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極朝聖之旅 (上) 紅色聖母峰 | The Red Everest
地球除了南北兩極外,喜馬拉雅山區也因為其極端且嚴苛的環境,而有第三極之稱。這裡有14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山,包含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Everest)。要一睹聖母峰的風采,一般人最佳的選擇就是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 簡稱EBC)健行。而此路線上最美的景色,就是夕陽映照之下,猶如寶石閃耀的紅色聖母峰,這也是我此行的兩大拍攝目標之一。
要拍到這個景色必須先由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Lukla,展開為期至少一週的健行。盧卡拉是一個海拔2860公尺的小村莊。許多人說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的航程極為可怕,除了因為飛機小、容易顛簸外,更因為盧卡拉的機場跑道只有460公尺長,是一般小型機場的一半不到,更只有國際機場的十分之一。且跑道盡頭就是山壁,如果降落過程中有任何狀況,是沒有任何重飛的可能。我飛往盧卡拉與降落的過程是相對順暢,除小飛機的機壁較薄,暴露感比較強烈一點外,並不覺得特別危險。
抵達盧卡拉後,隨即展開的就是為期十六天的徒步健行,海拔高度也將陸續突破三千、四千與五千公尺。也因此我將主線分成大約兩個階段:海拔三千- 四千公尺與海拔四千至五千公尺以上。
【海拔三千至四千公尺 Lukla (2860m)-Dingboche (4410m)】
這個階段耗時約五天,前兩日是由盧卡拉爬升至EBC路線上的最大城鎮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路徑前段沿途經過許多精心維護的山屋,加上路邊綻放的野花,若非路上常見的藏式經幡和佛塔,其實還頗有歐洲高山小鎮的感覺。路徑後段過了著名的雙吊橋後,就是一路上坡直到抵達南崎巴札。此時海拔約三千四百公尺,氧氣較少,因此並不輕鬆,但這也是路上首次可以看到聖母峰的地方。
南崎巴札十分熱鬧,無論EBC的哪條路線幾乎都會途經此處。這裡有許多店舖,甚至還有愛爾蘭酒吧。若裝備、藥品沒有帶齊,可在此補足。由於海拔已經來到3440m,也是觀察是否有高山症反應的地方。多數人會多停一日做高度適應,我也利用此日去著名的Hotel Everest View (3880m),一邊喝咖啡,一邊飽覽包含聖母峰、洛子峰等群山。
離開南崎巴札後兩日,便抵達Dingbuche。這裡因為海拔已來到4410公尺,含氧量是平地的六成,是觀察身體是否有高山反應的指標地點。不少人就從這裡下徹,甚至被直昇機後送回盧卡拉。我沒有任何高山反應,但也多停留一日做高度適應,沿著往島峰的路走了一段,雖然地勢平緩,但胸腔明顯感覺心臟強力得跳動。
【海拔四千至五千公尺以上 Dingboche (4410m) 至 聖母峰基地營 (5380m)】
這個階段耗時兩日,地勢雖不像上階段起伏,但也因為氧氣越來越少,遇到爬升時不一定比較輕鬆。基地營前的最後村莊是Gorak Shep,在山屋卸下非必要物品後就可輕裝前往基地營。離開Gorak Shep後便是走在冰河的邊緣上,繼續健行一個半小時、爬升約160公尺,才會抵達基地營。接近基地營時,就可以看到坤布冰瀑與冰河,並近距離欣賞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等巨山。這裡山勢雄壯、形勢險峻,猶如地球的肌肉展示區。
基地營雖然是攻頂聖母峰的起點,但其實無法看見聖母峰的峰頂。因此Gorak Shep旁、標高5643公尺的『丘陵』Kala Pathar,普遍被認為是欣賞聖母峰山容的絕佳地點。許多健行團會安排一天去基地營,隔天再登頂Kala Pathar看聖母峰日出。但因為我去的季節太陽並不是從聖母峰正後方升起,加上聖母峰高度高,等太陽高度高過聖母峰時,已經過了golden hour,同時也是不好拍攝的大逆光,因此選擇黃昏時上去看被夕陽染紅的山頭的列峰。體力仍有餘裕的人可以選擇當天完成聖母峰基地營和Kala Pathar。該日總計我己經走了六小時,自知無法再爬三小時、陡上500公尺,因此選擇隔日再攻。如果時間比較有限的人,可以抵達Gorak Shep時先登Kala Pathar,隔天早上再去基地營。
登頂Kala Pathar的過程幾乎是一路陡上,越接近山頂,海拔高度對我體能造成的影響就愈發明顯,幾乎每走十分鐘就得停下來喘息。此時我注意到冰河谷開始湧進雲霧,聖母峰對面的山頭上的雲似乎也沒有移動的跡象,開始有些憂慮日落的光線會被這些雲層阻擋。等我過了5500公尺後,照在聖母峰上的光線已經開始轉黃進入Golden Hour。此時我距離山頂還有150公尺的高度,若是繼續攻頂,應該有機會在光線結束前抵達山頭。雖然山頂是俯看冰河的好地點,但此時冰河已被霧氣覆蓋,所以我便決定在此處找一個最好的地點拍攝。停下來之後,我第一件事是把所有保暖衣物穿上避免體熱流失,才開始架設腳架和相機。隨著太陽逐漸下沉、光線逐漸轉紅,我也終於拍到如寶石般閃耀的紅色聖母峰。
此行的兩大寶石我已經收下了紅寶石,接下來就是往西去拿綠寶石了。(待續)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塔吊爬升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嚮導功課之控速與行程安排:一日霸南的體悟》
先前的「三角聖*」之中,最艱苦的莫過於第一天的「一日霸南」,也就是從武陵農場經塔克金溪源頭,直接推進到霸南山屋。一來新達山屋難搶,二來不願揹帳篷增加負重,於是在衡量全員過去表現以及查詢網路上紀錄之後,判斷這是能夠達成的目標。
根據網路上的紀錄,這段路程總距離13公里,武陵農場至新達山屋爬升1,300公尺,新達至霸南山屋先降300、升200再降200公尺,總爬升約1,500公尺。只是塔克金溪源頭路段因地形多變(山溝、亂石、倒木、過溪外加箭竹林),再考慮一路重裝上上下下和天候因素,體力一定會消耗的比較多。
以往大鹿林道尚未開放的時候,秀霸線是拜訪大霸群峰的唯一途徑,讓不少愛好登山的前輩都走過這條路,還異口同聲的表示不太好走呢。(奇怪的是,比較以前的紀錄都是下品斷到布秀蘭山再往北走居多?)
山人過去曾輕裝單攻北大武和白姑大山,俱為步程超過20公里,爬升約2,000公尺的挑戰,切換成重裝應付一日霸南應該不成問題。朋友們的話,都和我一起爬過頗為累人的山,對彼此有一定瞭解和默契,所以能肯定此安排不會太超過。
再來雖然沒走過這條路,我隨身攜有地圖、指北針和手持GPS裝置,加上朋友自己的手機導航,應無迷路之虞。
計算完畢,剩下就是實踐。
-----
從武陵山莊比預計晚半小時出發後,一直到新達山屋,我都保持著緩慢的行進速度,並維持「太喘就站著休息一會,每小時小休息一次」的節奏穩穩地前進。這是我以前跟團時從嚮導身上學到的訣竅,算是首次實地應用吧。考慮到路途遙遠加上重裝,必須要節省體力才行。
到新達山屋之前,我們和參考基準「上河時間(上河文化的高山步程示意圖,網路可搜尋到)」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後來天氣逐漸轉差,讓我們在塔克金溪源頭這一段路上不得不放慢腳步,頗為煎熬地於下午五點抵達巴紗拉雲山屋遺址,好在在途中也只有一處需要拉繩下的小地形而已。
然後凡是下雨天看到箭竹林擋道,不要多想,套上雨衣雨褲就對了。
屆時天色已暗且雨勢加劇,於是我們戴上頭燈,開始在黑暗中摸索下霸南的路,速度更加慢了,一度覺得這短短的一公里似乎永無止盡。幸好大家意志力堅強,加上安全意識夠(當時我轉為壓隊,朋友自行喊住前面走太快的人,阻止意外拆隊),總算在一片漆黑中見霸南山屋的燈光。體力接近耗盡的情況下,真有重獲新生之感。
算起來,我們比預估的總行進時間晚了一小時,還算是可接受的範圍。霧雨天氣拖慢了速度不提,一路白牆對於士氣毫無助益,全員在最後攀上巴紗拉雲山屋遺址的陡坡上叫苦連連。往到霸南山屋雖然是下坡,卻也沒剩多少體力了。
看一看自己GPS裝置記下的資料,從新達山屋到霸南山屋的總爬升是500公尺、下降436公尺,比參考紀錄上寫的還要多。陡上到巴紗拉雲山屋遺址的這段路,不愧是今日行程的最後魔王,才2.2公里左右就佔了總爬升中的400公尺,難怪這麼硬!
一個盲攀行程就是需要勤做功課以及不斷思考,只是實際走一遍,常常會發現不少事情和想像中不同,尤其是這種傳聞中不好走的路線。好在行前我再三提醒這一天很硬、很硬、很硬,起碼每人都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笑)
總結有以下幾點心得:
1. 沒能依照預定的計畫時間出發,最終讓隊伍摸黑走了一小時,下次應該更準時。避免摸黑相當的重要。
2. 慢慢走的話,上河時間大致準確,但山區的天氣、地形多變,隊伍人員素質亦有影響,仍然有必要多方參考其他紀錄。
3. 雨夜中找路確實不易,好在換成壓隊時有一位老鳥在前帶領。這大概就是為何登山社都會審慎看待「新老比(新手和老手的比例)」這件事吧。
4. 此路線的布條出現頻率夠高,只要是白天應該都容易尋找。
5. 天色昏暗、路徑不明時發現前方隊友走太快,不要猶豫,大聲把他喚回來或叫他等等!不要讓自己成為非自願獨攀者!
今天最美的照片竟然是在池有山登山口旁拍的,實在無奈。好想看看塔克金溪源頭這段路專屬的東霸尖山絕景啊~
-----
實際行程紀錄:
0630 武陵吊橋 → 0735 池有山登山口 → 1117 石瀑 → 1242 新達山屋 → 1707 巴紗拉雲山屋遺址 → 1805 霸南山屋
步程:13公里
總時長:11小時35分鐘
總爬升:1,800公尺
魔王:從塔克金溪源頭最低處一路陡上400公尺到巴紗拉雲山屋遺址,剛好是在行程的最後部分,特別磨人。
-----
「三角聖」,或是「Δ聖(Δ音delta)」,是我自己給這次行程取的稱呼。既然I聖是一條線、O聖是一圈、Y聖分三叉,那我們這次從地圖上看起來是三角形的路線,叫做三角聖應該不為過。😂
塔吊爬升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嚮導功課之控速與行程安排:一日霸南的體悟》
先前的「三角聖*」之中,最艱苦的莫過於第一天的「一日霸南」,也就是從武陵農場經塔克金溪源頭,直接推進到霸南山屋。一來新達山屋難搶,二來不願揹帳篷增加負重,於是在衡量全員過去表現以及查詢網路上紀錄之後,判斷這是能夠達成的目標。
根據網路上的紀錄,這段路程總距離13公里,武陵農場至新達山屋爬升1,300公尺,新達至霸南山屋先降300、升200再降200公尺,總爬升約1,500公尺。只是塔克金溪源頭路段因地形多變(山溝、亂石、倒木、過溪外加箭竹林),再考慮一路重裝上上下下和天候因素,體力一定會消耗的比較多。
以往大鹿林道尚未開放的時候,秀霸線是拜訪大霸群峰的唯一途徑,讓不少愛好登山的前輩都走過這條路,還異口同聲的表示不太好走呢。(奇怪的是,比較以前的紀錄都是下品斷到布秀蘭山再往北走居多?)
山人過去曾輕裝單攻北大武和白姑大山,俱為步程超過20公里,爬升約2,000公尺的挑戰,切換成重裝應付一日霸南應該不成問題。朋友們的話,都和我一起爬過頗為累人的山,對彼此有一定瞭解和默契,所以能肯定此安排不會太超過。
再來雖然沒走過這條路,我隨身攜有地圖、指北針和手持GPS裝置,加上朋友自己的手機導航,應無迷路之虞。
計算完畢,剩下就是實踐。
-\-\-\-\-
從武陵山莊比預計晚半小時出發後,一直到新達山屋,我都保持著緩慢的行進速度,並維持「太喘就站著休息一會,每小時小休息一次」的節奏穩穩地前進。這是我以前跟團時從嚮導身上學到的訣竅,算是首次實地應用吧。考慮到路途遙遠加上重裝,必須要節省體力才行。
到新達山屋之前,我們和參考基準「上河時間(上河文化的高山步程示意圖,網路可搜尋到)」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後來天氣逐漸轉差,讓我們在塔克金溪源頭這一段路上不得不放慢腳步,頗為煎熬地於下午五點抵達巴紗拉雲山屋遺址,好在在途中也只有一處需要拉繩下的小地形而已。
然後凡是下雨天看到箭竹林擋道,不要多想,套上雨衣雨褲就對了。
屆時天色已暗且雨勢加劇,於是我們戴上頭燈,開始在黑暗中摸索下霸南的路,速度更加慢了,一度覺得這短短的一公里似乎永無止盡。幸好大家意志力堅強,加上安全意識夠(當時我轉為壓隊,朋友自行喊住前面走太快的人,阻止意外拆隊),總算在一片漆黑中見霸南山屋的燈光。體力接近耗盡的情況下,真有重獲新生之感。
算起來,我們比預估的總行進時間晚了一小時,還算是可接受的範圍。霧雨天氣拖慢了速度不提,一路白牆對於士氣毫無助益,全員在最後攀上巴紗拉雲山屋遺址的陡坡上叫苦連連。往到霸南山屋雖然是下坡,卻也沒剩多少體力了。
看一看自己GPS裝置記下的資料,從新達山屋到霸南山屋的總爬升是500公尺、下降436公尺,比參考紀錄上寫的還要多。陡上到巴紗拉雲山屋遺址的這段路,不愧是今日行程的最後魔王,才2.2公里左右就佔了總爬升中的400公尺,難怪這麼硬!
一個盲攀行程就是需要勤做功課以及不斷思考,只是實際走一遍,常常會發現不少事情和想像中不同,尤其是這種傳聞中不好走的路線。好在行前我再三提醒這一天很硬、很硬、很硬,起碼每人都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笑)
總結有以下幾點心得:
1. 沒能依照預定的計畫時間出發,最終讓隊伍摸黑走了一小時,下次應該更準時。避免摸黑相當的重要。
2. 慢慢走的話,上河時間大致準確,但山區的天氣、地形多變,隊伍人員素質亦有影響,仍然有必要多方參考其他紀錄。
3. 雨夜中找路確實不易,好在換成壓隊時有一位老鳥在前帶領。這大概就是為何登山社都會審慎看待「新老比(新手和老手的比例)」這件事吧。
4. 此路線的布條出現頻率夠高,只要是白天應該都容易尋找。
5. 天色昏暗、路徑不明時發現前方隊友走太快,不要猶豫,大聲把他喚回來或叫他等等!不要讓自己成為非自願獨攀者!
今天最美的照片竟然是在池有山登山口旁拍的,實在無奈。好想看看塔克金溪源頭這段路專屬的東霸尖山絕景啊~
-\-\-\-\-
實際行程紀錄:
0630 武陵吊橋 → 0735 池有山登山口 → 1117 石瀑 → 1242 新達山屋 → 1707 巴紗拉雲山屋遺址 → 1805 霸南山屋
步程:13公里
總時長:11小時35分鐘
總爬升:1,800公尺
魔王:從塔克金溪源頭最低處一路陡上400公尺到巴紗拉雲山屋遺址,剛好是在行程的最後部分,特別磨人。
-\-\-\-\-
「三角聖」,或是「Δ聖(Δ音delta)」,是我自己給這次行程取的稱呼。既然I聖是一條線、O聖是一圈、Y聖分三叉,那我們這次從地圖上看起來是三角形的路線,叫做三角聖應該不為過。😂
塔吊爬升 在 吊車如何弄上去/弄下來?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 沒那麼高是怎麼拼裝的,看影片就知了,但是看完又有一個疑問就是藍色那段在爬升的,靠一個類似像千斤頂的東西爬升,靠那個會穩嗎? ... 塔吊爬升(昇). ... <看更多>
塔吊爬升 在 雄進鋼構股份有限公司- 雄崗塔吊爬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雄崗塔吊爬升. ... 雄進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的貼文. 雄進鋼構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1日. 雄崗塔吊爬升. 未提供相片說明。 單志雲和其他18 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