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完成整修工程的大橋國小校門。(張哲生 攝)
整修前的模樣: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hotos/a.10152075250294531/10157966524099531/
大橋國小校名源自臺北大橋,創設於1925年(日治時期),原名為大橋公學校。
臺北大橋的前身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建造的淡水木橋,於1888年(光緒14年)正式動工,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督工興建,1889年(光緒15年)8月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今新北市三重區)與臺北大稻埕埠頭。
當時的淡水木橋在臺北端設有一段鐵懸橋,每日上午與下午各懸放一次,以方便外來的商船駛進艋舺、大稻埕之港口。
清朝在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後,於光緒21年(1895年)訂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人殖民臺灣後,稱此橋為淡水橋,並於1896年進行修繕。
根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原本要將淡水橋改建為鐵橋,但礙於經費不足而仍維持為木橋,再於木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維修。
1897年8月初,颱風侵襲臺北導致淡水橋斷裂,臺灣總督府決定修改鐵路路線,將之改為橫跨新店溪,經萬華、板橋、樹林,再跨大漢溪南下。
1899年,舊鐵道拆除,新鐵道與淡水河鐵橋興建完成,正式結束三重埔的鐵路歷史;淡水橋在當時是大龍峒和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並帶動周邊尚未發達地區的繁榮。
1920年4月3日,臺灣總督府舉行重建木橋的開通儀式,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供人車通行,並將淡水橋改名為臺北橋。
1920年9月4日,淡水河暴漲造成橋樑受損。於是在1921年2月,臺灣總督府決定放棄再興建木橋,並著手重建適合現代車輛通行的鐵桁架橋。
1925年6月18日上午10時,歷時4年興築的嶄新鐵橋舉行通車典禮,並沿用原臺北橋之名,橋上立有以黃金鑄成的「臺北橋」,而臺北橋也因造型特殊(七格鐵橋)而成為當時臺北八景之一,名為「鐵橋夕照」。
就在臺北橋完工這年(1925年)的4月,臺北橋的臺北端附近也設立了一所新的小學,名為「大橋公學校」,即今臺北市立大橋國小之前身。
1960年,臺北橋鏽蝕問題日益嚴重,於是臺北市政府決議拆除舊橋,並重建一座新橋,於1966年7月20日動工。
1969年11月15日,改建完工的臺北橋正式通車,從鐵橋變身為四線道路的水泥橋,名為「臺北大橋」。
當時通過臺北大橋需要付過橋費,一直到1977年7月1日才停收,而橋上的收費亭則到1990年代中期進行改建工程時才拆除。
後來,為避免交通負荷量急遽增加的臺北大橋重演1986年中興大橋的斷橋事件,臺灣省公路局於1987年決議改建臺北大橋,將主橋原本的四線道改為的六線道,並於主橋兩側新建邊橋(副橋),規畫機車專用道及人行道。
臺北大橋的改建工程自1991年10月開始,然後在1996年6月中旬完工,並於1996年7月16日上午10時舉行通車典禮。
臺北市立大橋國小在全盛時期,學生人數多達兩千人,每班人數有五、六十人之多,然而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加上近年生育數持續下降,目前大橋國小包括幼兒園在內,全校大約只有400人,每班人數為二十多人。
曾有一段時間,大橋國小飽受廢校及併校的議題之苦,所幸獲得校友們的大力奔走,加上臺北市教育局的支持,在2004年,終於確定暫無廢併校之虞。
「大橋國小廢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看板Datong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看板Datong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2020年9月12日,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廢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廢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由文林苑反觀將被廢校的國民小學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看板Datong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廢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廢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輕鬆健身去-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校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校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大同區|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老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大橋國小老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情報] 大橋國小站改名? | MRT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橋國小廢校 在 由文林苑反觀將被廢校的國民小學- Mobile01 的評價
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大橋國小校門整建中。(張哲生 攝)
左圖攝於2020年7月18日,右圖攝於2020年8月15日。
大橋國小校名源自臺北大橋,創設於1925年(日治時期),原名為大橋公學校。
臺北大橋的前身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建造的淡水木橋,於1888年(光緒14年)正式動工,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督工興建,1889年(光緒15年)8月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今新北市三重區)與臺北大稻埕埠頭。
當時的淡水木橋在臺北端設有一段鐵懸橋,每日上午與下午各懸放一次,以方便外來的商船駛進艋舺、大稻埕之港口。
清朝在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後,於光緒21年(1895年)訂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人殖民臺灣後,稱此橋為淡水橋,並於1896年進行修繕。
根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原本要將淡水橋改建為鐵橋,但礙於經費不足而仍維持為木橋,再於木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維修。
1897年8月初,颱風侵襲臺北導致淡水橋斷裂,臺灣總督府決定修改鐵路路線,將之改為橫跨新店溪,經萬華、板橋、樹林,再跨大漢溪南下。
1899年,舊鐵道拆除,新鐵道與淡水河鐵橋興建完成,正式結束三重埔的鐵路歷史;淡水橋在當時是大龍峒和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並帶動周邊尚未發達地區的繁榮。
1920年4月3日,臺灣總督府舉行重建木橋的開通儀式,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供人車通行,並將淡水橋改名為臺北橋。
1920年9月4日,淡水河暴漲造成橋樑受損。於是在1921年2月,臺灣總督府決定放棄再興建木橋,並著手重建適合現代車輛通行的鐵桁架橋。
1925年6月18日上午10時,歷時4年興築的嶄新鐵橋舉行通車典禮,並沿用原臺北橋之名,橋上立有以黃金鑄成的「臺北橋」,而臺北橋也因造型特殊(七格鐵橋)而成為當時臺北八景之一,名為「鐵橋夕照」。
就在臺北橋完工這年(1925年)的4月,臺北橋的臺北端附近也設立了一所新的小學,名為「大橋公學校」,即今臺北市立大橋國小之前身。
1960年,臺北橋鏽蝕問題日益嚴重,於是臺北市政府決議拆除舊橋,並重建一座新橋,於1966年7月20日動工。
1969年11月15日,改建完工的臺北橋正式通車,從鐵橋變身為四線道路的水泥橋,名為「臺北大橋」。
當時通過臺北大橋需要付過橋費,一直到1977年7月1日才停收,而橋上的收費亭則到1990年代中期進行改建工程時才拆除。
後來,為避免交通負荷量急遽增加的臺北大橋重演1986年中興大橋的斷橋事件,臺灣省公路局於1987年決議改建臺北大橋,將主橋原本的四線道改為的六線道,並於主橋兩側新建邊橋(副橋),規畫機車專用道及人行道。
臺北大橋的改建工程自1991年10月開始,然後在1996年6月中旬完工,並於1996年7月16日上午10時舉行通車典禮。
臺北市立大橋國小在全盛時期,學生人數多達兩千人,每班人數有五、六十人之多,然而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加上近年生育數持續下降,目前大橋國小包括幼兒園在內,全校大約只有400人,每班人數為二十多人。
曾有一段時間,大橋國小飽受廢校及併校的議題之苦,所幸獲得校友們的大力奔走,加上臺北市教育局的支持,在2004年,終於確定暫無廢併校之虞。
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7月18日,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臺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校門。(張哲生 攝)
大橋國小校名源自臺北大橋,創設於1925年(日治時期),原名為大橋公學校。
臺北大橋的前身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建造的淡水木橋,於1888年(光緒14年)正式動工,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督工興建,1889年(光緒15年)8月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今新北市三重區)與臺北大稻埕埠頭。
當時的淡水木橋在臺北端設有一段鐵懸橋,每日上午與下午各懸放一次,以方便外來的商船駛進艋舺、大稻埕之港口。
清朝在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後,於光緒21年(1895年)訂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人殖民臺灣後,稱此橋為淡水橋,並於1896年進行修繕。
根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原本要將淡水橋改建為鐵橋,但礙於經費不足而仍維持為木橋,再於木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維修。
1897年8月初,颱風侵襲臺北導致淡水橋斷裂,臺灣總督府決定修改鐵路路線,將之改為橫跨新店溪,經萬華、板橋、樹林,再跨大漢溪南下。
1899年,舊鐵道拆除,新鐵道與淡水河鐵橋興建完成,正式結束三重埔的鐵路歷史;淡水橋在當時是大龍峒和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並帶動周邊尚未發達地區的繁榮。
1920年4月3日,臺灣總督府舉行重建木橋的開通儀式,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供人車通行,並將淡水橋改名為臺北橋。
1920年9月4日,淡水河暴漲造成橋樑受損。於是在1921年2月,臺灣總督府決定放棄再興建木橋,並著手重建適合現代車輛通行的鐵桁架橋。
1925年6月18日上午10時,歷時4年興築的嶄新鐵橋舉行通車典禮,並沿用原臺北橋之名,橋上立有以黃金鑄成的「臺北橋」,而臺北橋也因造型特殊(七格鐵橋)而成為當時臺北八景之一,名為「鐵橋夕照」。
就在臺北橋完工這年(1925年)的4月,臺北橋的臺北端附近也設立了一所新的小學,名為「大橋公學校」,即今臺北市立大橋國小之前身。
1960年,臺北橋鏽蝕問題日益嚴重,於是臺北市政府決議拆除舊橋,並重建一座新橋,於1966年7月20日動工。
1969年11月15日,改建完工的臺北橋正式通車,從鐵橋變身為四線道路的水泥橋,名為「臺北大橋」。
當時通過臺北大橋需要付過橋費,一直到1977年7月1日才停收,而橋上的收費亭則到1990年代中期進行改建工程時才拆除。
後來,為避免交通負荷量急遽增加的臺北大橋重演1986年中興大橋的斷橋事件,臺灣省公路局於1987年決議改建臺北大橋,將主橋原本的四線道改為的六線道,並於主橋兩側新建邊橋(副橋),規畫機車專用道及人行道。
臺北大橋的改建工程自1991年10月開始,然後在1996年6月中旬完工,並於1996年7月16日上午10時舉行通車典禮。
臺北市立大橋國小在全盛時期,學生人數多達兩千人,每班人數有五、六十人之多,然而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加上近年生育數持續下降,目前大橋國小包括幼兒園在內,全校大約只有400人,每班人數為二十多人。
曾有一段時間,大橋國小飽受廢校及併校的議題之苦,所幸獲得校友們的大力奔走,加上臺北市教育局的支持,在2004年,終於確定暫無廢併校之虞。
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看板Datong 的推薦與評價
而民權是個沒有什麼校地的學校看到的就是全部沒有跑道但又要舉辦接力比賽~所以三個 ... 時曾經聽老師說過原本要把大橋廢校做為民權的校地蓋個天橋就可以了反正附近國小 ... ... <看更多>
大橋國小廢校 在 張哲生- 2020年9月12日,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號 的推薦與評價
曾有一段時間,大橋國小飽受廢校及併校的議題之苦,所幸獲得校友們的大力奔走,加上臺北市教育局的支持,在2004年,終於確定暫無廢併校之虞。 台北.往昔 ... ... <看更多>
大橋國小廢校 在 Re: [閒聊] 大橋國小廢校?與民權國中合併? - 看板Dato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Vanessa0803 (waiting time)》之銘言:
: 好吧
: 我出來承認啦(反正以後如果有版聚我也會說)
: 我是大橋國小的老師啦...囧rz
: 大橋前幾年確有廢校的傳聞
: 但是這幾年的情況看來是越來越不可能
: 原因有
: 1.捷運即將完工,會吸引三重蘆洲一帶的學生前來就讀
: 2.校舍續有維修增建
: 3.地方人士及部分議員的支持
: 4.這個理由可能會引起爭議,但就我所聽到的機率頗高:
: 大橋由於校舍新,土地面積較大,因此近一年來官方傾向將大同國小
: 併入大橋,因為大同國小的土地較小,校舍較舊,而大橋交通方便
: 加上還有土地可以增建校舍,所以....
: 不過這都是規劃啦,還沒有定案
: 目前還是沒有廢校的可能
: 但是逐年減班是跑不掉了==
: 希望我不要被超額就好Orz
不過大同國小的禮堂就要改建成大同區的區民活動中心(去年定案的), 到時硬體
設備就沒差差那麼多了. 不過大橋的人實在比大同的人少很多. 要不是大橋
那邊的後台加上抗議一直都很強烈. 老早就被併掉了.從我還在念民權時(超過十年了)
就一直又在說要跟大橋合併的事, 當時民權的學生還是超多的年代都沒辦法併成了.
現在真的還是不容易啦.
不過, 大同的學生人數還比大橋多很多勒... 不過大同幾乎沒有認識的老師留在學
校了. 等我同學的老爸一退, 就真的沒有認識的了... 真懷念
--
"What makes behaviour happen the way it does?"
---Niko Tinbergen, 196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180.43.78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