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世界自殺防治日」,請和我們一起重視,結合家庭、校園、衛政三方的資源與專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
-
依據統計,新北市去(2020)年的自殺死亡人數為635位,在自殺通報人次與占率方面,24歲以下,總共有2,475例,占率高達42.8。其中14歲以下的通報人次為641,占率為11.1,若再納入25~44這個年齡層,44歲以下占率高達76.6,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推動與再改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因此,在「世界自殺防治日」的今天,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召開「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說明台灣現行青少年校園心理健康促進促施所遇到的困難,並提出建議精進方向。
-
今日記者會內容如下:
-
總召邱顯智委員首先表示,根據去(2020)年死因統計報告指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已連續第 4 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 11 名,死亡人數雖較 2019 年減少 5.3%,但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也比去年同期多了 3 千人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自殺已經成為 15-24 歲、25-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 2 大主要死因。
-
回頭檢視過去衛福部的承諾,邱顯智委員強調,據「2025 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所設立的自殺防治目標,政府近年成績不盡理想,也未達成 2020 年的中程目標,自殺防治工作長期而言未見顯著改善,政府應該持續精進、有效投資。
-
幹事長王婉諭委員接著表示,兒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求助門檻,絕不小於成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因此,防治工作是跨領與跨團隊的巨大工程。然而,目前自殺防治策略與教育部三級輔導機制,實務執行面仍存有諸多困境。
-
#學生自殺通報系統 #亟待跨部會介接
-
首先,醫院端的第一線人員反映,衛政自殺通報系統與教育端的校安通報系統,長期以來橫向聯繫狀況不佳。王婉諭委員已於今年 3 月針對此情況進行質詢,促使兩部會決議將衛福部的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但目前尚未落實。另外,囿於各級學校之輔導紀錄表單格式不一,且各級學校之輔導系統尚未整合,因此仍無法介接受通報學生是否接受過輔導諮商的紀錄。
-
#通盤檢視學生輔導需求 #輔導人力資源應到位
-
根據教育部 2018 年至 2019 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指出,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 67% 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
王婉諭委員進一步說明,目前負責三級預防的各縣市輔諮中心,組織型態為隨時可能被裁撤的「任務編組」性質,且礙於地方財政,專輔人員採一年一聘約聘制、調薪幅度低、專業人力薪資與自費市場落差過大,再加上行政工作負擔重,導致流動率高等情況時有所聞。而負責二級預防的專業輔導老師及相關人員,同樣存在人力不足及行政工作負擔過重,以致影響輔導效能及學生接受輔導之成效。
-
#解決大學端專業輔導人力困境
-
副總召陳椒華委員就大專院校的部分指出,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 12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但實際上大專院校內部的諮商輔導體制同樣存在人力缺口,以及有難以專業久任的嚴重問題。
陳椒華委員說明,因為目前一年一聘的方式,除造成專業輔導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外,他們還需要從事無關輔導諮商專業的行政業務,加上專輔人員長期待遇不足,與人力不穩定等問題 ,都是大專院校在學生輔導上成效不佳的原因,也明顯影響學生接受輔導的品質。
-
另外根據統計,每年休學的高中職生有近 2 萬人,大學生更是高達 8 萬人。而在疫情期間,這些離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同時的失業,而變成「雙失」的年輕世代。然而「雙失」的年輕世代因為離開校園,因此無法獲得學校系統的心理諮商資源,其自身的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心理諮商所需的費用。因此,整個社會或是家庭與醫療系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承接這樣的需求,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問題。
-
陳椒華委員呼籲,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能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協助。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儘管從去年統計來看,台灣同日本、韓國情況,自殺人數略有下降,但疫情期間,國人工作就學和民生經濟都受到影響,自殺防治仍不可輕忽。另外,去年台灣 0-14 歲族群的自殺人數卻反而上升,擔憂恐有「年輕化」的趨勢,而 15-24 歲去年狀況雖有好轉,但自殺通報數還是上升,有 1 萬多人試圖自殺,他們事後是否有被關心跟協助,需要高度關注。
-
張家銘醫師強調,這群出生在網路通訊發達的 Z 世代,在遇到情緒問題時,往往不會尋求協助,平均而言,Z 世代的憂鬱症和自殺風險都在增加。今年年初,有位 17 歲高中生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希望精神與心理疾病的知識能納入課綱,教育部也確實應該思考讓大家更能認識精神疾病,察覺情緒問題。
-
張家銘醫師也分享校園自殺防治有三個面向,分別是自助、助人、求助,同學要能認識自身心理狀況,並學習與同儕間的陪伴與支持,學校也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青少年的自殺防治工作,需要大家繼續關心和努力。
-
我們認為,政府應結合家庭、校園、衛政三方的資源與專長,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尤其在校園三級輔導機制中,接受諮商輔導個案,往往都需要長期深入的服務,因此,教育部須正視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都需要政府重新檢視及提出因應措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安柏不在家 在南美洲」介紹 訪問作者:梁書瑋 內容簡介: 有可愛的祕魯婆婆和神獸草泥馬,薩滿小屋裡的大魔王迷幻死藤水,都市叢林和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用不同方式生存下去的故事。 在亞馬遜叢林裡,人們生了病,是找薩滿巫醫治療,巫醫喝下死藤水藉以增強感知來跟...
大學休學規定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9/10)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而台灣和國際間青年自殺率逐年攀升,顯示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對此,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委員、立法委員 陳椒華及王婉諭委員於今日召開「校園專輔待改善 心理健康不漏接」記者會,同時,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出席,共同指出校園自殺防治既有問題,並呼籲主管機關積極補強相關資源,健全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 2020 年死因統計報告指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已連續第 4 年成為國人主要死因第 11 名。雖然2020年自殺死亡人數相較2019年減少 5.3%,但今年上半年全台自殺通報數,還是比去年同期多了3000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自殺已成為 15-24 歲、25-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2大主要死因。
從這個現象也可以得知,兒少面臨的心理壓力與求助門檻,絕不小於成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因此,防治工作是需要跨領域與跨團隊共同合作的巨大工程。然而,目前自殺防治策略與教育部三級輔導機制,實務執行面仍存有諸多困境,包含:
#學生自殺通報系統 #亟待跨部會介接
根據醫院端的第一線人員反映,現行的衛政自殺通報系統與教育端的校安通報系統,長期以來橫向聯繫狀況不佳。先前,王婉諭委員於今年3月針對此情況進行質詢,促使兩部會決議將衛福部的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但目前仍未落實。
此外,由於各級學校之輔導紀錄表單格式不一,各級學校之輔導系統也尚未整合,因此仍無法介接受通報學生是否接受過輔導諮商的紀錄。
#通盤檢視學生輔導需求 #補足各級學校輔導人力
根據教育部 2018 年至 2019 年的校園學生自我傷害事件相關報告,自殺身亡個案當中,高達 67% 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
而目前負責三級預防的各縣市輔諮中心,組織型態為隨時可能被裁撤的「任務編組」性質,且礙於地方財政,專輔人員採一年一聘約聘制、調薪幅度低、專業人力薪資與自費市場落差過大。
此外,專輔人員行政工作負擔重,導致流動率高等情況時有所聞。而負責二級預防的專業輔導老師及相關人員,同樣存在人力不足及行政工作負擔過重,以致影響輔導效能及學生接受輔導的成效。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大專校園中。根據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專科以上學校學生數 1200 人以下者,應置專業輔導人員至少 1 人,但實際上大專院校的諮商輔導體制同樣存在人力缺口,也難以專業久任的嚴重問題。
#積極研擬措施 #守護雙失青年心理健康
根據統計,每年休學的高中職生有近 2 萬人,大學生更是高達 8 萬人。而在疫情期間,這些離開學校的學生,也可能同時的失業,而變成「雙失」的年輕世代。
然而,「雙失」的年輕世代因離開校園,將無法獲得學校系統的心理諮商資源。另一方面,其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自費心理諮商所需的費用。
因此整個社會或是家庭與醫療系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承接相關心理輔導需求,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問題。時代力量認為,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能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協助。
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是時代力量持續努力的目標。針對目前校園中的心輔資源不足的問題,請教育部盡速盤點相關需求,並制定因應計畫,以幫助每一個需要協助的未來主人翁。
大學休學規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有好多媽媽私訊問我要怎樣跟高中生相處,能讓一個拒學休學的孩子考上大學?
其實我真的沒有什麼好方法,只是一個想和孩子和平共處的媽媽。
我自己的脾氣我很清楚,吃軟不吃硬,像是之前的校長強硬的規定我不能去演講、不願意給我公假....我就會因為他的態度跟他槓上,不讓我去,就非要請事假把行程排滿。他說我出書違法,我查了法規發現根本騙人,在他4年任內出了3本書,出好出滿...雖然不是為了他做這一切,但是跟他不合理的要求相左,我想到就開心。
我自己脾氣個性強硬,又如何要求生出來的孩子溫順?
兒子的個性剛好承襲了我最韌(任)性的那個部分,對他越是強硬,他就越叛逆。所以在跟他相處的時候,尤其是他發脾氣鬧彆扭,我絕對不會跟他硬碰硬。都讀高中了,在做任何決定前跟他溝通,詢問他的意見,讓他願意承擔結果。在他遇到困難時,我一定陪他一起解決。
高一體育班時遇到每天辱罵學生的老師,給兒子取了難聽的綽號讓大家嘲笑。我沒有要他忍,直接去學校跟老師溝通,很清楚明白的告訴老師:「你可以教育他,但是不能羞辱他!」
他決定休學的時候,我不是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把可能發生的狀況跟他分析,留下來要解決什麼問題?休學後要去哪裡?高中不能像國中國小一樣轉學,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轉學考?如果轉入普通高中,他跟得上嗎?有興趣嗎?如果轉入高職,就得重讀一年...讓他自己選擇,最後他考慮再三,決定讀高職,從高一讀起。因為是自己選的,他這三年沒有對重讀一年抱怨過。
這個高職管理嚴格,每天早上六點多進到教室就得交手機,上課到晚上九點才能拿回手機,已經一整天在學校讀書考試,回到家9:30我讓他自己決定要玩到幾點,隔天早上5:30才起得來、上課不會打瞌睡。因為這樣,他在學校中午會在吃完飯後午睡片刻。
第一次回家後立刻興沖沖的告訴我:「你看,我考進前十名了!!」我趁那個時間點鼓勵他:「好棒呀!!我想給你獎學金,你覺得要怎麼規定呢?」他說老師說前十名就能考上公立大學,他覺得一定要維持前十名,所以我們約定好前十名有500元,前五名有1000元。有朋友覺得這樣的金額很高,但是對於什麼都有的高中生來說,給50?100?對他來說一點誘因也沒有。
周末要上課是很大的衝突點,他為了周末要去上課跟老師鬧很久、不願意去,讓老師很為難,也影響其他同學,我們勸說無效,幾個禮拜大家都僵持著,好說歹說就是不去。我告訴他:「就當作星期六去打工,工作就是坐在教室裡好好上課、考試,一天給500元的工讀費....」哈!!這是一個很爛的方法,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是可以讓他星期六開心出門心甘情願去上學,不會鬧得家裡學校因為他一個人烏煙瘴氣,就是好方法。
早上5點多就要出門去上學,我一定4點多就起床幫他們準備熱騰騰的早餐,還帶一瓶冰涼的蜂蜜水,晚上9:30放學時去交通車下車的地方接他們回家,不是寵孩子,而是在我們珍惜每天能夠短暫相處的時間,讓他們知道父母關心和疼愛。
有一次工程師氣他玩手機過了頭,要沒收他的手機,當然起衝突動手了,我立刻把他們隔開,晚上等工程師氣消了,我跟他說:「幹嘛跟青春小屁孩一般見識?這個年紀的孩子朋友不多、休閒的時間也不多,所有重心都在手機上,你把他的手機收走,不是要他的命嗎?我們是父母打不下去,他為了捍衛手機會豁出去,你平常這麼照顧、這麼疼孩子,這一拳下去,要多久才能修復父子之間的感情?」從此以後,他們再也沒有動手。
跟大孩子相處千萬不能動手,只要動手的模式養成,孩子長大後他們反擊的力道是我們無法承受的。也不要讓家裡的男人起衝突,我夾在他們中間好可憐呀!!想辦法讓他們和平共處,是最佳的生存方式。
兒子在生氣時會口不擇言,我都當作沒聽到,不會在當下跟他起衝突,有的時候孩子心裡累積了很多的不滿和情緒,也只能在家裡發洩了,等他平靜下來,趁著載他出門,他心情好的時候跟他談:「長大了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在生氣當下做的事、失控說的話,你覺得後果承擔得起嗎?....」
我跟他們說話從來不用批判或是羞辱的方式,當孩子常常接收這樣的批判時,他回饋的一定也會用相同強度的殺傷力,久了就會變成母子之間一開口就互相傷害。
昨天出門去辦事來不及準備午餐,要兒子自己去吃飯,他替我也準備了一份,在樓下等到我回家才上樓。能夠讓孩子把我放在心上,而不是看到我就怒目相視,我想我跟他相處的模式是對的。
之前有網友說以前的人教育程度不高,都能把孩子養大,現在為什麼要看那麼多的教養書、找那麼多的方法?用任何方法都能養活孩子,我們想盡辦法想要的是了解孩子、跟孩子保持親近的關係,希望孩子在遇到錯誤和困難時,能有商有量,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個性、脾氣、家庭背景和求學的經歷都不一樣,需要的獎勵和相處的方式也都不一樣,沒有任何一套方法可以用在所有孩子身上,但是我覺得跟大孩子相處,唯一的重點就是平時的愛一定要足夠,當孩子徬徨和憤怒時,才不會連家都不要了。
他考上彰師大我非常開心,其中一個是他終於離家了,在家裡受我太周到的照顧,離家去學習處理自己的生活細節真好!!覺得自己終於出運了!!!轉頭一看,還有個升高三的弟弟....
在婚姻、親子關係上,我都不是專家,只是希望生活能過得平靜開心的普通人如此而已。
大學休學規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安柏不在家 在南美洲」介紹
訪問作者:梁書瑋
內容簡介:
有可愛的祕魯婆婆和神獸草泥馬,薩滿小屋裡的大魔王迷幻死藤水,都市叢林和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用不同方式生存下去的故事。
在亞馬遜叢林裡,人們生了病,是找薩滿巫醫治療,巫醫喝下死藤水藉以增強感知來跟植物溝通,植物會告訴他,病人需要什麼藥草來治療。雖然聽起來很不科學,但我相信生活在叢林的人有都市人沒有的感知,他們跟動物學習、在叢林裡求生,知道哪種植物能有藥用。事實上目前市面有三分之一藥物的原料是取自於亞馬遜雨林。——死藤水
這幾天要吃什麼必須自己捕殺,親手終結一條生命。我們挖開椰子殼吃蟲,住在椰子殼裡的蟲白嫩柔軟,味道像椰子奶油一樣,也吃螞蟻補充蛋白質。臉書創辦人有一陣子規定只能吃自己親手殺的生命,如果想吃牛排,他們會買一條牛,親手殺掉之後,再送去分解成牛肉片。因為如此才能知道有些東西得來不易,而我們常常因為太容易取得的東西而無法察覺生命的消逝。——亞馬遜雨林求生日記
作者簡介:梁書瑋 Amber
19歲大二休學,打工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飛往澳洲,一千塊澳幣旅行一年搭便車睡路邊當街頭藝人,接著跑到印度生活了兩個月,學習印度樂鼓和HENNA,在台北靠街頭賣藝完成學業,從此過著半遊牧生活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帶著兩千美金出發,在各國街頭賣藝環遊世界,歷時一年橫跨歐亞大陸十多個國家
2016入選未來大人物候選人
2017擔任昆士蘭觀光大使
2018旅行南美
兼任專欄作家,文章散見於天下雜誌換日線、關鍵評論網、風傳媒、FLIPER MAG 潮流藝文誌、女人迷
大學休學規定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家投入教育現場。目前已走到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跳開過去考試的迷思,提了多項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積極支持「所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得他們應有的幫助。
林佳龍委員指出,根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一般高中職學校學生只要有高二以上資格,縱使休學、中輟學仍可以報考大學,但同樣是政府核准的學習方式,教育局審議通過的高中非學校型態學生卻得多考一次高中同等學力檢定,且一年僅考一次、五科全都及格後才能進入大學,這對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受教權影響很大。林佳龍委員為非學校型態學生深深地抱屈,全國10多萬的考生擁有學測和指考兩次入學的機會,只有非學校型態學生還得忍受這種違反多元適性、一年一試、一科定終生的升學制度。蔣部長非常同意林委員的看法,願意在制度上解放目前不合理的規定,並創造平等的學習管道。
政府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來,從未給予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家長、機構或團體教育經費補助,林佳龍委員指出,許多家庭及機構為了孩子的多元適性發展咬牙苦撐,勉強支應孩子的教育費用,儘管自己繳納的稅款未能嘉惠自己孩子,卻依然如實納稅。由於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學籍依規定須設籍於某一公立學校,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教材教具、教學人員和實施場地未放置於學校,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學校型態學生的教育經費編入其設籍的學校,這些學生並無法享受到其原先應分得的教育資源。以98學年度全國216名國中和667名國小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為例,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分的教育經費分別為12萬9,476元、9萬5,493元,換算後亦即每年有9千多萬元未實際用於非學校型態學生身上。林佳龍委員在會中以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提出具體計畫改善來改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育經費完全自籌的問題。蔣部長答覆教育部願意研議該有的配套並做全面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目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多數選擇須參加基測的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方式,但該方式的名額受到未來12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入學逐年擴大的影響而減少,這將擠壓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升學空間。林佳龍舉中投區為例,101學年度共有63校提供合計近2萬1千人的高中入學名額,但只有2校合計15人名額提供給非學校型態學生申請,名額多寡尚在其次,僅有兩個學校的選擇,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非常不公平。針對各種非學校型態學生遭受不平等對待或排擠的情況,林佳龍要求蔣部長必須規劃十二年國教實行後,非學校型態學生能在免試入學方式享有和一般學生同樣的權益。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翻遍目前現有的法令,皆未能保障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各項權益,如升學機會的平等與獨立學籍的制度,甚至「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根本找不到法源依據,林佳龍委員當場也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當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規範所有的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教育部在該次委員會同意林委員的四項臨時提案,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下推動辦理相關作業。
http://www.citylove.org.tw/
大學休學規定 在 保留入學及休學規定對照表 的相關結果
因家庭、個人、健康或其他特殊因素須暫. 停學業,可提相關證明文件提出申請,休. 學期間可保留學籍(含學號),但於申請期. 滿後須申請復學。 參考法規簡章、本校學則第廿 ... ... <看更多>
大學休學規定 在 休學、復學、退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 的相關結果
² 休學以學期計,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 ... ü 因重病或特殊事故,得延長休學期限至多二學年。 ü 本國生因服兵役而申請休學者,應於申請時或於服役期滿後,檢附徵集令、 ... ... <看更多>
大學休學規定 在 休學辦理、休學退費與保留學籍 - 國立高雄大學 的相關結果
至學生教務系統→休學申請作業填表申請並於確定後,送出並列印「休學申請書」,經學生本人簽章後(日間大學部並需家長簽章),併同畢業證書影印本(新生),親送或以掛號郵寄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