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石山我忘不掉的,是人生第一次在濃霧當中上山。「沒事啦,下個轉彎方向盤該轉幾度我都記得」轉熟悉路況的當地老司機,同時也是當地民宿的老闆信心滿滿地這樣跟我說。我試著不要去想現在已經是晚上十點半,從坐了將近4個小時的普悠瑪號下車,卻發現花蓮竟然起了濃霧,在這種狀況下一般人開車絕對是自尋死路。
或許是為了放鬆乘客的情緒,老司機民宿老闆跟我聊起了當初第一批移民到六十石山和人的故事;民國48年,八七水災肆虐台灣中南部,一批嘉義、彰化因為水災失去家園的災民,跑到了花蓮富里,或許是因為怕再次因水災失去家園,選擇在山上定居。也同時把他們熟悉的經濟作物 — 金針花 引進了花蓮富里。
隔天一早,我開始了我與團隊的拍攝工作。在那時結識了台灣金針協會的理事長蕭文龍先生。一起拍攝的過程很單純;學習採收金針花、聊聊金針花如何入菜,最後我來製作一道金針花料理給大家吃🌼
一切打完收工之後,理事長和他老婆帶著我們到了富里當地的一間餐廳享用在地的金針大餐:涼拌金針、炸金針、金針雞湯...各種六十石山的美味壓箱寶全部出籠,一瞬間整個圓桌都被金針花的美味給佔領。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涼拌金針;先把金針花川燙過後,搭配木耳用白醋、鹽巴、糖和麻油醃漬,先放冰箱冰鎮,吃的時候享受冰涼、爽脆的口感,酸甜香的滋味令人難忘。
「我自己最喜歡吃金針鮮蕾川燙涼拌(美味🤤)」身為六十石山第三代金針花農的蕭文龍說,鮮蕾爽脆味甜,但因為金針生吃偏寒,如果吃多容易腹瀉。因此現在主流的吃法都會先川燙過後再用不同料理方式呈現,也比較能讓大眾接受。
身為第三代接班人,難道中間沒有想過走自己的路嗎?我這樣問理事長。他說:「當然有,學生時期原本學汽車修繕,都快要當到師傅了卻因為每年夏天都要回鄉幫忙採收(金針花),老闆難以接受只好作罷。」身為長子一份責任感放在肩上,蕭文龍選擇轉作建築營建承包,自由運用時間。豈知隨著父母年紀漸長,待在六十石山的時間越來越長,後來便索性直接舉家搬回了老家,繼承家業。
也許是覺得「既然繼承了,就得好好做」,蕭文龍可沒閒著,民國80年代中期,眾人共同成立了🌿「台灣金針協會」,希望針對當時媒體大肆報導「金針花含硫量超標」的問題進行改革。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市面上已經有超過97%的金針花都是合乎政府硫含量標準的產品。
但這樣似乎還是不夠,特別是如此強調食安的現在。從種茶的烘製技術得到靈感,蕭文龍運用低溫長時間的脫水技術在金針花上,成功研制出了「無硫金針」,全面剔除亞硫酸鹽的使用,僅管損失了部分爽脆的口感,顏色稍深,但更完整的保留金針花高鐵質、維生素A、B的營養特質。
如今仍然有老一輩的人對金針花的口感或者味道,停留在數十年前的印象,所以在身任理事長之後,蕭文龍現階段的任務便是積極推廣無硫、安全金針花的特性,以及適合的料理。也正因為如此,就有了我這趟花蓮之旅。
好加在下山時濃霧已散,偶爾露臉的陽光☀️讓我得以想像在7、8月花季時這片被譽為「台灣小瑞士」的金針花海會是多麽美麗。旅行時除了拍美照、吃美食之外,若能趁機會認識當地的人,聊天的過程中就是會聽到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讓整趟旅程增添更多樂趣。我也趁著這次的機會,發現到了距離台北210公里遠的六十石山上,有位為了家人以及前兩代人的努力不懈的帥氣大叔😎
🔎 臺灣金針協會:http://www.taiwandaylily.org.tw/
🍃 龍安製茶廠:http://www.longstay.tw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