還可利用現成密如蛛網的飛機場,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設備完整的港灣泊地,更可作為揮軍直取日本的跳板。
台灣航空戰期間,美日雙方共出擊7,317架次,損耗851架,是太平洋戰爭全期規模最大、兵力最密集、損耗最多的航空作戰。然而,雙方都沒有一本完整的著作把這段歷史給說明清楚。
當戰爭的腳步越接近台灣,美軍對台灣的報復性攻擊更是密集度更是到了極限,美機幾乎天天從菲律賓出發襲台。各種空中攻擊手段都派上用場,戰禍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機場、港口、廠房、交通要津無一倖免。子彈、炸彈下不分日人、台人,空襲警報發布下,人人均要走避保命。台灣民眾也就成為美日雙方交戰下的犧牲者。
作者簡介: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多次在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論述軍事戰略戰術,並有多篇專書及論文出刊發表,為知名的軍事評論家。
軍事著作包括《台灣航空決戰》、《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爆心零時》;譯作有《越戰空騎之旅》。(皆麥田出版)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