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說再見-親人離世的心情及引導-兒童篇》
死亡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然而不同發展年齡的孩童
對死亡的了解和哀傷的反應都不一樣
對於兒童心理層面的影響也不同
因此瞭解兒童面對親屬的離世的心理狀態
以及如何引導兒童接受及認識死亡~
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喔!
兒童在面臨親人離世的反應有以下幾個階段:
🌈0-2歲
此階段兒童的抽象概念弱較無法理解「死亡」
僅專注於眼前的人
所以若親屬離世,對他們而言是消失、失去與分離
因此容易引起兒童的分離焦慮
導致情緒及行為上的改變
🌈2-4歲
此階段兒童沒有"永遠"的概念
死亡對於他們是一種"躲貓貓"的感覺
認為親屬是會回來的
由於此階段正在發展依附與信任關係
所以當他們發現親人離開了
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及被拋棄感
故而出現焦慮、生氣、做噩夢等反應
🌈4-7歲
與2-4歲兒童一樣,也將死亡看做是暫時而且可以反轉的。
然而此階段兒童較自我中心
有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生氣或情緒~
是可以改變死亡的。
另外這個年齡層會將不同事件做連結
所以對於親人離世也會有不當的連結性
例如:家人當天買了一杯飲料後過世
他們有可能會連結為因為這杯飲料導致的死亡
所以這個階段的兒童會需要向他解釋死亡的原因
以免有不必要的連結或影響~
⭐️⭐️⭐️許多家長會選擇避而不談,
讓家人離世成為家中的秘密
然而親人的"消失"或是未知的原因
反而使兒童產生恐懼、焦慮、等負向情緒
從而影響心理發展及人格養成
因此在引導上
❌避免用「睡著了」或「去了很遠的地方」等的說法來解釋死亡。
⭕️應該透過日常生活的例子(如:植物枯萎、小動物死亡等)幫助他們明白死亡的概念。
⭕️繪本是一個讓兒童瞭解生、接受死的好方法
繪本引導有幾個優點
1.培養兒童認知:
了解生與死,藉由繪本的活潑詼諧
讓兒童正面了解死亡,理解接受而非害怕恐懼
2.培養情緒表達與同理心
面臨親人離世的心情抒發不再是壓抑
3.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對於兒童失去親人的焦慮和傷心
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安全感及信任感
訪間有許多不錯的關於親人離世的繪本其實都可以參考喔!
有需要推薦書單的都可以在下面留言詢問喔
我可以就我帶姪子姪女看過的跟大家推薦😊
#之後再跟大家介紹親人離世的心情成人篇
#大家有遇到兒童有什麼樣的心情歡迎分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