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的孩子跟我說》
懷大女兒的時候,一開始並不知道性別。朋友的朋友介紹了某個高人給我,他說,我身上的罪孽有點深重,要敬拜地藏王菩薩,吃飯前一定要雙手合十,心裡默念,請地藏王菩薩先用。如此,便可一舉得男。
我半信半疑,又生性很皮,自作主張吃了幾天齋,動筷前根本忘了請菩薩先用就吃得一乾二淨。因此,當產科醫師告訴我,恭喜你太太,是個女孩。我心裡某一處深深覺得,這是對我禮佛不虔敬的報應。
到底當時怎麼那麼偏差,我不想狡辯抵賴,但有一剎那,突然聽懂了我媽的話。媽媽是長媳,也是時代新女性,因此,她希望誕育一個長男與長孫就好,既完成了家族的責任,也不耽誤自己的興趣。
結果,我偏是個女孩。媽媽曾和我說起這段往事,口氣和心態都沒有隱瞞,她坦承有一點sorry,「但是,妳有天當了媽就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公不公平這麼簡單,沒有辦法。」
有些養育孩子多時的朋友,也曾誠實地跟我說,妳知道,雖然母愛無了時,但如果妳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孩子,其中一定會有一個favorite kid,妳的最愛。沒有辦法,you can’t help it。
我感謝對方的誠實,同時心裡暗罵bull-shit。甚麼叫做沒有辦法,妳知道我也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性別好嗎。為什麼我就要有辦法成為、不是favorite kid的那一個呢。妳們有病,簡直是。
後來證明,這不是有病,就人性而已。我不就是懷抱著祈願會生男的僥倖(還有偏頗),來迎接6/2的長女嗎。看著她皺縮成一團的小肉臉,從我的體內拉扯出來,我也有一點sorry。
6/2的Callie遺傳了先生的外貌,骨子裡復刻著我的靈魂。她搬著手指、歪斜著脖子,困難地計算進位加法的樣子,和我一個德行。她識字極快、小二就可以寫出一堆夾雜艱深中文的文情故事,也是走我的老路。
考題問她,等重的黏土捏成大象和兔子,哪個更重一些?她瞇著眼睛寫,「大象和兔子不能比較。」完全忽略了「等重」的描述。
寫照樣造句,她卻可以造出,「夜空哭過,閃爍的星星,又涼又冰。」的句子。
我一下飆罵她,誰跟妳說大象和兔子不能比較,妳到底有沒有看重點啊小姐。一下子卻又嘖嘖稱奇,這句子,是誰教妳的,寫得很像詩ㄟ。我都寫不出來。
Callie一貫很沉默,偶爾吐出來的回答,六爻得令人吐血,「大象跟兔子為什麼要比較,妳不是說做人不要一直比較。」、「作業都嘛要自己寫啊,哪有誰教我。」
她的倔、孤、慢、憨,不偏不倚,完全翻版,就是我。所以,我先生常不懂,我是在挑剔甚麼。我沒有挑剔,我只是害怕,怕她和我一樣,前二十年混混沌沌、各種考試名落孫山,甚麼大雞晚啼,老有好運,這種話只能安慰年輕人,當媽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點好命。
因此,當我發現她的繪畫天份,便完全顯露了韓劇虎媽的勢利與冬烘。我送Callie去上昂貴的繪畫啟發班,學習各種我聽了一次就忘記的技法,在我還只知道小叮噹的年紀,Callie卻要開始認識梵谷、莫內、林布蘭。
認份地學了半年,幼稚園大班畢業前,Callie便打定主意再也不去。先生看待這件事情比較開明,也完全看穿了身為母親的扭曲,他慎重告誡我,妳不要打壞孩子的胃口,保有一點空間,讓她自由發展吧。妳不是最討厭妳媽處處制肘。
課程停下來了,Callie的筆沒有停,走到哪裡,有筆沒筆,有桌沒桌,有紙沒紙,都能畫得起勁。我的心態是矛盾的,看她畫出一室靜謐,我寧願她一輩子都能夠安於這樣的靜謐,卻又隱隱擔心,別的孩子都在上進或者前進,我這樣,是不是太放縱她待在原地了呢?
昨晚睡前,我們又談起這個話題,我希望勸服她回去繼續學程。原因是甚麼呢?講實話,我期待這個特別像我的孩子,能夠擁有一項過人而專精的才藝,不用仰人鼻息,不會被人看不起。
「Callie,回去上課好嗎?妳畫得很好,應該要學得更多…」
「學得更多,那然後咧?」
「唔,學得更多然後會得也更多啊。妳就不會老是畫相同的東西啊,那…」
「可是我不想要會得更多。我覺得我已經學會很多了。」
「妳不可以這樣想啊,妳這樣就叫做半途而廢!學而不精就是在說…」
「媽媽,畫畫是我的興趣。不是你的規定。」6/2的Callie很堅定地把這句話說完,黑暗裡,把單眼皮小眼睛睜得開開的。
我正想破口大罵,妳少給我囉嗦我可是妳媽,的那個關鍵時刻,我想起我媽,她當年勸我最好不要漫天亂寫,不是正途,不然也該去學寫劇本,學學翻譯,起碼可以養活自己。似乎也是這個套路。
我到底在幹嘛?電影《孤味》的小女兒佳佳抱怨:「我媽就是這樣,不讓別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又嫌棄別人甚麼事都做不好。」
我不想當這種媽媽的啊。
認知到書上寫的,鼓勵6爻的孩子探索,並不吝惜給予反覆嘗試的空間,和實際上,要接受她對於許多事情的興趣,往往淺嚐即止、無法持久,其實是兩回事。一方面,我勇於為孩子抵抗學校裡某些教育制約,因為我自小身受其害;回到家,我卻不禁懷疑自己,愛之適足以害之嗎?我是否應該要像老師勸告我的那樣訓練孩子,培養專注、自律、讓孩子對於自己學習的事物,有最基本的責任感。
而6/2孩子告訴我的話,是那麼直接。孩子睡著後,我思考著,興趣,是甚麼?現在我們太容易把「興趣」和「技能」混為一談,鼓吹著對於興趣要持之以恆,最後就會變成技能。因為技能使人飽暖,興趣則有一餐沒一餐。
可是,興趣使我們快樂。像我,寫了四十幾年,沒寫出任何名堂,然而光是寫,就讓我快樂。
Callie,妳不想讓這件事變得太具有目的性,是因為不想太早失去這份無所為而為的快樂吧。6爻的眼光就是這麼遠啊。妳媽也是這樣想的,簡直把妳外婆氣死。很奇怪的是,遇上人類圖之後,媽媽反而像為書寫找到目的似的,連睡夢中都充滿靈感,時時刻刻跟妳一樣,筆動個不停。到現在,我才發現,我的職志,不是成為暢銷作家,而是當我自己。鼓勵與幫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當他們自己。人生志願沒那麼複雜。
所以,好吧,隨妳吧。即便妳和我再怎麼相似,我相信,我們的路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讓妳經歷妳應該經歷的,說不定,是我最重要的責任與學習。
還有,妳畫的蝴蝶忍,真的很燦爛、很細膩,是我一輩子都畫不出來的,看得出來畫畫讓妳很快樂。快樂的事情,就繼續照著自己的步伐做吧。
大女主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刻意不塞滿行程表雖然完全不符合我的直覺,但其實是一種可靠的策略,能夠減少我們生活中的壓力,並為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喜悅。
我的人生總是會想辦法提醒我,把我們家的行程排到能力可及範圍的百分之七十五,才是最恰當的。
在我有意識的情況下,我會試著停止問自己:「我有辦法在這星期多做這件事嗎?」而是改問:「我應該這麼做嗎?」
取自《我們的女兒怎麼了?》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有時候,青少年會把自己不想要的情緒轉嫁到父母身上,希望減緩自己的痛苦。」
上述這一句話,不只限定在青少年,而是每個情緒強烈到自己難以承受的人,都有可能想辦法把情緒壓力轉嫁到他人身上,包括父母本身在職場與婚姻中累積的情緒。所以照顧孩子的同時,我常希望父母先照顧好自己。
這篇摘文有兩段,前一段在談,用策略幫助青少女跟父母都減輕壓力;後一段在談,父母如何放過自己。對我來說,父母懂得放過自己,也比較能放過孩子。
祝願您,能少一點忙碌,多一點陪伴!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24971875021536/
... ... ... ... ... ... ... ... ... ... ... ... ... ... ...
【文/ 麗莎.達摩爾】
收集情緒垃圾
我們現在接收到的令人焦慮的世界資訊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還多,同樣地,多虧了數位科技,我們比以前任何一個世代的家長更清楚知道孩子的生活細節。但是,我們也不該先入為主地認為接受源源不絕的資訊就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關於孩子不安或焦慮時刻的資訊。
心理學家早已了解,有時候,青少年會把自己不想要的情緒轉嫁到父母身上,希望減緩自己的痛苦。在手機發明以前的世代,青少年會透過在晚餐時間投下震撼彈來達到目的,例如說一句「喔,對了,車子該換擋風玻璃了」,然後心煩意亂地向父母抗議他們反應過度了。事實上,孩子很可能已經花了一天的時間自責擋風玻璃破掉的事,但最後她對負面感覺的忍耐也到了臨界點,所以她把自己的壓力丟到父母身上,就像人們倒垃圾一樣。她把壓力拋開,再也不想有瓜葛。對想要丟棄情緒垃圾的女孩來說,這個方法是有用的,能讓她鬆一口氣,但對不得不當垃圾桶的父母來說,可能就沒有那麼舒服了。
事實證明,手機是世界上最方便的垃圾回收管道。以下的情節對有幸擁有手機的青少女和她的父母來說,可能再熟悉不過了。女孩可能會傳一封看起來荒謬不已卻讓人擔心的簡訊,讀起來像這樣:「跟你說一聲,我要輟學啦。」她的家長很可能會好奇地回一封訊息:「噢不!怎麼了?」搭配一個擔心的表情符號,但女孩卻不回了。然後,家長便會繼續過今天的日子,卻被這封簡訊背後可能的原因困擾不已,他們也許會試著再度聯繫女孩,卻發現仍然無法從女兒身上獲得更多資訊。為什麼?因為女孩只是想把情緒垃圾倒掉而已,而不是想和現在帶著這包垃圾的父母討論先前讓她極度不適的感覺。
當父母和女兒晚上終於碰面時,劇情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發展。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女兒在拋下情緒垃圾之後,就立刻覺得好多了。換句話說,父母有可能花了一整天擔心女兒早已忘懷,或是到家時已經沒興趣再討論的問題。
在經歷幾天收到十四歲女兒傳來令人擔憂的簡訊後,我一個朋友想到了一個相當聰明的辦法來改善這樣的互動。我朋友買了一本美麗的筆記本,交給女兒,告訴她:「我們試試這樣吧,你平常想要傳簡訊給我的時候,就把你想說的話寫在筆記本裡。」於是女兒把筆記本當作一個儲藏室,把她在學校時不舒服的念頭與感覺寫在裡頭。晚上回家後,她幾乎沒有興趣把她的筆記分享給媽媽,也幾乎忘記了那些事。不過有些日子裡,她的確也迫不及待回家和母親分享一些學校不快樂的小事件。
筆記本解法同時有效地達到了三個目標。首先,筆記本阻止了女孩連珠炮般的焦慮訊息,又完全沒有敷衍她的意思。第二,我朋友不用說太多,就已經讓女兒知道,在學校發生的事,沒有哪一件是急需母親介入的,就算有,她也相信她會透過學校的成人得知。換句話說,這本筆記本提醒了女孩「能應付的事」這個類別的存在,不讓她因為太不開心而忘記了。最後,當女孩的確有擔憂需要討論時,多虧了筆記本的存在,她的母親不會花費一整天在擔心她。毫無疑問地,這讓我朋友更能以平靜、適當的態度回應女兒的擔心。
……
放自己一馬
每天走路送我的小女兒去社區小學之後,我都會用回程的十分鐘路程,和其他有相同例行公事的家長聊聊天。有一年春天,我和一個住在附近、也有兩個女兒的爸爸展開了一連串的對話。他的大女兒也念社區的公立學校,小女兒則在車程十五分鐘的地方讀幼稚園。我朋友和他太太正在考慮該不該在下個學年把小女兒轉到社區幼稚園,或是讓她在現在的學校多待一年,再回社區小學讀一年級。
在每天十分鐘的時間裡,我們慢慢衡量他們家面臨的問題。兩個選擇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我們討論得越多就越清楚,兩個選擇對女兒來說都沒有絕對的好處。最後我問:「有哪個決定會讓你們家比較輕鬆,讓你們能稍微喘口氣嗎?」
「喔,有啊。」我的鄰居說道。「如果讓她們念同一個學校,我們會輕鬆多了。她們的寒暑假和臨時假期就會一樣,我們也不用開車載小的上下學了。」
「如果兩個選項都差不多。」我回答:「而且換一個幼稚園能讓你們夫妻倆的生活輕鬆一點,我覺得那對你們家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自己是透過吃虧才學會這一點的。我個人非常享受忙碌的感覺,不幸的是,我喜歡的忙碌程度與會把我壓垮的程度只有一線之隔。剛成為母親的時候,我最喜歡把一個星期的時間通通塞滿。我總是有辦法找出時間,幫我其中一個女兒再多排一堂美術課,或者我會找保母,趁我丈夫晚上出門的時候,再為我自己多排一場會談。當輪到我請全班吃生日點心時,我會提醒自己要親手做健康又好吃的小點心。我會堅持要同時有十件事在進行,而且每件事都要做得還算好。
但有時候小孩會吐。
我的車有可能會故障。
或是保母也有可能請假。
於是我的計畫就會被打亂,我的活動量表就會從忙碌瞬間跳到混亂。我在一陣慌亂中重排時間表,好照顧生病的孩子、想辦法讓我們家在只有一台車的狀況下把行程跑完,或是找臨時保姆。
我在這樣混亂的狀況下當了三年的媽媽,直到我和一名同事合寫一本教科書時,讀到關於日常困擾的研究。我一直都有閱讀心理領域論文的習慣,但只有少數研究能真正改變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發現,小小的生活困擾累積起來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比真正的災難還嚴重。當我其中一個女兒得了流感,我們家的問題就不只是她生病了而已。問題是,每個人的行程都排得太滿,她的病情為安排時程帶來雪崩般的問題。現在回頭看來,解決辦法也許再明顯也不過:如果我們在行程中給自己一點緩衝(我發現這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奢侈品),就能有效減緩日常生活中意料之外或無法避免的壓力。在我有意識的情況下,我會試著停止問自己:「我有辦法在這星期多做這件事嗎?」而是改問:「我應該這麼做嗎?」
當然,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預留的時間夠不夠,我也還是會不小心犯了過去安排太多事情的壞習慣。但我的人生總是會想辦法提醒我,把我們家的行程排到能力可及範圍的百分之七十五,才是最恰當的。
在不會把每個人的能力逼到極限的狀況下,家人的壓力和焦慮感就會減少。慢性緊張會被平靜所取代,當有事情不如預期時,我們要面對的就只是挫敗感,而不是危機。現在,有時候我會有點心虛地把在商店買的甜甜圈送去給孩子們,內心明知我有時間做更健康的點心(雖然孩子們不見得更喜歡)。但同時,女兒生病再也不會成為一場災難,我只需要把該做的事情改到行程表上的空檔裡,就能留在家裡陪女兒,順便用這段時間看部電影。
當一切都順利執行時,手邊有空閒時間就為我們創造了機會,能夠忙裡偷閒。有一個下著大雨的日子,我的小女兒認為穿上全副防雨裝備走去上學會是很棒的主意,她不想和往常一樣,在壞天氣時搭車去上課。我決定照著她的計畫做,因為我有時間在送她去學校後,再回家換上工作套裝。我們一路上踩著水坑走去學校,這個有趣的經驗讓我們回味了三年之久。
我們陪伴孩子長大的時間很短,身為父母,我們都想盡可能發揮到極致。這也許會讓我們想填滿時間軸,尤其是有明確目標的計畫性活動,例如加入運動隊伍或上課,或是在家裡做可愛的手作杯子蛋糕。但我必須提醒自己,就算和我的天性背道而馳,我們有時候也能享受擁有空閒時間。刻意不塞滿行程表雖然完全不符合我的直覺,但其實是一種可靠的策略,能夠減少我們生活中的壓力,並為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喜悅。
.
以上文字取自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心理學博士給家長的解憂指南,陪伴現代青少女與壓力共處,化解焦慮,度過情緒平衡的快樂青春期
試閱>>>https://is.gd/0UEBLT
金石堂>>> https://is.gd/hr6AtL
博客來>>> https://is.gd/mgB2sB
誠品>>> https://is.gd/J0V6q0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大女主意思 在 金魚媽咪三千金育兒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歲女兒前天趴踢後,拿娘家媽媽的隔離霜塗滿整臉,要幫她洗掉,她堅持「不脫衣服」拉鍊都拉下來,還是要穿著衣服「不洗澡」。硬是只要刷牙,我氣到不幫她洗頭髮👩❤️👨整個晚上不理他,最後她老爸扛著去洗澡。
.
兩歲真是個恐怖的年紀,不合她的意就是尖叫、摔東西.......
睡前覺得煩躁,立馬谷歌看了幾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
#兩歲叛逆期重點整理
「這個不要、那個也不要,我的小寶貝怎麼一過了2歲就變成大魔王?」
面對孩子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醫生建議是....
.
☑️叛逆期,某程度上等於進步期
(所以我要很開心,她一直在進步喔)
.
要能挑戰父母,也必需有足夠的認知與語言發展,以及自主意識,才會出現這種行為。
#教養2至3歲的孩子
1、不碎念!對孩子說到做到
「大人很愛說,你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可是都沒有做到!」,譬如:「你玩具再亂丟,我就把它丟掉。(最後也沒丟)」、「如果不穿外套,就不能出去玩。(最後還是出去玩)」這些碎念孩子的話,如果父母無法說到做到,都是沒有效果的。
(說到做到這點很重要,不然孩子覺得你沒誠信,但我不能接受她用哭的來換喝汽水)
2、給他選擇權,但選項要明確
通常孩子說「不要」是為了挑戰父母,如果大人用氣話和情緒以對,會模糊孩子學習的焦點,使他記不清前因和後果,在這階段,當孩子情緒上來要先做安撫,冷靜後再給他簡單、明確的指令和選擇。
兩個孩子如果搶玩具,要明確、堅定地告訴他:「搶玩具就不能玩,反之就能繼續玩。」如果孩子選擇前者,就把玩具收起來。
.
(這點我下次要好好執行,女兒們太會搶玩具,然後打架)
3、讓孩子體驗選擇的結果
父母給孩子選擇權前要先思考,這些選項必須在能掌控範圍內,並設定界線讓他自由選擇,孩子才會想接受。
(下次再努力試看看)
.
育兒這條路真的很難耶,今天把大女兒剩下一點點的蘋果西打倒掉,她還搬出婆婆來壓我,說婆婆會生氣,整個傻眼貓咪,她不知道我是愛她,因為喝
#汽水的三大負面影響
直接跟大家分享
1. 增加衝動行為
.
近幾年已經有多個研究發現,汽水內含有多種化學物質,而經常喝汽水等含糖飲料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現衝動行為,例如容易生氣、經常動手打人或是沒有耐性。
.
一天若喝兩罐以上,就可能會有不喝就渾身不對勁的上癮現象出現;若一天超過四罐以上則可能會有明顯的攻擊性或注意力缺損的問題。
.
2. 影響心臟和睡眠品質
汽水裡面大多含有咖啡因,可能造成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等問題;另外也會有提神的效果,所以可能導致孩子晚上睡不著覺,進而造成更多健康問題產生。
.
3. 肥胖
汽水裡面含有高單位的精緻糖份(所以才會那麼好喝嘛!),這種糖分吸收很快所以會對血糖造成快速上升的現象,而過高的血糖會讓身體快速分泌胰島素把血糖轉入細胞內,進而造成脂肪囤積,變成胖嘟嘟的小孩囉!
.
因為孩子身體較小且代謝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大人喝一杯汽水對身體的負擔,對小孩子而言可能是2-3倍以上的負擔,因此,可能的話,請盡可能減少孩子攝取各種汽水或含糖飲料的機會唷!
.
別為了討孩子一時開心,讓她不睡覺,長不高,反而是害了她!
#每一次挫折都是經驗的養成
#育兒就像打怪尚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