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腐敗、中正廟:中國黨不想讓你知道的史實】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9/8公布中正紀年堂轉型方案,規畫「#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移除園內威權象徵,包括移除蔣介石銅像,並改造堂體功能及外觀,同時破除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此方案是搜集被蔣政權屠殺的受難者團體與專家等多元意見後,考慮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並將空間還給人民。對此,中國黨如喪考妣,暴跳如雷,例如主席參選人朱立倫表示,要反過來打倒文化台獨,更質問要不要拆中山高。
其實,如何去除獨裁威權,高雄在14年前早就示範過一次。
大家都知道,文化中心原本叫做「中正文化中心」,在1970年代,和權力中心相隔甚遠的高雄政壇,為了表忠諂媚老蔣,把壽山改名萬壽山,愛河改名仁愛河,不久後的1974年,也計畫在林德官舊棒球場的土地上,興建「中正堂暨中正圖書館」,說是要「獻給蔣公九十歲誕辰的獻禮」。但蔣介石當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隔年就一命嗚呼。
市府原本還想改名「中正紀念堂」或「中正紀念館」來「緬懷 領袖」,結果好笑的是被中國黨中央政府打槍,理由是不能和中央的中正紀念堂混淆。1979年搭上十二大建設各縣市文化中心的政策,擴大規模,成為「中正文化中心」,也因此,成為在圖書館、表演廳中央立有一神龕狀空間,立有巨大坐姿銅像的特異文化建築。
2002年,謝長廷市長任內推動多處公園改造地景工程,將原本圍繞文化中心的圍牆拆除,擴大人行步道成為「市民藝術大道」,原本支撐欄杆之間的石鼓經過重新設計,搭配當季藝文活動不定期更換圓形燈片,這項工程獲得好評,也沒有太多爭議。又過了不久,在2007年,陳菊市長決定讓「文化去政治化」,移除蔣介石銅像,並將「中正」去掉,改成單純的「文化中心」。這次就踩到中國黨痛腳,引起藍營劇烈反彈,但風波並未持續多久。從2002-2007這段時間內的「文化中心空間解嚴」,讓園區回歸文化用途,也增加了市民活動空間。
然而,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成功去政治化以後,台北中正紀念堂也計畫拆除圍牆,增加開放性,卻造成劇烈反彈,甚至當時北市府趕緊把僅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列為古蹟。後續每次討論到去除「中正」,將空間還給人民,重新客觀看待歷史的提議,都引發中國黨陣營破口大罵。
但若我們回歸歷史,中正紀念堂的興建本身,就是一項充滿問題,涉及欺騙人民、浪費預算、黑箱作業的可疑決策:
■經費來源欺騙人民,不斷追加天價預算
蔣介石死後,行政院經治喪委員會會議決議,決定在臺北市擇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當時治喪委員會召集人俞國華公開宣佈:各界捐獻的中正紀念堂籌建款項達新台幣一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此外還有人捐獻水泥、玻璃等建材,因此,第一期建築「可以不必動用政府的經費。」(聯合報,1976-7-10)然而,該年10月,建築經費就變成5億元(含兩廳院),到完成時,經費已經膨脹到本體11.8億,其中8.8億由政府預算支應。後續兩廳院因工程延後,預算更增加到74億。中正紀念堂預算草率決定,不斷膨脹,可以說是黑箱作業,其中好大喜功、奢靡腐敗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佔用市政發展用地,排擠各項重大建設
11.8億的預算,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在1976年中正紀念堂動工時,台灣國民所得僅1053美元,2021年預計已達33310美元(以上均主計處數據)。而當時興建一整個港口(台中港)50億,整座國際機場(桃園)100億;現在建一個貨櫃中心(高雄洲際二期)1125億,一個航廈(桃園三航)1000億。換算中正紀念堂造價,約今日300億。在當時台灣進行多項建設時,也算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另外中正紀念堂預定地,原本在1974年台北市府規劃為「第二商業中心」,包含18~50層高的辦公大樓和24~30層高的旅館和公寓多棟、四棟百貨公司、文化中心、世貿中心、綠地等空間,投資額150億台幣,相當於信義計畫區+兩廳院的機能。卻因為中正紀念堂而全部推翻,因而台北市府重做都市計畫,把都心改到信義計畫區,也推延了開發的時程。為了個人崇拜,大筆消耗國家預算,打亂都市計畫,讓市政延宕數年,這些成本從來沒人去追究。
■競圖黑箱作業,圖利特定廠商
1976年,中正紀念堂舉行國際競圖時,曾要求作品須具「創造新穎設計」、「獨特風格」、「應用現代建築工程技術」、「經濟實用」,結果卻是參選作品中唯一不具現代風格,還提了兩個案子的楊卓成作品得標。當時,籌建小組號稱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評審,但奪得第一名的建築師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評審雖然喜歡他們的案子,但在會議上無法做成正式決定、要讓蔣宋美齡從國外返台做最後決定,而蔣宋美齡回來以後連圖也沒看,只丟下一句話:「選中國式的就好。」可以說是黑手介入競圖。
其實,楊卓成的代表作包括早年的士林官邸、圓山飯店,以及多座蔣介石行宮,更多次與蔣宋兩人當面討論建築設計,是深得蔣家歡心建築師。整體設計完全投蔣家所好,牌樓參考中國明代十三陵,堂體外型則參考中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佈局參考中山陵,但規模更大,就是要「超越國父」。而台階89階象徵蔣介石歲數,格局仿造中國帝王陵寢,建築加上傳統廟宇、墳墓一定會用的「雲紋」,擺明就是蓋「帝廟」而非紀念堂。當時政府放任不具任何公職身份的蔣宋美齡,為個人喜好隨意推翻競圖結果,以法治國家來看,就是一種舞弊、圖利熟識廠商的行為。
這樣疑點重重的工程,在黨國體制的掩蓋下,居然變成台北的象徵,中國黨的精神堡壘,實在諷刺至極!
若是回歸正常,就算不追究當初決策者的責任,將城市空間去除威權象徵,並納入蔣介石執政時期政治迫害與屠殺下受難者的記憶,賦予更多元的使用空間,也只是最低限度的剛好而已。在這點上,台北反省歷史的能力,實在遠遜高雄太多。
大樓鼓風機用途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9861-Q19880)
Q19861:
老師,我還有一個希望,就是有一些投資可以產生每月2-3萬的固定現金流。
目的是在突然失業或因意外情況而無法全職工作的時候也能有一些基本收入。請問如何投資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龔成老師:
要一步步,不要急。
第一,努力儲蓄,沒有本金就無得錢。
第二,做好投資。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第三,就是配置,當你有一定的財富後,就配置成收息股,或其他現金流類別的資產項。
如果你擁有$500萬,投資收息類資產,年收6%利息股息,每月就能收息,每月就是$25000。
------------------------------------------------
Q19862:
龔sir 早晨
一路有睇開你既page同書
感謝你既用心教學
但就住最近全球印銀紙呢樣野有啲問題想問下
好多人都講緊要避險 因為銀紙已經越來越唔值錢
除咗可以買股票 同 磚頭
我想問下買黃金同虛擬貨幣係咪都可以做到對沖?
如果係既話咁 黃金到底其實係買真正既金幣實物比較好定係買黃金既etf都可以 兩者其實分別大唔大?依家其實又係咪買既好時機?
另外,虛擬貨幣我都想知老師你係點睇呢樣野
感謝你嘅回覆
龔成老師:
其實全球不斷印銀紙,銀紙不斷貶值,已經進行左幾十年,所以你會見到幾十年來,物業、優質股、黃金的價格不斷向上,就是因為銀紙不斷貶值。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不是炒賣,而是持有翻「真財富」,建立一個財富組合,長期持有。重配置,重質素。
你買部分黃金,可以,ETF都得,但只是整個財富組合的其中一部分,小部分。
至於虛擬貨幣,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絕對不是「真財富」,有沒有真正的價值,如何定義真正的價值,我有相當的疑問。
這些人為創造的貨幣,因為關注度由很少變得大,價格會大升,但這背後是否有真正的支持,我不知道。只能說,投資這些貨幣,投機味好重,可能大賺,亦可能蝕到一文不值,因為,當中有沒有價格,我不知道。
但這不代表佢無價值,佢可能好勁,只是我自己不知佢好勁定好差。
佢長遠的價值,取決於「有多少人用」,即是說,雖然無真實價值,但可以有「交易價值」,如果長遠好多人用,的確可能有高價值。
因此,這些虛擬貨幣,由於我無法作出專業分析,所以,我不會投資。
但如果你分析到佢長遠的交易大,大家都持續關注,就有價值,就值得你投資。
------------------------------------------------
Q19863:
老師,80後百萬富翁已經睇咗,真係學到野!
如果收息嚟講,3988比1398市盈率更低,係咪抵買d?
龔成老師:
市盈率只是我地分析的其中一個要點,你仍要分析好多指標,例如企業質素等。
上述兩股都是有質素的,不過增長力不強,只是收息股,你可以考慮工行(1398)。
但如果你想收息多D,可考慮中行(不過這股質素就比工行略略差)。
------------------------------------------------
Q19864:
老師 我想問下我只有現金3萬 同有幾隻輸緊錢股票 我又想一年內有十萬 有冇可能
龔成老師:
財不入急門,唔好太進取。
你要由基本的儲蓄開始,要有本金先可滾存更多財富。
你要調整你的組合,只持有優質股,建立一個平衡組合,長期持有。手上現金不用太急動用,反而應該想方法加強儲蓄。
最多只建議買入一手盈富(2800),然後持有。
------------------------------------------------
Q19865:
868 與 968 是不是868較好?
Btw 感謝老師推介 早前22蚊時入了兩手175試試 會長揸
龔成老師:
兩隻都有質素的,都可以長線。
信義玻璃(0868)是母公司,業務較穩健及平衡。至於信義光能(0968)比起信義玻璃,就會較進取,潛力較高,風險都較高。
所以要睇你的投資目標。現時信義玻璃算是無咁貴。
吉利(0175)有質素的,你長線就得。
------------------------------------------------
Q19866:
龔sir你好,想問下1358
龔成老師:
普華和順(1358)主要於中國開發、製造及銷售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產品;輸液器產品;以及骨科植入物產品。
本身業務有點波動,同時未見有好大獨特性與規模,整體的投資價值未算好高。
佢派特別股息後,股價會除淨而大跌,而派特別股息令佢現金減少,整體企業發展力不強。整體的投資價值唔高。
------------------------------------------------
Q19867:
龔sir你好,大半年前聽你講開始月供,而家已經賺左不少,多謝你!
想請問一下:
1. 1211由40幾開始供,供左幾個月去到100,我就停左無買啦!而家一手都唔夠,但賬面都有賺,我應該繼續持有嗎?我轉供285又合適嗎?
2. 我同我丈夫月入共7-8萬,36歲,沒有小朋友,考慮買樓,如果價錢一樣是600多萬,到底應該買呎數大d既私樓(500呎),還是地鐵上蓋,細一百呎(300多呎)的私樓?謝謝!
龔成老師:
1)原本的比亞迪(1211)就一直持有。
如果你想為組合加入潛力股去月供,可考慮安碩恒生科技(3067)。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2)如果500呎樓的地點好差,就未必值得,但如果地點都不算太差,而整體的質素無問題,就可以考慮。我地會以地點及整體質素作考慮點,然後再考慮平與貴。
------------------------------------------------
Q19868:
我968,22蚊位入,你覺得高無?我都信距可以長線,短期波動好大,要唔要諗止損位?
龔成老師:
信義光能(0968)本身有質素,是《50股》書其一股,你只是買入價問題,這股本身無問題。
佢業務保持有一定的增長力,股本回報率處高水平,加上現金流強勁,是有一定質素,可長線投資的股票。
現價略貴,這股股價上落都大,要注意金額。如果你持貨不過多,無問題。但如果持貨太多,宜減少少。
------------------------------------------------
Q19869:
你好,龔成
我和老婆月入7萬。
我地今年30歲。
我們很後悔很遲才接觸投資。
現在我們正計劃未來10年的投資計劃,包括置業。
最近睇咗你一本書,內容要我們爭取向上流,不要向下流。
但上月我和老婆抽中了居屋(第2支籤),很大機會可以揀樓,心水是鑽石山。估計很有升值潛力
想請教下成哥,你覺得我們應該買居屋?還是買細價私樓,然後慢慢換大樓?
龔成老師:
在自住的層面來講,居屋會較好,但投資價值,始終就是私樓較好。
如果你本身有自住需要,就買居屋,因為對你地住的環境會較好,例如相同的每月支出金額,可以有較好的住方面的質素,因此「自住」因素是較好的。
自住居屋的好處,是幫你地節省每月現金流,令你地每月可以有更多現金流作投資,就能累積更多財富。這都有向上流的作用。
------------------------------------------------
Q19870:
成sir,您好。小弟近期讀過<股票勝經>和<年報勝經>,覺得很有啟發。
等疫情過後,會報讀你的課程。
另外請教一下,你對美國行政命令中,提及禁投資的中國公司前景有何看法?
例如941,3311,1800。謝謝。
龔成老師:
對中國企業,點都會有影響的,但這情況中短期較多,因為美國政府換屆,同時中國政府與中國企業都會找出路,中短期影響較大,但慢慢會正常翻D。
而有一些因素,對企業長遠影響不大的,例如美國人不能買某些中國公司的股票,這對短期股價會受壓,但長遠來說,股價會回歸企業價值,因此會慢慢正面翻。
上述3間公司,都身都有質素的,現價合理。不過,增長力本身不算強。
------------------------------------------------
Q19871:
龔成老師, 你好。我現在42歲. 我儲備有大概32萬美金, 而家銀行冇利息. 想請問您能建議如何投資這筆美金? 您會建議轉返做港幣, 將啲錢用嚟買股票? 想請教你如何處理好.
除咗美金,我大概有港幣60萬, 同埋有63萬股票.月入$68K.
66 @3.07 - 700
939 @5.30 - 3000
823 @60.45 - 600
1928 @26.95- 800
700 @531 - 300
9988 @267 - 200
9618 @343 - 100
3690 @ 280 - 200
2800 @25.4 - 2000
1833 @99.05 - 100
1810 @17 - 400
2382 @ 147 - 100
6618 @70.85 - 50
772 @55 - 200
405 @3.62 - 2000
9987 @412 - 50
希望你可以比我一點意見. 萬分感激! 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想買翻港股,可以轉港幣買港股。如果你想分散風險,令組合更加環球,可以投資美股ETF,例如追蹤美股標普500的VOO,追蹤納指的QQQ,但由於美股現價都唔平,如投資,一定要慢慢分注入,不要急。同時要留部分現金。
至於你現時的持股,其本上都是有質素的,都是可以長線持有的,不過隻數有點多,唔建議再不斷加隻數。
反而你之後的增持可D簡單,你現時42歲,財宗富仍可平穩增長,投資盈富(2800)適合你,另外,可以加少少安碩恒生科技(3067),都可長線。但比例就應該比盈富少。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Q19872:
龔成老師, 我好耐之前買了二隻銀行股, 建行 5.8 (16000股)同埋農行3.5 (25000股),我知道吾應該全集中於銀行股,我想賣掉一隻, 再用來買其他股
但農行還有很多才回到之前我買的價錢,請問我應該再等等嗎?
龔成老師: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上述股質素不差的,第一,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
兩隻中,農行(1288)質素較弱,你可以先賣部分,然後等經濟再好翻D,股價上多翻少少,再賣餘數,轉其他。
------------------------------------------------
Q19873:
Hi ,現在人民幣到期想問應該繼續做定期或兌換港幣好?謝謝你回覆
龔成老師:
如果你轉做港幣無特別用途,做人民幣定期都可以。
但就唔能夠過度集中在人民幣。
相信人民幣大跌的機會不高,但長遠持有始終回報不高,因此,只能作為財富組合分配的其中一部分。
------------------------------------------------
Q19874:
龔sir,其實好想知你係點樣知某D股票回翻10%入會好啲,我知要去上你既堂會好啲,但我係澳門人,過來香港不是太方便,請問可以透露少少嗎?
龔成老師:
其實這涉及企業價值的問題。
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每間企業都有佢的優質度、增長力、現時的平貴。我地投資,首先一定要投資優質股,但優質股都有平貴,我地就會考慮佢的優質度與潛力,以及現時平貴,去衡量「投資值博率」。
例如佢只值$200,而現價$300,投資值博率就不足。當有足夠的投資值博率,我地就會進行投資,同時以這點去考慮注碼。
但要留意,我地不是分析走勢,只是「值博率」,例如當我表示,跌多10%較適合投資,就是反映下跌10%的值博率較合理,但不代表我預測佢會跌10%。
其實我之前都有開過澳門班的,不過現時疫情,所以暫時停左,之後會再開翻的。
你或者可以預早留位,只要whatsapp 852-55457212我同事講,打「留位澳門班」就得。我地有具體資料就會 whatsapp你。
因為現時已有好多澳門人留左位。
------------------------------------------------
Q19875:
成哥 請問你點睇波音呢間公司同埋佢嘅股票?小弟對航空業有一定嘅知識,知道波音同airbus基本上壟斷整個民航機市場,再加上軍用飛機同埋美國國防設備,我覺得呢間公司有一定質素。
近期737max事件加上航空業嚴重受創,令波音股價下跌唔少,依家係唔係入市嘅時機呢?
多謝成哥指教
龔成老師:
我無特別研究,但我相信佢是有質素的,因為佢在技術上一定不差。就算航空業面對不景期,也只是中短期,而在長遠,這一定有需求,同時有技術一定有價值。
不過我不清楚現時的平貴,你可以以分注買入的模式投資,長線持有,只要總金額不過多就得。
------------------------------------------------
Q19876:
老師,現階段有邊隻長線股處合理價呢?
因無投資知識,以前買了很多垃圾股票,賣掉又輸很多,不賣又沒價值,有些甚至無成交。請問可否給點意見? 以後我只想買些穩健及長線的肌票呢~
龔成老師: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再加上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9877:
老師,拜讀完你本5年買樓書想問下你意見:
我本身住公屋,想用綠表呢個’優勢’上左居屋先再諗私人樓(dream house),咁符唔符合你書中所教嘅: 我當上居屋係第三步 然後將來以居屋換私樓?
書中你有提過大圍樓長遠都有價值,都有話如果自住,其實居屋都唔差。
我本身住開沙田,所以都心水大圍居屋,但要符合以上所講新d嘅樓只有兩棟2017年入伙離大圍火車站10-15分鐘路程嘅兩個屋苑,但分別都係單棟樓。
但你本書都有教揀呢種單位同成交量比較少嘅樓又要注意例如將來維修費得好少人分嗰d,而且交通方面又唔係最近大圍站。
我留意到最近呢兩個屋苑只有5單內嘅交易,好似冇乜參考數據。上述種種因素都令我好15 16。
老師,你有冇咩建議比我?究竟計唔計劃買呢個居屋好呢?同埋我嘅置業觀念是否正確?
另外好感謝你寫左呢本書,我本身真係一張白紙咩都唔識,亦覺得買樓好複雜好難,但你嘅寫法令我好易明白左好多重要概念,亦令我有信心可以買到dream house!
雖然我屋企人話買樓根本冇可能,但受到你影響我絕對對自己都充滿信心,覺得會達成!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居屋有自住的作用,需要投資價值唔算高,但都可以考慮。
因為購買居屋後,其實比你買私樓,能較節省現金流,這樣,你就可以有更多多餘的資金去進行其他方面的投資,例如股票。
利用股票去進行財富增值,因此,這都是買居屋的優勢。
沙田大圍區,整個區份都不差,你可以在這區尋找目標物業。至於單棟樓,不是不能買,只是你買入時要較小心分析,本身的維修,實際價格,要多了解,如果該單棟樓比其他樓較平,其實都值得考慮的。
其實你可以進行這個計劃,大方向無問題的。
最後,唔好比人影響,只要你做正確的事就得,當然你要有一定的知識,以及各方的準備,之後保持去行就得。相信自己,你可以成功的!
------------------------------------------------
Q19878:
老師!原來澳門圖書館也有老師的書供借閱(我是澳門人),本想先借來了解一下書的內容我是否能讀懂後再去宏達購買以便定時能複習
結果發現大多都至少有6個人或以上在排隊等待中,我這星期五會乖乖去宏達買書閱讀來增值自己!
看到老師你的fb前,我在同事的勸導下開始了投資,身邊的同事大多都是短炒,我觀察他們的投資方式後就覺得短炒太勞心要時時刻刻注意股市
即使看中了優質股也因為高買低賣而蝕錢,那時我就覺得應該中長綫發現,可惜因為沒有認真學習投資所以沒能力發掘優質股以及了解該如何分配投資組合
希望現在開始學習能令我更好的增值自己的資產(因為家人都不鼓勵我投資,覺得定期最好最穩陣)
龔成老師:
其實連我自己都唔知,原本澳門圖書館有得借我的書,哈哈。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各類優質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當你用這方法進行,就會發現投資其實好穩健。
------------------------------------------------
Q19879:
你好! 有個無知疑問關於比亞迪。
有人話佢嘅股價會升到去300, 500, 甚至更高.....
但真係會有股價去到咁高?
睇返而家比亞迪嘅股價去到250以上,都成10幾萬一手,真係會有股票係要用到10幾萬買一手?
龔成老師:
現時比亞迪(1211)已經貴,佢已經透支了幾年後的業務發展與盈利,因此在中短期,就算有升幅都只是炒作,未必是企業實質價值的提升。
所以現時投資值博率不算高,但如果本身有貨,由於佢有前景,所以可長線。
不過,你要明白,就算$10萬一手,都可以不貴的,你不要用「入場費」去限制自己。正如美股巴郡股票,一股是過百萬的!是「一股」。
所以,如果企業有發展,業務與長遠價值不斷向上,就能夠支持到股價,這點你都要明白。
------------------------------------------------
Q19880:
龔sir 688我本身高位持貨大半年
現時我覺得估值偏低 值得哩個價位溝貨嗎?
預期出財報會炒番上去
我既諗法啱嗎?
內房同銀行股現時應該應該建倉嗎 睇好疫情後應該會好轉
龔成老師:
中國海外發展(0688)不是無質素,在發展商來講,不算最強,長遠有平穩增長的能力,前景都可以。
睇翻佢的財務數據,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生意增長力不是好強,見佢過往的生意都只是平穩,而整體都有投資價值的。
可以視這股為平穩型的企業,現價合理。當然中短期可能因樓市一般而股價一般,但長遠,仍是可以的。
現價合理區中下部,你如果資金多,可加少少。不過,是否出在業績後會上翻,無人知的,因為中短期總有好多不確定性,你要以長期作為分析點。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大樓鼓風機用途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不是要介紹旅館,是要分享一個小故事,小小的經驗。
父親長期在上海工作,去年農曆過年返台過年,就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無法返回正常的工作崗位,應該說全世界就是在2020年二三月的時候開始大亂了起來。所幸父親本來就屆臨退休的年紀,公司那邊也同意暫時讓父親先在台灣休息,待疫情趨緩了之後再說。
但因為父親當初只是要回來過個農曆年,很多東西都沒有帶回台灣,再加上大陸那邊還有房子,以及大陸復工之後很多的公事需要處理,我想他這位工作狂的內心應該也是感到很多的不便與無奈吧!雖然對岸的疫情狀況可由他同事得知是還蠻穩定的了,但來回一趟就至少要28天起跳,還要承擔任何可能在機場或機上染疫的風險,要下這個決定,如果是我的話也會是很猶豫的。
去年11月,他決定還是得回去一趟,把一些公事處理掉,之後才能比較安心地待在台灣。我們作兒女的當然也很擔心,當然也很希望他能等到新冠疫情結束之後再過去比較安全,但我想父親有他自己的壓力存在,況且全世界的疫情在2020年底還是在飆升的狀態。我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或許那段也是兩岸疫情相對之下最為安全的期間,2021年又會變得怎樣很難得知。每個禮拜我有跟教會牧師與兩位弟兄在空中有個讀書會,從那時候開始就每個禮拜我們就很努力地替我父親禱告這趟旅程能夠平安。
還好現在有智慧型手機跟網路的方便,透過微信還是可以每天跟父親簡單通話一下,但看到父親在大陸住的防疫旅館,那個米飯看起來就相當難吃,如果是我應該會每餐只會吃個幾口吧!旅館的住宿環境也沒有太好,甚至旅館的地板都掀起來了那種,看不到現況,實在很替他擔心。父親也說篩檢時戳到鼻腔底實在很痛,從台灣過去對岸,來來去去就不知道被插了幾次,想起來也是很替他感到心疼吧!
那邊的事情經過幾個禮拜的時間處理妥當之後,父親也訂好機票在12月底返台。因為我有朋友從日本回來台灣都是住防疫旅館居多,我當然也是建議父親回來隔離的期間能住在防疫旅館,可能也比較不會造成其他家人的困擾。當然我們作兒女的不可能去詛咒自己的父親,而是假設有那個"萬一",雖然從電話中父親的描述知道他們那邊社區已經相當安全,但仍然擔心他在機場或者在飛機上會有不幸染疫的風險,畢竟這個病毒是不會認人的,一個不謹慎,可能都會有感染的風險。
去年的「居家檢疫」規定是家裡若有 1.同住者有65歲以上長者或6歲以下孩童 2.慢性疾病患者 3.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就必須強制去住防疫旅館。我位於南部的老家只有母親跟父親同住,高齡80幾歲的奶奶則是住別間房子。我還親自打電話去市政府衛生局詢問,防疫旅館比較便宜的可能1500~1800/天就有,但如果是汽車旅館那種的可能衛生環境就比較沒那麼好,而如果家裡房間裡面沒有浴室,那就建議有浴室的那一整個樓層就給隔離者使用。衛生局人員也建議我說如果確定日期就要快點訂,那時候就跟我說像是一月的防疫旅館已經被訂得很滿了.....
由於真的碰到有需要「居家檢疫」的家人,我才去詳細研究政府的規定,但我那時候就覺得居家檢疫也是有蠻多漏洞風險存在的,畢竟關上鐵門來,裡面的人怎麼移動可能靠GPS定位也無從得知,倘若同住家人失去警戒心而被感染了,然後又外出到菜市場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那不就會造成社區感染風險了?若居家檢疫者在14天沒任何症狀,接下來就是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沒事就沒事了,政府也沒要求要做進一步的篩檢。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這個疾病通常是在發病的那幾天病毒量最強、最具傳染力,也有很高比例的患者會是在染疫十天內有症狀。倘若14天之內都沒有症狀,即使檢驗出來是陽性,通常也不太具有傳染力了。因此我是很肯定政府嚴格落實「14天」隔離的重要性。相對這也是日本疫情現在會落到那麼慘的原因,日本的法律無法使用定位追蹤的方式去限制人民的行動,甚至還多次傳出隔離者竟然跑去逛街購物的新聞,對於無症況的確診患者也因為醫療資源不足而請他們自行在家隔離。雖然我私心覺得台灣在14天隔離之後如果還能做個檢測作double check可能會更完美,當然我也知道之前在吵普篩的議題,篩檢也有偽陽性跟偽陰性的可能性,而政府可能也有醫療經費預算跟檢驗能量的考量,不過也能體悟真的沒有完美100分的防疫,畢竟台灣先前都經歷好幾個月無本土確診,應該要更相信專業,做好人民本分,配合規定、遵守防疫規定即可。
母親說我父親年紀那麼大了,關在旅館14天很痛苦,還是回來自己住家最好啦!聽到這裡,才讓原本希望父親能選擇防疫旅館的我願意轉換這個想法。確實,對我這種可能已經到處住慣旅館的年輕人來說,我只要有網路有台電腦就可以打發時間或者工作,14天對我來說可能忍一忍,很快就過去了。但父親已經有年紀了,而且他也住不慣這種旅館,iPhone手機大陸門號又被綁一堆限制,他是連Youtube都沒在看的人,對他來說又再次被關在旅館14天可能對身心都是一種考驗,真的還是在家最舒適。我也跟母親溝通並建立共識,有一整個樓層都只能給居家檢疫中的父親使用,不要有共用的設施,也要使用免洗碗筷以及垃圾要處理好等等。母親也同意我的說法,並說她會直接幫我父親包便當比較快。這時我才有比安心的感覺,起碼父母親都是願意確實做好居家檢疫規定的。之前也有入住防疫旅館反而造成感染的疑似案例出現,因此入住防疫旅館也無法保證100%安全。說實話,當然是能住在自己的家裡最舒適最安全,但前提是有做好任何防疫規定的情況下,因為最危險的,真的就是"那位同住的家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沒有確實做好居家檢疫規定,是很有可能感染到同住的家人,這位家人可能又以為自己沒事而出門造成社區感染,台灣是要靠所有人努力一起守護下來的,真的就是人人有責。
或許是因為有察覺到居家檢疫的漏洞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存在,畢竟進入冬天之後,各國的疫情升溫,政府最近開始有了「一人一戶」新制居家檢疫規定。但絕大多數民眾也都不太可能有這麼沒有家人的一個空屋可以入住,再加上接近農曆年返鄉潮,各地區防疫旅館數量是否足夠可能又是個麻煩的問題了!也就是最近可能又要吵一陣子的議題。
前幾天我父親終於出關了,完整的14+7天,應該是相當安全了!一切就照政府的防疫規定來,應該可以很安心了!於是相隔好幾個月,這禮拜週末終於可以帶兒子回去南部老家,跟父親團聚一番了。在中國14天,回來14+7天,真是辛苦他了。剛好去年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很緊張買了兩罐加護靈cleverin,是日本相當知名的空間抑菌產品,不過後來台灣疫情控制很穩定就沒打開使用,這次回南部老家就把它給打開,擺放在房間裡面,畢竟父親還是有一些從國外帶回來的東西跟接觸到外面的行李箱等等,都買了、那就打開加減用。不過,在使用途中,我突然覺得我最近就在推廣台塑集團子公司「福機裝NKFG」所推出的Brinouva UV LED 桌上型空氣除菌機,可以清淨空氣還可以利用紫外光殺死空氣中的病毒,而且也不用一直買加護靈這種化學液體商品,直接用物理的方式就可以消毒除菌,所以我就拿出這台來使用啦!再加上最近國內疫情有點升溫的情況下,我現在到國內的住宿也都會把這台輕巧又有認證過具有真實消毒功用的空氣除菌機帶著!(就是本文照片裡面那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這篇開箱文詳細介紹↓↓↓
► 防疫新生活必備的防疫產品 http://bit.ly/3oL7O8V
這禮拜能夠見到健康元氣的父親,內心實在雀躍不已,對我來說真的就是恩典夠用,很感謝吧!疫情讓我也對人生有很大的改觀,健康平安就是福。我也逐漸觀察到我們新竹有很多社區其實都陸續有從國外回來而在進行居家檢疫的國人(畢竟我們園區這邊有很多人長期可能都還在海外工作),有些社區願意貼公告請大家進出要戴口罩,有些社區則選擇不願意公開造成恐慌(網路太多謠言會亂傳、在台灣有確診也會是送醫院)。先前台灣雖然有好一陣子都維持本土零確診,但在這同時也讓民眾卸下了心防,近期返國的人潮可能又會增加了,建議住在大樓的民眾進出真的都要戴好口罩,回到家中就要馬上消毒洗手,不要鬆懈了,因為很有可能是您不知道而已。
本篇落落長的貼文,主要想分享我親自遇到家中有國外回來需要居家檢疫的家人,如何面對的這些經驗。雖然有時候可能很難說服自己的家人去住防疫旅館,但我想經過彼此的溝通,能建立一定的共識,知道任何防疫破洞可能會造成社區的危險性,如果沒有把握能夠配合各項防疫規定,那就只能照政府的規定來,千萬不要以身試法,台灣要靠全體國人團結一起來守護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先前我們可能看到新聞每一天只有"境外移入"幾名,然後可能就把新聞或訊息給關掉了,然後心裡想說"又是境外移入"、"好像不甘我們的事",那是因為政府有把台灣疫情給控制好的前提,否則境外移入過多也是會讓大家擔心的。況且,境外移入的患者,難道就檢驗完就沒事了嗎?不是啊,背後有多少醫護人員要跟著忙碌,要承擔相當高的感染風險去救治患者呢?要喊普篩大家都會喊,但如果您的工作就是在機場負責檢疫的人員,那您願意每天全副武裝然後又加重工作量這麼全心全意無私心地為這個社會付出嗎?雖然最近醫院造成了幾名本土感染患者,但我們真的要替所有的醫護人員多點鼓勵打氣,謝謝這些日子以來他們為著守護全體人民跟救治病患在努力著,這是何等的偉大。在您想在網路評斷這些人付出的同時,請先設身處地思考換作是您,是否也能願意捨己救人,善盡自己的工作職責呢?(日本琦玉縣某醫院前幾天發生院內群聚感染,造成310人確診、31人死亡)
大家都很希望這場疫情噩夢可以快點結束,但實際上疫情對台灣人民造成多大的影響呢?做跨國生意的朋友可能會比較有感,收入受到影響,無法到國外出差開會。但對於絕大多數的民眾而言,可能就只是出門要戴口罩,然後一整年都無法出國旅遊的痛苦而已,實際上國內各大飯店還是常常爆滿、老街也都還是人潮、百貨餐廳跟美食網美店也都是滿滿客人,相對於國外每天幾千幾萬名新增確診者而言,台灣的民眾真的要惜福再惜福。不可能有100分完美無漏洞的防疫,國家也只能盡量去做,遇到問題、那就解決。多少國家因為疫情喪失了無數條生命,如果是自己的親人因為新冠疫情而過世,這會是如此沉痛的事情呢?多少國家失業率攀升,店家紛紛倒閉,人民失去活著的希望。
我們至少還能夠安心地工作賺錢養家,小孩也能安心地在學校又完成一個學期了,這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背後多少人的努力,也有多少的國人願意共同配合遵守防疫的成果。我們可不可以先暫時放下政治的對立,不要因為政治來干預對抗這全球性的災難呢?
我們都是人,都有自己會不小心犯下的錯誤,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至少台灣目前還是全球疫情排名前幾安全的國家,希望大家可以學會給予他人更多的體諒,有更多的同理心,幫所有還在為著對抗疫情而奮鬥的醫護人員、篩檢人員、疫情指揮中心、航空人員多多打氣。這個冬天,大家都不是太好過,各國的疫情也都還走得相當艱辛,疫苗施打的狀況可能還有很多的未知數,或許得先想辦法熬過這個冬天才會比較明朗。在自己的人生當中能夠遇到這種百年大災難,或許上天也是希望我們人類可以對生命有更多的體悟,而不是建立在人類互相的謾罵攻訐、扭曲正確價值觀當中。有更多不同的聲音當然對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成長還是很好的,但如果生活還過得去,與其有過多的爭吵,不如再給他人多一份體諒跟惜福的心吧!在您不知道如何面對的時候,那還是就先把自己保護好,口罩戴好,盡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吧!
--
不小心打好多字~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呀!
http://bit.ly/3oX7Y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