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居住證制度
大陸要出台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制度了。怎麼看待?我的幾點想法:
1. 針對港澳台人民推出居住證制度的核心指導思想,其實就是把從改革開放以來將港澳台人士“類外籍化”、與大陸本地人盡量區隔管理的政策思維扭轉過來,朝著“類國民化”、與本地人盡量融和接近方向推進。這是總的指導原則。此後,對港澳台人民在大陸的活動開放更多的權限,同時施加更密致的管理,將成為這套政策背後的題中應有之義。
2. 不可否認,港澳台居住證制度的實施,將有其生活便捷化和行政便捷化的重大積極意義。大家都知道,大陸作為一個商業服務高度數位化、並且對於個人個資披露要求也很嚴格的社會,使用各種推陳出新、五花八門的app、網站時,但凡牽涉到交易買賣、訂票和比較嚴格的會員注冊等行為,無一不需要身分證號。縱然有一部分網站已經將台胞證載入後台,作為可接受的證件之一;但更多的網站和app在開發之初,是沒法接受台胞證號登入的。此外,一些線下交易中,例如自動取票機取火車票、入住旅館在櫃台刷證件以及在很多政府機關的讀卡機讀證件時,台胞證也無法被讀取。說得通時,讓人用手抄一下號碼、用影印機印一下留個底,也就算了;說不通時,那你就辦不成這個事情了。有了居住證之後,他的編碼和卡片設計工藝、信息儲存格式和大陸身分證相仿,應該能打破這種不便捷的門檻,當然,這也意味著在更大範圍地方便使用這些商業或公共服務的同時,你提交給大陸政府的個人資訊和生活行為軌跡,也就和一般大陸人一樣多了。
3. 這套居住證推出後,原本的台胞證並不作廢,特別是出入境大陸時,當初主要為通關功能所設計的台胞證,仍然是唯一使用的證件。這就讓當初許多人最擔心的─一旦推出居住證、頒發新居住證碼,舊有的個人在各網站、各銀行、各電子服務上榜定的登記資料全要重改一次的事情,不會發生了。這是生活面方面,有動腦筋好好思考的體現。而在政治面方面,大陸政府對新的居住證採取“略設門檻”(比如在大陸居住滿半年、或有正當就學就業等條件)及“自願領取”的原則,也展現了當前涉台政策細膩性和靈活性,尊重個人各自的選擇、尊重每個人對領取這一證件背後所體現的認同意義和融合深度的判斷;更重要的是,為台灣政府可能對此證件祭出的反制、甚至懲罰性措施,預留給在陸台胞一些轉圜的空間。總之,在這裡又隱藏了一條“太陽與北風”的劇情線索。
4. 除了生活便捷化和行政管理便捷化的意義之外,這個新證件的背後,有沒有政治思考?當然有。他呼應的是什麼趨勢?第一,是大量台灣人民到大陸,從短期旅遊、出差、交換學習,發展為大量人在陸長期工作或頻繁往返、同時擁有兩地生活的新趨勢。第二,是台灣人到大陸就業,從以往只棲身於台商、外企、往往抱團在“台灣人”小圈圈內生活;轉變為各種中青年散兵遊勇,大家化整為零、灑豆成兵,自己帶著技術、手藝和屬於個人的專業知識在各種陸企甚至大陸事業單位工作或生活的新就業形態。
5. 換言之,當後面這種新的就業形態從人數、趨勢和代表性上,逐漸超越了原本“台商外派”的舊型態時,通過管理台商來管理台胞的舊線索就不夠用了;台胞有可能出現在大陸各種企業的任何一個角落,也可能從事比以往只在台商產業鏈裡從事的更廣泛的活動。因此,必須引導、必須輔導,也必須管起來。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新的居住證,要和之前推出的所謂“惠台31條”中開放的80幾項職業證照考試資格配套綑綁的邏輯。一方面,大陸開放了台灣人在大陸擁有更廣泛的就業空間,可以應考各類技術性、專業性的崗位,取得本地證照、在本地從事更多業務;與此同時,當你通過這些崗位、這些職業資格,在大陸的社會產生更多影響力,乃至與公權力部門發生更多的博弈關係時,你所受到的法律處遇和行政對待,也會越來越向適用於本地人的規定貼近,離“外賓”越來越遠。
6. 長遠來看,這樣有什麼影響?從大陸方面的期待面來看,這是由培養台灣人對大陸的“經濟認同”、“文化認同”,推進到“制度認同”、“社會認同”的指標性的一步。過去,台灣人願意到大陸來,可能是出於語言的便利、文化的親緣性、或市場遼闊的誘因;爾後,大陸當然更希望台灣人認為大陸的制度在某些角度比台灣更make sense,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遠視的、是符合經濟理性和發展邏輯的。話說,認同要怎麼塑造?我常常跟大陸朋友說,你讓人參與,才有認同;你更多地參與了本地的公共生活,你才越會把這裡也當作你自己的家。台灣人在台灣如此;台灣人在大陸,亦然如此。隨著越來越多台灣人在陸企工作、在大陸擁有自己的房子,在大陸組建自己的家庭、加入各種行業協會,甚至在企事業單位內擔任一定程度的領導職務、在小區業主大會或行業協會裡被選為代表、理事;或是被納入政策制定或法規制定前的諮詢pool裡、被邀請對某些政府文件或行業規則的草稿發表修改意件,都會越來越經常地發生。一方面,台灣人越來越不像“外賓”,被允許參與進更多本地公共事務的改變;二方面,你在發揮經濟/社會影響力的同時,大陸政府也需要一套新的管理你、跟你互動的準繩和標準。新的台灣居民居住證制度,於焉出台。
7. 最後,台灣這一邊的政府會怎麼辦?台灣政府的反應如何,無疑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在陸台胞申請這一證件的意願高低和腳步。首先,就看台灣政府如何看待上述的,台灣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在大陸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發揮社會影響力的趨勢。你更多地把上述趨勢,視為一種有威脅性、挖牆腳式的黑雲壓城;抑或視之為一種相對正面的,讓台灣人在大陸介入社會、參與社會,甚至一定程度上引領某些行業或某些領域改變進步的池魚入海?老實說,這兩個性質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更有可能同步發生。至於把哪一個層面的影響性看得更大,更重?說到底,這是一個政治判斷,也能反應一個政權的眼界和襟懷。
8. 今天在台灣政府的朝堂之上,從陸委會到國安會、從外交部到總統府,有很多要員都曾是台灣解嚴後新型態中國研究的育苗者,從個人淵源和輩份來看,我們這一輩人也都是他們那一輩人的學生輩。而他們從前在課堂上主張的新型態中國研究,按照我的理解,是希望超越過去,為政治需要服務的“匪情研究”範式,更多地主張一種介入的、田野的、帶有同理心和階層觀照的社會科學研究;而現在正在發生的新就業形態、新融合趨勢,以及連帶發生的台灣人突破“台灣人小圈圈”,在各領域更深入揮灑的形勢,跟他們當年所教諭咱們的、所期盼的,還真有點像。
9. 當然,我們也知到,從士林到仕途,很多事情的決策,不是一兩人、兩三人,憑其在知識份子時期的原則和理念,就可以直接拍板。他得要考慮執政黨的立場、選舉時期的訴求、長官們的意志、核心選民的觀感,甚至還有太平洋彼岸的外部因素。所以,回到“匪情”時代的對抗式思維,回到漢賊不兩立式的“非此即彼”的政策軸線,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比如,最極端的做法可能會是,你如果拿了這個新的居住證,我就把你的台灣戶口、台灣身分給取消了,把領取居住證、使用更多的大陸app服務、應考大陸新開放的80多種職業證照,都視為一種“背棄台灣”的行為,那麼如此一來,願意去領居住證的在陸台胞,可能就會少得多了。我在北京打滴滴順風車,尚且可以因為注冊有障礙而打不到;但要讓我回家都回不了、入境台灣還要先辦簽注,那算什麼?
10. 當然,如果採取這種最極端的反制作法,也形同台灣政府以對台灣人民的管制權,實質否決了台灣人民在大陸地區應考新開放的80種證照的擇業自由權。這種作法是否合於憲、合於法,暫且就先不論了;而這種作法是否符合台灣發展的策略、是否裨益台灣人才的成長,抑或是,這麼做才能夠更好保護台灣的安全?這個各人心中恐怕各有一把尺。
11. 畢竟,每個人心目中對於台灣發展之道的priority不一樣;對於接受或不接受每個選項的損益定價也不一樣。而政府最後端出來的決策,當然反映的是當政者對於形勢的判斷,以及他們對機遇相對於風險的評估。作為個人,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太強的籌碼,來和政府的決定對抗;但作為個人,公民仍可以選擇要用什麼樣的眼光和行動,來看待、回應一個政府。
而最後的這點空間,或許也是台灣人對台灣─以及台灣對台灣人來說,最主要的意義。
大新銀行戶口號碼格式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通行證號碼(下)
文:薯伯伯
香港近來有兩個不太好的風氣,一是投訴文化過盛,事無大小都可以投訴。至於另一個不良的風氣,就是把一切的投訴,都當作是負面之事。但正正因為配備較為良好的投訴機制,才有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如果你有機會生活在一個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投訴的社會,就會忽然覺得,原來有得投訴,也是不錯。
在西藏近幾年推出了一個「市長信箱」(或「領導信箱」),凡是遇到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反映意見。至於大事情呢,則不在此文討論範圍之內。那些可以投訴的芝蔴綠豆之事,例如公廁堵了,車子塞了,停水停電。也不一定是投訴,有些民生查詢,意見反映,心思思,有件事,遇疑難,都可以話給市長知。
我有個朋友在拉薩經營旅館,環衛局在外邊砍樹,樹倒之時把旅館的玻璃窗打碎。環衛局跟他們說是工人的問題,工人說是環衛局的問題,多番投訴無效,朋友便寫信給「市長」,最後環衛局三名領導過來道歉及賠償。
* * *
好了,說回我要投訴之事。我早前提到,去建設銀行時,職員不懂分辨香港人的通行證,先是敷衍地叫我走到 5 公里外的分行辦理,後來見我有意投訴,才願意幫我即場處理。簡單一個操作,最終花了 80 多分鐘。如果以後再有類似情況,我豈不又要浪費光陰?既然都浪費了 80 分鐘,那不如再添半小時寫個意見,反映一下情況,書寫長文,我也是在行的。其實類似情況以前也有發生,但這次促使我投訴的動力,是因為對方懶得查證,居然隨意一句,便要客人跑到 5 公里外的分行處理問題。他大概以為,只用一句話就能減省自己的麻煩。
我在中國生活多年,有四個經驗,很值得跟讀者分享:
一,事無大小,找你能力範圍裡面能夠找到的最高官員,如果直接向下級員工反映意見,對方往往得過且過。
二,多提法律文件的名堂,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官冕堂皇。
三,把國家、黨、法、合乎、指定之類的用語,經常掛在嘴邊,掛到對方都覺得煩。
四,還有,避免單獨提及「香港」二字,要經常把香港包裝在國家體制下。總之提到「香港」二字,必須把話說得密不透風。(最後這點,是很多香港人都沒有意識到的,但很重要,以後會再寫文做詳細解釋。)
總結以上四個經驗,我把建設銀行職員不懂分辨回鄉卡的號碼格式,寫信給了市長。如果有人覺得這是小題大造,我是不同意的,你只要想像一下,自己辦理小事情,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就會知道這不是小題大造了。
意見信的內容如下:
===
主題:中国建设银行对国家法定的身分证明文件不熟悉而造成困扰及不便
內文(原文為簡體中文):
親愛的市長先生台鑒:
我在2018年4月3日下午17時02分,到了中國建設銀行位於拉薩市北京西路21號的分行,想更改戶口的手機號碼,但該行的員工周先生卻因為不清楚「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號碼格式,並指我的證件號碼不符,拒絕幫我辦理業務。我當時對櫃台職員周先生說明了號碼格式的情況,但他只是敷衍地叫我跑到位於五公里外的宇拓路分行去辦理相關業務。
我是香港特區居民,使用的證件為「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按照《中國公民因私事往來香港地區或澳門地區的暫行管理辦法》相關條文而簽發,是港澳居民來往內地時所使用的通行證件,該證件的簽發部門為廣東省公安部。
「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號碼格式為九個位,一人一號,終身不變。第一位為英文字母,首次申請地在香港的為H,首次申請地在澳門的為M,第二位至第九位為阿拉伯數字。而根據我國公安部於2012年12月28日公佈的《公安部關於啓用新版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公告》規定:「如申請人曾持用舊版通行證,新版通行證使用舊版通行證號碼的前九位作為通行證號碼。」
我當初開戶之時,其實也是用同樣證件開戶,但我發覺建設銀行的員工,多次對非身份證的其他證件,使用情況極不了解。每次均要耗費大量時間來查證。就以這次更改電話的操作為例,前後花了接近80分鐘處理,造成極大的不便。
我想反映的意見是:
一,當時建設銀行的職員,缺乏對「港澳同胞來往內地通行證」的認知,在受到查詢時,也不願去做核實。
二,證件本身沒有問題,但銀行職員卻要求客戶跑到五公裡外的分行去處理業務,態度敷衍,也欠缺對客人的尊重。
三,當本人堅持要對方覈實證件,最後是可以在北京西路的分行得到辦理,但卻要花上80分鐘。
我希望該銀行可以改善之處:
一,加強員工對國家指定的法定身份證明文件的認識,就算其用戶人數較少,也應該有一定的了解。「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是我國根據《中國公民因私事往來香港地區或澳門地區的暫行管理辦法》而簽發的證件類別,該證件在全國各地均為有效合法的身份證明文件,雖然在西藏開銀行戶口的香港同胞人數不算多,但建設銀行屬於國家指定的金融機構,其員工理應對國家指定的證件類別有一定認識。
二,員工對於自己本身不清楚的情況,理應盡力去查證,而不應該敷衍要求客戶跑去另一分行處理。
這篇意見文章,也不是要針對周先生,而且說實在的,當時我聽到周先生想請求該分行的主管覈實,但不得要領。我花時間去寫這封信,是因為過去多年以來,一直受到類似問題困擾,每次都得花上大量時間來讓職員覈實(最終都是可以辦理,但很浪費時間)。
希望有關銀行認真對員工作出相關的指示,以免將來再出現類似的不愉快情況。
一直有讀市長信箱,看到政府關心民生。這次寫信來反映我對建設銀行的一點意見,希望能透過市長信箱來讓涉事銀行知悉相關情況。
即候惠覆,祇請
政安
===
遞交投訴信後,西藏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簡稱金融辦,負責金融監督、協調、服務的辦事機構),就把我的情況轉介給建設銀行的西藏總行,總行又跟拉薩兩家建行分行了解相關情況,並打電話來跟我真誠(確是挺真誠的)道歉。
至於後來我再去建設銀行,職員對我的態度有何改變呢,本來就不是我關心的範圍,因為我只是不希望以後再浪費大量時間去做證件核實。但如果讀者真的很有興趣知道,那我就說吧,職員對我特別殷勤,保安也會主動倒杯熱水給我,簡直就是賓至如歸。
———
照片:我又找了一張 bank 的照片,這張是在山南一段的雅魯藏布江拍攝,剛好有人趕羊,感覺跟這個故事有一點關係,圖文不符也好,巧合也好,就用來做配圖了,攝於 2017 年 10 月底。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大新銀行戶口號碼格式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通行證號碼(上)
文:薯伯伯
在中國境內出示「港澳同胞內地通行證」,尤其是香港人較少到的地區,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對方問:「你的身份證在哪裡?」我說香港人用的是通行證。對方似懂非懂,有時堅持要看我的香港身份證,或是要向上司請示,擾攘良久才放行,甚為麻煩。
最近我去西藏拉薩的建設銀行,做一個極為簡單的操作,只是想更改銀行戶口的登記電話,就因為職員完全認不出通行證,居然花了八十分鐘(不計算輪候時間)!職員一看我的通行證,第一句就問:「這是甚麼?」我說:「這是港澳同胞來往內地通行證,開戶時也是用這個證件登記,您查一下吧。」對方一查,就說:「號碼不對啊!」
回鄉卡的號碼格式,開頭是 H 或 M,加上八位數字,最後附加兩個位的版本號,所以實情是回鄉卡的編號是九個位(一字母加八數字)。新版的通行證上,對此說明得較為清楚,我用的雖然仍是舊版證件,但職員其實查一下參考資料,都應該知道相關情況。
我見職員搞不清,還口中一直像唸咒一樣唸著:「證件號碼不對啊!」我便跟他說不是號碼不對,而是最後兩個位數是版本號。職員看了半天,還是不明白,然後他跟我說了一句讓我很不爽的話。他說:「這個辦不了,你去你開戶的分行處理。」開戶的分行,距離有 5 公里,雖然也不算極遠,但問題是,明明是職員不清楚規定,為甚麼因為他自己搞不懂情況,卻要把麻煩轉遞給我,要我跑去 5 公里外去處理一個這裡也應該可以處理的問題呢?
不要說我玩針對,但類似態度,在中國甚為常見,也是我至今還不適應的一環。我當時堅持說要在這家分行辦理,他愛理不理地說:「那你在旁邊等一會吧!」
好吧,我就去等,一等就是十多分鐘。我見沒有人通知,走回櫃台看看有何進展。職員一看到我的臉,滿面詫異,說:「哦,您還沒走嗎?」
我驚訝地說:「您剛才叫我在旁邊等待,原來只是敷衍我嗎?」
然後,我就做了一個典型香港人會做的事情,他就很「積極」地幫我處理。當時我做的,就是問他:「您為甚麼沒有掛上員工牌呢?請問您叫甚麼名字?」他一聽,大概知道我有投訴的意向,態度一下子變了。先說自己是剛畢業,然後又說剛來上班。我語氣很平和地說:「您上班時沒有掛出職員的工作牌,應該是違反了相關規定。」他很含糊地說了他的名字,我根本聽不清楚,便叫他寫在紙上。
他這時才開始積極,不停打電話(不知道打給誰)去求證通行證號碼的情況。反正職員當時查證號碼,從最初拒絕辦理,敷衍了事,到後來「很積極」地解決,成功更改好我登記的電話號碼,足足花了八十分鐘!
辦理好事情後,職員及主管有向我道歉,我說:「其實也不用道歉,我也沒有生氣,只是這次辦理如此簡單的業務,都要花上 80 多分鐘,我覺得對你們單位反映一下意見,還是需要的。」我見對方臉色一變,沒有感到心涼或快意,只跟他說了一句:「我不是針對你,但這個事情,怎麼也得處理,否則以後真的很浪費時間。」
我如果每次來到,只要涉及身份證明文件的操作,例如提存大額現金,都得花上 80 分鐘去處理,確實頗多不便,而且也不合理。反正這次都浪費了 80 分鐘,那不如乾脆多花 30 分鐘。把事件的來龍去脈寫得一清二楚,算是投訴也好,算是意見反映也好,總之做個正式的立案,以後就能避免很多麻煩。
至於意見信的內容如何寫,明天再述。
———
照片:有時找配圖不容易,所以我會在 Google Photos 輸入關鍵字,找尋合適的照片。我輸入 bank 時,出現了這張 river bank,感覺都幾靚,所以就用上了。攝於拉薩河畔,日期為 2017 年 12 月,但這段河流近來乾了,不知是不是與下流做填河工程有關。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http://pazu.me/ & http://fb.com/pazukong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