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連假,我們第一次一起聽團。是個玩英倫搖滾的團,電樂器的聲響很有禮貌地撞我。受不了耳鳴的我拍拍熊的肩,說我要先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
⠀
⠀
我轉身離開,並不擔心他會不會擔心我消失。我似乎總覺得他會這樣想:那傢伙要是不見的話就只是去了哪裡而已,並不是消失。
⠀
⠀
至於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不見不等於消失」這種幹話,我不曉得。
⠀
⠀
⠀
⠀
▧
⠀
或許我不必那麼緊張。剛到台北的時候,我們都很小。小到我們一起去看一間二十五坪的房子,加上我和他要給六個人住。那時的我們覺得那樣剛好。
⠀
⠀
就算真的變小,頂多是回到那時候而已吧?
⠀
⠀
那時候,總覺得連假是把連假裡的每一天拉長。他和其他室友都比我更常返鄉,還真有幾次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擁有房子的全部,那時的我以為,那就是變大的感覺,並且那就是將來的樣子。
⠀
⠀
假期結束後所有人一一出現,台北又變回原來的尺寸,我也是。悵然之餘我問大家要不要叫宵夜,亟需得到填充物來撐開自己的身體。
⠀
⠀
十九歲的我吃得很多,點個鹹酥雞也要兩百塊。傷心的時候我吃得更多,也許那時還分不清填滿和充實的區別。大二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蒸了一杯半的米,把冰箱裡好幾盒火鍋料全部用味噌煮成一鍋。結果,吃了兩口就吃不下。
⠀
⠀
一個人原來可以變得那麼小。
⠀
⠀
我拿鍋子去沖洗,拉掉流理台濾網想讓礙眼的米飯快點消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發一語讓一切快速通過的管路,那天卻堵塞了。
⠀
⠀
我站在那裡盯著水槽中無辜的水面。半小時後,我走到熊的身後,拍拍他的肩,感覺好像不是我在說話:「⋯⋯流理台堵住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堵住。」
⠀
⠀
熊像在飛,快步衝到水槽前,打開槽櫃,把噎住的水管擰開。那個剎那,代替我吞下一鍋白飯卻差點噎死的這棟房子,和因為差點弄死一棟房子而失措的我,都隨著水管吐出的食物而吸一口氣。
⠀
⠀
我們拿著抹布跪在地上,擦掉了那個下午。他什麼也沒有說,但在他身邊,原本什麼也塞不下的我,卻確實地、再次感受到了饑餓。
⠀
⠀
熊是一個什麼也不用說,就能把別人變回原本大小的人。
⠀
⠀
⠀
⠀
▧
⠀
先走的好像總是我。退役後,我決定和愛人同居,熊則找其他朋友一起,像以前一樣住在有房間的地方。
⠀
⠀
為什麼不繼續一起住呢?我也不知道。也許因為我們大了,所以台北感覺稍微小了,不住在一起也並沒有太遠的感覺。
⠀
⠀
隨著工作我在台北搬過五次家。隨著搬家次數,我的食量漸漸變小。
⠀
⠀
平日工作都忙,偶爾報復式見面,常常在他的住處待到凌晨,其他人都去睡了,剩下他和我。那些深夜到底都聊些什麼我全都忘了,反正大意都是一樣的:我大概是在說從前總覺得自己變大的速度比這個世界快一點點,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慢。如今連假是把連假之外的每一天變短。而他,大概是不停地告訴我,我還是像以前一樣。
⠀
⠀
我其實並不是那種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樣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夜班編輯,作息與過往認識的人相反,我卻樂於享受和他者斷絕關聯的舒適。與別人變遠的過程中,我同時也與他們眼中那曾經小小的我變遠,那感覺好安全。好像變大是沒有代價的。好像我並不是失去了他們,只是沒有辦法 —— 我相信,他們就在那裡,只是我不去碰觸。
⠀
⠀
就這樣度過在台北的第十一年。難得有天,工作上需要聽的團剛好是他也要聽的。我到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前面,我拍拍他的肩,他咦了一聲,站到我旁邊。
⠀
⠀
現在想想,我好像太習慣拍拍他的肩,他就變成我的,的這件事了。
⠀
⠀
那晚,他告訴我,他決定要搬回南部了,和他的愛人一起。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台北將減少兩個人。用最粗暴的除法,留下來了的我所擁有的空間應該是變大了才對,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是,他們在不在那裡,與我碰不碰觸無關。以前我不用去想這件事,是因為熊。
⠀
⠀
是因為熊在每次我碰觸的時候都在,我才得以無限延後關於消失的理解,並且得以當那個不斷先走的人。
⠀
⠀
⠀
⠀
▧
⠀
十一年了。終於有一次是他要先走。
⠀
⠀
其實我留在台北,無非就是想要變大罷了。總覺得,留下來就贏了。然而,決定先離開英倫搖滾團表演的那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小才走的。我只是想要去別的地方而已。
⠀
⠀
他也只是想要留下來。
⠀
⠀
熊要搬回南部了。那傢伙就只是搬回南部而已,並不是消失。我想,他也是這樣想的。
⠀
⠀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邀請作〈熊要搬回南部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749893
⠀
六月應內克來了之邀在 Podcast 節目《告白那一刻》受訪,內克祕密邀請熊錄了一段驚喜音軌,在訪問時放給我聽。錄音裡他是這樣說的:
⠀
❝ 「我是蕭詒徽的大學同學,雖然我們大學的時候就都有在寫東西了啦,可是我們當時很少聊到無論是寫作或是文學,更多時間是在打排球啊,辦營隊,當室友,喝酒,都是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太是用一兩種特定的身份去互動,就真的是,很根本地、有認真地去交流過好幾年的兩個人。大概是這樣子的感覺。
⠀
那,要講我眼中的蕭詒徽,比起優秀的寫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詮釋者。並不只是把東西展現出來,而是再經過他的意志去詮釋的。所以他認真跟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談話性節目,大概像那種感覺。我知道會有人說,就是,他們搞不懂蕭詒徽講話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感覺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那個東西,它是一種經過詮釋的真誠。包括蕭詒徽他本人想要詮釋的那個形象,才是蕭詒徽的真誠。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大家都一樣,只是蕭詒徽做起來特別會有一個戲劇張力。蕭詒徽的動作自然會比較美麗,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會被誤會。」
⠀
應 UDN 閱讀的凡倩之邀,以「深夜中的陪伴」為題寫一篇徵稿示範作。初收到邀約時心想,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嗎?但隨即想通,其實是啊。
⠀
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
⠀
十二年來,熊為我示範了許多事。他以及這個題目,要寫掉似乎需要六萬字。我知道,這篇算是一次著急的偷懶。像巫師腦子裡塞了太多事情,需要先抽一點思緒出來放進儲思盆。不太確定熊知不知道上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他的愛人一定懂,他的愛人是哈利波特王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604334
⠀
除卻私人的抒情,這一次受邀,是應聯合閱讀的原創閱讀平台「讀創故事」與知識音頻平台「一刻鯨選」的聯合企劃而作。
⠀
以「低潮中最溫柔的陪伴」為引,投稿 1500 字以內稿件,入選作品將刊登於聯合閱讀網,並有機會由專業聲音演員誦讀,將作品轉錄製為聲音作品,於一刻鯨選播出。
⠀
投稿截止時間為 2021 年 9 月 30 日(四)23:59。投稿方式與其他詳情,請見上附活動網頁連結,活動辦法並以聯合新聞網公佈資訊為準。
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大意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台灣確診突然新增180例,是世界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隔天之後,我們就自己封在美國的家不出門一整年,看著生活的地方疫情一天一天越來越嚴重、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從一開始的焦慮、害怕、恐慌、囤糧與防疫物資,到後來漸漸放棄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不隨意接受那些會讓我更加焦慮恐慌的新聞,到最後開始冥想、練習活在當下、加強自己的同理心;最後進入到這個狀態 — 既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害怕恐慌也是過日子,快樂專注於我可控制的事也是過日子,我開始認知到心態與意識、思維,其實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疫情爆發的最初,我們全家都過的很壓抑,像壓力鍋一樣隨時都要炸的感覺… 小孩關在家不能出門很炸、我跟老公無法專心工作很炸、我家事做不完、三餐煮到崩潰也超炸,炸到我每天都想灌整瓶紅酒昏昏的度日😌關了大概兩個月左右吧,才意識到這疫情看起來沒有盡頭了,才開始慢慢接受現實… 開始重新振作想辦法讓關在家的生活也能享受又有趣,其實現在回頭看去年一整年,雖然不自由,但是心靈上的成長卻富足許多,翻著去年在家找樂子拍的照片們,意外的完全沒有焦慮與痛苦,只剩下美好幸福的回憶❤️
我想這幾天令人焦慮的資訊量已經太大了,很多公共場所也關閉、大家開始囤物資準備關在家裡,也做好了停班停課的準備,身為一個層在重災區經歷這些心態轉折的過來人,我想分享一些過去一年我們一家四口關在家都在做什麼?
🎨畫畫 - 避疫這段期間,意外發現我跟老公都很會畫!畫畫的當下真的非常舒壓也很平靜,很推關在家沒事幹的人可以試試看畫畫😊
🎮打電動 - 有小孩的人,這時候就不要再逼自己要遵守什麼教養規則了,大家放鬆舒壓開心比較重要,一開始我也是堅守一天不讓小孩看電視打電動超過30分鐘的原則,到後面整個算了,實在不想再徒增過多壓力給自己😌
🍸玩調酒 - 一開始我們每天都喝紅酒白酒,後來有一天老公突然把果汁加到香檳裡面變成Mimosa,我覺得超好喝!那之後就開啟了老公調酒的興趣😆 我超捧場啊他亂調的我每杯都乾!(相信我,避疫期間偶爾放鬆一下微醺的心情會很好、時間過很快)
💪居家運動 - 因為日子每天都長一樣,到後面我發現既然每天都長的一樣,不如安排每天不一樣的運動課表,讓每天都有點變化也不錯,所以我開始禮拜一練彈力繩上半身、禮拜二練徒手核心、禮拜三練翹臀圈、禮拜四跑跑步機、禮拜五用彈力繩練下半身,週六做瑜珈等等,一天一天這樣安排,每天酸痛部位都不同,然後身材一天一天變好真的蠻不錯的!
🧘🏻♀️冥想 - 這一年讓我養成了冥想的習慣,冥想就像大腦的運動一樣,可以讓自己保持冷靜、活在當下,訓練自己不要過度的活在大腦創作的世界裡,多多與周遭人事物連結、認識自己的心靈,我覺得是我居家避疫這一年最最最大的收穫。
👩🏻🍳開始享受下廚 - 避疫這段期間我還出了一本食譜呢😆 因為無期限關在家整天抱怨一直煮飯好煩好累,後來轉念想把煮飯這件事變好玩,就研發了一大堆食譜,每天還做麵包、點心、減脂餐、增肌餐等等,可以享受自己做的健康美食,又能殺時間樂在其中,讓本來很厭煩的事變得很有意義✌️
👶🏻用孩子角度看世界 - 這件事我是到很後面才開始體會的,我以前其實蠻沒有耐心陪孩子玩,大概玩個一小時我就極限了,除非是可以帶他們出門去景點或遊樂設施等才有辦法撐一天,但避疫以來根本不能出門,從早要陪玩到晚上真的太崩潰,後來我也是轉了念,用孩子的角度看書、畫畫、跳舞、玩玩具,還找了家裡不要的寶特瓶與襪子做成吹氣球道具等等陪他們玩,才開始樂在其中、享受和孩子共處的時光❤️
關在家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轉個念會發現,這是一段可以和自己對話、和家人好好連結與相處的機會。希望我的經驗可以讓大家在心境上少走一點負面焦慮的辛苦路,在台灣不像當時我們在美國連口罩、衛生紙都買不到,路上不在意病毒、不戴口罩的人很多,還有越來越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更有選舉議題等全國混亂,對比起來,我現在在台灣還是覺得很安心!
我依然非常有信心的相信台灣一定能挺住💪,大家好好待在家找樂子、享受在家的生活,外出時切記戴好口罩、與人保持距離、勤洗手、勤用酒精消毒,不要恐慌也不要大意,用平常心穩穩的團結一心度過這次危機❤️
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大意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放電親子遊】來去深坑做豆腐
圖文版在這: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urong/post/1380580585
文/小米嘛
不久前看到一則笑話,大意是這樣的:
老師問小明長大後要做什麼?小明說:「我要做豆腐。做好了是豆腐,壓扁了成豆乾,壞掉了是臭豆腐,沒成型可以當豆花,懶得做時還可以賣豆漿。」
沒想到我們今天就來試試這個豆漿變豆腐的有趣體驗了。
上星期才在媽媽群組看到這個體驗分享,馬上就勾起咱們一家都市俗的興趣,做豆腐耶!媽媽我一生吃人豆腐無數(?),可還真的沒想過到底要怎樣才能做豆腐?
因為地點就在離我們沒太遠的深坑,本想當天就直接衝去,打了電話才知道原來因為要先備料的關係,不接受當天臨時的散客,要去前至少前一天要先預約喔!和猴子拔商量了下,約了我們的育兒好伙伴,就決定連假時來玩玩啦!
說到深坑,不能免俗就是想到臭豆腐,我們這次做豆腐的地方就在深坑農產品推廣中心,距離深坑老街走路不用三分鐘,旁邊就有個計次停車場,平日計次50元、假日100元,也因為我們到得早的關係,停車場超級空,停車還算方便。
老實說,我以為所謂的「深坑農產品推廣中心」大概就像一般觀光景點的氣派遊客中心一樣富麗堂皇,所以當看到外觀時有稍微錯愕了下;但人不可貌相,人家裡頭可是五臟俱全呢!
豆腐DIY是採人頭制,因為主打親子體驗,基本上小班(3歲)以上就收費80元、大人則是100元/人;6人一桌做一組豆腐。我們三個家庭6大5小和一個嬰兒,分為兩組做,本來看到模具還嫌它太小怕不夠吃,但實際上做完後才發現自己做的豆腐真的很紮實。
聽講師講解,才知道原來做豆腐一點也不難--但好不好吃就是另一個層面了~🤣。快來看看我們怎麼做豆腐吧!
1. 做豆漿
黃豆泡水6~8小時後,加水磨成豆漿,再煮開備用。
據講師說明,黃豆有沒有泡水做出來的豆漿營養成份會不一樣。因為泡水磨漿的時間比較長,又需要高溫煮熟,所以這部份就由工作人員代勞了(難怪要事先預約!)。
今天我們使用的豆漿是400g的黃豆加上2000cc的水磨出來的,屬於濃度比較高的豆漿,不適合直接飲用,要喝的話還需要稀釋一半以上才行。
2. 加凝固劑做豆花
講師說,要把豆漿變豆花一定得使用凝固劑,可以使用的凝固劑有五種:化學劑、石膏粉、洋菜、石花菜、和鹽滷。一般市面上最常見的當然就是使用化學劑或石膏粉,至於洋菜石花菜會做出什麼口感下次我們可以自己試試;但今天我們要使用的是「鹽滷」。
所謂「鹽滷」,就是將海鹽曬乾後去除鹹味剩下的東西,相較之下成份天然,但難度也較高。
今天我們用5g的鹽滷和100cc的水,攪拌成凝固劑後,加到加溫到80度的豆漿中。
加入時要記得攪拌,但此時的攪拌悠關成敗,攪拌不均豆腐無法凝固、攪拌過頭豆花又會被攪散,所以只能“攪四圈、舀四下”,接下來就耐心等個十分鐘讓它凝固了。
3. 壓豆腐
眼看豆花凝固差不多後,就可以用大湯匙舀到鋪了紗布巾的豆腐模中,然後就準備壓豆腐啦!
果然如笑話說的:「做好了是豆腐,壓扁了是豆乾。」殘留的水份影嚮豆腐的硬度,換句話說,壓出的水份愈多,豆腐就會愈硬;但殘留過多水份豆腐就可能無法成型。
只見孩子們用盡吃奶的力氣努力壓,到最後連大人們也都一個個下海壓腐,終於把豆腐壓到剩一半左右的厚度。
把豆腐倒扣後,終於進入成敗揭曉的時刻了!據講師所言,紗布巾掀開前是最美麗的時候,掀開後就不敢保證成果如何了~~讓媽媽忍不住聯想到結婚掀頭紗:掀開前只有幸褔的美好幻想、掀開後的結果只能各自承擔🤣🤣。
還好我們兩組豆腐都算成功,掀開後都還擁有美好的一面~~
準備享用自製豆腐囉!推廣中心備有油膏和小碟子,媽媽我還自備了些蔥花和皮蛋,美味程度瞬間加級,小孩一口接一口搶著吃,還以為會吃不夠,但紮實的豆腐還是讓我們吃得超飽,吃到接下來逛老街時完全不想再吃豆腐~🤣
做完豆腐、逛逛老街,再到旁邊的深坑國小奔跑溜滑梯,我們的放電親子遊,成功!
附上「深坑農產品推廣中心」資訊:
預約方式:電話、FB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阿柔里阿柔洋27號
電話:(02)2662-6185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enkengservice/
#放電親子遊
#深坑 #豆腐DIY
#做完豆腐記得吃吃別人的豆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