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you get deja vu when she’s with you~? 🔮
🧠🧠🧠
你知道科學目前還沒辦法證實 deja vu 的原理嗎!
現在只有三個理論在推測
1️⃣ #雙重歷程(Dual processing)
大腦一次接收多種感官資訊的方式是將各種小細節平行接收&同時分析,如果任何一個小細節的資訊傳送delay了,你的大腦就會被騙,以為資訊delay的那個片段是分開的事件,讓你誤以為曾經歷過一模一樣的事情。
2️⃣ #全息原理(Hologram theory)
當你經歷的某一瞬間和曾經體驗過的某場景有相似的元素時,你的大腦可能會斷章取義,只看一小部分就將整個場景定義為「熟悉」,讓你以為你經歷過一樣的事情。
3️⃣注意力分散(Divided attention)
如果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但你卻因為不自覺的分心而只注意到某幾個部分的話,當你回過神來、注意到其他的感官刺激的時候,你可能會有「以前好像有經歷過一樣的事情」的感覺,但那只是因為你剛剛分心了。
下次再有既視感的時候
不妨分析看看自己可能是因為哪種原因而有這個感覺吧!
🔮FUN FACT🔮
Do you know that young people have a higher chance to get a deja vu than older people?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young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try new and adventurous things and go to more unfamiliar places!
#聽歌學英文 #唱歌練口說
#安的美語 #線上英文 #英文家教 #學英文
#英文學習 #英文片語 #英文俚語 #英文口說
#英文教學 #英文會話 #英文筆記 #英文發音
#職場英文 #日常英文 #生活英文 #雅思
#Duolingo #TES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活中俯拾皆是故事,暑假,跟孩子一起《看故事學寫作》】
這套書有兩冊,第一冊提示23個寫作靈感,教你如何打破束縛、解放思考!
其實,人人看似平凡的日常都有故事,只是你有沒有覺知到那些是可以寫下來感動自己、觸動他人的故事;許多孩子只是缺了一點覺知,缺了一些自信大膽揮灑、告訴自己”我想寫下來!”,"我可以寫下來!"
生活中種種喜怒哀樂、都是線索。只要生活有感,寫作不可能沒有溫度,這些生活中小小蛛絲馬跡的感覺,就是寫作的靈感。
一個小小的線頭,端看你怎麼拉動,拉對了方向,就能啟動原本就存在於人人內心深處的磅礡豐沛情感。
靈感到底是什麼?它們在哪裡?請來看《看故事學寫作》第一冊(靈感篇),一起找到它們。
除了靈感,當然還要搭配技巧,《看故事學寫作》第二冊則提供了24個寫作技巧,讓靈感能突破框架,而用更好的創意包裝呈現出來。
寫作,不僅僅只需要感性的溫度,更需要不著痕跡的設計感、更引人入勝的鋪陳架構技巧,才不枉生命中這些真實發生過的動人歷程。
我想,就用寫作大師〈蔡淇華〉老師和閱讀寫作高手老師〈林怡辰〉的推薦序,來呈現這兩本書的精華內涵。
暑假,這套書值得中高年級以上親子一起悅心學習。
.................................................................
★林怡辰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讀到這本《看故事,學寫作1—靈感篇》,我不禁眼睛一亮!
一直以來,常常被許多老師或家長請求推薦寫作書,但這點其實很困擾我。對我來說,寫作是種思考,在指導寫作的過程,是寫作者在心中不斷的和自己對話,將思考的軸線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如果需要指導,實在很需要指導者和寫作者不斷的交會討論,依據學習者的需求、興趣、想法、提問、回答,作個別化的回應和指導,實在很難從一些類似造樣造句式的練習本中,全然解決所有寫作困難。
而這本《看故事,學寫作1—靈感篇》,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從一個吸引孩子的故事入手:六年級女孩,寫也不出來、無法下筆,在心中對於寫作有著濃濃的抗拒和害怕,在一次次的故事軸線中開展,一點一滴的溶化內心的恐懼,看見自己害怕和掙扎,發現自己的獨一無二,不須和他人比較,將心中思考化成文字流瀉,抒發自己心中的點滴、用文字交流情感,原來,這麼簡單。
「靈感篇」從自由書寫開始。我最喜歡從好好生活開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麗,而是缺少看見的目光。每個孩子心中都有特別的寶藏,缺乏的,往往是看見和把寶藏寫下來的勇氣。從勇於寫下爛作文開始、書中找尋材料的閱讀心得、看見平凡中的不平凡、季節感受、花市等,打開探索的感官,啟迪接收的靈魂,生活中,處處是文章。
整本「靈感篇」一共有二十三節課,還有畫面感、思考力、字句詞彙的文字力量等,跟著故事主角一次次的體驗、學習、探索,彷彿也跟著突破、思考、前進、安心。
過程中,不說教、沒有標準答案,有的是故事及主角在面對寫作時的內心獨語,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著主角的思緒,把腦中空白的畫面轉為抓住漂浮的靈感。也會遇到瓶頸,但書中在過程中說明、舉例、對比,甚至在讀故事過程中,不自覺讀完許多形容詞和思考脈絡,都是這本書和一般寫作書不一樣的地方,可見作者的巧思。就彷彿有位了解孩子的老師,正在對面輕輕和你聊著,說著故事,談笑中,靈感紛紛飛來。
每課之後,還有「牛刀小試」。在前面老師作足示範、引爆想像思考、給足信心、吊盡胃口後,小讀者們已經忍耐不住想要自己動筆試試。不管真正書寫,還是說說想想,都可。最後再參照「請你跟我這樣做」的貼心提醒和重點回顧,參與思考的寫作書,有了小讀者的真正練習,才能算是真正的閱讀完成。
內容,不落俗套;引導方式,創意無限;跟著思考寫作,有趣好玩有成效。對了,更棒的是,這本書還有「技巧篇」,年齡層是中學生,由第一本的創意寫作銜接到考試作文,並且導入文學性的表達與自我探索,非常全面且實用。
很開心遇見這本書,讓我面對師長推薦需求時,《看故事,學寫作》是害怕寫作孩子的第一選擇,在此誠心推薦!
.................................................................................................
蔡淇華 老師 推薦序
(充滿蟬鳴、風聲、對話、與故事的作文寶典)
你的孩子是否有小時候作文還不錯,作文變成考試後,就愈寫愈差的問題?或是作文時好時壞,有的題目剛好有靈感,有的題目完全不知如何下筆?還是容易偏題,看不懂題目,寫了半天還沒寫到重點?
如果有上述寫作的困難,沒關係,現在有李崇建與張佳詩合著的《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可以讓以上問題迎刃而解。這本書教導學生如何從「審題」到「選材」,一步步跟著引導練習,掌握寫作技巧。
例如在上一本「靈感篇」,「讓畫面定格」這一課,教你如何「再靠近一點」、「為文章進行3D改造」,最後「讓畫面說話」;又例如在這一本「技巧篇」裡,「因題制宜的審題練習」這一課,教你從「面對挫折(歷程)」、「戰勝挫折(行動)」、「挫折,使我成長(收穫)」、以及「名為「挫折」的朋友(定義)」等四個面向發散思考,以蒐集素材,最後一定可以整理出一篇好文。
還有聯考最常出的「雙軌式命題」,由兩個獨立詞語組成題目,如「失去與擁有」、「快與慢」、「成功與失敗」、「寬與深」、「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等兩個概念的題目,這本書也會教你從「對立」、「並重」、「兩者互為因果」等要素連結。教作文,更教生命思考。
這本書用三個青少年的生命故事串起專欄文章,希望藉由故事的渲染力,能開發寫作書的不同面向。角色的原型,其實是佳詩老師自己。佳詩老師在寫書的過程裡不斷回溯、探索,試著穿越時空把過去的缺口帶到未來,成為微光,分享給更多青少年讀者。
佳詩老師是說故事教作文的高手,崇建老師更是最厲害的說書人。現在兩人連璧出書,真是所有孩子的福音。
推薦大家入手這一本作文寶典,不僅可以充當教學參考,更可讓孩子讀完後,作文紙不再一片空白的,而是充滿蟬鳴、風聲、對話,與有趣故事的大作!
【書訊】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3342?loc=P_0001_004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8593503448?zone=book&lid=search&actid=WISE&kw=%E7%9C%8B%E6%95%85%E4%BA%8B%E5%AD%B8%E5%AF%AB%E4%BD%9C&pi=0
讀冊TAAZE
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37487.html
MOMO購物網
https://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8939320&Area=search&mdiv=403&oid=1_1&cid=index&kw=%E7%9C%8B%E6%95%85%E4%BA%8B%E5%AD%B8%E5%AF%AB%E4%BD%9C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更細心留意孩子的需求】
最近讓大家拳頭很硬的消息就是男孩上柔道課被摔成重傷的新聞,其實那天早上徐老師在諮詢才正和媽媽聊到慎選才藝課這件事,沒想到我下午就看到這令人無比痛心的事件,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今天在臉書看到有人轉傳柔道招生簡章,上面斗大寫著一行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學生」!我想問:
⚠️如何定義過動傾向?
⚠️過動孩子都適合上這堂課?
⚠️教練或老師是否受過相關訓練?
先不談過動兒的診斷部分,當一個孩子表現出靜不下來很像過動的「行為」,你可曾想過背後可能原因有哪些?
1. 長期睡眠不足以致於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2. 過度敏感讓孩子無法接收處理環境中視/聽/觸覺等感官刺激,以至於無法靜坐。
3. 感覺統合失調讓孩子必須靠不停的動來維持警醒狀態。
4. 皮膚或鼻子過敏以致於孩子要動來動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5. 缺乏學習動機以至於跑來跑去逃避學習。
6. 自小缺乏肢體活動機會以至於孩子必須不停的動來滿足大腦對各種感覺刺激的需求。
7. 動來動去才能吸引大人或其他孩子的關注。
8. 指令配合及服從度低以至於只想動來動去或做自己想做的事。
9. 衝動控制尚未成熟以至於想到什麼就立刻去做,無法考量當下是否合適。
10. 自小未被引導要坐下來並完成一件事之後才能離開,孩子自由習慣了當然無法維持靜坐不動。
上面是我隨手列出孩子動來動去靜不下來的10個可能原因,相對應的解決方法超過二十種,絕對不會是一招解決所有孩子的各種情況,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得先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才能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
的確,運動或動態才藝課是我在諮詢中很常給的建議,只是針對不同孩子的發展和特質,我會和家長討論以求找出最適合的運動建議,假使家長真的無法陪孩子運動,找到合適的動態才藝課是很好的方法,但老師是否具備兒童發展相關概念是我們要思考的地方。
照片是我和 #旅人足球俱樂部 合作,針對教練進行了專業知能研習講座,幫助教練們提升對不同特質孩子的認知,也學習更多引導各類型孩子的重點原則,很慶幸台中有這群認真有心的幼兒足球教練。
我相信如此的異業合作不僅能幫助各領域老師解決更多的教學問題,還能提供台灣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真心盼望台灣有更多人願意改變,讓自己成為越來越好的大人~~~
#量身打造的專業研習
#給孩子最好的不如給孩子需要的
#祈禱別再有孩子受到傷害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特別在開課之前,我都會邀請學生把自己的狀況、把自己的想法跟需求,盡可能的整理寫信告訴我。
那當然對於一些課程來說,它可能還會有「個別教練」的這樣的規格,那我就會更直接的知道,大家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他的內在狀態裡,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他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然而,這麼多年的累積下來哦,我聽了很多、很多人告訴我,很多、很多的問題,那為什麼呢,我們一直是要專注在「人際」這一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每一個人生命裡多數的問題,幾乎都指涉於他人;可能是跟某個人的關係,或者是跟某一群人的關係。
甚至於有一些問題放大到,比如說「生涯」好了;「生涯」可能是你跟這個社會,這個生存世界的關係。而這個社會,跟生存世界由誰組成?還是由「人」組成。
所以小到一般的交友、親子關係,跟特定的部屬、同事、上司,這些人的相處;大到是否要重新選擇親密關係,要繼續走下去,還是要離婚。
或者是生涯上面的選擇,我要不要換工作、我要不要轉職?我到底是要做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符合社會的期待,爸媽的期待,去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工作?這些問題。
那其實聽了這麼多這樣下來,我幾乎發現一件事情,大家都想要自己過得更舒服。這個「舒服」不一定是感官上「錢多、事少、離家近」這樣的膚淺的部分。
這個「舒服」可能是一種內心的自在,一種不需要負擔這麼多、不需要解決這麼多問題。或者是說的深刻一點,一種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就可以跟這個世界、跟其他人好好相處的運作模式。
好,那現在問題就來了,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就可以跟他人、跟這個世界好好的相處。那麼萬一回到根本,是我們的習慣本身就有問題呢?
那這個時候,難道是要世界或他人配合我們,變成是一個不甚美好,或者是一個扭曲的樣子嗎?
又或者是有些人,就會到一種哲學的討論。那萬一別人或者是這個世界,就本身就是扭曲的;那難道我要改變我的習慣,變成是一個扭曲的別人,或扭曲的社會一份子嗎?
這問題的答案很難,我也沒有把握能夠好好的回答。但是呢,在這麼多年的經驗裡面,我發現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想要「舒服一點」。
而從這個出發點,我更想要跟你談我的發現,就是大家用什麼方法,來幫助自己更舒服一點?
所以囉,我很難跟你定義,到底是要配合別人、配合世界,還是配合自己,叫做舒服。但是呢,我們怎麼樣調整出,一個自己舒服的方式?
這個方法的選擇,我遇到有些人,當他自己的生活裡,遇到自己不舒服的狀況的時候,他想要讓自己回到舒服的狀態,於是他選擇的策略,就是去「調整別人」。
他可能會在我面對面的教練,或者是寫信告訴我,他的狀況的時候;他告訴我他的期望,大概的描述是「如果今天老闆不凶我就好了!」
「老師,我到底要怎麼做,讓我的父親跟我講話的時候,態度能好一點?」、「我到底應該怎麼辦,讓我的伴侶不要嫌棄我?」或者是「我可以怎麼做,讓別人不要來煩我?」
你或許聽出來了,在這些表述裡面,都是指向於「他人」。叫做「別人只要不怎麼樣就好了!」所以呢,他的信念當中有一個很穩固的「自我」,叫做我都不要動,我要「調整別人」來配合我自己。
那每一次,我遇到有這樣的朋友,告訴我這樣需求的時候,我在心中其實很想第一時間告訴他,叫做「我並沒有能力解決你的問題」。因為我教的是你怎麼樣去面對自己、調整自己,我不是教「巫術」!
是你在我面前,不是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在我面前,所以我只能陪伴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我沒有辦法透過跟你的互動,去改變你的爸爸媽媽、你的上司同事、主管部屬…等等等的,這些不在我面前的人。
然而我也遇過另外一種人,當他自己生命裡,發生了那些不舒服的狀況的時候,他選擇的策略是「調整他自己」。
比如說,他可能跟我說:「老師,你可以告訴我,當我的父親對我疾言厲色的時候,我可以怎麼回應;或者是我可以怎麼想這件事,讓這件事情不影響我?」你聽出來了沒有?
他並不是去指涉於「他人」,他並不是企圖從我這邊得到一個方法,讓他的父親閉嘴。而是他希望透過跟我的互動,找到一個方法是,當他的父親又在碎念、又在對他疾言厲色的時候,他怎麼樣調整他自己,可以不受影響。
或者是有些人,在面對生涯的選擇的時候,當他想要調整的是「別人」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用那種二分法,二選一的方式來問我問題:「到底是要做自己,還是要配合這個社會的價值觀?」
可是呢,一個願意調整自己的人,他問我的方向可能就會是:「我怎麼樣在盡可能的,朝向自己想去的目標的狀況底下,並且在這個社會裡,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方法?」
也就是說在他的心裡、在他的信念裡,並不是二分法的選項。而是從一個現況就是如此,我願意去接受現況,然後找出最適合的調整;並且朝向自己方向,這樣的一個思考途徑。
就好像是,如果我們航行在大海上,如果你沒有辦法控制海象,沒有辦法控制風浪。那麼我可不可以盡可能的,一方面提升我的船隻的安全性;而二方面避開暴風圈,就算是繞路,一樣可以到達我的目的地。
所以,今天跟你分享這個部分,有一個想法,就是2019也開始了。今年的你,在面對生命裡的「不舒服」的時候,你想要調整別人,還是想要調整自己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如果在今年,你想要更有效率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更靠近自己的夢想,那這一門課是你絕對不能錯過,一個線上學習的機會。
我會從回到本質的方向與角度,讓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是怎麼運作?並且透過切換我們大腦運作的方式,去找到自己效率最佳化的方法。
讓你能夠活出一個既實踐夢想,又能夠兼顧生活的平衡人生。希望你不要錯過,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期盼我們在線上相會,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養出充滿想像力與自由探索的孩子 】 媽咪許多育兒點子 ... 的推薦與評價
得訊息。 蒙特梭利也因此把 感官 教育當成學齡前幼兒教育最重要 的事!在 教學 上,他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