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賞析:大佛普拉斯】
絕對有雷,但可能跟粉蝨們想的不一樣?!
小花媽是個很少看電影的人,因為專注力比較差,又很容易睡著,只要稍微安靜一點,就很容易睡著,比方99秒以上的紅綠燈。
但不得不說,最近的國片真的很優秀。
小花媽近年來心中的第一名,非大佛普拉斯莫屬。
各位粉蝨們應該都知道(誰知道!),小花媽在政治界打滾過。
而大佛普拉斯跟血觀音都是以政治為主打的片子,先說結論,大佛處理的政治,比較接近真實政治。血觀音的比較沒那麼真,而且導演的話太多,哈哈哈哈(要準備下地獄的前奏)。
今天就不談血觀音了(不然下次講什麼~)
大佛普拉斯,很多人覺得沒那麼好看,因為劇情真的蠻無聊的,很多行車記錄器,很安靜,很黑白,很令人難以忍受。
關於大佛的影評,有一百萬個吧?每一個都各有千秋,小花媽想要來討論裡面的一些片段。
大佛普拉斯打中小花媽的點有兩個,一個是脫線,一個是釋迦。
光這兩個角色,就有了走進電影院的理由了(浮誇)。
○關於釋迦○
張少懷飾演的釋迦,旁白一開始就說了他的台詞很少。
這句旁白,也點出了社會的真實。
導演花了很多時間鋪陳釋迦。
沒有人知道釋迦什麼時候出現在村子,只知道有一天他出現了,就沒有離開。他獨自一人住在提防旁邊的小磚屋,裡面一張吊床,簡單的煮食器具,就沒有然後了。
他常常騎著腳踏車晃來晃去,跟肚財感情不錯,是個遊民,也就這樣。
但是,他有很多故事。
非常的多,導演透過畫面,透過旁白,不停地告訴觀眾這件事情。
場景拉到游泳池,釋迦出現在那裡,似乎有個榮耀的過去。
觀眾都知道,觀眾也都想知道。
但是,最終導演什麼都沒說,故事就結束了。
散場後,朋友問小花媽:「啊啊啊啊,為什麼電影不講釋迦的故事?」
「為什麼你想知道?」
『因為他感覺有很多故事啊。』
「你會想知道路邊遊民的故事嗎?」
『...』
「不會對不對?大眾根本不會關心這些人的故事,甚至視線裡從來沒有這些人的存在。因此,大家會想知道釋迦這類人的故事,也僅僅是因為這兩個小時,他一直出現在眼前。並且,導演一直暗示他很有故事喔。所以,導演不說釋迦的故事,才是最真實的處理方式。」
事實上,台灣社會對於非成功者,或者是看起來不成功者,是沒有興趣、沒有耐心、沒有理由去理解的。即使他們看起來故事性十足,但終究是不足以花時間去聆聽的。這是我們的教育造成,沒有時間去理解過程,只看結果。總是要我們引以為鑒,卻不曾去看背後社會結構造成的問題。
因此,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咎於個人。
結構,存在啊?但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個人的能動性?
這類的批評從來沒少過,多半是化約個人的。
所以啊,只要看到有人對社會有所批評,大家就會開始躁動。
我很慘啊,我努力,所以我成功,我才有資格靠北。
我也很慘,但我很努力,不像你們都在靠北。
閃開拉,沒有人比我還慘了,你們都不要靠北。
害怕沒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害怕別人以為自己可以比別人少努力,所以要趕快說自己有多慘,有多努力。
大家都忘記了,在自己的努力背後,每個人或多或少享有一些特權或是資源,才能長成現在這個比下有餘的樣子。
也因此,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要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外,這些人的故事,都不重要,也沒有參考價值。
p.s.太長了,另一個明天再寫XD
大佛普拉斯釋迦台詞 在 I Mean 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錢人在社會走跳,三分靠作弊、七分靠後壁,你後面有什麼?」
『⋯⋯電影看板。』
-\-\
國片《大佛普拉斯》已經上映一週了,相信有在關注這部電影的朋友已經被各界的佳評如潮洗禮;其實早在十月初,I Mean Us已有幸受邀至口碑試映場,時至今日對於此部電影的震撼依舊,沈澱過後適時地來反饋己見。
我想「笑中帶淚」正是我看《大佛》之時最精確的感受了,黑白的畫面裡有太多的言不由衷。在這部電影,你不需期待高潮迭起的劇情,僅有你我極少注目社會邊緣人的悲哀;它能在一句流利的台語台詞下,惹你濕了眼框,下一秒卻又逗你破涕為笑。觀看之時,我最期待的莫過於導演黃信堯用他慵懶的聲線以「盛竹如式」地口白現身說法解釋劇情,這種親切程度難道不像是默默夾菜到你碗裡的長輩嗎?
另外,我非常喜歡電影裡的釋迦(張少懷 飾),他在電影裡的台詞僅有一句,樣貌憨傻,是個常常被眾人當成啞巴的角色。不禁讓我想起了張雨生的歌〈永公街的街長〉,歌詞道:「他不癡 也不是傻瓜╱他不狂 也不常說話╱他的世界裡用著弔詭文法 ╱他是永公街的街長╱不可以世俗斗量的情感╱不可以世俗斗量的牽絆╱永公街的街長╱他是文明社會的罪與罰」。電影的調性正如同這首歌,用輕快詼諧的步調搭著美麗的風景,使故事更顯悲悽。
容我以一張與看板的黑白合影照向此部電影致敬,也推薦給所有還沒看過此片的人,趁著還在上映的時候走進電影院欣賞。這行為不僅是支持國片而已,而是邀您一同見證──
一部真正的台灣電影!
#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釋迦台詞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AN本人比較邊緣,比較少寫新電影。
如果大家對新電影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追蹤希米露喔!
上星期冒著滂沱大雨去看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時,不小心跟朋友包場整廳,真是好冷。週末好友一直催促快看《大佛普拉斯》,因為他看的那場,也幾乎包場,讓他相當擔憂,這麼好看的電影,會很快被下架。於是,趁著今早沒事,儘管必須錯過其他早已好想看的《母親》(Mother)和《極地追擊》(Wind River)等等,也要先給《大佛》加加油和捧捧場。原本,我也好擔心又會碰上包場,結果出乎意料地,不只觀眾不少,大家都還直挺挺地坐到「再會」出現的那一刻,才依依不捨地慢慢離場。可見,有多好看啊。
《大佛普拉斯》是目前院線電影中,極為推薦的一部,一個道道地地屬於我們自己社會的寫實故事。導演黃信堯肯定是位非常關心底層庶民生活的社會觀察家,因為他的《大佛普拉斯》,細緻地描繪著宛若蟑螂一般地活在社會夾縫中卑微悲慘又悲哀的邊緣人生;黃導演應該也是位非常溫和善良又有佛心的人,因為他的故事明明內裡非常諷刺銳利,但觀看時卻又非常溫潤感人。這是個酸味十足的悲劇,讓人笑中帶淚又深深感嘆,因為這些底層的悲劇,正血淋淋地映照出在我們社會早已積習難改的荒唐荒謬與不合理。
電影是黑白的。今日院線電影已少見黑白的電影,不過,《大佛》的黑白是有目的的,因為對於卑微的底層小民來說,有一餐沒一餐的人生,根本是完全的黑白,唯一小小的樂趣,要不是夾娃娃,就是偷窺權貴的彩色人生。電影中的「彩色與黑白」對比,同時對應著真實與虛偽、表層與假象;這些「真與假」的對比,讓認知與現實產生落差,產生又苦又酸的諷刺與批評,同時也創造故事的厚度與深度。
.
主角度財(陳竹昇飾)是位以撿破爛維生的邊緣人,他有三位朋友,一位是警衛菜埔(莊益增飾),一位則是遊民釋迦(張少懷飾),另一位則是「洗門」柑仔店的土豆(納豆飾)。這些角色一點都不陌生,離我們也不遙遠,因為他們根本就一直生活在我們周遭,只是或許因為生活節奏太快,常常讓我們來不及多看他們一些,多了解他們一分。同樣身為人,卻因為沒有「三分靠作弊、七分靠後壁」,他們不得不過著比別人更為賤下的生活:撿食超商的過期食物、住在廢棄屋、騎無照破車、被警察欺侮、被親戚欺騙、還被老闆威脅。
.
相對於這些卑微的角色,是社會的另一個極端,也是一般大眾認為的社會賢達:政治領導(委員、議員)、宗教領導(seafood)、與文化專家(佛像藝術家黃啟文 [戴立忍飾] )等等。這些社會賢達有著精彩的彩色的人生,彼此官官相護也相互作弊,總能把利益與好處維繫在彼此之間,絕不會外流到布衣庶民身上,以此持續穩固他們的資產與地位,即使根本都是欺世盜名。
.
當故事繼續前進,真與假,真誠與虛偽,因為一場意外,而交錯在兩個社會極端之間,讓兩端的世界直接相交,相互影響。社會的兩端,有著極不協調又不公允的擁有:一端是什麼都有、什麼都硬要得到的彩色世界,而另一端則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求不到的黑白世界,貧乏到連愛情,都只能在撿破爛時撿到的黏黏黃色書刊上,粗糙地想像。
.
尊嚴,僅僅只能展現在兩坪尺寸大(度財),或者,有些人(菜埔)根本從來就沒有尊嚴。好友相聚,不是唱卡啦OK,也沒有電視影集和電影可以欣賞,不如就看行車記錄器吧,只是意想不到的是,有錢人的行車記錄器,竟然那麼狗血好看又刺激;只是,不幸的是,行車記錄器的內容,竟然刺激到幾乎驚悚,讓人看了不只心驚膽顫,還會寢食難安輾轉難眠到有可能會小命不保。
.
關於這些內容,就不再多述,畢竟懸疑電影的好看,就在於神秘,於是,一點雷都不能爆,若是爆了就太可惜了(雖然這部還是會一樣好看)。於是,關於故事內容就此打住,不如親自前往戲院去又哭又笑,冷冷地悲悽一番吧。
.
聊聊為何這電影真好看:
.
1. 雖然故事節奏不快,可是處處有有驚喜,總在疑惑的轉角,有個意外的解釋。電影不是直敘法,而是穿插倒敘,這也是為何故事懸疑弔詭。
.
2. 台詞句句言簡意賅、戳重要害,還充滿哲理,對於人生的無奈與灑脫,穿插字裡行間,有詩意,有智慧,又感人。
.
3. 此外,不只看得見聽得見的台詞句句迷人,那些藏在影片中的文字與符號,以及畫面規劃所產生的意象,更是不計其數,總能讓人會心一笑,或者感慨萬千。例如「面會館」的「面」不見了,這樣是要見誰呢?誰的面不見了?誰不要臉?或者,有人是以真面目示人嗎?許多類似的文字或者象徵物(例如大佛、海邊的別墅、落拍的鼓手等等),都非常有暗示性地想說點什麼,且能讓不同的觀眾有多重解讀,非常有趣。
.
4. 其中最有趣之一,是「大佛」配上「監視錄影中」的文字那張劇照,幾乎已經暗示劇情與結局:舉頭三尺有神明。或許公眾媒體不可信賴,尤其是警察晃動的現場拍照,但是總有一種眼睛,人間的全能之眼(監視器),就如同故事旁白的全視角,即使不言不語,卻默默地知道一切(如同佛的法眼),只是不發一語,並不是是非不明。
.
5. 而那個象徵不發一語的大佛,或是舉頭的神明,表面上我們會以為是那尊佛像(真佛或假佛?),但是故事彷彿又隱隱地在告訴我們,其實住在海邊那位社會最邊緣的釋迦,只有一句台詞的潔癖男,才是天之養子(雷雨天在游泳池洗澡,也不怕天打雷劈),也是帶著天眼的世間之佛。他盤腿睡在遙椅上的姿勢,已是說明。妙的是,專做佛像的黃啟文,又是什麼人呢?他的為人與佛像之間的矛盾關係,相當耐人尋味。
.
6. 音樂,音樂也是關鍵。《大佛普拉斯》的OST,我已經在回家之後聽了好幾回。那種有點悲涼的小調,真是台語庶民的心聲呀。
.
7. 影像,影像與畫面也都是關鍵。每個畫面,都是藝術,都是精心的構圖。雖然大部分是黑白,但是某些彩色的點綴,才真是畫龍點睛,例如土豆幸運抽中的粉紅色小綿羊。
.
8. 宗教、政治、藝術、愛情、家庭、親戚、友誼、甚至頭髮,都有可能是虛假、敷衍、或是刻意的隱瞞;人心難懂,真正內在的宇宙,晦暗蒙昧遙不可及。那麼還有時麼是真的呢,看來死,真的就是道道地地的真實了。
.
9. 故事的所有荒謬,剛好反應的就是生活的現實。讓人哭笑不得,心情沈重。但是就是因為這些無奈,才使得這個電影餘音繞樑,讓人久久難忘。
.
10. 晚間與好友聊到電影中誰的犧牲最大。我說飾演 Puta(Gucci)的那位混血女郎雷婕熙,無論身體或聲音,都是有尺度的開放。不過,他竟然說是戴立忍(劇末大梗)。拜託,那哪裡有什麼委屈與犧牲呀。男生女生想的真的不一樣。
.
文章也可見於此:
https://sosreader.com/kat-buddha-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