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子瞻分享他的父親於1964年3月25日在臺北市中山北路四段銘傳商專拍攝的照片,圖中可見跨越基隆河的中正橋和士林吊橋(亦稱社子吊橋),畫面右邊高聳煙囪處是士林紙廠;當時基隆河即將進行截彎取直工程,後來這段河被填平成為現在的基河路和士商路。
1963年9月,葛樂禮颱風狂掃北台灣,使得士林地區發生嚴重的水災,整個社子地區淹了三天。當時許多專家認為,基隆河在士林地區的彎曲河道不利於洩洪,是造成淹水的主要原因,於是政府立即著手進行基隆河的整治工作。
行政院於1964年核定基隆河下游自圓山鐵路橋至社子島間辦理截彎取直工程。
1965年,政府對基隆河進行了第一次的截彎取直工程,將環繞劍潭與士林的舊河道填平,並在社子島上開鑿一條新河道,將基隆河這段河道拉直,並在新河道上建造了百齡橋以利兩地之間的交通。而位於士林夜市旁的基隆河舊河道,在截彎取直改道工程後,原本計劃要開闢成人工湖,後來因為缺乏經費,而於1979年填平(後來開發成為基河路和士商路)。
河道改道後之土地漸形荒蕪,故台北市政府於1979年6月變更完成基隆河中正橋至士林吊橋間之都市計畫,並委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北部地區工程處辦理「基隆河廢河道改善利用計劃工程」。
該工程於1982年5月30日開工,分為三階段施工,分別為整地及設置臨時排水與下水道、填沙與地質改良、道路與地下管線統一埋設等。首先進行埋設臨時排水設施工程,以打樁機埋設事先於中壢預鑄場製作之品管良好板樁、箱涵,以利清除該區汙泥並於固化後運棄,再以大興號抽砂船挖取淡水河河砂做為回填廢河道之材料,填沙完成後再施以首度引進國內之塑膠排水帶工程,以便加速該地區沉陷速度,提高黏土層壓實度,以利後續開發建設之用。
工程期間拆除了士林吊橋及中正橋(昔日士林中正路上跨越基隆河廢河道的橋),俾使廢河道兩側土地可供連接,以及建築擋土牆、覆以植披與填壓路面鋪設柏油之整地工程,最後於1985年8月交地予業主台北市政府。該工程不但改善士林地區排水及環境衛生,並促使該區繁榮,更使台北市多出42公頃可資運用之土地。
在基隆河改道前,座落於基隆河上方的士林吊橋是當地民眾往來基隆河二岸的重要聯絡通道,對於士林人而言,意義非凡。應當地居民要求,市府都更處將在承德公園(當年吊橋座落處)之轉角綠地上,塑造一個紀念空間,讓大家可以透過照片與文字解說,了解基河路發展的歷史與士林夜市周邊的發展沿革。
《認識士林吊橋》
連接社子與士林,東西向橫跨基隆河的士林吊橋(另名社子吊橋),於1937年動工興建,1939年3月竣工啟用,西連今大南路與承德路口,東接今大南路與基河路口,供行人與自行車通行;後來因為市府將基隆河截彎取直,並實施「基隆河廢河道改善利用計劃工程」,而於1985年遭到拆除。1997年通車的台北捷運劍潭站的外觀,即是以士林吊橋的模樣為藍本而設計的。
士林吊橋東端沿著大南路直走,便能抵達士林市場,亦是士林觀光夜市的入口;吊橋東側旁邊高出路面的獨立屋蓋在固定吊橋鋼索的橋墩上,橋墩邊的小斜坡曾是許多孩童課後的遊樂場(溜滑梯),橋邊的輾米廠再吵,也無損大家遊玩的興緻。
1979年基隆河廢河道整治完成規劃,1982年整地施工,1985年交地使用後,士林吊橋隨即遭拆除。
「士林紙廠拆除」的推薦目錄: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的未來- 看板CampusTou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拆除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拆除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拆除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 新案] 台北市士林夜市改建是真的嗎(第13頁) 的評價
- 關於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 :: 台灣觀光指南 的評價
士林紙廠拆除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大加分主張——【空間文化】
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財,是留給下一代的的瑰寶。
我認為,文化資產對我們這塊土地的意義,不僅是爭取讓實體的文史建物繼續留存,除了在文資審議的程序與理據上需更完善充分,最重要的是,在認列歷史建物後的保護、研究、規劃、管理運用也同等重要。
我們也應該思考,在產權所有者、市府文化局、所在社區之間,在文化資產的角色與功能,讓保存之後的活化使用能夠與社區居民產生連結,適度發揮公共功能,也能夠讓歷史悠久的建物空間再次產生意義,活在我們的日常之中。
由於私人產權複雜、公部門不積極、文資法與都更條例互相衝突等問題,非常多具備潛力的文化資產,不被政府機關重視而消失。最嚴重的問題是,已經具備法定文資價值或列冊追蹤的建物,因「文化局沒有實際權限保護已具備法定價值的文化資產」,遭到行政部門強制拆除或是人為破壞。例如:北投星乃湯、雲林議會舊宿舍群、新竹西大路溫宅「太原第」等文化資產。產權問題甚至讓建物在「文資審議中以莫名的理由而否決保留」。
台北曾有「東洋小巴黎」之稱,原因是日本統治時期蓋了許多馬薩式屋頂的建築,這是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相當流行的建築風格,可是現在的台北人卻鮮少人知道這些建築是否還存在,甚至根本沒人知道台北曾有這樣的美稱。
士林北投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大屯山、北投、社子到唭哩岸、石牌,見證了台灣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在陽明山上有美軍宿舍群與威權時期的行館、防空洞,在北投有歷史悠久的溫泉旅館與日式木造建築,在士林有先總統官邸與紙廠等文化資產。
我希望能夠將這些具備文史價值的紋理脈絡,並且讓這些故事能夠被市民傳頌,打破台北「市容醜陋」的印象,讓我們做一個有歷史文化記憶的台灣人,找尋屬於我們的根。
#六大加分主張 #空間文化
#議會新生聽你心聲
#選擇黃郁芬
#士林北投加分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voteyufen/
📱LINE
http://line.me/ti/p/%40vjd4690p
⛽️線上捐款
https://donate.spgateway.com/voteyufen/2018
💪芬工合作
https://goo.gl/forms/NPVjZdjOG9sqA1Zg1
📦捐贈物資
https://goo.gl/forms/58Nvs3NBPdvkYZoG3
士林紙廠拆除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士林區全區都計通檢及華榮市場公辦都更劃定案經北市都委會
第703次會議審議通過】
今日(2016/12/01)上午主持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03次會議,審議通過「士林區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有關天母、社子以及舊士林生活圈變更內容。其中,士林再生計畫包括萬寶紡織、新光醫院等公辦都更旗艦計畫之都市計畫變更案獲委員會同意,本次會議同時審議通過市府公辦更新之華榮市場更新地區劃定案。此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整合相關行動計畫之成效,預期將能發揮共伴效應進一步引動士林再生,讓士林地區除了能在居住、產業、觀光等機能持續強化之外,也能在質性上更作提升。
士林區通檢案分為五大生活圈,包括「陽明山生活圈」、「外雙溪生活圈」、「天母生活圈」、「社子生活圈」及「舊士林生活圈」,共計有65處變更,受理151件公民團體陳情意見。上(第702)次係針對陽明山生活圈及外雙溪生活圈進行審議,同時聽取公民團體陳情意見,本次會議續行就「天母生活圈」、「社子生活圈」及「舊士林生活圈」進行審議。其重要通過變更重點包括︰
■舊士林生活圈萬寶紡織之機關用地變更為商業區,並劃定為更新地區,回饋土地將提供青創產業發展空間,至於程序上則同意由市府另案採個案變更方式報請內政部核定。
■舊士林生活圈文昌路、中正路西北側,前經內政部都委會有條件同意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之工業區土地(即新興醫院、新光紡織),同意市府本次會議所提,在符合整體規劃相關原則下,允許北側基地(新光醫院)與南側基地(新光紡織)得視需要分期開發。
■舊士林生活圈基河路之士林紙廠基地,同意市府說明,基於地區發展需要,仍維持為商業區,另為改善東西向交通系統,後續整體開發時,基地東側臨8公尺寬計畫道路福德路131巷一側,應配合拓寬為10公尺或退縮至少2公尺提供車行或人行公共使用;至於原計畫所應回饋之20%土地,得視地區需要調整為當地所需之各項公共設施及相關服務使用。
■無使用需求之公共設施用地予以解編,則包括社子生活圈8號機關用地、葫蘆市場,以及舊士林生活圈萬寶紡織機關用地共計3處無使用需求之公共設施用地,變更為商業區、住宅區,以另作適切利用,助益地區更新發展之需。
【士林區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歷時5年共計召開24次專案小組會議,並經兩次委員會議聆聽民眾陳情訴求並進行詳細討論,除上(第702)次委員會議未審決之故宮西南側未徵收機關用地議題外,均已完成審議。市府表示有關故宮機關用地議題,刻正與故宮洽詢中,俟有具體共識將提送資料到會,由都委會續行審議。至於許多民眾關切的芝山岩地區景觀管制計畫案,在提經都委會進行兩次研議後,市府已於105年11月24日公告公開展覽,俟公展結束後,將併同相關民眾陳情意見,提請委員會審議。
本次會議同時審議通過位於美崙街南側,經鑑定為高氯離子建築物建議拆除重建之華榮市場的更新地區劃定案,市府後續透過公辦更新,基地地下規劃停車場供公眾使用,並配合將目前周邊道路路邊停車吸納移至地下停車場,改善周邊道路服務水準並提供更好的人行環境;低層部則規劃市場、圖書館等公共服務使用,高層部另提供部分公共住宅,以作為老舊士林地區相關更新案之中繼住宅。此外,都委會委員並請市府就華榮市場基地所在街廓範圍包含文昌路、中正路、美崙街與華榮街研擬整體都市更新行政指導計畫,引導未來該區老舊建築物進行都市更新,解決道路巷弄狹小,影響防救災安全的居住環境的課題。
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拆除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士林紙廠拆除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詠婷寫的 空凍:空間的生與死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王志弘所 ... ... <看更多>
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拆除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士林紙廠拆除 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詠婷寫的 空凍:空間的生與死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王志弘所 ... ... <看更多>
士林紙廠拆除 在 士林紙廠的未來- 看板CampusTou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節錄自夏鑄九老師的文章
在網路上找到的 有關士林紙廠的消息
原文為 "對台灣當前工業遺產保存的初期觀察:一點批判性反思"
記得好幾年前該案的設計師Ben Wood還被邀請來台大演講呢
....士林紙廠為私有企業,而且從頭到尾並未完成古蹟,或是工業文化資產相關
之指定程序。士林紙業公司的士林紙廠,前身為台灣造紙株式會社,建於
1918年,是全台灣最早的機械造紙廠。1980年代,新光紡織、士林電機、
士林紙廠,還並稱為股票市場的士林三寶,產業的表現出色。但是,由於土
地炒作的利潤高於製造業本業,終於,在1998年,士林紙廠宣布關廠。資
方關廠手段粗暴,退休金與資遣費也給得拖泥帶水,除了部分員工曾經提告
法院之外,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抗爭行動。等到1999年,士紙提出都市計
畫變更案,進行台北市都委會審議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與士紙工會提出了
工業遺產的抗爭策略,以文化之名,介入了與資方土地開發之戰。勞方要求
士紙建構士紙博物館、找回第一台抄紙機、優先聘用舊員工就業等主張。到
了2001年4月,都委會決議將老煙囪與董事長室的保存需列入整體開發計
劃。士紙則答應提供紙業勞工的文化歷史空間,並回饋廠區西北側土地做為
公園。但是,2001年11月10日,當都市計畫申請變更為商業區的案子已
經送內政部之時,士紙卻將80年的老煙囪拆除了!
在2002年,士紙送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過程中,由於業主表示,受上海新天地計
劃啟發,有意重金聘請設計新天地的美國波士頓建築師伍德班(Benjamin
Wood),規劃士紙廠房。在伍德班的構想圖裡,將士紙轉化為引領士林夜市升級
的旗艦,在設計策略上,保存清水紅磚立面,將原先不太受注意的加工間、鐵工
間、鍋爐間、警衛室都一起保存,聲稱將80年歲月的士紙重新打造為台北的“永
續傳奇”。於是,前段商場採低層,仿士林夜市既有動線,以令人熟悉的購物方
式將夜市消費者引入士紙所推出的新商場空間之中。由於該計劃對保存與再利用
的構想十分出色,沒有像台灣一般建商推案,一味追求容積率,都委會的專案小
組與委員會都很快地通過了該變更案,雖然,因建蔽率提高過多,要求台北市政
府再審查。可以想像,審查案回到市府之後,拆除煙囪的行為使委員十分不滿,
對工會言,更是傷口上撒鹽,而市府勞工局也介入推動勞工歷史的口述歷史研
究,以及,想將士紙捐地的公園轉化為勞動文化公園。結果,在勞工公園的設計
與集體記憶,以及進一步的空間詮釋上,引發了勞資雙方,甚至是各自邀請的設
計師之間(勞方邀請實踐大學設計系邱詠婷老師的學生參與),勞工局與發展局
之間,委員之間的不同觀點的衝突。目前,建築師的委託服務已被資方終止,據
說,資方還在觀望市場,當然,也有說法是正在考慮是否撤案,不再尋都市計畫
變更,退回轉往房地產的死角,把這塊土地上的建物完全拆除,改走對當前台北
的城市發展最沒有貢獻的一般性住宅房地產開發。若真如此,士紙案留下的就僅
僅是空間語言表徵層次(representation of space)的成果了,工會的口述歷史與設計
過程中確實已經產生了精彩互動,許多勞工的集體記憶與勞資關係,表現在廠房
的空間中,聞者動容。而象徵的空間(spaces of representation)的進一步表現,那
是伍德班未能完成的設計。於是,真實的空間(real space)最可能發生的就是,一
個最沒有想像力與前瞻性的不幸結局:一堆普通又多餘的台灣式“販厝”或是公
寓,壅塞在不適合做為住宅區的,已經過度擁擠的士林夜市旁。這是一個令人失
望的現實。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95.9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