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若發現媽媽一個人在客廳,電視轉大愛台,都會害怕的躲到遠處不敢靠近,理解力有限的我不明白大人的世界,只直覺「是不是發生不好的大事了?」才讓媽媽的心情糾結到需要靠法師開釋才能平復,我現在的歲數和當時坐在沙發上的媽媽差不多,也經歷過一些風吹雨打,偶爾暴雨狂風,如果能掉進時光漩渦回到過去,我很想靜靜的走到媽媽身旁坐下,拍拍她的肩膀,對她說「何止大愛台?不管是木魚、佛珠、經書…甚至是十字架!能紓壓的統統都給我來一份!」(笑)
常會傳出這種社會新聞,婦人因辦事發生突發狀況,當場理智斷線對服務人員歇斯底里咆哮,甚至不顧眾人圍觀拍桌大暴走,不是指眼睛長在頭頂上要仗勢欺人的案例,而是言行舉止已經過分誇張到瀰漫詭異氛圍,應該是事有蹊俏,案情不單純,嚴格比較起來我在30歲前的人生只算的上是三不五時撒上點憂愁,並沒有太大的煩惱要掛心,看到這類新聞就只是見不賢而內自省,暗暗叮囑自己老去之後千萬不要變成無理取鬧的潑婦,但在這些年走過一場場成長的洗禮後,心靈自力昇華,思考事情時能多一層過來人視野的假設,我想著,這些表面看起來情緒化的老婦人,心裡一定正存著什麼悲傷事把她壓的喘不過氣吧,才會因為一件小事的刺激,就讓她大肆洩洪長久以來一直找不到出口的負面情緒。
失控,其實是種求救的訊號,是自己為了拯救自己的一種脫序行為,當身體裝載太多接受不了又排解不掉的壓力,全身緊繃到不能再緊,負荷攀到頂點的那一瞬間,自我防護機制便會打開閘門,全權釋放生理上再也無法幫忙抵擋的心理壓力,失控的人不是故意的,他們只是再也承受不住,潛意識想要救自己而已。
《每個人生的hashtags都不同,
但一定都曾貼上過 #絕望》系列
梅姬LU 思維創作|個人品牌經營|財務規劃指導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業,
橫跨銀行、證券、人壽八年金融界業務資歷,
從本土龍頭銀行年度排名中嶄露頭角,躍升前三大外商銀行客戶關係維護經理,
現攢夠經驗值,匯聚能力,決定成就翻新。
外商 生理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5樓高的海上風機這樣建成 海事工程防疫 台電積極迎戰(12/17/2020 台電月刊)
採訪、文字—陳文姿、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王鴻俊、羅友辰,海域風電施工處 李德軒、張鎮麟 協助—Jan De Nul Group、營建處、海域風電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2020年9月,因新加坡鎖國而延後抵臺的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終於傳來臺灣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完成的喜訊。
離岸風力發電第一期計畫是台電從陸域走向海洋的開端。對內,台電擔任監造的角色,須確保工程符合標準、風機穩固屹立。對外,台電是開發商,無論在中央防疫或地方溝通,都要帶領整個團隊完成任務。
「我們絕對是一板一眼,就算沒有前例可循,很難也要做!」台電陳慰慈副總經理說。
深潛布局的離岸風電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逐步實踐。2019年臺灣第一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完工啟動,標誌海上發電時代來臨。2020年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接力登場,進入海上施工期。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計畫由21部裝置容量5.2MW風機組成。總裝置容量達109.2MW,估計年發電量超過3.6億度,相當於9萬個家戶一年的用電量。受疫情影響,今年完成2部風機的建置,其餘預計明年中左右完工。
台電離岸一期風機的塔架總高66.8公尺。風機葉片長達62公尺,加上部分在海面上的水下基礎,整部風機在海面可見的高度約160公尺,相當於45層樓高。水下基礎由套筒桁架(Jacket)與鋼管樁(Pin Pile)組成,每根鋼管樁深入海床底下 63 公尺到 82 公尺不等。
這是台電首個離岸風電工程,由比利時商楊德諾(Jan De Nul)與日商日立擔任統包商。現場監造由台電2016年成立的「海域風電施工處」(以下簡稱海工處)負責,找來經驗豐富的青山施工處當班底、加上四至五成新進的生力軍。
在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具備40年資歷的陳慰慈表示,興建離岸風場對台電與本地廠商而言,都是全新經驗,初期發展需要仰賴外商與國外顧問公司。「不過萬事、萬物原理都相通,在管理面,不外乎掌握進度、合約、工安、環保、組織、人力、預算等關鍵。」
海域與地質調查 為建置風場前哨
2018年,海域調查與地質鑽探工作率先展開。海工處第一檢驗隊蔡殿豐經理與團隊新血張鎮麟工程師共同打前鋒,登船進行監造與檢驗。
蔡殿豐說明,台電離岸一期風場的水下基礎採用四腳套筒桁架,每座套筒桁架由4支鋼管樁撐起,總計84支,每一支深入海床的深度跟強度都不同,需要依據地質調查設計。鋼管樁上各有編號,確保每一支都打在正確的位置、正確的深度,上面的套筒桁架才能穩固的立起、支撐風機。
要將海上發出的電力送到陸地,必須連接海底電纜、陸纜、再接到變電所,升壓到161kV後,與全臺電網連結。因此在地質調查結束後,進入設計與製造階段,同時陸纜、陸上變電站等陸地工程也一併展開。
「考量東北季風,一般而言國慶日到翌年青年節之間不做海上施工」陳慰慈說。原本今年度理想的規劃是,3月當強勁的東北季風逐漸進入尾聲,就可以展開為期6個月的海上黃金施工期,但2020年第一季起卻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今(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全球性工程投下變數。跨國旅行、國際船舶入境隨著疫情升溫,變得敏感而複雜。這對極度仰賴國外技師與專業船舶的離岸一期風場形成極大挑戰。
「灰船變白船」防疫應變大考驗
我國於3月19日起,限制未持商務履約證明的外籍人士入境。4月,磐石艦染疫事件爆發。7月底,彰化外籍風電工程師染疫風波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敢鬆懈。
為了協助亟需輪班休息的外籍技師與船員下船,台電營建處張劉國處長、葉英傑計畫經理與計畫室同仁四處奔走,向航港局、關務署、疾管署、經濟部、能源局、國營會等單位尋求協助,擬定下一份份的預防感染措施、監督計畫、應變流程。
船隻與人員防疫為何如此複雜?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解釋,當時國外疫情尚未控制,加上磐石艦前例,來自海外的工作船被歸類為高風險的「灰船」,國內船舶因臺灣疫情控制得宜,則歸類為低風險的「白船」。為保護國人,白船與灰船嚴格禁止接觸。
不過,離岸風場的工作特性,船隻接觸幾乎是常態,例如,外籍大型工作船通常連續工作不靠港,人員交換與輪休都仰賴小船運送;海事工程常需不同船舶共同完成等等。既然接觸在所難免,將灰船變成白船,成了台電的新任務。
今年台電共協助5艘工作船變成白船。簡單來說,灰船變白船的程序只有兩種──「全船檢疫」或「全員更替」,但實際執行卻很複雜。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打樁船Aegir、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分別寫下三段艱辛的歷程。
Willem De Vlamingh船上人數較少,加上佈纜工作跟其他船隻接觸不多,採用的是海上全船檢疫14天。隔離結束後,再全船靠港消毒。
有船員經歷的海工處第三檢驗隊曾昱弦工程師,是台電第一批考試錄取的「海事工程人員」,登上佈纜船執行第一次海上監造任務。他說,全船得知「即將開始隔離」當天,長久的壓力瞬間釋放。在設備與補給準備就緒後,隔離正式開始。船上進行高標準的隔離,完全杜絕外船接觸,甚至發生過糧食不充裕的窘境。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船上人員早日回家。
Aegir船則因工作人員眾多,加上打樁與設置套筒桁架必須與其他船舶接觸,難以找到可以完全隔離的空檔。Aegir因此維持了較長的「灰船」期,所以船上工作人員下船必須再接受14天檢疫,或接受快篩後出境,直到全船完成檢疫。
6月,已延宕3個月的打樁作業終於展開。曾擔綱地質調查大任的張鎮麟也登上打樁船Aegir,見識到Aegir令人印象深刻的吊掛控制能力。他描述,一根鋼管樁重達300多噸,直徑3.1公尺,長約70公尺,Aegir卻能以公分等級精準控制這個龐然大物,實在不容易。
同時期,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也展開工作。海纜的施工分兩種,在風機與風機間的陣列海纜是以「沖埋」方式鋪設。高壓水柱沖出約2公尺左右的壕溝,再把海纜放進壕溝裡。靠近潮間帶的輸出海纜則是採「水平導向鑽掘工法(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以減少海水擾動,降低對沿岸養蚵漁業的影響。
曾昱弦表示,台電對海底電纜工程並非毫無經驗,林邊至小琉球的海纜、臺澎海纜都值得借鏡。進入台電後,他持續研究案例、風電工程、工程契約等。船上也有台電外聘的資深外籍工程顧問,有問題都能即時討論、確認,因此監造過程並未遇到太多困難。
安裝船因疫情延抵 仍完成兩部風機
鋼管樁打樁完畢裝上套筒桁架後,緊接著是風機安裝與測試。在疫情中趕工的風場卻面臨雪上加霜的難題。由於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須配合台電風機型號進行吊臂改裝,然而前往新加坡進行改裝作業的Taillevent不幸遇到新加坡疫情鎖國,延至8月22日才到達臺灣。在事前充分準備下,規劃以最少的船員將船隻開來臺灣,靠港後與預先入境且完成檢疫的人員交換,順利變成白船。這也是「全員更替」的首例。
Taillevent完成檢疫後,隨即趕往彰化風場。9月15日傳出捷報,完成今年度第一部風機安裝。但在完成第二部風機後,遇上東北季風來臨,只能黯然返回到臺中港,但仍戮力完成臺灣海峽2020年唯二兩部風機。
這是台電第一次的離岸風電工程,因為疫情攪局,施工期不得不展延,只能等待2021年4月繼續施工。至於已完成的兩部風機,能否在今年底之前「發出第一度電」? 陳慰慈副總經理坦言,「必須看老天臉色」。因風機內的電力系統還必須接到電纜、通過測試,才能將離岸風場電力送到電網,在年底之前,只能碰運氣抓緊好天氣施工。
甫於11月上任的海工處處長潘元章說,「並不是安裝好風機就有電可用」,在海纜、電纜到位後,還必須經過冷測試、熱測試等程序,平均仍需要20多個工作天,才能送電。今年的兩部風機在9月完成安裝後,就面臨東北季風帶來的惡劣海象,施工隊伍只能隨時待命並盯緊氣象預報,趁寶貴的晴朗日子出海施工。是否年底完成送電,「我持樂觀但審慎的態度。」
「我也知道這是靠天在做事,無法強求,但是難免心裡都有焦慮,也有懊惱、擔憂。」海工處機械組陳世枰經理精神喊話說,「明年我們會趕快奮起直追!」
海工處挺住疫情壓力 監造海事作業
在這次疫情中,海工處共派出21人到船上監造。無論是登上外籍工作船、或是乘著小船在風浪中往返,他們都是最辛苦的工作人員。以登上佈纜船Willem De Vlamingh的曾昱弦為例,原定工作7天後下船,卻因船隻接觸管制、加上彰化外籍工程師確診事件,無法進行船上工作人員交換。等到全船海上隔離期間過後,9月1日下船,在船上共待了40天。
同時期,海工處林師伃工程師則駐守打樁船Aegir,她是離岸風電監造任務中唯一的女性。原定上船工作14天,然而等到船隻靠港上岸,已是30天後。靠港後隨即轉往防疫旅館,開始14天的居家檢疫。
雖然工作的船隻不同,沉重、緊繃的氣氛卻是相似的。林師伃解釋,離岸風電外籍工作人員的工作型態與陸地工作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大多每週工作7天、每天12小時,持續上班5週後離船,這時候他們才能真正放鬆休息。延後休假對心理跟生理狀況都產生影響,加上靠港的日期不確定,浮動與不安感更加強烈。
「船上外籍技師會跟你說,他想要回家。」曾昱弦說,延後休假加上各國的防疫隔離規定,可能導致數週的休假完全泡湯。他對這些情況感覺無奈,但不知能做些什麼。
離岸風電的防疫是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離岸風電通案防疫措施計畫書」從1.0版、2.0版、修正到3.0版,並納入「防疫計程車」概念的防疫運輸船,配套機制更見完善。
營建處高淑娟計畫工程師特別感謝許多協助台電風場檢疫作業的官員,「現在防疫機制簡化,文件品質把關愈來愈好,時間跟流程都更能掌握。」
台電離岸一期風場在2020年多變的新冠疫情中首當其衝,也以親身經歷對防疫進程提出實務與改進建議。走過這段辛苦路,明年登場的風場工程面對疫情將更加從容。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4331
♡
外商 生理假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女人該凍卵嗎?卵子的依歸是什麼?
以上,是我在寫「未來媽媽」,郭沁這條線,想拋出來讓大家討論的議題。
文章很長,但值得思考。這不光是生育問題,還是人生問題。😇😇😇
一個34、35歲,依然單身的大齡女子,恐怕很難不面對這個問題:嘿,親愛的,妳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如果妳早就打定不想生,以下文字可以略過,繼續享受妳自由快樂的逍遙日子。「不想生」跟「不能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
如果妳想生,有對象嗎?他想生嗎?
如果沒有對象,隨便找一個?如果不想將就,那怎麼辦?卵子不能等啊!
不用高喊兩性平等,懷孕這件事天生就不是公平的。
精子是工廠,每天都可以新鮮製造,產地直送。
卵子是倉庫,出生那天就已經決定好數量,全部存在倉庫,等青春期後每月放送,35歲,表示卵子已經待在倉庫35年,蒙了點灰、微微泛黃,賣相不怎麼好…..
35歲真是尷尬。
妳的事業正在起飛,不論在哪個產業耕耘,工作十年,都漸漸熬出點頭,也許有一個升遷機會,這時候,妳選擇成就自我,還是停下來生孩子?
一懷孕,種種風險提高,之後坐月子、育兒照顧等等問題接踵而來,回得去職場嗎?那奮鬥十年才換來得位子,會等妳嗎?
如果選擇了事業,也極可能發生「能生的時候不想生,想生的時候生不出來」的窘境。
如果沒有對象,眼睜睜看卵子老去嗎?
未來萬一出現了心愛的人,兩人想要生孩子,卻沒卵子,該怎辦?
拜醫學發達之賜,有了凍卵這項技術。
開始聽見流傳一句話:「凍卵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吞下這顆藥,以後就不會後悔年輕的時候沒生,是一種買保險的概念。
國外一些大企業,臉書、蘋果、微軟等等資助女性員工凍卵,美其名是讓女人不需要被生理時鐘趕鴨子上架,同時保有職場與生育的雙贏。
可真是如此嗎?
🌼🌼避免不能生?還是鼓勵晚生?
有一種觀點,認為凍卵是一種綁架,讓女人在可以生育的黃金歲月,好好為公司賣命,可傳遞的價值是什麼?是工作比家庭重要,工作比找尋人生伴侶重要,工作比什麼都重要。
你可能不知道,一開始冷凍卵子是因為有些女人生病(好比乳癌),可能要進行化療,所以才先把卵子凍起來,「避免未來不能生育」,可如今凍卵卻像是鼓勵女人「延遲生育」。
如何讓職業跟家庭不需要二選一?根本解決辦法應該是創造友善的工作空間,不管是育嬰假、哺乳環境、托嬰環境……當然我知道那是理想,我生了兩胎之後,才體會到職業婦女的悲哀,而我的閨密,她在請育嬰假的時候,直接被公司通知不用回去上班了,當時我十分憤慨。
更別提,今天公司有一個升遷機會,老闆會選擇一個要請假生產的女人,還是一個馬上可以賣命的男人?
🌼🌼可能更強化了女性生育功能
未來媽媽裡面,外商女性經理表達了一種觀點,認為凍卵的技術其實是更強調女人的生育功能。
她說:「以前沒這項技術,錯過了生不出來,那就認命。……現在呢,不但要後悔年輕時沒生,還要後悔可以凍卵的時後沒凍卵,變成雙倍的後悔。好像老天給了妳子宮卵巢,又給了妳可以延長使用期限的法寶,妳卻沒有物盡其用,都是妳的錯。」
說倒底,女人就必需要承擔所有後果,哀哉!
🌼🌼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
如果沒有對象,卻想要當媽媽,怎辦?
大齡女子郭沁跟崇尚自然的大志也有一番辯證,他們的辯證是大志認為,如果沒有對象,何必要生?小孩應該是……透過兩個相愛的人,在充滿愛的家長大。
郭沁不以為然,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如果是愛,那麼一個有經濟能力充滿愛的女人,為什麼不能獨自養小孩?如果你的前提是家,現在這個世界,多元
成家,有什麼不能被接受?
更何況,現在社會充滿「喪偶式育兒」,一個不襯職的爸爸,那還不如只有媽媽。
郭沁對捐贈精子早已深入了解過,也因此她提出她的不滿跟不解:「很多國家都規定,沒有婚姻關係的話,不能受贈精子。意思是一個女人經歷離婚變成單親媽媽是被接受的,可是一個女人沒婚姻,想要獨自懷孕成為媽媽,卻是不合法的。
大志依然秉持著自然派:「生命這種東西不就是順期自然嗎?妳有小孩,妳可以過一種人生,沒有小孩,妳也可以過另一種人生。有孩子不見得比較幸福,沒孩子也不見得就是悲劇。難道妳想要生個孩子給妳養老?」
郭沁:「你別搞錯,我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女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婚姻,不是男人,也不是孩子,是我自己。
大志:那我們爭了半天在吵什麼?」
郭沁:「我只想表達一個觀點,人應該對人生擁有主控權,子宮長在我身上,我承受每個月的經痛,除了我沒有人可以決定我要不要生。未來我也許想當媽媽,也或者根本不想當媽媽,但應該由我自己決定,不是我的生育年齡趕著我生,也不是有沒有愛情、有沒有對象來決定我要不要生。」
大志贊同自由意志,但他還是自然派,人生應該隨遇而安,不需要強求什麼。
郭沁:「太消極了,我覺得人生是透過努力來爭取最多的選擇權。選擇你要的生活、你要的工作,還有你要的未來。」
大志:「妳不覺得太先進的醫學科技,已經打亂了生命自然的節奏嗎?」
郭沁:「自然是什麼?回到最原始的狀態,雌性動物負責生育、雄性動物負責狩獵,我們還可能回到過去嗎?現實是,現在社會男人女人都在職場上表現亮眼,但是女人卻背負著生育的時間壓力,男人認真工作擔誤婚姻,他在婚姻市場上是更加吃香,女人卻要一邊工作一邊擔心自己快生不出來、嫁不出去……太不公平了!」
以上,這一題很難,你的看法呢?
🌼🌼是愛的結晶?還是配種的結果?
郭沁要去凍前,緊張不安,她跑去周醫師家,想聽聽周醫師的看法,郭沁告訴周醫師,只要凍了卵子,未來她只要找一個捐贈精子就可以當媽媽了。周醫師直接問她:「妳的孩子,會不會想要知道他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妳要跟他說,他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晶,還是一個配種的結果?妳想當好媽媽,是從妳的角度出發,但孩子需要什麼呢?孩子不能決定他的出生背景,可是妳可以決定。父親缺席,對孩子的成長不見得好……。」
周醫師感觸良多,因為他就是「喪偶式育兒」代表,妻子女兒都在加拿大,他缺席了女兒的成長,親子關係很差。
還有,最重要一點,凍卵不是一勞永逸,靠醫療科技可以把卵子凍在35歲,但是子宮跟身體還是會隨著時間老化……高齡產婦會面臨姙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是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都比較大……
🌼🌼退到生物的起點
郭沁一直努力贏得她所擁有的一切,可是當她決定赤裸裸躺在手術台上取卵,其實是很不堪的。
郭沁哭泣著:「我今天躺在手術台上,發現自己沒什麼了不起,我曾經瞧不起那些除了生孩子,就沒有自我價值的女人,可我發現我跟所有女人一樣,一樣退到了生物的起點。……我在時間面前變得卑微,必需靠著醫學給我一
個機會。我郭沁從來不求人……可我羞辱了我自己,凍卵只是自欺欺人,
其實……我只是延後被淘汰……」
郭沁以為,愛情不能做主,但至少要保有生育主控權。但其實連這樣主控權,都不是百分百的,因為再怎麼樣,還是敗給了時間、敗給了生育年齡……她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叫卵子不要老……
每一顆卵子,都希望能有愛情的依歸啊。
---------------------------------------------------------
最近演講,發現有生育困擾的女人真的不少。😢😢
在田調過程中,醫生告訴我,現在卵巢功能不良的女性特別多,曾遇過23歲就呈現無卵狀態的案例,找不出原因,也許生活作息不正常、也許環境污染…….
十分建議未來想生孩子的妹妹們,驗血的時候驗一下「AMH抗穆勒式賀爾蒙」,這個指數反應妳的的卵子狀況。
卵巢庫存量會隨著年齡增長「不可逆地」降低,各位妹妹們,抽血檢測,掌握自身卵巢功能狀況,知己知彼,好做規劃。
曾聽過有個案例是三十歲要出國念博士,一念也許五六年,她決定凍卵後再出發,比較安心。
還是要強調一下,每個女人的未來不一定要當媽媽,生跟不生,都可以有精采美好的人生。
不生有不生的自在,生了以後有各種驚喜與驚嚇。
女人的價值,不在肚皮上。
我們的幽默開朗、機智可愛、無窮潛力、努力進取,我們給人的溫暖與喜悅,夢想、希望......都那麼迷人,我們當然值得一個美好的人生!(肯定無誤)👏👏👏
女人像是擁有來自未來的能量,點亮世界的光。
我有一位學姊,至今沒有生,她把許多力量投注在教學,關心學生的苦惱,她說:「有時候我覺得我是大家的媽媽。」
多令人動容。
母性,不單指母親這個身分,而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愛與包容。這是我想表達的。努力中。
#未來媽媽
🌟 領銜主演
郭書瑤 瑤瑤 禾浩辰 Bruce Umin.Boya(馬志翔)作品集 劉品言 李至正 張寗 夏騰宏 楊麗音 周丹薇 劉亮佐
🌈導演吳建新
🌈編劇劉中薇
#三立都都會台每週五晚間十點首播
#myVideo
#Netflix
#Line Tv
#爱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