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所有人必看
全球疫情目前逐漸擴大中,許多國家疫情急速升溫,疫苗高接種率的國家也被變種病毒侵襲,上個月全球每日新增確診數約40萬人,這個月每日新增約50萬(現在要邁向60萬)。
全球總確診:193,349,190
(⚠️本月底將達到 2 億人)
全球總死亡:4,150,537
全球今日新增:592,107
(⚠️將再次突破60萬人)
全球今日死亡:8,853
全球今日治癒:428,946
#現在每日確診人數都大於治癒人數
#就代表疫情又在惡化了
今日全球施打疫苗數:3040 萬人
全球完成接種人數:10.4 億人
完成接種人口百分比: 13.3%
#請大家注意
#攔截境外移入是台灣防疫的重點
疫情正在全球死灰復燃,台灣沒有任何鬆懈的本錢,不能把疫苗當成仙丹,許多高接種率的國家正在擴大疫情,何況是完整接種率還不足的台灣,一定要嚴格防守印度變種病毒入侵,目前各國大多都是印度變種病毒在肆虐,台灣現在防疫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在機場就要攔截境外移入的變種病毒」。
⚠️以下高完整接種率(打完兩劑疫苗),疫情卻升溫的國家⬇️
美國疫苗覆蓋率 49.3 %
今日新增 65,583 例
英國疫苗覆蓋率 54.6 %
今日新增 39,315 例
法國疫苗覆蓋率 42.5 %
今日新增 21,433 例
西班牙疫苗覆蓋率 52.6 %
今日新增 30,587 例
摩洛哥疫苗覆蓋率 23 %
今日新增 3,940 例
阿聯酋疫苗覆蓋率 69.2 %
今日新增 1,547 例
希臘疫苗覆蓋率 45.9 %
今日新增 5,569 例
墨西哥疫苗覆蓋率 17.5 %
今日新增 15,198 例
瑞典疫苗覆蓋率 37.5 %
今日新增 583 例
以色列疫苗覆蓋率 58.2 %
今日新增 1,280 例
荷蘭疫苗覆蓋率 45.8 %
今日新增 6,338 例
奧地利疫苗覆蓋率 47.2 %
今日新增 452 例
哥倫比亞疫苗覆蓋率 20 %
今日新增 11,244 例
日本疫苗覆蓋率 23.3 %
今日新增 5,344 例
科威特疫苗覆蓋率 21.9 %
今日新增 969 例
土耳其疫苗覆蓋率 26.1 %
今日新增 8,151 例
蒙古疫苗覆蓋率 58.3 %
今日新增 1,309 例
義大利疫苗覆蓋率 45.9 %
今日新增 5,073 例
台灣疫苗疫情數據⬇️
台灣今日新增:33 例
台灣確診數排全球第 147 名
台灣死亡率 5.04% (全球第9)
台灣疫苗施打數:5,894,500
(預估月底可施打達到 800 萬人)
台灣首劑覆蓋率:24 %
台灣第二劑疫苗覆蓋率:0.74 %
目前有 15 萬人 施打完第二劑(完整接種)
台灣目前住院隔離:1,799 人
台灣疫苗今日施打:219,994 劑
⚠️以下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國家⬇️
印度新增 69,741 例
(⚠️疫情回溫)
阿根廷新增 14,632 例
越南新增 5,537 例
(⚠️越南疫情擴大中)
菲律賓新增 5,817 例
巴西新增 54,748 例
(⚠️巴西疫情升溫)
韓國新增 1,838
(⚠️韓國疫情升溫)
俄羅斯新增 24,471 例
伊朗新增 20,313 例
印尼新增 49,509 例
(⚠️印尼疫情失控)
南非新增 16,269 例
伊拉克新增 8,106 例
孟加拉新增 3,697 例
馬來西亞新增 13,034 例
(⚠️馬國止不住疫情)
哈薩克新增 5,742 例
泰國新增 13,655例
(⚠️泰國確診創新高)
尼泊爾新增 1,855 例
古巴新增 7,745 例
(⚠️古巴疫情升溫)
斐濟新增 2,009 例
⚠️版主真心話⬇️
大家知道嗎?我每天都會花些時間看國際疫情數據,不論是疫苗接種或確診人數,因為這次的疫情災難是透過人傳人,只要全球沒有好,那台灣就不會好。目前看來全球疫情依然是慘不忍睹,許多接種率高的國家確診人數還是再上升,這代表著疫苗對變種病毒的防護力有限。
現在可以很確定一件事,打完疫苗全球疫情是「慘」,不打疫苗全球疫情是「超級慘」,很明顯的,人類沒辦法靠疫苗來阻擋疫情傳播,每天看著各國疫情數據,我真心的覺得 #台灣人真的非常幸福 。
台灣還有閒情逸致去網內互打及關心明星的八卦,但許多國家正在實施全境封鎖、醫療正在崩盤、經濟正在雪崩、人民正在擔憂,當一個國家疫情失控經濟瓦解時,人民就會開始暴亂,許多國家從去年封城到現在還在封封解解,台灣人真的要感到知足。
台灣只經歷了兩個月的微封城就把疫情降下來,國外是禁止人民外出的全面封鎖疫情依然反反覆覆,許多國家人民因為疫情而感受到的長期禁令痛苦,台灣人是沒辦法體會到的,今日台灣確診 33 例,這數字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對國外許多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數字,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更是一個可以「讓全國歡呼喜極而泣的數字」。
台灣人或許活在平行時空的安全環境已久,根本不曉得國外疫情有多嚴重,台灣單日新增 200 例就讓全民緊張不已,要知道許多國家每日新增的是幾千例、幾萬例。人口 2357 萬人的密集小島台灣,地理位置就在中國旁邊,但卻能擋下第一波、第二波、甚至現在第三波變種病毒肆虐全球的疫情,我們稱得上防疫奇蹟了。
武漢肺炎已經嚴重的改變了世界,但卻沒有改變到台灣,台灣跟國際比起來影響是極小的,房子照樣賣、股票照樣漲、工廠照樣開,全球艱困抗疫這一年七個月以來,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台灣人已經比許多國家的人民「安全」及「幸福」很多很多了!
未來會在IG發文:linlin791593
墨西哥 城 地理 位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izmCXHbxM
擁有11張選舉人票的亞利桑那州,原本是傳統的紅州(共和黨),打從1952年來,只有一次選出了民主黨的總統,就是1996年投給了柯林頓。今年拜登在這個州的支持率,一直小幅領先川普,絕大部分的支持來自女性、拉丁裔以及年輕選民,在一些傳統、有著濃厚西部文化色彩的城鎮,仍然是川普的天下,但是大城市包括郊區,因為大批高科技產業進駐,收入高於平均值的白領,也絕大多數是傾向民主黨的,這也是為何傳統上支持共和黨的亞利桑那州,如今成為搖擺州的關鍵因素之一。另一個是拉丁裔選票,拉丁裔人口占全亞利桑那的30%,加上地處美國南境與墨西哥接軌,川普的高牆計劃、拆散移民父母與子女的政策,都讓拉丁裔憤怒不已,最終可能成為亞利桑那歷史性翻盤的主因。
{內文}
亞利桑那墓碑鎮,美國舊日西部文化的最佳代表,一年一度的「地獄多拉多」慶典,除了重現西部歷史上最有名的30秒槍戰之外,今年的慶典多了點政治味。
(群眾)
共和黨的槍支"管制",就是不要掉槍
整個節慶就像是為川普量身訂作的,在這裡,你找不到支持民主黨的人,所有人對川普總統,有著近乎偶像式、宗教性的崇拜,他們認為川普不應該因為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病毒負責,也認為是媒體誇大了新冠疫情,對於戴著口罩的媒體特別沒有好感,而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只有陰謀論。
(記者vs.墓碑鎮民)
他們(民主黨)想奪走我們的一切,把我們關進集中營,(你是說拜登想把你們關進集中營?) 對啊,另一邊的人(民主黨)都是這樣做的,就像中國一樣,在中國有200萬人被關在集中營,如今中國也想這樣對付我們
(墓碑鎮民)
當下我們這裡容不下兩種人,拜登支持者和(極左)Antifa(反法西斯)支持者
亞利桑那原本是傳統深紅州(親共和黨),以墓碑鎮為例,這裡共和黨支持者,超過9成,而整個亞利桑那州,過去70年來,只有一次選了民主黨總統。但近幾年來大批新住民移居亞利桑那州,其中又以高科技業為大宗,鄰近的加州因為對於部分科技,像是無人車的實驗規範嚴格,相對不嚴格的亞利桑那趁機對這些科技大廠張開雙臂,加上地理位置接近墨西哥有利打通南美市場,多種優勢使得亞利桑那成為高科技首選,比爾蓋茲在這裡打造智慧城市、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在此設廠、無人車在這裡進行地面實驗,已經使得亞利桑那不再是充滿舊西部風情的大峽谷州。
高科技業進駐以及與墨西哥接軌的邊境,大城市郊區湧進大批傾向民主黨的高收入族群還有拉丁裔家庭,如果說高階白領帶動亞利桑那從共和黨轉向民主黨,那麼人口占全州30%的拉丁裔更是轉變的關鍵,理由是對川普的邊境高牆以及拆散難民家庭的政策。
(蕾蜜羅/土桑市長)
我們忘不了孩子被關在籠子裡的景象,就發生在距離我們僅僅45分鐘車程的邊境,我們實在忘不了,川普那些種族歧視言論,還有推動反拉丁裔法律的行為
(凱斯楚/土桑市都發局長前局長)
大家都受夠了,不只是拉丁裔族群,幾乎所有族群都受夠這種作繭自縛,只在乎自己和政治利益,完全不顧美國人民的總統
另一個關鍵是郊區的白人女性。
(美國總統/川普)
I love women
川普高喊著我愛女性,但根據最新民調,亞利桑那的女性對川普的支持率持續下滑。2016年將川普送入白宮的女性選民,如今絕大部分都"變心"了。
(亞利桑那選民)
我們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以拜登的經驗來看,他絕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亞利桑那選民)
(川普)他糟糕到我們難以想像的地步,沒有人真的理解他應該有心理疾病,我想沒有人可以想像他可以多麼的藐視憲法,以及他會如何改變這個政黨(共和黨),一個擁護自由的政黨,讓共和黨變成崇拜獨裁者,破壞法治的政黨
從十月七號就開始提前投票的亞利桑那州,至今已有50萬選民投完選票,但根據Ipsos最新民調,拜登以48%的支持率對川普的45%,僅小贏3個百分點,以誤差範圍來說,兩人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亞利桑那州這11張選舉人票,如果真的由紅(共和黨)變藍(民主黨),也將創造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6y7_GdUiv4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5《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izmCXHbxM
墨西哥 城 地理 位置 在 BrianCuis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記錄剛拿到這本書時,心中油然而生的雀躍心情,此時腦子裡亮起的第一個念頭是,自己突然有機會透過它,因為這本「愛書人」,窺探別人讀了哪些書,是一位名人、是一位又或什麼樣的人、怎麼樣的職業或身分背景會讀哪些書。
就在前一天,我才從一部Netflix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談的是社群媒體如何入侵著我們的生活、佔據了我們曾經認為有空,且專屬於自己的時間,顯然的,這些社群媒體也奪走了我們閱讀的自主權。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也深受其擾,我曾經認真的問著自己『我喜歡閱讀嗎?』,如果答案是YES,那麼自己空閒時是在滑手機、滑iPad還是在翻書?答案顯而易見,紙本閱讀佔據我的時間確實明顯減少了。
在約近一年前,自己驚覺了這件事之後,決心做了一件事《關掉所有行動裝置上APP主動訊息通知功能》,把時間的主動權還給自己,同時再也不更新私人FB,甚至一度想關掉Messenger,當然最後還是留下它,只是用它做為取代電話後,對外重要的溝通管道。少了這些擾人的主動APP訊息,傍晚收拾了廚房與經營頻道的事情後,就能躲在地下室書櫃旁,盤腿坐在我的黃色沙發上,在一盞溫暖的燈光旁,隨意選讀各式各樣的書。
『讀書』當下,是一個自己坦然面對自己,一個非常奢侈與私密的時光,在閱讀的世界裡,在一頁頁翻閱的紙本書裡,就只剩下你的想像力與對文字的最直覺感受,沒有人能左右你的思考連結或想像邊界,不用順著一則突如其來的灑狗血的新聞或炫耀生活美好的照片來左右著你。我不是要鼓吹遠離網路或社群媒體,而是用你的主觀主導權來管理它。那則Netflix紀錄片說得非常好,因為周遭所有社群平台都是免費的,於是你就成了它們的商品,它們將你滑過的軌跡,停留了幾秒鐘在某一種類型圖片上,主動丟給你怎樣的標題能引誘你點開它,這一切的一切都跟著你的名子、地理位置、學歷、交友狀況、經濟能力、社會地位一起包裝在免費裡,賣給了需要它的品牌。
成為一位『愛書人』何其簡單,只要自己願意把有限的時間分配一些給它。愛讀什麼書都可以加入『愛書人』行列。以自己為例,那些看似艱深的烘焙物理化學變化,在閱讀的當下,就能在腦子裏自動成畫面,而隨著同一主題鎖閱讀的書籍越多、愈廣,畫面就從簡單的鉛筆線條稿,逐漸清晰成充滿光影細節的生動圖像,這就是你自己心中僅用黑白文字,所堆砌起來的圖像,沒有任何人參與就專屬於你。
要我說閱讀實體書與電子書或網頁間最大的差異什麼,依自己的經驗是,當我在翻閱書架上同一類型,但不同紙本書間,卻找到奇妙關聯性時,例如是近似食譜、同一種發酵手法或對特定食材的介紹,我就能把將這幾本書攤在大桌面上彼此比對,這絕對不是iPad電子書,或網頁切換間所能獲得的最佳體驗。
移居加拿大前超級愛逛書店,幾乎周周報到,從高中時期開始,天天都得在賣酒釀餅、牛舌餅的攤子前等公車,我見證了重慶南路從川流不息人潮的興盛,一路走到一間間接連拉下鐵門閉店出清,我清楚的知道哪間書店專賣高普考參考書 (東大),那間店電腦程式設計書最齊全 (天瓏、儒林),哪一間雜誌可以任你翻 (三民、集文),哪一間企管書分類最完整,藏書量最多 (建宏),這些都曾經是自己周六或周日午后打發時間的唯一去處。連帶著轉角肯德基,城中市場巷子裡的大滷麵或餃子館,都是當時打發午餐,或是要搭公車回家前,會特意轉進城隍廟前的明星咖啡館一樓,買2塊俄羅斯餅乾或抹了橘子醬及鮮奶油的三明治夾心蛋糕帶回家的回憶,看似如此的一成不變,卻讓人從未厭倦,因為那個精采世界,正在當天滿意選購帶回家的後背包裡。
多年前居住在蒙特婁時,自己無意間發現了一間專賣食譜書的書店,書店盡頭是一個料理中島檯,書店老闆自己就是一個熱愛料理、烘焙的廚師。在墨西哥某海濱度假區,一間咖啡館被滿滿的各種二手書環抱,你可以一邊喝咖啡隨手拿起來翻讀,或是直接買下它,旅行結束想把隨身帶來打發時間的書,騰出來換成買到的紀念品,或機場免稅店的烈酒龍舌蘭酒(Tequila),就把讀完的書直接送給咖啡館老闆,同樣的因三年前到了台東宣傳自己第一本甜點書時,發現了食冊café架上的料理、烘焙藏書異常豐富,老闆【掃地大叔】是一位料理人、咖啡人,而後場烘焙廚房裡的【麥寇阿焙】,更是一位對付麵團易如反掌的麵包練家子,這些都非常有趣,出乎意料的不正式書店,它們默默隱藏在某個城市的某條街上,等待著旅行者的發現。
書店是城市裡的靈魂,它滋養並孕育了一群愛書人的文化,把他們帶進某一個作家筆下的世界,或是一個心神嚮往,卻還沒存夠錢或騰出時間前往的國家。那一間深藏你心底的心靈書店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