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路的健行團,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沿途會認識許多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地質特色、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簡直是一本會移動的百科全書啊!😆為了讓團員們記住當天的解說內容,行前特地發給大家幾頁自己製作的健行筆記,裡頭有近百種常見的植物名稱(水冬瓜、倒地蜈蚣、狗矸菜、野薑花、合果芋、糙莖菝契、雞屎樹、山蘇、紅樓花⋯等)、健行路線、以及途中會經過的景點與地理特色,都幫團員記錄下來,回到家可以複習,實在非常用心!👏
集合出發地是車友們十分熟悉的聖人瀑布附近的溪和宮,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古道、平等里) & 至善路三段371巷的路牌(往鵝尾山),我們往370巷前行,開始這趟沁涼的古圳與古道探索之旅!
「小橋流水人家」是映入眼簾的風景,正如元曲作家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思」的意境,當旅人行經於此,見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想起遠方家鄉,暫時洗滌了心靈的疲憊,帶有秋意的惆悵之情!
越過田尾仔橋,便是綠意盎然的坪頂古圳步道,右邊是一般遊客常走的階梯步道,但總裁帶我們走左邊的水管路,由此可以看出從清朝至今,平等里的居民還是仰賴山中的溪水生活,沿著水路往上切,首先來到1909年(日治時期~明治42年)建造的「登峰圳」,全長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雖然已超過100年歷史,卻是這裡最年輕的古圳,往左走一小段路,可以走到隧道口再原路折返,沿著步道繼續拾級而上,會來到第二條古圳「坪頂新圳」,建於1849年(清朝~道光29年),全長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向左走也是可以來到隧道口,向右走則是會來到取水口,簡單來說,坪頂古圳步道串連了三條古圳,從地圖來看就像三橫一豎的「王」字,繼續往上走會來到第三條,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坪頂古圳」,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全長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以上三條百年古圳的圳溝都有經過整建,可惜的是,原本以石頭堆砌的圳溝,部分改由水泥砌建,反而讓魚蝦蟹類無法躲藏,而坪頂新圳隧道口附近的圳溝,因為旁邊是陡峭的山坡,特地設立一整排的鐵欄杆,雖然是為了遊客安全,卻破壞原本的自然美感,曾經引發反彈聲浪,還好只有這一小段啊!我們觀察到石頭堆砌的圳溝,才可以看到豐富的魚蝦蟹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經過三條百年古圳之後,會來到步道的最高點「清風亭」,涼亭旁有三條步道,一邊可通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另一邊是大崎頭步道,以及另一側沒標示的山徑(會看到榕樹上的藍天登山隊指示牌),可通往四條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內雙溪古道),總裁這次帶我們走林相茂密的瑪礁古道,這條路線可以通往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可走到擎天崗,屬於魚路古道南支線,是早期先民扛轎迎娶,以及運送硫磺、漁獲、茶葉、藍染⋯等物資的路線),而我們選擇從瑪礁古道下切至內雙溪古道,最後回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沿途綠意盎然,又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是山友的玩水秘境,坪頂古圳取水口這段保留了清朝時期的建築工法,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沿著坪頂古圳再度走回清風亭,即將進入此趟健行的尾聲,回程我們走大崎頭步道,這條路線其中一條小徑可以通往海拔510公尺的鵝尾山,那裡有一個圖根點基石,途中有居民開墾的梯田,這時正好遇到金針花盛開,搭配遠方的大屯山景與藍天,就像一幅愜意的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再走回大崎頭步道,會經過一大片保存相當完整的梯田與幾處民宅,大崎頭的梯田風光可說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水梯田佈滿了水生植物「滿江紅」,彷彿大地的調色盤🎨,遠觀又像巨人的階梯,十分壯觀!
走完一公里的大崎頭古道,會再回到至善路三段370巷 ,也就是剛開始出發的路徑,這樣環狀一圈走下來,因為沿途有總裁精彩生動的導覽解說,大約花了五小時,非常輕鬆自在的健行路線,又十分消暑!
想參加總裁帶路嗎?去哪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EZqbV
集合時間:9/29(三)上午08:00
集合地點:溪和宮對面的公車站
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或可於士林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坪頂古圳步道口下車)
路線:溪和宮~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坪頂古圳~溪和宮
高度爬升:271M
走讀時間:約5-6小時
午餐:自理
人數限制:6人成團(歡迎揪好友一起來走讀,最多12人)
費用:$600(包含領隊解說/300萬旅遊責任險)
PS:健行全程配戴口罩,在空曠處拍照時才將口罩拿下來喔!
#古道
#古圳
#內雙溪
#至善路
#陽明山
#平等里
#清風亭
#登峰圳
#聖人瀑布
#坪頂新圳
#坪頂古圳
#瑪礁古道
#內雙溪古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屯瀑布 #陽明山 #消暑景點 睽違兩個多月疫情終於降到二級警戒,相信大家這期間待在家裡也悶很久了,正值盛暑天氣炎熱,要外出走走、踏青頂著大太陽很容易曬傷,所以森林步道是最好的選擇。 陽明山花鐘附近的大屯瀑布交通便利,戴著口罩不用擔心爬階梯喘不過氣來,全程步道被森林所包圍且平緩好走,除了可以享受...
大屯瀑布公車 在 Aiky一點GO愛旅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降級的第一天就出門消暑啦!
早上七點多就出門了
想說先到台北近郊景點就好
這一兩周觀察疫情更穩定再跨縣市
這次去了小隱潭瀑布和大屯瀑布都在附近
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聽到大自然的聲音
尤其是瀑布帶來的天然冷氣
還有水真的是太冰涼了
手插進去就捨不得走了
我是在捷運石牌站1號出口搭小8公車
至陽明公園服務中心下車
車程約30分鐘
這兩個瀑布都在花鐘的附近
而且森林都把陽光給遮蔽掉了
步道全程平緩好走
我才不會找很多階梯折騰自己
畢竟戴口罩爬階梯會喘不過去來
大屯瀑布公車 在 Aiky一點GO愛旅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周解封後第一個景點決定了
就是陽明山的大屯瀑布
是一個輕鬆的大自然步道
又有瀑布消暑
步道入口附近就有公車站牌了
想說關在家兩個月了
先找個初級的步道練一下體力再說
讓身體熟悉狀態
這裡有人去過了嗎?
大屯瀑布公車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屯瀑布 #陽明山 #消暑景點
睽違兩個多月疫情終於降到二級警戒,相信大家這期間待在家裡也悶很久了,正值盛暑天氣炎熱,要外出走走、踏青頂著大太陽很容易曬傷,所以森林步道是最好的選擇。
陽明山花鐘附近的大屯瀑布交通便利,戴著口罩不用擔心爬階梯喘不過氣來,全程步道被森林所包圍且平緩好走,除了可以享受森林浴外,大屯瀑布規模不小,帶來的水氣讓你置身於天然冷氣鐘,尤其是水很冰涼,跟戶外溫度有著強大的對比。
我是在捷運石牌站1號出口搭乘小8公車,約30分鐘的路程在陽明公園服務中心下車,附近有個小隱潭瀑布,然後走入花鐘沿著中興路到大屯瀑布步道的入口。
小8公車路線圖及時刻表:
http://bit.ly/3hKOzsy
小9號公車路線圖及時刻表:
https://bit.ly/3rJAelJ
00:32 交通教學
01:08 公車站環境認識
01:27 小隱潭瀑布
03:47 前往大屯瀑布
05:37 走入大屯瀑布步道
06:51 走上水管橋
07:56 走階梯到下層瀑布
09:35 結束大屯瀑布往下走到出口
11:09 結語心得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5vvLqIN3MI/hqdefault.jpg)
大屯瀑布公車 在 瑪斯去哪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打開HD畫質更清晰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Qfsp3r
-
兩座小百岳分別來回都在一小時半以內。
/
姜子寮山是基隆市最高峰,上山共有2375階枕木棧道,可以慢慢爬看著標示數字減少會很有成就感,木棧道路線其實蠻陡的,大約來回一個半小時可以走完,登頂有傳說中的360度觀景台,展望可以看到101與基隆嶼,下山還可以順遊泰山瀑布。唯一交通比較麻煩,沒有公車資訊,所以只能包車搭小黃,今天上去不知道怎麼回事,手機有訊號可以無法發話,還好剛好有一台小黃要下山趕緊攔了,不然就要走下山囉。
/
大尖山因山形尖峻得名,所以上去真得很陡,沿途都是陡上陡上石階,從天秀宮起登是最普及的路線,登頂可以欣賞大台北地區風景,101大樓甚至是基隆山、七星、大屯等,天氣好時可望至基隆嶼,不過今天霾害有點嚴重就是了,山友和我分享這裡的夜景很不錯,交通方面有免費公車約一個小時一班,可以往返汐止火車站與天秀宮,交通相當方便。
/
小百岳資訊:
姜子寮山 / 729m / 三等三角點
大尖山 / 460m / 測量點
-
Klook客路旅遊行程:https://bit.ly/2CUruSq
KKDay旅遊行程:https://bit.ly/2TiiWOf
Facebook: https://bit.ly/2s2aWB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hanjourney
Youtube: http://youtube.com/c/tangthomas201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GyqwCQIss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