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創辦人柳井正:「夏天賣關東煮」、「冬天吃冰淇淋」,是我從小七學到最重要的事!】
過去超市受飲食文化常識的影響,認為關東煮這種熱氣騰騰的東西是在寒冷冬日吃的,而冰淇淋則是炎熱夏季的食品。因此,天氣一變暖,就把關東煮從貨架上撤下來;天氣一變冷,就縮小冰淇淋的櫃檯。
但是,7-11 便利店卻反其道而行之。即使在夏季,收銀台旁邊的顯眼位置也醒目地擺放著關東煮;即使在冬季,冰淇淋也仍舊佔據著店裡的絕佳位置。結果賣得非常好。正因為能夠從顧客的角度來質疑常識,才能開拓了前所未有的新市場。這種商品設置方式之所以獲得成功要歸功於…⬇️⬇️⬇️
📮一天一篇精選好文,商周IG幫你畫重點:http://bwnet.psee.io/UU8ZF
夏商周位置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商朝如何統治和日常生活?|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商代有很多方國,方國在殷墟甲骨文中稱為「某方」「多方」「邦方」等,方國首領可稱為「候」「伯」「邦伯」「任」「田」等。這些方國多由各部族獨立發展演變而來,與商王國缺乏內在聯繫,因而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諸方國與商王國的關係錯綜複雜,有的始終為敵,有的或降或叛,有的長期結盟。
商朝並不是大一統的國家,而是一個以商王國為主體的鬆散聯盟。
殷商與方國是同盟關係,而商王影響力取決於商王國勢力的興衰,只有在政治和經濟實力雄厚之時,商王國才能凌駕於諸方國之上,形同中央王國。這時,商王才能以諸侯之長和盟主的身份對外行使王權,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國首領。這種命令稱為「呼」 或 「令」。殷墟卜辭中有許多商王「呼」(「令」)某候、某伯的記載,說明商王對這些方國有一定的支配權。就連西方最強的周國,名義上同樣也承認商王為天下之共主。(雷海宗《國史綱要》)
商王對這些外部方國,只能以武力服人,而非以德服人。古人用「德化」或「德澤」這類詞彙表示君王聖德遠播四方。大國要謀求對小國的控制,就需要毅然地進行征伐,而支配征伐的靈力就是「德」。商、周二代的「德」就是靠征伐來實現的。
商代當時大國與小國是城市與城市的關係。城市國家很容易被征服,為了使統治永久化,有時不得不頻繁地進行征伐。
商代是城市國家,只要將對方的城池攻克,那麼對方就臣服了,再搶點戰利品和人民就可以得勝回朝。
商代時期還有大片空白領地,對商王國來說,沒有足夠多的人將這些領土全部佔領,當時是將主要敵對力量消滅,然後發佈命令讓佔領區的人民執行就可以了。這些政策稱為「律令」,同樣也是「德」。被佔領城市國家需要對中央王國表示臣服並定時朝貢。
商代時期建都要考慮環境條件,水源、地形、位置與交通、自然資源等因素。
大河支流沿岸多有商人聚落群,這樣的選址取水方便、可利用水運、便於農作,還能防火。考古發掘,商代聚落有城牆、城壕,聚落由內向外的排水設施。
為了保護居住環境,商代城址中手工業作坊大多數位於城址邊緣。為保證水源的清潔,商代水井許多打入生土下面的岩層,為防止泥沙混進井水,還有濾水設施。處理固體廢棄物,商代也有法律的規定。《韓非子.內儲說上》曰:「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廢棄物要堆放在指定位置。
商代聚落的選址、規劃、建築及環保等體現了和諧的人地關係。商代曆法和物候學知識表明了商文化的先進性,商的文化逐漸向四周擴展,傳播到長江流域和四川,對南方文化產生了影響。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夏商周位置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治切割歷史 文化斷根難凝聚
王伯元/創投及科技業者(台北市)
108課綱中,國二歷史從中國史改為東亞史,有教師批評三國史、武則天等內容都被刪除或簡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是一○八課綱一周年,歷史教科書已有了大幅度的更動,除了在所謂「略古詳今」的架構下中國史大幅縮水,且用「南島語族」取代了中華民族,用「多元文化」來取代「中華文化」,另外也否定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歷史脈絡。這樣歷史教科書引起了很多爭議。
但近廿年來,中學生課綱成了政治及意識形態博弈的前哨。因為政治上的「拒中」及「去中」,「去中國化」從主權、經濟,一路延伸到教育、文化上。近年來國高中學生的國文、歷史、地理、公民等科目,都有顯著的「去中」斧鑿。甚至過分美化日本殖民時代的統治,以淡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就拿最近引起爭議的八年級歷史課本為例,中國古代史已被簡化得支離破碎。從商周到隋唐的二千四百年歷史,在教材中僅占一千六百字,在部分版本的教科書已看不到楚漢相爭及三國史。這種以扭曲的歷史觀來切割民族的文化臍帶,從基礎教育來斬斷兩岸淵源脈絡,會讓台灣的年輕一代不再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有任何關係,進而達成社會及政治上的「去中國化」的目的。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幾百年來有著不同的移民及統治者,各自對台灣有所貢獻,也豐富了這塊土地的生命及文化。台灣的歷史就是這些共同記憶的累積,缺了任何一塊,都無法完整呈現台灣的真實面貌。當然,因為立場及記憶的不同,對於同一事件我們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及看法,但是不管基於那種史觀,都不能偏離史料及史實。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自大陸各地移民到台灣,從最早期的漳州泉州等閩南人,到後期隨國民政府自大江南北撤退到台灣的所謂「外省人」,因此包含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都是中原華夏移植到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儘管中間有過荷蘭、日本的短暫統治,又有原住民、西班牙、歐美等文化的影響,但台灣文化的主體仍是中華文化,這是無庸置疑的。
不管要如何「去中」,我們的血統裡有著華人的基因,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還是保留著大量中華文化的傳承,無論在宗教信仰、風俗節日、飲食習慣以及倫理價值上都無法與中華文化切割。我們會去拜關公,跟著媽祖遶境,會在農曆過年時團圓圍爐,也會在即將來到的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中華文化在台灣有著豐富的底蘊,世代的傳承,早已滲入我們的骨髓靈魂,如何切割得掉?
台灣可以在政治與中國大陸切割,但卻不能否定中華文化與歷史根源。否定了過去,等於是否定了現在,而不了解現在,又怎能創建未來?台灣不要為了一時的政治目的而抛棄這些可貴的資產,讓後代子孫成為忘卻自己文化,不懂歷史根源,沒有民族認同的失根浮萍。如果整個社會老中青三代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及文化歸屬,那麼這個國家又如何凝聚向心力及認同感?
教育肩負著培育人才與傳遞文化的重責,影響了個人的未來、社會的安定以及國家的興衰。但是教育的成果不像產業投資那樣可以收立竿見影之效,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且一旦政策錯誤,方向走偏,將牽連數代子孫,危及國家長期發展。「政治」不應該等於「文化」,盼望政府能跳脫意識形態束縛,用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百年大計,以培育出兼具優良文化特質及國際競爭實力的人才,那才是台灣之福。
夏商周位置 在 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在左傳、國語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的文句不勝枚舉引用的都是西周、春秋時人的話。 ... 同樣的爭議也發生在夏朝是否存在在商朝都沒有前朝的記載 ... <看更多>
夏商周位置 在 甲骨文不記載夏朝,為何周朝卻知道夏朝?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眾所周知,殷墟甲骨文中沒有記載夏朝,一個“夏”字都沒有。如果說是因為夏商周“夏”字不同寫法,但甲骨文中在提及商湯時,也絲毫沒有提到“革夏”偉大功績 ... ... <看更多>
夏商周位置 在 Re: 夏商周是一脈相承,還是平行發展- historia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Re: 夏商周是一脈相承,還是平行發展 ... 二里頭文化所在位置就是商的西都,即西亳。 ... 我們課本一下子就說是夏代好像不太好,而且就算是夏代,也是夏末商初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