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被不能旅行困到快要得憂鬱症的Yutopia。
旅行之於我有著強大的生命意義,兩年前,如果我的人生能夠用某一個畫面拍成紀錄片,那肯定是在機場輸送帶上來回奔走的畫面。旅行的意義從來不僅僅是放鬆或增廣見聞,在數不盡的飛行里程中,承載了我的學業、事業、愛情與夢想,當然,還有出社會後那些提醒我回歸本心的極地壯遊。
冷冽的、乾燥的、濕潤的、溫暖的、清新的、濃厚的、鹹的、甜的、苦的、怪異的,每到達一個城市,我總要先深吸一口氣,讓空氣中的氣味喚醒過去的回憶,或激發新的冒險...
氣味就是回憶的載體啊。
收到diptyque慶祝六十週年的「LE GRAND TOUR壯遊系列」時,我興奮的依序拆開不同城市的氣味,我先開了沒去過的兩個城市:米里斯香氛蠟與朱拜勒香氛蠟燭(老實說我連他們在哪兒都不知道哈哈哈),一如既往的diptyque風格香氣湧上,特殊的藝術包裝設計,光是放著就有股異國氛圍,讓我不禁期待可以飛的日子,要親自前往這兩個地點比對一下氣味。
此時我心裡有點複雜,現在想來,是久違的近鄉情怯感。
我打開裝著威尼斯淡香水的紙盒,羅勒、青椒與岩蘭草的香味,頓時讓我回到那個Google Map全失靈的小城。雖然位於義大利北部,有著水都之稱的威尼斯空氣還是較為潮濕,我來過這裡不下五次,有與朋友共遊面具節、報導雙年展、與媽媽環遊義大利,當然也在這兒萌芽過愛情。那時我24歲,與朋友們都不認同的約會對象秘密共遊威尼斯,我們從Santa Lucia火車站慢慢走到當時訂的Air Bnb,陽光透過巷弄間窗櫺上的紙風車,照在地上五顏六色。我們在威尼斯隨意亂走,走過無數個小橋,在古根漢美術館故作風雅,他說黑巧克力配優格gelato意外好吃,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儘管這段戀情坎坷不已,但美好的時刻卻與威尼斯的氣味一起封存了。
巴黎香氛蠟燭、京都淡香水的香氣也令人神往,以沒藥、舊書頁的獨特辛香、蠟木與巴黎石板街道氣味調成的巴黎,讓我想起那兒一間間富有生命的小店,我會在跑秀的空擋穿著華服衝進去逛逛,從巴黎人的眼角餘光裡了解自己真是時髦極了;代表著花道中「天、地、人」的焚香、玫瑰與岩蘭草,則帶我回到繁榮中帶點古意的京都,我與媽媽、表姐在鴨川的櫻花樹下喝著啤酒吃著便利商店的炸物。
我閉上眼,想像自己坐在飛機裡,帶著輕微的耳鳴望向窗外一望無際的天空,在一個又一個城市裡堅定與迷失,無論出走或歸來,每一段乘載著回憶的旅程,都是生命中的壯遊,而這些壯遊,構成了我的生命。
好吧,明天就選一個「LE GRAND TOUR壯遊系列」城市的氣味相隨,繼續去光復南路壯遊。
期許我與這些城市,很快能再見。
#誰也被悶壞了請舉手 @1010apothecary @diptyque #diptyque壯遊香氛特展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MaoMao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粽子睽違2年終於更新了~~😍 這次買了好多祇園祭的戰利品🙈🙈 🔗祇園祭限定品的預約連結🔗 https://bit.ly/3d4MTtO (下面還有得看~) 後祭剩最後一天,今天(7/24)以前我可以幫你們帶,有人想要嗎~~? 可以直接到我的首頁連結預約(*´꒳`*)(因為都是限量的,不一...
壯 圍 美術館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切都是賭博,都是邁向未知:草間彌生的執念藝術
盧碧颱風狂襲日本的風勢,將直島的著名地景草間彌生《黃南瓜》打入海中,引起外媒一陣報導。
1994年的一場《海景之中的現代藝術展》,打破美術館室內展覽場域的限制,將展品分佈在草坪、海岸線、營地,搭配瀨戶內海渾然天成的背景襯托,奠定直島場域藝術的起點,這顆南瓜因好評不斷,持續保留至今,也因瀨戶內海每年飽受颱風襲擊,目前已是第三顆南瓜。
自傳《無限的網》中,草間彌生提及南瓜吸引她的原因是:「南瓜胭粉未施的大肚子,帶給我強大的精神安定感,無法抗拒這麼可愛的外型!」因患有強迫性精神性官能症的她,會反覆關注感到恐懼的事物,她把糾結於腦中,揮之不去的憂鬱和執念,轉化成藝術表現上的聚積,不論是圓點的反覆塗抹,或是擺滿整個展間的軟雕塑。
密集鮮豔的藝術表現,讓草間彌生成為在世最成功的女藝術家,卻也象徵一路碰撞。
#不受家人支持的繪畫之路
出身松本市富貴人家的草間彌生,家中只盼她成為一名大家閨秀,找個富豪嫁了。但因爸媽的婚姻並不是很順遂,草間彌生時常背負媽媽的命令,跟蹤花名在外的爸爸,目睹爸爸周旋於不同女人的歡愉中,讓草間彌生從小對性心生恐懼;媽媽不安全感的歇斯底里也發洩在孩子身上,會突然從後方抽走草間彌生的畫作,或是沒收所有畫具作為威脅,使得草間彌生更躲進繪畫的世界。
因為一幅喬治亞歐姬芙的《黑色鳶尾花》,暗黑的生命黑洞與草間彌生的內心產生劇烈衝擊。她寫了封信,寄了幾幅自己的作品給遠在美國的喬治亞歐姬芙。沒想到,已是畫壇傳奇的喬治亞歐姬芙回信給草間彌生,激勵她帶著自己的才華到紐約自我宣傳。
為了逃離保守家庭的束縛,渴於繪畫成就的草間彌生,出發前將兩千多幅作品燒掉,以誓言要在紐約完成更優秀的創作,29歲的她,終於告別松本這座山城,看見波瀾壯闊的太平洋,踏向紐約的追夢之路。
#求生存求看見的美國夢
到了紐約的草間彌生,面對滿滿的身份劣勢。
那時紐約的畫廊圈,還是男人掌控,女藝術家的作品多是以聯展的名義展出,草間彌生是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名東方的女人。
為了突破畫廊界的權力高牆,她不惜一切,先是利用日本女性的神秘,身穿和服出現在公眾場合吸引注意;每一場畫廊的歡迎式,一定會打聽是否有大人物在現場,上前攀談,豪不掩飾尋求金主的意念。甚至,自作主張把作品送到一線畫廊,並散布自己作品在該間畫廊展出的消息,逼得畫廊不得不注意到她的作品。
但這顆大蘋果依然沒有眷顧她,屢屢在藝術圈提出創新觀點的草間彌生,卻多度被同時代的男藝術家挪用創意,他們坐收名利,當時的草間彌生卻身無分文。
草間彌生在1963年的Green Gallery發表了《陽具椅》,她將性的恐懼轉化成滿滿的軟雕塑,即便同個展間有普普藝術家James Rosenquist、極簡主義代表Donald Judd等更富聲望的藝術家,大家的目光還是會移回草間彌生的《陽具椅》,造成「沒有人會買,但每個人都在討論」的轟動。
草間彌生,以為她終於可以靠軟雕塑在畫廊擁有一席之地。
但那個展間裡還有Claes Oldenburg的一件紙糊雕塑,那時Claes Oldenburg還沒有運用軟雕塑,當時的男性藝術家也不會選擇帶有柔性印象的縫紉方式來製作軟雕塑。沒想到,後來Claes Oldenburg開了一個個展,全部都是軟雕塑的作品,讓草間彌生十足驚恐,其中ㄧ個日曆軟雕塑的作品《Soft Calendar for The Month of August》讓Claes Oldenburg聞名國際。
藝術家的妻子,向前與草間彌生說了句: I'm Sorry, Yayoi.
-
1963年的《千船會》,草間彌生再次利用軟雕塑的創作方式,他拍下自己創作的軟雕塑小船,將照片貼滿整個展間,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佈展方式。
摯友Andy Warhol 看到展區後,大力稱讚,沒想到Andy Warhol在1966年的展覽,也將作品《Cow C》貼滿整個展間。
深感錯愕的草間彌生,甚至將工作室的窗戶全封起來,深怕創意再次被收割。
-
1966年美國發射測量員1號登上月球,草間彌生抓到當時人類對無限探索的沈溺,她同年展出的《草間的偷窺秀》,鏡屋裝置打破原有的空間界線,八角形的房間滿是燈光的絢麗,觀看者不再是掌控作品視線的掌舵者,每個人都受草間彌生的帶領,突破藝術史表現的可能性。
過幾個月後,Lucas Samaras在更有聲勢的Pace Gallery展出《Mirror Room》,再次潑了草間彌生一身冷水,現實告訴她:自己始終沒有被真正的藝術界接受。
接二連三的沮喪,逼得草間彌生從窗戶一躍而跳,所幸撞到一臺腳踏車,改變撞擊的角度。
#藝術應該是為了普羅大眾
草間彌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叛逆,大概就是1966年威尼斯雙年展,她在未經過官方同意下,自行加入展演行列。
在義大利館前的庭院放置了1500顆從佛羅倫斯訂製的鏡面球,並插上一個牌子:出售你的自戀,一個兩美元!
這就像一場百年歷史的藝術殿堂,好不容易要高空釋放昂貴絢麗的煙火了,草間彌生卻不斷朝著場內丟水鴛鴦。官方單位驅足草間彌生不要在場外兜售,她卻回:「這就像賣熱狗和冰淇淋一樣呀!」
#離家多年卻從日本再次爬起被世界看見
尼克森上台後,美國的社會氛圍日趨保守,更加鞏固畫廊界的白人男性主義,大膽突破的草間彌生再次被藝術圈邊緣化,44歲的她回到日本。
因過去多場反越戰裸體乍現的藝術行動,讓草間彌生在日本媒體被嚴重醜化,不僅被母校從校友名冊除名,連家人都怕被指指點點,在雜誌發刊那一天,把書局所有能買到的雜誌全數買回家。
在紐約被忘記,在日本被誤解的草間彌生說:「整個日本好像都覺得我很丟人現眼。」
接下來十幾年間,沒有一間紐約畫廊記得草間彌生的作品,但草間彌生持續她轉化創傷的執念藝術。
直到一場富士電視台的展覽,讓草間彌生的作品再次被發現,1989年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草間彌生:回顧展,讓草間彌生重新贏回藝術圈的矚目。
四年後,日本藝術史學家Akira Tatehata說服政府,讓草間彌生成為首位代表日本參展威尼斯雙年展的個人藝術家,那位1966年被威尼斯雙年展請警衛驅趕的草間彌生,到代表日本參展,這一口氣,她掙了27個年頭。
後來,國際開始掀起草間彌生旋風,原本的松本之恥,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大型個展,並對台下的人說:「我終於讓松本鄉親感受到世界對我的認同了。」
這位透過畫筆與自身精神疾病長期和平共處的藝術家,多次打擊,依然重新站起,每一顆點點南瓜的背後,都是草間彌生延展生命的可能性── 那道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
-------------------------------------
創作的心境資訊是從草間彌生的自傳書籍《無限的網》與紀錄片《草間∞彌生》獲得。
此篇致敬這位自己長久關注的藝術家,也希望下次不會再有臺灣記者寫成渡邊直美的南瓜了。
壯 圍 美術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次買了好多祇園祭的戰利品🙈🙈
🔗預約祇園祭限定品點我 https://bit.ly/3d4MTtO 🔗
後祭剩最後一天,今天(7/24)以前我可以幫你們帶,有人想要嗎~~? 可以直接到我的首頁連結預約(*´꒳`*)(因為都是限量的,不一定可以帶到所有人要的數量,但是我會盡力!!!)
我每年一定會在祇園祭買的就是當年的粽子(ちまき)!一起用粽祈求疫情快點結束吧!上面的紅白紙條好可愛~~ 去年因為祭典取消,我家門口一直是前年八阪神社的粽子,終於可以換新了~~~~~~~ 也入手了超可愛的迷你月鉾!感覺家裡隨時有小型祇園祭〜都好像聽得到祭典的樂器聲了~
去年祇園祭完全被取消,今年是小規模舉辦,以沒有路邊攤,山鉾數量減半,山鉾遊行也取消的方式進行。並且在8pm左右結束(以往的肖山都是會熱鬧到晚上10點多那樣)
⛩️祇園祭豆知識⛩️
粽子是什麼?
在日本為了疫病退散,會在玄關內側掛上粽,祈求一年的平安。一年後再將家內的粽拿去神社納礼歸回。去年沒有祇園祭所以我家門口的粽子一直是前年八阪神社的粽子,今年我買到月鉾的粽子了~
關於月鉾
月鉾是33座山鉾裡面最大也是最重的一座。同時裝飾也最精緻細膩,以及華麗。被稱為移動的美術館。我每次最期待的就是看它~~~ 去年入手的粽是八阪神社的,今年決定把我覺得最美的月鉾帶回家~~~😍😍😍
祇園祭是什麼?
祇園祭是最初是為了疫病退除而開始,祈求了1200年平安的祭典。是八阪神社為期一個月的盛大祭典,是為京都三大祭之一。每年祇園祭開始後彷彿京都市中心開了一場大型盛會。山鉾遊行的一週前京都市內就會部分封路,在巷子內開始搭建各個山鉾。前祭是一長刀鉾為首進行的遊行,牆面10分壯觀!路線上的狹窄巷弄、高聳的鉾頭,是進行更加困難、平衡難以維持。遊行是需要指揮還有眾人同心協力才能辦到的難事,因此總是在山鉾好不容易成功轉彎時聽見圍觀民眾的歡呼聲!我在祇園祭直播過幾次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到呀〜?(*´∀`)♪
壯 圍 美術館 在 MaoMao 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的粽子睽違2年終於更新了~~😍
這次買了好多祇園祭的戰利品🙈🙈 🔗祇園祭限定品的預約連結🔗 https://bit.ly/3d4MTtO
(下面還有得看~)
後祭剩最後一天,今天(7/24)以前我可以幫你們帶,有人想要嗎~~? 可以直接到我的首頁連結預約(*´꒳`*)(因為都是限量的,不一定可以帶到所有人要的數量,但是我會盡力!!!)
我每年一定會在祇園祭買的就是當年的粽子(ちまき)!一起用粽祈求疫情快點結束吧!上面的紅白紙條好可愛~~ 去年因為祭典取消,我家門口一直是前年八阪神社的粽子,終於可以換新了~~~~~~~ 也入手了超可愛的迷你月鉾!感覺家裡隨時有小型祇園祭〜都好像聽得到祭典的樂器聲了~
去年祇園祭完全被取消,今年是小規模舉辦,以沒有路邊攤,山鉾數量減半,山鉾遊行也取消的方式進行。並且在8pm左右結束(以往的肖山都是會熱鬧到晚上10點多那樣)
⛩️祇園祭豆知識⛩️
粽子是什麼?
在日本為了疫病退散,會在玄關內側掛上粽,祈求一年的平安。一年後再將家內的粽拿去神社納礼歸回。去年沒有祇園祭所以我家門口的粽子一直是前年八阪神社的粽子,今年我買到月鉾的粽子了~
關於月鉾
月鉾是33座山鉾裡面最大也是最重的一座。同時裝飾也最精緻細膩,以及華麗。被稱為移動的美術館。我每次最期待的就是看它~~~ 去年入手的粽是八阪神社的,今年決定把我覺得最美的月鉾帶回家~~~
祇園祭是什麼?
祇園祭是最初是為了疫病退除而開始,祈求了1200年平安的祭典。是八阪神社為期一個月的盛大祭典,是為京都三大祭之一。每年祇園祭開始後彷彿京都市中心開了一場大型盛會。山鉾遊行的一週前京都市內就會部分封路,在巷子內開始搭建各個山鉾。前祭是一長刀鉾為首進行的遊行,牆面10分壯觀!路線上的狹窄巷弄、高聳的鉾頭,是進行更加困難、平衡難以維持。遊行是需要指揮還有眾人同心協力才能辦到的難事,因此總是在山鉾好不容易成功轉彎時聽見圍觀民眾的歡呼聲!我在祇園祭直播過幾次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到呀〜?(*´∀`)♪
壯 圍 美術館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轉緩,久困於家,所有人都急不及待出走。我們特意搜羅今月活動,為各位解饞,讓我們一同走進久違的文化空間。
首看,我們來到了大館賽馬會藝坊,走訪新展《言語不通》。展覽由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劃,展題源於加藤翼同名作品。走進展場,是人和藝術家通過作品對話,但若文化背景不同,訪客和創作者又是否會有語言障礙?超越言語的互相理解又是如何做到?
接着,劇荒近半年,終於迎來今年第一套大型音樂劇《一水南天》。過去,布萊希特批判傳統劇場虛幻淫糜,是使觀眾抽離現實的毒品。身處同樣動盪的時代,進入劇場看戲似乎總帶着一份罪疚感。自2017年末圍讀後,劇迷們引頸以盼的《一水南天》終於正式公演,卻偏偏遇上疫情,可幸兩團未有放棄,堅持排練,或許一套史詩式音樂劇也該如其主角,在磨礪中茁壯。就讓我們聽聽兩位導演的想法,了解他們眼中這套屬於香港人的故事《一水南天》如何反映這個不安的時代。
最後,在這個不安的時代,結婚大概是一場對未來的冒險,卻也是在芸芸不確定中找上一人相扶的一葉輕舟。在這趟冒險之先,是一個名為婚禮的重要儀式。這個Wedding planner希望為 Luvin 菁瑋 解難,豈料她與 Adam Shek 早有計劃,要去《第99屆香港結婚節暨夏日婚紗、美容化妝及秀身展2020》,親自當婚禮主策。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壯 圍 美術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