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四点日记 0530】
➊.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是橄榄树的歌词,但警方问起你要去那里,好像也可以这么回答....
昨天,一如所料,大道开始塞车。大家都逃离雪隆,往北马、东海岸这些地方去。去哪里?你知,我知,独眼龙也知道。
自去年12月7日开始,全国有51个跨州感染群,涉及6468宗病例。跨州感染群,都是回乡庆祝开斋节、拜访家人、出席婚宴、出席生日Party、出席丧礼、出席课程以及在演讲。
警方说,昨天要跨州的民众,其中95%是拥有合法信函和正当跨州理由。是啊,我身边亲戚朋友要回乡找兄弟喝茶聊天的,也是有合法信函,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难;理由?按照好友Dr Lau的说法,这时候会有很多人的家人"突然"生病.....
去年3月18日,也是出现逃城潮。这次每天病例都要上万了,为了早日回到正常生活,让自己好好在家,好吗?
▪️▪️▪️▪️▪️▪️▪️▪️▪️▪️▪️▪️
➋. #叫大家不去买还是很多人去囤货
这就是同温层思考模式的威力。这两天,我的朋友圈大部分都写post要求大众,不要去跟人家人挤人抢购食物。但,你还是很无奈的看到到处满满的都是人,不是说不去吗?
因为,你喊的,都不是你的朋友。他们属于不同思考模式的另一群人。
雪隆区一些巴刹和早市,清晨点多(明明8AM才开门)就有人开始排队,人数多达百人。大家都在抢购食材囤粮,尤其是蔬菜和肉类。我家附近的NSK,甚至需要出动10多个警察来维持秩序。
有些网友形容,这两天的巴刹,像是农历年三十晚。礼拜二就要“大年初一”了。
贸消部保证,全国必需品供应充足,呼吁民众不要恐慌抢购物资(Don't Panic Buy),以免市场供应受影响。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全面封锁是为了防疫,防疫就是不要聚集人潮。如今背道而驰,在防疫前夕就破功,叫人如何不忧心。
▪️▪️▪️▪️▪️▪️▪️▪️▪️▪️▪️▪️
➌. #死亡人数将达到单日三位数
先说一下陆续创新高的数据
🟥确诊病例:9020宗(新高)
🟥死亡病例:98人(新高)
🟥加护病房:844人(新高)
🟥需呼吸器:430人(新高)
🟥活跃病例:7万6218宗(新高)
警方现在每天也没时间抓犯人了,都是一群违规的人。80%是没戴口罩、没扫MySJ,没有遵守SOP。
警方考虑让这些不听话的民众,不罚款了,直接送他们去隔离中心当义工,让他们看看这世界的真实面貌。
另外,台湾当局已经暗示,可能会进入四级警戒。之前很狂的说向全世界示范如何两周解除三级,失败了;反而向全世界示范如何一直校正回归,学统计和医药的朋友,都对这个校正回归感到一脸懵。
看到台湾朋友经历我们一年前的一切,心有戚戚焉,下一个等着他们的应该会是Total Lockdown。
专家说了,只有全世界70%的人接种疫苗,疫情才有机会结束。按照现在的速度与人民的意愿,没有个两三年,现在这样的生活依旧会困扰着我们。
▪️▪️▪️▪️▪️▪️▪️▪️▪️▪️▪️▪️
➍. #FMCO吃一点马来餐
早安你好,今天会更好,我是小马。来跟我打声招呼吧~ 今天来帮忙宣传传统马来餐即食包装: Shell House。
据他们的介绍,招牌是Daging Masak Hitam和Ayam Masak Merah。 厨师在马来美食方面拥有30多年的经验。 坚持只使用纯天然和新鲜的食材,并且只允许最好和最正宗的口味。
要购买的可以去 https://www.shellinhouse.com/ 看看。
有需要小马帮忙宣传,可以email:twokstudio2021@gmail.com
▫▫▫▫▫▫
#看完记得帮我LIKE和SHARE #感恩
大年十三早安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不是沒時間,只是不夠熱愛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每次得知我又出了新書,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解:你又要工作,又要帶娃,哪來的時間寫書?
當媽媽的都知道,孩子就是一臺時間粉碎機,有了孩子後,你就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整段時間。那怎麼辦?
我的應對之策是盡量利用碎片時間,比如說,有時孩子的奶奶帶他出去玩,我就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好好利用救足夠寫半篇稿子了。孩子通常十點半左右睡,我十二點左右睡,中間有一個半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把那半篇未完成的稿子寫完。孩子有時在看卡通之類的,我就捧著書在旁邊看。我堅持睡前閱讀的習慣,每天臨睡前可以雷打不動地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書,累積下來也很可觀了。
如此堅持下來,我一週能保持閱讀兩本書的量,一年能寫出一本左右的書稿。回望過去,都不知道那些書是什麼時候寫下來的,細想起來,無非是「日積月累」四個字。
我基本上不看電視,難得去一趟美容院,一季逛一兩次街,剩下的業餘時間幾乎都花在閱讀寫作上。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樣的話,工作之餘還得讀書寫字,活得也太緊張了,完全沒有一點娛樂。
每個人的放鬆方式不同,對我來說,讀書和寫作就是很好的放鬆,做這些事時我並不覺得累,而是樂在其中。我並不是說這樣比逛街、做美容更高級,只是多年來,這已經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我有個小妙招可以幫助那些忙不過來的人,那就是幾項工作交替著做。最好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工作,做完這項,馬上換另一項來做,這樣做不僅高效率,而且不會讓你覺得累,對腦子來說是很好的休息。
從時間管理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項工作都是無底洞,可以吸乾你所有的精力。要想身兼數職,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苛求完美,合理分配好時間,別把精力過分投入於其中一項。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陪伴,但那並不代表你得用二十四個小時來陪他。與其一邊陪娃一邊玩手機,不如好好陪他兩個小時,然後用剩餘的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我始終覺得,一個女人即便做了母親,也得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必要時不妨放下手,讓家裡其他人一起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日本有個叫吉田穗波的醫生,她在一家婦產科醫院任職,工作相當忙碌,同時她也是一位新手媽媽。很多女性可能會覺得工作、家庭難兩顧,但吉田穗波卻在全職工作、陸續生了五個孩子的同時,到哈佛留學兩年,還出了一本書。
準備考哈佛時,她凌晨三點就起床,到孩子六點鐘起床這段時間,專心用來複習功課。在此期間,她請了保姆照顧孩子們,以便有更多精力用於工作和備考。如此忙亂的生活會不會亂成一鍋粥?吉田穗波誠實地回答:「當然會亂成一團。但如果你想做一個多元利用時間的媽媽,就得把完美主義放在一旁,做一點是一點。」
其實每個人都願意把時間花在真正想做的事上,如果你說自己沒時間做某件事,多半是因為還不夠熱愛。所謂沒時間,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找藉口。有個網友說得特別好,哪有什麼拖延症,我們拖延,大多是為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事而已。我們身邊總有人說:我沒時間看書;我沒時間學英語;我沒時間寫東西;我沒時間去健身……..
想想看,你是真的沒時間,還是壓根不想做呢?對於發自內心喜歡的事,無論多忙都是擠得出時間的。
德語詩人里爾克說得好:「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只是虛度了它。無論你怎麼活,只要不快樂,就不算生活過。幸福的人可以從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快樂,每一天都不拒絕自然的饋贈。」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為了謀生,我們很多時候不得不去做不怎麼中意的工作,剩下的那點業餘時間,還是花在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吧。什麼事情最讓你感到快樂,就去做什麼。
從現在開始,就去探尋你真正的興趣所在吧。七十六歲才開始畫畫的摩西奶奶說得好: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賦所在。
生命苦短,請把時間「浪費」在最熱愛的事物上。就算是虛度光陰,這也是最美好的虛度。
.
摘錄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作者:慕容素衣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大年初四平安吉祥:
昨天的贈書直播,我們提到了最初與最終的愛戀,是跟自己的相遇。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909076139929619
上面這一篇摘文,其實把作者對於「有趣」與「獨處」兩件事,用自己為例子說了清楚。要過有趣的生活,那就要聚焦在自己的熱愛,專注投入、日積月累;獨處時有滋有味,相處時雙方比較能輕鬆有餘裕。
但我直播也說,沒熱愛也無妨,盡力生活也可能耗盡了體力、心力。但我們保持覺知,就算我們把所有零碎時間拿來看劇,也能同時讓身體動一動,兼顧健康與體態。
生活過得去,先給自己按個讚。然後以此為基礎,做多少是多少,別無意識地讓完美主義帶著我們找不到出路。
祝願您,能抓到平衡點,多經營自己一點是一點!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2/3新書上市💖
❣️博客來 https://bit.ly/2YiQXPi
❣️誠品 https://bit.ly/2YnSyUa
❣️金石堂 https://bit.ly/2YmrtRi
❣️momo https://bit.ly/3qWIYUn
❣️讀冊 https://bit.ly/36lPdcB
幸福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幸福文化IG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_publishing/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大年十三早安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位女孩的私訊,內容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我出生在一九八七年,談過兩次戀愛,卻都因為雙方父母吵架鬧翻被迫分手。我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嚴格管教,簡直是失去人身自由。我和父母完全沒辦法正常交流,他們永遠是『對』的,我不知道我到底該怎麼辦!
……
現在,父母每天幫我安排相親,我都敷衍應付。我對生活不抱希望,我覺得只要父母活著,我就不會幸福。我現在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上班時易怒暴躁,有時候還會想哭……」
「我雖然已經三十二歲了,但是我的日常生活和感情,仍被父母控管著,每個月薪資必須上繳,一切都要聽從他們。我想說的是,我每個月領薪水時故意少說個幾百元,瞞著我母親,藏了一點錢,這是我的權利吧?我這樣算欺騙嗎?」
……
每每讀到她的信,我總有一種窒息感,感覺這是一個活在「地獄」中的人,所發出的微弱求救聲,她甚至質疑自己是否應該這樣做……
這個例子的家庭關係,呈現「痛苦共生」的膠著狀態,她「離不開」自己的父母,而「離不開」看起來像是愛,但並不是成熟的愛,是恐懼自己背叛;而父母的「離不開」,實際上是想控制女兒的人生。
我們無時無刻生活在各種關係中,在關係中確認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也在關係中被滋養。可是,寫信的女孩,已經被父母吞沒了,甚至連軟弱的自我都在逐漸萎縮。雖然她試圖掙扎過,但她這樣的作為,換來的是她對父母更深的愧疚,又導致她對父母繼續「言聽計從」。
父母給予子女生命,但兒女並不是父母生命或意志的延伸。有些父母其實並不關心子女和誰戀愛、結婚,而是透過參與兒女的生活行為,來處理自己的焦慮,讓自己的意志在子女的身上呈現,以對抗衰老和死亡的恐懼。父母是可憐人,孩子更是。
為人子女最可憐的是,無論他們多討厭父母,內心仍然希望自己可以終於父母的願望,扛下父母的責任,並且成為他們期待的樣子。等這些子女自己成為父母之後,卻又不自覺地重複使用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兒女。這種惡性循環一直延續,除非有人覺醒並有力量與之抗衡,才能打破這個循環,活出嶄新的世界。
任何一段不被滋養的關係,都值得我們反思,包括與父母的關係。
.
摘錄自《#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
作者:湯蓓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大年初三平安吉祥:
昨天的直播,我們談到了在原生家庭中的自我表達。也許,最後有一天我們能做到:過好自己的生活,也能對父母表達愛。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757978548173006
有些父母透過自己的犧牲與眼淚,要讓孩子感覺愧疚,要讓孩子順從。然後順理成章,把自己的情緒交給孩子負責,把自己過去的遺憾與失落,要孩子全數補齊。
在這個部分,其實沒對人類心理有一定的涵養,很難覺察。這套劇本,早在我們的文化中重複或許百年、千年,親子雙方都被牽扯其中難以解脫。
我常覺得版面上的朋友,有能力透過覺察,一點一點走出傳統的桎梏。進展慢是自然,但我們隨著時間的累積,內在可以更有力量;或者覺得沒辦法對自己的父母講清楚,至少想要重複在下一代身上的時候,可以稍稍停下來。
祝願您,能對原本屬於父母的課題勇敢斷捨離,別因怯懦而討厭自己!
.
ps.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3906177016100254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
重塑內心秩序、理清關係、強大自己的24個練習題
🌿 博客來 https://bit.ly/3tbfLHp
🌿 誠品 https://bit.ly/3cjmkRR
🌿 金石堂 https://bit.ly/36iBt2d
🌿 momo https://bit.ly/3qTbp5q
🌿 讀冊 https://bit.ly/36k4J8O
幸福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我們幸福有IG帳號囉❗️立馬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_publishing/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