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點惶恐。
因為上一篇「擺脫拖稿」的文,竟然有一千多個讚,有一種經常考試不及格的壞學生,終於考及格時,受到親戚長輩溫暖鼓勵的感覺,感覺如果再次拖稿,會產生辜負眾人期待的壓力。
其實這次能夠不拖稿,也是和各位編輯大人大量,讓我重新調整了接下來的工作。以考試來說,就是老師洩題,我才能考及格,心虛得很啊。
前一陣子,朋友說,既然妳身體不好,不如趁現在退休。
朋友是出於好意,但我想是因為不瞭解我,才會說這句話。
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就是不需要為生活打拼,想玩就玩,做自己開心的事,然後仍然覺得自己有價值。
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
現在的「工作」不是為了養家餬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體會成就感——譯得很順的成就感,解決翻譯難題的成就感,又譯完一本書的成就感,有人在等待自己翻譯的書出版⋯⋯這些成就感對中老年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回想前一陣子,覺得自己的生活幾乎完美,唯一的缺憾就是身體狀況頻頻,如今身體也穩定,每天睡飽後起床都覺得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圖中的墨丸是編輯送來的錢天堂扭蛋
#今天看到阿部寬要演鳶的消息_明年電影上映
#好故事就會一拍再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荃灣向來聚集了眾多粉麵小店,開業多年的名店如唯一雲貴川、雄記粉麵就不多說了,最近又有不少新晉又有特色的美味粉麵店,或以本地食材為主題,或即席手打山西風味拉麵,又有蘭州師傅做出獨有的三梭麵、韭葉麵。每一間都便宜又美味。 清真蘭州牛肉拉麵 電話:從缺 地址:荃灣沙咀道283號地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墨丸錢天堂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遠離華夏食人族,恢復人性共興亞
要發掘何謂香港民族,思考華夏食人族之源起與發展在所難免,而當我想更準確咁解釋華夏之時,我忽然就聯想到過去人在澳洲深入偏遠沼澤尋訪鴨嘴獸之經歷。尋幽探秘嘅結果,雖然係一如預期嘅遍尋不獲,但因為本來就有可遇不可求嘅心理準備,回程感覺既講唔上可惜,亦未見得氣餒。活化石之所以引人入勝,原因在於觀察世間罕見嘅物種,可以親眼見證佢地幾乎絕跡於世嘅形態同習性,而鴨嘴獸作為十九世紀初歐洲科學家一度以為係惡作劇嘅卵生哺乳動物,正與以「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居嘅華夏文化極為相似。以下將探討中國—華夏食人族—儒學鴨嘴獸保守估計已達三個千紀嘅發展停滯,論證香港民族脫離中國方可振興亞洲之道義責任,希望可以刺激民族同胞對於未來世界之和平想像。
華夏死水,寸草不生
世間萬物平等,適生淘汰係物競天擇使然,生物學意義上嘅保育瀕危物種亦應當支持,但香港民族飽受華夏食人族之害,絕對唔應該對近在咫尺嘅惡霸過於寬容,事關香港民族自身亦負有順應世界歷史演化嘅偉大使命。促使老帝國順勢解體、活化石安分退場,責任在於華夏歷史之非歷史,中華帝國之千年如一日,而香港民族為東亞生態系統所做嘅,只不過係呈現自身之求生意志,順勢向鄰國一池死水送出有助人類同胞起死回生嘅氧氣——唯有中國解體,中共治下各個族群方有望恢復人性,繼而步入正途,接上現代化之軌道。所以,相比起香港曾經風行一時嘅大中華主義思想,發揚民族主義,勇於改變受制於人嘅局面,先至係為華夏食人族燃點希望嘅合理路徑。
根據現代考古成果,位於現時伊拉克之兩河流域乃係孕育人類文明嘅豐饒之地,因為人類協作共生,形成部落聚落,大約公元前四千年左右,世界史上首個農業社會應運而生。由於農業社會之形成往往係經過漫長嘅選擇同適應階段嘅成果,活躍當地嘅人類早喺新石器時代已經掌握人工種植穀物技術,因此喺短短幾千年間,農耕技術已經傳遍四方,愛琴海、地中海、黑海以至黃河文明後來之繁榮,亦同蘇美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由此可知,華夏以農立國,既非世界農業社會史上唯一演進路徑,更非優異於其他古文明,發展初期嘅大體安定,只不過係因為遠離其他族群,避過激烈競爭——公元前嘅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之所以一直經歷各個王朝嘅武力征服,呈現出華夏食人族與一般香港人唔太習慣嘅歷史亂象,正係因為區內各國都無法以閉關自守形式經營。
當人類文明因為劇烈競爭而快速成長,歐亞大陸嘅東面,以黃河流域為根據地嘅儒學鴨嘴獸則因偏安而成為華夏食人歷史敘事中嘅適者。傳說中嘅夏王國稱霸中原地區,改禪讓制為世襲制,反映出武力同資源多寡極大程度上決定歷史走向,但其後商王國直至盤庚定都於殷之前都要不停遷都,則反映縱有共主之名實,當地貴族動亂與外敵入侵卻係從未間斷。商人統治衰落之際,周人以更具道德約束力之社會文化擊敗前朝,周禮於是成為定制。如此興衰交替之現象,其實係歷史上應有之常態,因為人類存在於世,本來就係要保持開放,不斷改革,面對各種天敵同環境轉變,繼而推動世界歷史不斷向前。因此,中國經歷文革之後以改革開放為國策,向世界展示友好姿態,本質上只係扭曲自然然後放開束縛,但瘋狂嘅係,華夏食人族已經習非成是,淪落到視經濟發展自然規律為權威嘅恩賜。中國人喺近乎缺氧嘅鎖國生活之中都可以如同老鼠一樣生生不息,又更無負儒學鴨嘴獸之名——野生鴨嘴獸繁殖能力固然不如儒學鴨嘴獸,但缺乏競爭而演化緩慢則為兩者共享之特性。
而要了解儒學鴨嘴獸到底係缺乏競爭在先,抑或係拒絕競爭在先,研究與華夏密不可分之儒學即可獲得關鍵線索。華夏文化敬鬼神而遠之,以自然解釋人倫,迴避形而上學嘅傾向,眾所周知,而孔子正係其中將形而下之事睇得最重因而成為所謂萬世師表嘅代表人物。無可否認,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確實出現過百家爭鳴之現象,事關當時儒學尚未具備壓倒一切嘅能力,但天人合一之謬說之所以喺秦漢之後成為主流,絕對唔係單單源於某任皇帝強行推動,真正起決定作用嘅係漢帝國人民已經具有充分思想準備迎接糅合陰陽學與五德終始學之儒教。華夏食人族之精神世界貧弱,易子而食,以至道德殺人嘅文化,就係由儒教所支撐,而儒教之所以歷久不衰,到廿一世紀都有人擁護,現象背後反映嘅正係華夏食人族即使曾經擦出資本主義嘅火花,但一直都未有真正進入近世,係貨真價實嘅人類文明活化石。
精神貧弱,後繼無人
回應世人對秩序嘅需求,本來無可厚非,亦有好處,但喺華夏文化之中,理想同現實逐漸割裂,倫理地位日高,實際道德反而每況愈下。周人趕絕已征服地內之故有文化風俗,由上而下推行官方祭祀儀式,係世界歷史上相當常見之統治策略,但封土建國求安穩之後,始終要面對周天子失去民心之事。春秋時代,各國主體意識亦變得不穩,人人急於發掘治道解決眼前困境,而魯國孔子選擇嘅策略就係上追周公,重塑國家地位以自保。當時魯國歷史悠久,但政經實力皆不敵其他國家,再次從諸侯國林立之背景中突出自身自然成為孔子嘅目標。
「周禮盡在魯矣」一說,既反映魯國求助於周禮力量,亦透露孔子以先王聖道描述自己心目中嘅理想國之心,無奈再苦心經營嘅政治理論,到最後都因為缺乏小共同體而歸於塵土——如此發展,同時亦已預示後世所有真心儒者屢試屢敗嘅必然下場。孔子之政治思想,本來或者係有向善演變嘅空間,但魯國自己人唔支持,子弟傳道又力有不逮,久而久之,自然失去進入新時代嘅活力。其實,假如周公理念真係值得魯國上下傾盡全力守護,如此優秀嘅文化又豈會經唔起時代考驗,因為他國入侵而輕易失傳?對比以色列人之堅忍不拔,甚至將地方神想像成至高之神去解釋亡國滅族嘅命運,最後令猶太教釋放出自我救贖之能量,影響其他族群以至成個羅馬世界,孔門子弟嘅傳道意志,可謂相當薄弱。
周人統治早期,前朝文化仍然興盛,重視鬼神意見,事無大小都會問道於天,刻有甲骨文之龜甲出土,正係商人信仰虔誠之象徵。然而,周人之文化有別於前朝,而且對缺乏道德責任感之祖靈天帝都失去耐性,於是佢地開始相信個人意願高於神明指引,自身德行更勝上天欽點(畢竟商人亦曾經係天命所歸),結果就令神明成為政治決定嘅背書者。當神權變得低落而未有惹起嚴重爭議,人道比天道更重要之思想自然慢慢成為主流,華夏過早嘅政教分離,就令後人視人間一切都係人類事務,亦令「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成為後來孔子思想嘅基礎。
孔子死後兩百年左右,秦漢相繼而興,前者焚書坑儒,殘害儒者,後者則借屍還魂,利用儒學,儒學自此已經因應華夏土壤而萎縮變形,再未見昔日曇花一現過嘅茁壯之姿。畢竟,周人已經播好君權先於神權嘅種子,制裁政治由人定斷嘅果實亦係時候加以收割。收割之後,漢武帝以儒學包裝專制,以官俸收編文士,繼位者再興黨錮大獄屠殺少數敢言之輩,種種行為都係以唔敬神嘅周人為榜樣。公元二百年左右,東漢陷入分裂之局,周公理念終告壽終正寢,華夏文化亦正式鴨嘴獸化,而儒學幾經焊接轉化再焊接,就衍生出南宋國之民族主義、明清政權之閉關自守,以至當代中國之自卑自大矛盾心理——當華夷之辨代表排外心態,中華正統則代表自我中心,所謂「孔子學說本身係好」一語已經再無討論價值。
唯古是尚,輕薄自然
漢武帝想將儒學演繹為儒教,唔可能一廂情願推行,因為鞏固權力嘅過程引起太大反彈,就會擦槍走火,觸發動亂。換言之,在上位者收唔收窄到思想自由,係視乎民間接唔接受思想控制嘅準備。而活化石代表人物孔子之政治主張唔主張普世,唔主張反戰,是非對錯觀念含糊,可謂最有利於政權殘民自利,溫水煮蛙。
孔子主張之中,愚民反智首推「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先王所指,不論係理解成神話傳說中嘅堯舜,定係創立周禮嘅周公旦,其實都唔係完美無瑕嘅人,因為聖人始終係人。有能之人為處身於特定時代同空間中嘅人民建立社會共識,其實即係同英國普通法一樣嘅概念,過度歌頌某個時期嘅聖人,甚至要求往後嘅統治者都要複製聖人王政,簡直係忽略時移世易之自然規律。例如,神話人物神農氏之能力,在於推廣農耕技術,神話人物黃帝嫘祖之能力,在於擊敗蚩尤同推廣養蠶紡織,呢啲所謂為人民謀福祉嘅形象,其實係將人物刻意平面化加隱惡揚善嘅壓縮式造神運動,以聖人稱呼凡人可謂不合情理。雖然基督教信仰之中都有大量先知聖人,但先知聖人永遠唔係上帝,佢地只係負責傳達福音同按神意行事,最後審判之權仍然在於造物主手上,國王都要向上帝交代,人道之外畢竟尚有天道。
然而,儒教世界觀認為聖人有權替天行道,而天理既然要運行於人間,就唯有由最了解聖人之道之開國皇帝定斷。皇帝之所以自動成為聖人,係因為佢獲得五德終始說嘅加冕,咁亦即係話,天理係用於追認獲得江山嘅人間權威,天理可以係少數凡人嘅意志,天理根本同自然意義嘅天毫無關係。眾所周知,中華帝國皇帝概念(Emperor)同歐洲國王概念(King)有異,主要分別就係前者係天人之間溝通嘅中介,即使係貧民出身都一定係天命所歸之聖人,成聖之後就會自動同平民身分徹底割裂,而後者重視貴族血統,繼承領地只因家世顯赫,管治之時都經常要同教廷或教會爭奪權力。明白到兩者分別,兩種發展模式之相異即刻呈現眼前:平民爭奪聖人頭銜,華夏因而自陷於惡性循環,貴族爭奪俗王寶座,歐洲則逐漸走上協商之路,簡而言之,儒教可謂罪魁禍首,但產出儒教之族群亦難辭其咎。
審視返華夏神話,神農氏以身試藥嘅實證主義有貢獻,唔代表佢係仁義之人,黃帝攻打原居於中原地區嘅蚩尤部落,更分明係武力征服,後世儒者咁都可以話「君臣朋友之倫,亦為聖人所立,故人知之」,可見崇拜權威之頑疾已經積重難返。華夏食人族甘心接受統治,儒者更孜孜不倦於以聖人概括古代有能之人,不斷將有能者同有德者混為一談,直接導致嘅結果就係華夏文化總係有陳義過高、厚古薄今嘅傾向,而長遠後遺則係信史非史,真假混集,社會進程不進則退,如同鴨嘴獸一樣停止演化。
因為拒絕面對歷史,拒絕相信聖人非聖,拒絕與時並進,抑制商人同民不聊生最終就成為中國歷史書上最常見嘅兩個四字詞。戰國時代,商鞅入秦推行變法,已經提倡重農抑商,壯大地主階級力量,希望社會經濟停留喺農業主導嘅階段;至漢武帝執政,社會經濟再次興旺,朝廷又以新經濟政策打擊商賈,妨礙商品經濟發展,只為平息紛亂;其後儒者王莽篡漢自立,面對農民賣地,商人買地,土地兼併導致民不聊生之局,新政府嘅對策將儒學發揚光大,參考周禮推行終極復古,以井田制之名充公土地,再次分配,胡適形容佢做「一千九百年嘅社會主義者」,可謂無意幽默而更顯幽默。概而言之,儒學之本質,就係深信只要倒帶歷史加高舉禮教就會改善社會爭逐名利之亂狀,儒者之本質,則係真心推廣從根本上消弭階級生成空間之聖人必聖學說,既然如此,共產主義會同華夏文化無縫對接,自然合乎邏輯。
擁抱階級,拒絕天道
商品經濟係農業社會不斷發展就必然會走向嘅新階段,而唐帝國之所以重視貿易,所謂中國歷史都曾經有過資本主義之說,則係受益於儒教正統地位一度旁落。漢帝國時代,朝廷長期徵用異族士兵對抗異族,久而久之,異族亦定居中原,各族文化因而融和。其後,異族勢力隨時而增加,趁漢帝國崩解之際建立政權,更多異族大舉遷入中原,衝擊原有文化,儒教逐漸不敵佛教,平民精神世界亦因佛教傳入中土而稍為開闊。北朝政權一輪混戰過後,北周成為強國,然後楊堅取而代之,建立隋國,但僅僅經歷兩代君主,即敗於李唐,最後,面向世界之鮮卑文化正式主導中原,舊漢氣象因而大變,中原自由之風可謂空前絕後。故此,唐帝國時代,政權非但無意效法周禮解決經濟問題,更順應社會互信逐漸建立嘅趨勢,開創出前所未見之榮景。究其原因,並唔係君臣相契,而只係在於唐人未受儒教繁文縟節所限,敵視異族文化之心淡薄,亦無法接受只講倫理、盲從古制之落後觀念。
十世紀初,李唐由盛入衰,遊牧民定居日久,節度使手握重兵,地方力量割據,擊碎帝國模型,而以漢人領袖自居之趙宋亦乘機佔地稱王。積弱不振之趙宋定都汴京,再偏安江南,最後都係不敵其他政治力量,根本原因就在於世界秩序層層加疊之結晶品必然會超越華夏疊一層又刮清一層返回起點之墨守成規。丸山真男認為,儒學所呈現嘅世界觀,係從自然現實嘅觀察中演繹社會關係,即係將人間之事反映於自然界,呢種認知模式喺人類思維嘅初級階段其實係屢見不鮮,正正點出點解死守祖宗家法係不可取。研究前人經驗,抽取合乎自然之道加以發揚,係人類一直穩步前進嘅基礎,而因時制宜而精進,從來都唔係易事,任何部落、城邦、民族脫穎而出,都一定係有佢地嘅適生之處。華夏食人族之所以適生而又非適生至今,靠嘅就係閉縮世界一角,始終堅持以力服人,排斥人心善性,以無神論掏空平民對死後世界想像,令平民專注今世之禍福。佢地唔相信天堂地獄,唔相信真主在上,更唔相信八百萬神明時刻存在,就連因果報應之說亦唔會對佢地構成實質心理壓力。終於,仁義禮智倡於市,即演變成虛偽造作,中庸之道行於世,即演變成折衷妥協,三綱五常為定法,即演變成父權壓迫,儒教之流弊,盡見於當代中國社會。
孔子真心相信貴賤有序,君臣有別,佢推崇仁義嘅目標只係想維護社會秩序,而唔係期望小人質地嘅人有朝一日變成聖人。天人相關之世界觀,係孔子理念之核心,即使天人合一同性即理係後人加以發揮,亦唔代表孔子本人係意識到天道但刻意存而不論。而朱熹生逢社會排外心態熾熱之際,主張「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慾」,則向下開啟魯迅式精神勝利法。戴震批評朱熹理學,「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與外儒內法之華夏治國之道相呼應,本居宣長直言「儒者用儒道古聖人之說,佛道用佛之說,以定其理,於儒佛之中選取優劣,名之為道,皆己所私作之道也」,更係一矢中的。假如儒學所倡之君臣父子關係為恆定不變確為千古之法,父對子如同天對地,夫對婦如同陽對陰,階級社會合乎天理,咁古埃及王朝嘅「法老祭司—官吏軍人—商人農民—奴隸」社會制度同印度社會已經廢除但影響猶存嘅「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社會制度又有何不當?印度賤民女性生而為高階種姓男性之性器,應當承受施暴,若然理據來自種姓制度規定,又何以於理不合?當今印度社會之所以輕視女性,正正就係因為人類將人為之定制誤奉為金科玉律,唔再與時並進。當法老之墓已經風化,種姓制度亦已廢除,華夏儒教竟然仍然受到無知之徒狂熱吹捧,現代人除咗同情,大概亦只可苦笑。
人類之所以生於人道,在於人道生於天道,所謂天道即世界秩序、自然規律,難以名狀,但世界各地嘅神話同宗教正係人類解釋自身對天道如何理解嘅參考,只要加以比較,就會理解儒學鴨嘴獸原地打轉之演化史既罕見亦唔算罕見之處。希臘神話、北歐神話、日本神話等神話體系之中,諸神品格並非無可挑剔,但正因為諸神各有瑕疵,以天理操縱凡人之事至得以避免,因為人間之上有天神,天神之外有宇宙。漢武帝之後,所謂儒者,僵化大腦之內充斥盲目抵制外國之執念,又堅持凡人必須接受教化方可由惡轉善,所謂人本思想由此更見粗陋。
取締腐儒,遺毒自清
香港歷史自開埠起即與華夏食人族分道揚鑣,儒教思想早已隨年月而淡化,國體安定之後,新政府與學術界亦應以全面否定儒教遺毒為要務。回顧香港歷史,前人對中國革命事業嘅熱情確實高漲,而二戰之後,居於香港但卻心繫故國嘅人亦不在少數,但對香港民族新世代而言,反民主、反自由以致反歷史嘅華夏文化,已經變得陌生。即使中小學一直受到教科書論調洗腦,但大多數香港人都已經從中共暴政同華夏食人族真心擁戴不義政權之驚人現實之中,明白到中國政權同中國人之社會共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嘅恐怖真貌。所以,只有徹底排除儒毒,解構華夏,香港民族至有可能正本清源,堂堂正正步上獨立之路。
二十世紀初,滿清帝國倒台在即,稍有學識之革命人士如梁啟超抄襲西方民族主義,虛構出中華民族概念並加以普及,尚未進入近世嘅中國平民照單全收,忽然就成為炎黃子孫。華夏可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之荒誕主張,亦係梁啟超得意之作。香港華人定居香港日子尚短,難免關心故地政事,香港歸屬尚未生成,積極參與中華民國內政者不在少數,何東之第三子何世禮放棄英國國籍而加入中國國民黨,戰後按黨指令促成港台貿易,直至1973年返回香港都繼續辦報為國民黨作政治宣傳,正係出名例子。
另一相當熱愛中國代表,則必定要數中大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余英時形容佢「一生為故國招魂」,可見錢穆終生以所謂國學推廣者自居,完全未有因移居香港而改變舊思想。昔日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時,錢穆極力取爭院校首任校長必須係中國人,又認為中文大學應以中文為教學主要語言因而堅持以「香港中文大學」命名,中國認同昭然若揭。佢對自己想像中嘅中國一往而情深,因而流露一種彷彿終生從未接觸西方與東洋思想之固執,重申中國傳統政治唔可以僅僅以西方之君主專制簡單概括,實為「一種自適國情之民主政治」——視唐帝國為一個中國、主張唐之三省制有效制約君權、中國之常態係和多於分等等,都係落伍到無以復加嘅一管之見。而由佢生前曾經講到美國就發狂,指住門口一隻狗當佢係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咁痛罵,更講出狗都比杜魯門有尊嚴呢類軼事觀之,佢嘅生平係完全符合一個愛國儒者嘅典型形象。如此人物,即使對本地大學教育事業有所貢獻,但情緒上狂熱反美反帝,又為中華帝國千年專制辯護,學養實在需要重新評估。
無可否認,大量香港前人視野受時局影響而繼續以中國人自居,但如此現象持續至香港前途談判時期,已經開始生變。香港人雖然尚未完全去除原有認同,但香港文化喺無形之中已經重塑緊大眾嘅心理,只係香港人發現唔到自己一邊做中國人,另一邊又希望維持英殖原狀之精神分裂。呢種精神分裂之下嘅集體意識流動,其實就係香港人成為民族前嘅心路歷程,而一百八十年嘅潛移默化所實現嘅厚積薄發、飛躍進步,非但唔係儒家教化而致,更係完全因為親近西方同時遠離華夏而成。
脫華復性,重新做人
所謂親近西方,更準確嘅講法其實係脫離華夏,恢復人性。儒學本身具有箝制思想之效,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已見一斑,名為推廣文教,實則罷黜各家各派思想體系;南宋朱熹理學號稱重振道學,實際上只係以嚴厲道德批判約束平民,同時助長社會無道德無責任之風;至明之世,統治者為求維持社會穩定,藉科舉制度推動儒教洗腦,應舉者因而受到顧炎武所指之「八股之害」,最終心腦俱殘,民智盡廢。儒學鴨嘴獸分泌之毒液之所以毒,在於人性本有善心,社會發展本有規律,無論任何年紀,都自然會心懷慈愛,無論任何職業,都應該以誠待人,但儒教竟一味高舉聖人之教,無視人類生而擁有之情感與本能,以及可以憑藉強大意志戰勝自身惡念之潛能。結果,華夏食人族因為遺忘人性而更難消滅食人文化,每日猜忌鄰里甚至親人,惶惶終日,最後只可以加入恐懼共同體以求自保;而香港先民因為勇於走出重圍,移居自由天地,最終就喺講究契約精神同市民權利嘅英國殖民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皇后大道東〉歌詞提及「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知己所指正係英國。香港人當時之所以認為知我者莫若英國,其實係因為尚未意識到真正嘅原動力始終來自自身,而非他者。的確,「這個正義朋友面善又友善/因此批準馬匹一周跑兩天」,英國殖民統治為香港先民提供比華夏食人族領域更自由嘅生態系統,但「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之「自然」二字,其實只係香港人之自然,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因為香港人願意為家人付出,亦積極計劃未來,再好逸惡勞都始終希望跟隨社會流動,成為中產。香港人樂天而散漫,靈動而急躁,好食懶飛、輕言放棄者大有人在,然而,大家從未向惡勢力低頭,正係因為心中有愛,是非分明,始終相信只要肯做肯試,凡事皆可能。
香港人開朗樂觀,自覺鴻運當頭,源於香港歷史順風順水,寄居香港,有付出就必定有回報。香港位處東西之交匯處,立於風暴前線,但自開埠至廿一世紀初,城市內部大體風平浪靜,經濟偶有受挫都總係快速復原,貨如輪轉,財源滾滾來,香港人因而難免自覺好彩。加上,香港人長期觀察邊境以北之民間疾苦,對比之下,落戶香港有如抽到上上籤之感,自然油然而生。然而,香港人心中亦一直暗藏惰性,雖然知道不勞而獲只屬幻想,但仍然難以戒除受華夏食人族文化影響之少做少錯僥倖心理。不過,香港人有小聰明,學習能力強,享有相當教育水平,配以外資林立之營商環境以及因自由開放而格外開闊之國際視野,醒目仔女形象相當鮮明,心懷僥倖都一直過到骨。香港人思維靈活,重視規則但絕不死板,生活上體現為擅長與來自世界各地之人溝通,寬容接納各式文化,抗爭時則表現為手段多樣,變化莫測,創意無窮,正係醒目之明證。不過,一般而言,香港人唔係以堅守原則而廣為人知,急功近利與缺乏耐性,常見於日常生活及工作,可以敷衍了事則必然得過且過,節省成本心力,亦係香港人之特點。由此可知,香港人之民族性,與告別華夏食人族之香港歷史緊密相連,全靠一代接一代發揚人性,一點一滴累積而成,香港民族形狀方有今日之清晰可見,後人應當追認珍惜。
華夏毀滅,東亞振興
霍布斯認為,人處於自然狀態難免侵略他人,故此強大政府結合嚴刑峻法,方可防止人類作惡,喺著作之中,佢更以神話中嘅海怪利維坦比喻權力無限膨脹之政權,形象鮮明而震撼。如此思維,正與華夏食人族之認知經驗相似,兇猛海怪與儒學鴨嘴獸之相似,自然亦合理不過。當我回想遠足當日尋覓野生鴨嘴獸,行到設有指示牌之處時之興奮,守候多時而更覺眼前湖景乏善可陳之悵然若失,我突然就諗起黑格爾對中國歷史之精準概述——不停將歷史推倒重建,只不過係「重複終古相同之莊嚴毀滅」。人類文明史上有戰有和,興亡交替,但整體一直係向建立契約、互相約束、互相理解邁進,生活亦因而變得更加美好,無奈華夏食人族一直錯過改革機會,最終就只可以凍結於遠古之世,停留於保護自己免於遇害身亡之原始時期,無法離開every man is enemy to every man之悲慘國度。
中國解體之後,以理殺人之儒教枷鎖將會同時崩潰,滅頂之災會令華夏文化追隨者真正意識到自身信念之不合時宜,而中國治下飽受壓迫嘅大小族群將會經歷西方族群早已經經歷過嘅後帝國時代,呼吸道聽途說已久之自由空氣。建設之路雖然長路漫漫,但天花拆封之後,非你死則我亡之敵對心理自此鬆綁,以日本為秩序維護者之東亞各國將會長久和平共存,而香港建國,既要與日本台灣攜手合作,鞏固東方連繫,亦要促進北方初立諸國與已發展國家之政經交流,扶掖後進。香港深受東西文化薰陶,輝煌歷史已達一百八十年,經驗之豐富絕對不遜色於世上其他喺戰後至按住民自決原則建立嘅國家。只要繼續精進自身,分工合作,堅持到中共主動挑起戰爭之日,香港民族自然會戰勝黑暗,浴火重生。
精進之真義,在於將好戰之意約束於一己體內,以批判他人之態度自我批判,每日反省,每日悔悟,直至重新發現香港民族本已有之嘅人性,成就自己同民族全體。而人性之內,本來就應該有順應天道與愛護他人之心,因為香港民族既然一早已經從華夏食人族之無神論輪迴中自我解放,自然亦等同回歸最初之善良。幾年之後,中國勢將發動戰爭,殘害香港民族,兩國平民難免要兵戎相見,但我相信香港民族大獲全勝之後,絕對唔會重蹈華夏食人族覆轍,冤冤相報,種下更深仇恨。相反,香港民族經歷正義之戰後,將會胸懷促進全人類之道德觀及世界觀差距繼續收窄之美好願景,上承抗爭時期齊上齊落口號,由學識寬容對待民族同胞開始,發揚民族內部應當愛人如己之團結精神,為日後同敵人亦可冰釋前嫌鋪路,成為更成熟嘅民族。只有維持香港文化中一直存在之宗教多元主義,勇於承擔為區域和平竭盡所能之重任,香港民族至會既可確立香港國體,同時再次成為名副其實嘅自由香港、東方之珠。
https://gnimmm.com/2020/06/11/chinese_platypus/
特別鳴謝同道 歪畸 贈圖
墨丸錢天堂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沈旭暉每月電影評論] 東京奧運的動漫:日本軟實力再思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禮,主辦方按慣例將臨近結束的時間,交給下一屆主辦城市:2020年的東京,而日本的宣傳以二次元動漫遊戲角色、加上「增強現實」技術為主打,令世界刮目相看,加上首相安倍晉三最後粉墨登場,可說是日本軟實力的示範作。在整段視頻中,以東京城市風光為背景,東京塔、淺草寺、富士山等地標點綴其中,主軸卻是日本運動員與五個日本經典動漫人物一齊,將一顆象徵日本國旗標誌「日之丸」的紅球,從東京傳遞至地球另一端的里約。這五位二次元代表包括足球小將、叮噹(新一代稱「哆啦A夢」)、Hello Kitty、食鬼和超級馬里奧,各自都對日本體育外交有直接貢獻。
《足球小將》彰顯的體育精神自不待言,這一漫畫由著名漫畫家高橋陽一創作,自1983年起連載、並卡通化,成為20世紀日本在世界範圍內輸出動漫文化的標記,主角頑強不屈、永不言敗的鬥志,不但激勵了日本足球崛起,更成了世界各國球壇的共同話題。日本球星本田圭佑、香川真司等,都表示自己深受《足球小將》影響,而阿根廷球星阿古路、意大利球星迪比亞路等,都是「大空翼」的粉絲。相傳日本支援美國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為免物資運送時被襲擊,也是以《足球小將》圖案覆蓋車輛,其國際感染力,可見一斑。
至於叮噹、Hello Kitty 兩個形象,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也是家喻戶曉。叮噹漫畫由藤子·F·不二雄在1969年創作,被視作國寶級動漫形象,加上近年登陸美洲,認受性正大為提升。這次叮噹與大雄、靜宜等追逐奧運「日之丸」的情形,瀰漫主角識於微時的感情,正是奧運友誼、團結的象徵;叮噹從百寶袋掏出的道具,既是成功傳遞「日之丸」的關鍵,也反映2020年東京奧運主打的科技要素,基本上,整個東京奧運足以成為一集叮噹大長篇電影。Hello Kitty則由Sanrio公司設計師清水侑子在1974年設計,設定中具有英國血統,主打年輕女性市場,商業上極其成功,公司基本上將之當作明星來包裝,令Hello Kitty亦廣泛得到代言機會,例如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影響力早超越二次元空間,變成平行時空的活生生存在。
在遊戲方面,「食鬼」是Namco遊戲公司在1980年代設計,也是1980年代「街機」經典之作。據統計,世界範圍內有超過10億人玩過「食鬼」,2005年它榮獲「世界上最成功的街機遊戲」這項健力士世界紀錄。新一代更熟悉的「超級馬里奧」,則由任天堂出品,同在1981年登場,成為「紅白機」必備,曾在全球賣出一億九千萬份拷貝,屬於數代人的集體回憶,即使言語不通,也能有共同話題。馬里奧勇往直前、絕不退縮的形象,居然變成安倍從東京穿越地心抵達里約的劇情,這一穿越,更讓人拍案叫絕。馬里奧要拯救公主,至於安倍的「公主」是誰、身在何方,也充滿想像空間。
事實上,日本為了贏得2020奧運主辦權,早在申請階段,就已啟動「動漫外交」。通常競逐城市都會委任「奧運親善大使」,通常由本國著名運動員擔任,日本申辦時,卻作出創意嘗試,宣佈由「永遠的卡通英雄」叮噹擔任「特別大使」。隨後,日本公佈了數十種叮噹不同運動造型的設計,根據東京申奧執行長水野正人的詮釋,叮噹蘊含「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精神,理應是全人類、尤其是年輕人共享,因此叮噹擔任特使,合適不過。而曾任日本首相的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更是提出「動漫外交」的祖師,自己以天天讀漫畫的「御宅族」形象深入民心,對如何委任合適動漫人物進行政治宣傳,更有獨特心得。
當然,在日本社會內,也並非所有人都對東京奧運的動漫外交狂熱期待,例如日本「國民漫畫家」宮崎駿的作品,就從未在宣傳材料出現過。宮崎駿是日本戰後最享盛名的動漫家,作品如《天空之城》、《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等影響力遍及世界,而且不乏政治社會訊息。但一直有訊息指宮崎駿對申奧「不感冒」,例如2013年,台灣《中國時報》曾報導宮崎駿說「與其花錢辦奧運,不如著力解決福島核洩漏問題」,因為後者真正關乎日本人民福祉,並批評那些慕奧運之名來東京的人「完全沒有改變日本的能力」,因此不會花精力為其宣傳。這報導隨後在華語媒體廣為傳播,然而日媒《Record China》網站專門就此訪問宮崎駿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後者指責這一報道不實,說宮崎駿本人從未就奧運發表上述言論。無論如何,宮崎駿以沉默對待東京奧運,確是有目共睹,再考慮到宮崎駿動漫題材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描述、對商業社會的疏離,一切也是情理之中。
由此可見,日本政府選擇的「動漫外交」對象,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並非單論受歡迎程度就決定一切。過份有政治意識的宮崎駿動漫,無論當事人是否願意,都超出了軟銷奧運的所需,因為奧運的另一面:消費主義、民族主義,幾乎是所有深度動漫的共同批評對象。相較下,《足球小將》雖說世界大同,卻有明顯「大日本主義」傾向,最後日本球員衝出本國、稱霸歐洲的劇情,更與安倍要自衛隊「走出國門、承擔世界責任」的右翼思想相吻合;Hello Kitty本身情節模糊、性格模糊,本來就是消費主義的精心設計,方便與任何題材crossover產生「精品」;叮噹見證日本經濟起飛的歷史轉折,種種對未來的憧憬,折射了日本戰後重新崛起的慾望;超級馬里奧是借用外來形象「本土化」,乃典型日本文化「拿來主義」的慣例;還有食鬼,雖然內容空洞,卻讓日本科技打進全球,同樣意有所指。總之,沒有一個出場人物是偶然湊數的。
由於這些選擇符合安倍右翼主義的口味,他本人願意親自客串動漫人物,其實也是借奧運傳遞國家、乃至個人訊息。事實上,他的政府對2020東京奧運愈來愈寄以厚望,一來「安倍經濟學」的蜜月期已過,日本要擺脫衰退,始終談何容易;二來中日關係長期欠佳,日本「普通國家化」、乃至廢除《和平憲法》的呼聲愈來愈強,都需要一場世界級盛事粉飾太平,就像上次東京主辦奧運時,就被視為日本洗刷二戰戰敗屈辱、迅速翻身的里程碑。對安倍而言,2020東京奧運也是他的個人里程碑,在未來數年,日本將利用東京奧運加強社會動員,盡力振興相關經濟、文化產業,同時利用「動漫外交」拓展影響力。有了這份期待,一直有傳聞說,日本自民黨正考慮修改章程,允許安倍延續總裁身份,直至東京奧運成功舉辦。假如屬實,安倍就成為近年在位最長的日本首相,管治不啻成了一個朝代;他要讓日本經濟復甦後整體右傾、改變國防規範的宏願,也許會愈發接近事實。
沈旭暉 亞洲週刊 2016年10月
#日本軟實力 #安倍晉三
延伸閱讀:椎名町聖地與「動漫外交」
https://goo.gl/QRo7hM
墨丸錢天堂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荃灣向來聚集了眾多粉麵小店,開業多年的名店如唯一雲貴川、雄記粉麵就不多說了,最近又有不少新晉又有特色的美味粉麵店,或以本地食材為主題,或即席手打山西風味拉麵,又有蘭州師傅做出獨有的三梭麵、韭葉麵。每一間都便宜又美味。
清真蘭州牛肉拉麵
電話:從缺
地址:荃灣沙咀道283號地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0am-10pm
詳情: http://bit.ly/2UnGizR
清真蘭州拉麵店,是剛加入荃灣這麵食天堂的小店,開了僅個多月。菜式有傳統蘭州拉麵,也加入山西刀削麵等,但識食的街坊,必點蘭州拉麵,畢竟師傅(還有店名)都說明是蘭州嘛。
賣點是師傅會在店內廚房即席手打拉麵,除了常見爽滑有勁的拉麵,還有兩款特色麵款:三梭麵和韭葉麵;三梭麵口感煙韌,較幼身;韭葉麵比較滑溜,闊度與河粉差不多,口感腍滑,配上清甜牛肉湯底、濃香牛肉等,風味地道,符合蘭州牛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和五黃」,即湯底清、蘿蔔白、辣椒油紅、香菜綠和麵條黃這五大要求。
如不嗜牛肉,還有番茄雞蛋麵、羊肉等選擇,但水準一般。
山西印象手工麵
電話:從缺
地址:荃灣鱟地坊80-84鋪華成樓B室B1號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7am-11pm
詳情: http://bit.ly/2QcYWaj
同樣是即席在店內打壓麵條,不過這店就是山西風格,店員老闆都是山西人,客人亦多是說普通話鄉里,環境有點嘈雜。配料選擇港式,午餐肉牛筋墨魚丸等,乍看還以為來了譚仔米線,水準亦只是普通。
來這店,就要懂得點,要選牛腩、水餃、酸菜肉絲等地道配搭,味道就立刻好起來了,味道濃香,雖然不太明白為何山西麵家卻沒有刀削麵,但水準的確不錯。另外還有麻辣香鍋、水煮魚等菜式。
小農夫拉麵食屋
電話:3618 7819
地址:荃灣沙咀道169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5pm-10pm,星期五至日12nn-10pm
詳情: http://bit.ly/2LFjhnY
地點偏僻,不過值得一來,標榜用本地食材的小店,本地黑毛豬、走地雞等食材通通用上。主角是本地黑毛豬骨熬煮的湯底,可選配日式拉麵或白飯,坦白說拉麵質素無大特色,但湯底實在出色,鮮甜濃香,多款本地豬肉製作的菜式如梅菜扣肉、金沙骨等都相當出色,或肥美或鬆軟有肉香。
裝修別致,牆壁是用田地用來嚇走鳥兒的CD做擺設。由於地點實在偏僻,價錢亦不便宜,食客不算多。
潮州仔食堂
電話:2828 3561
地址:荃灣沙咀道355號地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8am-7:15pm,星期日 8:30am-6pm
詳情: http://bit.ly/2GO80mu
不就腳,又早收鋪,只有鄰近街坊懂得上門,但水準好,客人還是有不少。賣豬內臟、腸粉等,豬肝、豬腸、豬血、豬心等等內臟洗得乾淨無異味,煮得嫩口不過老,湯底是潮州的胡椒湯底,辛辣惹味,可配米粉、河粉等。辣椒醬是自家炒,辣香惹味,不過好辣之徒應該嫌不夠辣。
漁川米線
電話:2614 2628
地址:荃灣沙咀道317號地鋪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7am-9:30pm
詳情: http://bit.ly/2LGPdrV
荃灣區內以往以魚湯聞名的米線店,以魚鱻名氣最大,但近年不少街坊都轉投這間店的懷抱。魚湯是主角,以60斤海魚天天熬湯,鮮甜濃郁,可選配魚的不同部位如魚嘴、魚腩、魚鮫、魚骨、魚尾,感覺豐盛。老闆本是開雲吞麵店的,想不到跨出界賣魚湯,同樣出色。
編輯:楊志強
攝影:《飲食男女》攝影組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