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美元的Roku電視棒如何成為串流大戰的隱形冠軍】#葉郎串流筆記
過去一年的美國串流大戰,吸引了幾乎每一家好萊塢片廠挾帶著豐富的片庫資源和資金跳下來參戰。一夜之間,串流這個 DTC 通路(direct to consumer 直接面對消費者)成為好萊塢的唯一王道,而原先需要拆分近半數票房給電影院的間接通路儼然已經成為過去式。
不過所謂「direct to consumer 直接面對消費者」是個不盡然精確的詞彙。
即便透過網路串流傳輸內容,這些內容生產商從未真正「直接面對消費者」。不論目前的市場領先者 Netflix 或是 Disney、Warner、Universal 和 Paramount 等片廠通通無法掌握 DTC 市場的「最後一哩路」,而仍須透過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裝置來使消費者與他們的內容產品產生關聯。那個小裝置正是和 USB 隨身碟差不多大小的電視棒。
這根要價50美元左右的棒子默默地成為2021年串流大戰第二回合的隱形冠軍......
對電視機上盒品牌 Roku 的創辦人 Anthony Wood 來說,過去一年的經驗完全不可思議。他一手創辦的公司雖然在疫情初期股價微幅跌到八十多美元一股,但接下來一整年的雲霄飛車卻讓 Roku 股價一路狂飆四倍,甚至一度以每股四百多美元直逼串流王者 Netflix 的地位。
Roku 實際上是前一次創業失敗所衍生的產品。因為後來這一次是 Anthony Wood 第6次創業,因此才以日文6的讀音 Roku 為名。
1990年代時才三十歲上下的 Anthony Wood 對於只能用使用體驗非常糟糕的錄影機錄下他最喜歡的電視節目《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銀河飛龍》感到非常不滿意。差不多在 Reed Hastings 開始他那個小小的錄影帶出租事業 Netflix 的同一時間,Anthony Wood 開始投入研發一個即將改變所有人的電視體驗的劃時代產品—— DVR 數位錄影機。
1999年1月 Anthony Wood 的數位錄影機 ReplayTV 和他的最大競爭對手 TiVo 同時在拉斯維加斯的 CES 消費電子展正式發表。雖然日後以低價搶市贏得大部分市場並且成為數位錄影機代名詞的是 TiVo,但 Wood 的 ReplayTV 稍後祭出一個真正革命性的大絕招——跳過廣告功能,讓電視觀眾許願了半個世紀的癡心妄想終於實現。
在電視機開始在美國普及的初期,好萊塢片廠曾因為擔心觀眾流失而反對政府將無線電視台定位為免費收看的大眾媒介。有趣的是後來以廣告為主要收入的電視台則是和好萊塢片廠站在一起,向政府鼓吹反對錄影機進入市場,認為錄影機會同時使電視台和電影院的觀眾流失。
稍後日本錄影機廠商曾利用錄影帶音軌的靜音偵測技術(節目本身會有配音的雙語音軌,廣告時雙語音軌變成靜音),來實現讓觀眾重看自己錄下的電視節目時可以自動快轉跳過廣告。一如以往地電視台和好萊塢片廠兩大陣營再度聯手圍攻錄影機廠商,認為這個功能會降低他們的廣告收入。
因此日後 Anthony Wood 的數位錄影機 ReplayTV 推出跳過廣告功能時,也理所當然地引來氣得跳腳的電視台和好萊塢片廠,聯手將生產 ReplayTV 的這家公司告到破產。
現在推想,Anthony Wood 應該會從這堂創業失敗的課堂上學到兩個教訓.......
下文還有 Roku 如何用 Netflix 不敢賣的機器來接住剪線潮掉下來的果實,並用免費收看的節目成為2021年美國串流大戰第二回合戰事的隱形冠軍。全文刊載於 Inside 新專欄「葉郎串流筆記」。
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3g61BTs
塢讀音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京喰種》-正義該由誰定義
說文解字,「喰」為吃、食之動詞,讀音念做ㄘㄢ 。由物種之間的關係組成的食物鏈,自居頂點的人類,吃著自己認為合乎倫理和正義的生物與食物,卻將吃人的食屍鬼視為擾亂和平的存在。與《#寄生獸》有著類似世界觀的《東京喰種》,討論著吃人與被吃的上下關係,將左手被米奇寄生的人類,進而變成半人半喰種(食屍鬼)的存在。相較於兩者,漫畫迷至少不用太擔心,關於神還原或是動畫特效的呈現,只是就連漫畫都無法定義的正義,電影又能詮釋到何種程度?
飢餓、喰種的食物與人類的食物、進食,《東京喰種》著實是一部觀影前不能吃太飽,卻也不能空腹看的電影。對於沒有接觸過漫畫的觀眾,電影在喰種的解釋與鋪陳上,不只做得非常足,在心境與掙扎中也達到身歷其境之感。兩個小時的劇情中,不貪心地只拍出漫畫前三集的量與出場角色,並且將大量的篇幅著重於「喰種無法吃人類食物」的呈現,對比出從人類變成半喰種的金木,該如何適應自己身體變化的過渡期,像極了經典吸血鬼讀物《向達倫大冒險》,對自我的厭惡與反抗。這也成了電影百分之八十,所探討與呈現的主題。
「你有辦法和這種東西相愛嗎?」《東京喰種》十分聰明地拉長主戰線,不同於漫畫金木的主要視角,將CCG喰種搜查員的追查過程,作為第二條視角的呈現,進而彰顯出人類與喰種的對立,在氣氛與節奏的呈現中,反而更具張力。本片也不時地照顧一般觀眾,在不突兀的過程中,進而解說赫眼、赫子、昆克等專有名詞的用意,也算是達到形塑電影的奇幻世界觀。
本片的確令人訝異,這是新導演荻原健太郎第一部執導的劇情長片,在劇情與節奏的轉換十分流暢,加上電影第一幕的眼球與血絲的特寫,不斷強調喰種逼真的赫眼,以及打鬥場景中對於光影的使用,輔以逼真的特效,《東京喰種》在漫畫到電影的轉換中,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只可惜,作為黑暗奇幻題材,打鬥戲的節奏感反倒沒有《#銀魂》精彩,僅僅只有觀感上的刺激而非內心的震撼。
「在這個世界我們就是正義,我們就是倫理。」《東京喰種》的故事核心並非單純地吃人與被吃,而是藉由同時唯一存在於人類與喰種的存在,平衡與探討食物鏈的關係與質問。既然吃人不對,為什麼人類卻又將食物分成,可以吃的與不該吃的?這也像是《寄生獸》所述,比起寄生獸只吃人的單純,什麼都吃的人類其實才是奇怪的存在。而電影也將親情放到主線,質疑為什麼同樣都是拆散一家人、殺死對方父母親,喰種的做法就是大奸大惡,人類就是正義的化身?
走火入魔,沈浸在殺死喰種樂趣的CCG;對抗自身的食慾,不願成為殺人兇手的金木,雖然電影如實地呈現出喰種只能以吃人維生的生存之道,輔以雛實一家人的親情線,但是《東京喰種》前半段鋪陳的種種糾結與掙扎,卻也在不明所以的台詞中,走歪了原著不斷正反辯證的「吃人之道」。僅僅以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層,帶出喰種的飢餓訴求與難以容身之處,所謂的喰種殺人的辯證,與金木最後的自我認同,反而在一陣怒吼之後,成為黑人問號的總結。說到底,這大概也是電影中最大的敗筆。
雖然不知道電影選角是否能滿足漫畫迷,但至少就演技和有無違和感來看,窪田正孝原本就擅長的瘋狂演技,似乎完全派上用場,加上在懦弱和強勢的一秒轉換,即便被面具也難以遮擋暴戾之氣。而現實中閃電宣佈引退和出家的清水富美加,董香的傲和萌在她身上也是如此合拍,只能不斷地遺憾著日本演藝圈又少了一名新星。但是蒼井優的角色,反倒成為《東京喰種》最神來一筆的選角,或許不同於漫畫中利世的樣貌,但是帶有魔性的美感與危險氣質,一改過往的森林氣息,而是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森林,蒼井優頓時成為一種加分和貫穿全片的存在。
而本片的音樂和音效,則是找來曾製作《駭客任務》《異星入境》《蝙蝠俠L開戰時刻的好萊塢團隊,細膩地呈現各種打鬥與情感層面的深度,甚至賣出全球超過23國的版權,所謂的日本軟實力,至少這一點《東京喰種》仍算是功成身退。只是,關於續集還是要看日本粉絲能不能接受了。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1319
#東京喰種
塢讀音 在 英文易開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exsi】新年回顧:龐德女郎來囉-Lea Seydoux
----------------------------------------------------------
讓我們來看看最新007中的龐德女郎究竟是什麼來頭吧
.
「Born in Paris, Lea Helene Seydoux-Fornier de Clausonne started off studying music she wanted to become an opera singer.」
巴黎出生的她,因為想當歌劇歌手所以一開始是就讀音樂學校
.
「It wasn't until the age of 18 when she decided she wanted to become an actress instead.」
直到18歲她才決定她想要當一個女演員.
.
「She landed her first acting role in a music video in 2005. Around then she also started modeling for fashion label American Apparel. 」
她第一個角色是在2005的一個音樂錄影帶,而差不多時期她也開始為American Apparel擔任模特.
.
「In 2007, her acting career really started to take off when she appeared in films such as The Last Mistress and On War, before going on to star in major Hollywood blockbusters, including Mission Impossible: Ghost Protocol alongside Tom Cruise.」
2007年在她進軍如不可能任務等好萊塢大片前,她的演藝事業先從在 The Last Mistress and On War演出而開始正式起飛.
.
小插曲
「She auditioned to play the lead role in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but the role of Lisbeth ultimately went to Rooney Mara.」
她有去龍紋身的女孩試鏡,但最終並沒有被選上.
.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
「She's always remained tight-lipped about her love life, but has admitted that her boyfriend is not in the industry. 」
她雖然一直口風很緊,但還是承認有個圈外的男友…..
.
可惡,怎麼感覺白介紹了一場.大家還想要看到關於誰的介紹呢?快留言或私訊給我們吧
.
----------------------------------------------------------
#jamesbond #leaseydoux #spectre
塢讀音 在 怎么发音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