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香港貴為war zone 樓市仍跑贏全球大城市!
公幹出外近3周,終於回到「人間樂土」的東方之珠。這個社會充滿愛,充滿包容,國慶佳節,政府體諒人民日常生活疲勞,就索性幾乎封鎖全港交通,呼籲各大商場休息一天(基本上逢周末都已經休息),勸喻巿民盡量留在家中,共享天倫。所有街道變成「步行街」,讓精力旺盛,不黐家的巿民上街打打war game(愈來愈逼真),舒展吓筋骨!市民亦非常替政府設想,省錢取消煙花表演,改為在街上自製煙火,效果更震撼啊!
唯一小問題是興高采烈之際,市民有點樂極忘形,不覺意間稍為毁壞了些少車輛、電單車、商舖和公共設施等。此舉本屬無傷大雅,搵保險公司埋單即可,但據聞保險公司竟然斗膽不認帳,把這些損害列作為不受保的「暴動」損失!豈有此理,建議充滿着愛的和平市民,本着大家應有的守望相助精神,替蒙受損失的市民出頭,向保險公司解釋他們的所作所為絕非暴動,一切破壞行動都是出自充滿愛的「初心」!所以保險公司必須賠錢!
不好意思,生於亂世,有點黑色幽默感,是非常重要的survival skill。
這3周去了不少地方,從深圳坐東航出發(你懂的),首站上海,然後溫哥華、華盛頓、紐約、New Haven和多倫多。平時出外公幹,主要興趣在當地經濟和主要企業,較少留意房地產。這一次稍有不同,在溫哥華和多倫多,都花了點時間了解下當地住宅甚至商業房地產市場(你也懂的),即使在上海和紐約,雖沒有直接看房屋,但亦有跟當地人討論房地產市場。
三藩市上海等皆現調整
第一個觀察是不知不覺中,原來幾乎所有全球主要城市的住宅房價格,在過去兩年,即從中美貿易戰掀起後不久,即開始調整。很多地方已下跌10%至30%,大部分外幣更兌美金大幅貶值。強如三藩市,今年都跌了3%至5%。在美加,首期比例可低至5%或更少,即是話可能已開始出現負資產!
官方數據看不出來,但所有上海朋友都告訴我二手房的價格,其實已跌了蠻厲害的20%(據悉北京也差不多),當然尚未把人民幣過去兩年貶值超過10%算在內。原因跟整體經濟放緩、去槓桿政策,以及貿易戰都有關係。除此,眼看香港現今情况,中央肯定嚴防國內出現同樣誇張的房地產泡沫,為免種下如今日香港社會動亂的禍根(之一)。
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更弱,主要原因是整個市場跟亞洲尤其中國太過息息相關了。到埗當天,跟家人去了Richmond最有名的Aberdeen Mall, 即碰上一班黑衣人唱歌叫口號,可想而知。
溫哥華豪宅跌30% 開始出現300呎細單位
溫哥華山明水秀,氣候相對宜人,但本地經濟一般,跟鄰近的美國西雅圖,既有亞馬遜和微軟等龍頭企業,稅又低,沒法比。過去10年,大量中國資金流入溫哥華,把房價推至本地人根本無法負擔的水平,平均房價對比平均家庭收入高達11倍以上,全球第二、三位,跟悉尼叮噹馬頭(悉尼樓市也最少跌了兩成,亦未計貨幣貶值),僅次於香港的19倍。當然如以value for money來看,溫哥華仍比香港「抵」好幾倍,溫哥華房屋的平均面積仍超過千呎,香港的恐怕400呎不到。但不幸發現溫哥華的最新condo項目,最細單位只有300多呎,正一好學唔學。
從約兩年前進入溫哥華的資金流就出現變化,中國收緊外匯管制,本身經濟放緩,再加上人民幣貶值,購買力當然下降。據說他們也學乖了,即使有錢,也不會再亂出高價,把買房當成買菜一樣。除此,政府亦出了多項措施,防止樓市過熱,設了15%的外國人購買稅,另外還有BC省和溫哥華市的空置稅,加起來差不多每年高達4%! 最後加拿大執行全球收入稅亦愈來愈嚴謹,只要一墮入tax resident稅網,20多萬加幣收入以上,邊際稅率已高達50%!
Downtown condo抗跌能力最強,據說例如3 Harbour Green(新地郭氏家族控制的Aspac發展的),跌幅只約10%。反而坐落在West Vancouver山上,景觀漂亮的上千萬大屋,有些已跌了30%以上(還未計加幣貶值)。我亦經過West Point Grey和Shaughnessy等傳統豪宅區,跌幅一樣可觀,還故意八卦駛過孟晚舟坐落在Dunbar的大屋(其中之一),不錯但毫不突出。雖然她已盡量低調,但華為新聞實在太犀利,據悉對當地市場仍有頗嚴重影響,嚇怕不少潛在買家。跟不少人討論過樓市前景,最樂觀的都認為將最少再調整一年,可能再跌10%,悲觀的更認為帶動全球的美國經濟才剛開始放緩,今次周期可長達10年!所以即使買,也絕不用急。
紐約高級公寓 未售貨尾比例25%
下一站美國東岸,那邊的朋友更多,我在當地住過好幾年,現在仍每年去三四次。千萬不要以為美國經濟那麼好,股市仍接近歷史高位,房地產市場就一定好。代表全國20個城市的Case-Shiller Index確仍在創新高,但就不包括紐約市。其實早已知道Manhattan的High end condo供過於求,現在隨着Hudson Yards的發展陸續落成,供應更多,包括15 Hudson Yards和建築大師Zaha Hadid遺作520 W 28th Street(神奇地,她已去世3年多,仍繼續有多項新作完成,包括最新的北京大興機場)。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建好的高級公寓,未售貨尾比例25%,超過4000單位。500萬美元以上單位,今年至今跌幅也已有11%,從最高位肯定跌超過兩成。紐約是國際大都會,跟倫敦更關係密切,感覺上Brexit不止拖垮倫敦房地產和英鎊,紐約也備受牽連。Manhattan市場也受到中國影響,但本地購買力仍然強勁,所以尚算有承接力。
多倫多滿街For sale
紐約市以外的傳統高尚suburb,如Greenwich更慘,一來年輕人愈來愈不喜歡駕車,傾向住在大城市downtown,二來Connecticut的稅太高,不少對冲基金億萬富豪如Paul Tudor Jones都選擇搬去無州層面入息稅,氣候更好的Florida,有些房屋成交價錢竟比4年前跌了一半!
最後回到我成長的多倫多,最熟悉North York,對Bayview和York Mills一帶特別情有獨鍾,不少家人和朋友仍居住在這區。今次專誠參觀了一些全新和二手房屋,連condo樓花展覽會都去了一趟。可能我偏見,整體多倫多的房屋比溫哥華漂亮得多,尤其Bridle Path一帶的豪宅,真的氣派不凡。相若質素的房屋,更比溫哥華平約20%(condo更不止),但當然多倫多輸在氣候,大部分地區亦沒什麼景觀可言。同樣的,多倫多也是個buyers' market,從兩年前高位跌了最少20%,每條街都插滿For sale signs。一看完屋,地產經紀即咬着不放,連日追魂call,不止價錢可傾,連financing都可以提供!多倫多沒有空置稅,客源也較闊,除中國外亦有不少來自中東和歐洲客,但近年油價下滑,中東和俄羅斯人的購買力亦大受影響。
多倫多也非人間天堂,過去30年急速發展,Greater Toronto人口翻倍至700萬,但公路和鐵路設施未能跟上,交通問題嚴重,晚上11點的Don Valley Parkway仍塞車。雖然大麻已合法化,但如fentanyl等其他濫藥問題仍然嚴重,且因此帶來不少槍擊案。
在多倫多的最後一天,竟然又碰上遊行示威,但與香港無關。這次是為了響應Fridays for Future(FFF)。此運動就是由早前在聯合國發出頗恐怖言論的瑞典16歲女孩,Greta Thunberg,所創辦的(不能完全怪她,原來患有Asperger syndrome)。所謂目的是反氣候變化,但奇怪地行動又是罷課,難道現在的年輕人(老師似乎也支持)認為讀少些書,反而變得更懂科學,更明事理?
環顧全球各大城市房價,從高位計算,大都跌得遠比香港的只約5%為多。今年至9月中,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更仍有約4%升幅,簡直超現實,還不似Inception戲內的多層夢境? 這表面現象非常矛盾、不合理和諷刺(但毫不意外)。香港已貴為全球最動盪地區(可能沒有之一),老實點,請接受我們已住在war zone的事實!曾聽過某所謂學者搞「深度旅遊」,帶團到戰亂地區如阿富汗,現在更方便,隨時帶團到全港18區遊覽即可,要幾深度都可以。
為何到現時為止,樓價仍沒有跌得更多,是偶然,還是如近月發生的很多事情一樣,都有點整定或甚至人為的感覺?我已多次解釋,香港面對的並非金融危機,今次更慘,香港是中西意識形態的主戰場。如樓價可以急速調整,街頭怒火還可以稍為下降(我知道他們都是為崇高理想,不吃人間煙火,但他們父母要吃)。如此亂但樓價仍跌得很慢,新盤仍有銷路。前周推出300多個南昌站匯璽III單位,馬上售出97%,上周動亂升級,銷情差一點,啟德樓盤尚•珒溋首推200多個單位,仍能賣出近半,夠瘋狂未?美國減息,猶如火上加油,加上聯繫匯率,缺乏流動性,槓桿比例低,和中國人對磚頭的迷信,結果港房仍跑贏全球多個主要城市,死未?
樂觀點,莫非火燒旺地,香港仍有明天?
(中環資產持有亞馬遜及微軟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多倫多買房網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幸福綠皮書】找回失去的信任與勇氣
如果,2019只能春節推薦一部電影,就是這部《幸福綠皮書》,溫暖指數絕對讓寒冬都照亮了陽光,黑夜裡看見明亮月光,原本還以為是一部很深刻探討種族歧視的金獎電影,沒想到看著看著又哭又笑,完全沒有冷場,卻在你心上打了一劑深刻的強心針,從電影裡看見不只是信任,更是面對不安的勇氣。
《幸福綠皮書》的英文名為「Green Book」,源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一本專為黑人出版的「綠皮書」,記載全美各地「黑人友善」場所,如餐廳、飯店、加油站等等,雖說是友善指南,卻是一個徹底種族歧視的規章,尤其在美國南部城鎮。
故事講述知名非裔美籍鋼琴家唐(馬赫夏拉阿里 飾)準備前往南方保守地區巡迴演出兩個月,為了人身安全,他最後雇用一名混混不修邊幅的義裔美籍保鑣東尼(維果莫天森 飾)當司機。
事實上片中開始東尼也是一個種族歧視者,當他知道要為一個黑人音樂家工作時,還猶豫了一下,出自本能的厭惡,代表他在整個社會環境下感染的無知,最終還是因為缺錢接下了工作,成為唐兩個月的司機兼保鑣。
的確,大部分的人所接收到媒體的資訊都是片面跟斷章取義,也沒有管道去辨別所接收資訊的真偽,跟無從判斷事實的真假,那個年代非裔的唐要成為台上演奏音樂家必定接受了比旁人更殘酷的經歷,才能受邀各地演出,但身為座上佳賓的他卻無法在美國南方任一城市入住舒適的酒店,無法在上等的餐廳吃一頓飯,不是因為沒有錢,只因為他的膚色限制他的一切,甚至出言辱罵,看到都讓人揪心不已。
這讓人聯想在台灣近日來發生的LGBT公投與家庭暴力事件,面對同性戀人無法同正常人般結婚後受到一般法律的保障,對於性平教育認知的落後,卻無知的認為都是開放的錯,面對大量滿天的黑函,大部分人選擇漠視與拒絕溝通。
電影中,卻讓我看見另外一種高度,鋼琴師唐並沒有因為各種羞辱停止巡演,停止在人們面前用他優雅的音樂證明自己的實力,在不停的接受別人的羞辱同時,展現了高度的勇氣,他知道保有你的尊顏,就不該用暴力跟憤怒去解決。
是,真正能羞辱你的,只有你自己。
身在台灣也是充滿各種歧視,歧視單身,歧視同性,歧視貧窮,歧視移工,歧視弱勢,你會懂那種被歧視不舒服的感覺,為什麼一樣是人,還有分顏色跟低賤,無奈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太公平,這也是我為什麼推薦電影的原因,會明白歧視他人的人,內心是多麼貧乏而且充滿無知。
我多希望在國內時有人問「為什麼還單身?」「為什麼還不買房子?」「為什麼還不生孩子?」「為什麼.....%€@“@€」時,想起這部電影教會我的勇氣。
因為經歷所以明白,因為看見所以信任,
因為信任所以決定勇敢踏出,
有些人,不需要用脾氣去懲罰自己,
因為他們永遠不會在意。
【幸福綠皮書】1/25 上映台灣日期
預告 https://youtu.be/8aX8HYxNxK4
★ 奪2018年多倫多影展 觀眾票選大獎 強勢問鼎2019奧斯卡
★ 權威影評網站IMDb 9.1分 爛番茄100%高分推薦
★ 喜劇口碑大導彼得法雷利 透過詼諧幽默 闡述一段超越種族 階級與社會籓籬的真摯友誼
★ 【魔戒】維果莫天森X【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馬赫夏拉阿里 聯手暖心之作
★ 改編自真實故事 真摯超越【逆轉人生】 在種族階級分明的60年代 不同膚色的兩位男士 改變了彼此一生
多倫多買房網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澳洲房價在過去15年裡暴漲了超過140%,推動悉尼超過倫敦和紐約,成為全球房價第二高的市場。
幾乎90%的澳洲人擔心未來幾代人買不起房子。
無法解決房地產問題使澳洲政府壓力倍增,而此前由於投資490億澳元的國家高速網絡試運行表現不佳,能源政策失誤導致電費飆升,讓人們擔憂2017年夏天會出現大面積停電,澳洲政府已經受到不少批評。
「人們用於償還抵押貸款的錢越多,意味著其他方面的消費越少,這拖累了經濟增長」。
「對於債務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利率漲不了幾次,他們的經濟狀況就會開始亮起黃燈和紅燈。」
「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把魔鬼放回瓶子裡,」科茨說,「你見到的35歲以下的絕大多數人都很難」買得起房子,除非他們是高收入群體。
與此同時,政界人士也只給出了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
「政界人士迄今為止提出的建議可能是短期內受歡迎的解決方案,但是長期來看沒有成效,」
【即時頭條】澳洲購房熱潮背後 年輕人置業舉步維艱
澳洲年輕人的住房自有率已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因為繁榮的房地產熱潮把所有人趕出了市場,只留下最富有的購房者。
在利率降至歷史新低、住房供應短缺和稅收制度有利於房地產投資者的共同作用下,澳洲房價在過去15年裡暴漲了超過140%,推動悉尼超過倫敦和紐約,成為全球房價第二高的市場。過去七年連續被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評為全世界最宜居城市的墨爾本,現在卻是全世界房價排名第六的城市。
結果,澳洲年輕人的房屋自有率持續下滑:在25至34歲的年輕人中,只有45%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比20世紀80年代下降了16個百分點,僅在過去十年就減少了近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鉅額抵押貸款推動家庭債務創下歷史新高,拖累了澳洲經濟26年持續增長的勢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退休時仍有抵押貸款債務或租房居住,他們更有可能獲得領取政府福利待遇的資格,從而削弱總額2.3萬億澳元(約合1.8萬億美元)的養老金儲蓄制度。
「澳洲人擁有自己住房的美夢變成了噩夢,」格拉坦學會(Grattan Institute)的房屋政策專家科茨(Brendan Coates)說,「這歸結於政府政策的集體失誤,至少需要20年時間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項調查顯示,選民對住房負擔能力的擔憂與日俱增:幾乎90%的澳洲人擔心未來幾代人買不起房子。無法解決房地產問題使澳洲政府壓力倍增,而此前由於投資490億澳元的國家高速網絡試運行表現不佳,能源政策失誤導致電費飆升,讓人們擔憂2017年夏天會出現大面積停電,澳洲政府已經受到不少批評。
稅收優惠把住房變成投機性金融資產,是最大的導火索之一。首次置業者們抱怨稱,他們無法與投資者競爭,因為投資者可以通過稱為「負扣稅政策」的稅收優惠,利用包括抵押貸款利息在內的房產出租成本,抵扣其他收入所繳納的稅金。1999年,澳洲的資產利得稅降低了50%,投資房地產的吸引力大大增加。投資者認為房價會一路上漲,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
超過200萬的澳洲人(佔澳洲人口的十二分之一)擁有投資性房產,其中近30%的人擁有兩處以上的投資物業。
「人們用於償還抵押貸款的錢越多,意味著其他方面的消費越少,這拖累了經濟增長,」諮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澳洲首席經濟學家戴爾斯(Paul Dales)表示,「對於債務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利率漲不了幾次,他們的經濟狀況就會開始亮起黃燈和紅燈。」
過去十年,嚴重的黨派對立困擾著首都堪培拉,導致政府決策陷入癱瘓狀態,隨著悉尼住房均價超過100萬澳元,住房負擔能力也淪為了黨爭的犧牲品。在2016年的聯邦大選期間,反對派的工黨提議改變負扣稅政策,將其只應用於新建房屋,減少資本利得稅優惠,而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進行了反擊,他排除了任何改變負扣稅政策的可能性,並且指責工黨的做法會「沉重打擊」房地產市場,「傷害」家庭投資者。
澳洲5月推出的聯邦預算包括旨在提高住房負擔能力的一攬子措施,不過只是隔靴搔癢,比如對空置私人住房的海外投資者徵收空置稅,為使用儲蓄買房的首次置業者提供稅收優惠。各州政府推出印花稅優惠或者為首次置業者提供補貼等政策,對於解決住房問題沒起多少作用,反而進一步推高了房價。
「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把魔鬼放回瓶子裡,」科茨說,「你見到的35歲以下的絕大多數人都很難」買得起房子,除非他們是高收入群體。
與此同時,政界人士也只給出了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前財政部長霍基(Joe Hockey)表示,那些費盡周折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買家應該「找份賺錢多的好工作」。副總理喬伊斯(Barnaby Joyce)認為,被高房價趕出悉尼的人應該有「魄力」搬到鄉村地區,比如內陸地區昆士蘭州的查爾維爾,當地的房價只有悉尼的六分之一左右,可是年輕人失業率位居全國第一。
「政界人士迄今為止提出的建議可能是短期內受歡迎的解決方案,但是長期來看沒有成效,」耶茨(Judith Yates)說,「現在還沒有什麼良策可以解決住房負擔能力下降的根源性問題。」她是澳洲政府的住房政策顧問,並擔任悉尼大學的名譽副教授。
相比之下,全球其他城市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控制房價。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只付息貸款,提高印花稅,使得新加坡房價持續三年下跌。在加拿大,多倫多的房價已經下降,此前安大略省政府宣佈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對外國買家徵收15%的附加稅,實行租金控制。
除了住房需求的壓力以外,2006年以來,澳洲移民計劃使人口增長了近400萬,其中絕大部分人定居在大城市。而房屋供應一直未能跟上,過去十多年的建成住宅數量都低於基本需求。大多數新建住房是針對投資者的小型公寓,而不是面向家庭的住宅。
房價上漲也帶來了社會成本。教師、護士等群體和其他中低收入勞動者不能居住在他們服務的社羣,而長期住在家裡攢錢買房的年輕人可能會推遲結婚和生育。
「澳洲的氛圍非常與眾不同,」阿姆斯特丹大學城市研究中心教授理羅納德(Richard Ronald)說,「『租房一代』是歷史性的根本轉變,人們對理解這個概念的抵觸心理,我在其他地方還從未見過。」撰文/Emily Cadman、Hannah Dormido
#澳洲房市 #租房一代 #上車
多倫多買房網 在 多伦多房地产趋势:央行加息房源快速增加| 市场波动该买房 ... 的推薦與評價
加拿大买房地产投资的选择非常多, 多伦多 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一个多元化的移民中心。那在 多伦多买房 要注意什么?在 多伦多 投资地产有哪些技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