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的意義 | 知史現場
中國歷朝與周邊建立的重要宗藩關係中,朝鮮應列第一,經歷新羅、高麗、朝鮮時代,自隋唐以來就臣服中華,發展出主導的「事大」原則;可是,與中原王朝隔海為鄰的日本卻是另一個異例——雖然日本統一之前之後,與中原大國有各種層級的遣使朝貢交往,但一直未曾真正服為藩屬,唐以來還與中國爆發五次直接正面戰爭,四次都牽涉朝鮮半島或以半島為戰場,其中以明朝萬曆時與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規模最大,亦饒富意義。
明成祖即位,朝鮮太宗即遣使朝貢。永樂十六年,明成祖遣使封朝鮮國王。《明史》稱「朝鮮,箕子所封國也」,而當時明朝「已遷北都,朝鮮益近,而事大之禮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禮,他國不敢望也」。
此時,自「唐羅之戰」後積極向中國學習的日本,由豐臣秀吉統一,雄心勃勃,竟然規劃通過征服朝鮮,入主中國,稱霸亞洲。萬曆十三年(1585),豐臣秀吉受命為為「 關白 」(攝政),又兼太政大臣。史家記述:統一了日本的豐臣秀吉,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突然起兵入侵朝鮮,但「師出無名」,當時背後似乎有日本商人統治的貿易港口大阪府商人的煽動。他們曾是日本內戰中豐臣秀吉方面槍支火藥的供應商,和平後希望引發戰爭繼續發財。
另一個角度分析指出,這時日本社會隨著莊園經濟的瓦解,商業資本發展迅速。長期戰爭後統一的日本,軍人需要財源安置,而商人積極要求開闢海外市場,豐臣秀吉為了滿足他們的貪欲,策劃侵略鄰國朝鮮。
日本軍隊當時已經配有葡萄牙人傳入的大炮與鉤銃長槍,將士驍勇,而且戰鬥經驗豐富。1592年豐臣秀吉調動約十八萬兵力,舟師數百艘,分為九軍,渡海在朝鮮釜山登陸,連克漢城、開城、平壤。朝鮮軍民望風皆潰,國王李昖放棄京城,逃到義州(今遼寧義縣),三個月內幾乎半島全面陷落,接連派使臣赴明朝求援。
豐臣秀吉的表面理由是朝鮮拒絕借道,而朝鮮既然是中國的第一藩屬,明朝作為宗主國對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不能坐視,遂決定出兵。
明朝派副總兵祖承訓、遼東遊擊史儒率軍三千餘奔赴朝鮮,出師不利,竟然全軍覆沒,史儒戰死,祖承訓隻身逃回。朝廷震動,神宗隨即命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以提督陝西總兵李如松為東征提督,部署支援。次年一月,抵達平壤城外。平壤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築設砲台。李如松指揮攻城,李如松被城上日軍炮矢擊斃坐騎,仍換馬再戰。部將吳惟忠被鉛丸擊中,也仍奮呼督戰,終於收復平壤,史稱「 平壤大捷 」。明軍與朝軍乘勝追擊,相繼攻下開城、漢城等地。日軍連戰皆敗,傷亡慘重,退到釜山一帶。
這是東亞歷史上第一次近代武器裝備的大戰。當時援朝明軍的裝備為火器與冷兵器:火器有大將軍炮、神炮、虎蹲炮、滅虜炮、百子銃、佛郎機、三眼槍、快槍、鳥槍、火箭等;冷兵器則有鐮、鉤、刀、钂鈀、弓箭等。明軍火器之中,大炮佔有優勢,例如炮身長二尺、重量達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每次可發射五錢重的鉛彈一百枚,而屬於重型炮的各類佛郎機,裝配的鉛彈從十兩至一斤不等,火力遠超日軍發射二錢鉛彈的鳥銃。
在平壤的日軍,其陸軍裝備有各類銃炮、倭刀、弓箭等。明軍在野戰時協調得法,也是致勝關鍵。
明軍勝利之際,朝廷卻與日本和議停戰,但豐臣秀吉留駐釜山的日軍未撤。萬曆二十五年(1597)二月,豐臣秀吉又調集十四萬大軍,捲土重來。明朝再度赴朝迎戰,與朝鮮軍隊配合,連敗日軍。次年七月豐臣秀吉死去,日方軍心動搖,明朝副總兵鄧子龍和朝鮮統制使李舜臣,統領水軍於釜山南海大敗日軍,惜雙雙在海戰中陣亡。
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則稱「文祿・慶長之役」,兩段戰役前後持續七年,明朝勝利,史家認為對東亞歷史影響重大。一方面,明朝救援朝鮮,既盡保護藩屬的道義責任,也展示守衛半島維護自身安全的決心,但代價沉重;日本的勢力則受到抑制,豐臣秀吉也由德川家康取代。另一方面,朝鮮受戰爭破壞巨大,國力衰退。明朝與朝鮮此後都無力抗拒新興的女真勢力。
《明史·日本傳》綜評:「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明朝增兵始終不過八萬人,最終以少勝多,所以喪師數十萬之說不準確,但慘勝代價也大。半個世紀後,明朝即於內亂與外患交逼之下於1644年滅亡。
中國史論認為,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假道入唐」(借道侵華)是日本擴張主義的先聲,也凸顯朝鮮半島的陸橋戰略地位。四百年後,袁世凱在擔任駐朝通商大臣期間,在上李鴻章的《朝鮮大局論》中,說:「越緬僻處海荒,朝鮮近在肘腋,北則咫尺盛京根本之地,西則控扼津煙咽喉之衝,無朝鮮則無東壁也。……故緬甸可容,越南可緩,而朝鮮斷不可失。」
大炮台與葡萄牙人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坐在怡和旗下美心咖啡店 思考鴉片戰爭的諷刺
1992年正值哥倫布所謂「發現」新大陸500周年,全美國都有各種盛大慶典和紀念活動。耶魯也不例外,舉辨了一系列相關學術講座。其中一場較特別,為顯示現代美國的「開明」,不會只從白人帝國主義觀點來看歷史,就特別邀請了一位美國女性原住民酋長來演說,講述原住民對被哥倫布「發現」的感受。
首先「被發現」一詞已極具侮辱性,而美洲原住民與歐洲人接觸500年來的經驗非常差,是人類歷史上有數最嚴重的災難。哥倫布1492年抵達中美洲前,估計南北美洲總人口高達1億以上,到了1650年,估計跌至只約600萬!除暴力衝突、甚至直接屠殺外,更重要的是歐洲人帶來眾多美洲原住民從未接觸過,毫無免疫力的多種疫症,包括天花、鼠疫、霍亂、 瘧疾和梅毒等等。到了今天,擁有原住民血統的南北美洲人口仍只約4000萬,不到500年前的一半!
美洲原住民「被發現」極侮辱
年代太久遠,已記不起當日講者名字和演講詳細內容,但對她開場白印象仍非常深刻。她對耶魯主辦單位表示謝意,早上到達New Haven時,先由一位學生充當導遊,帶她參觀校園。其中一個景點就是耶魯最著名的秘密組織Skull and Bones(骷髏會),被稱為The Tomb(古墓)的會所。
這位導遊興奮地介紹骷髏會的驕人歷史和傳統。創立於1832年,創會成員為William Huntington Russell、Alphonso Taft和其他12名同學。每年春季的Tap Day,Skull and Bones秘密地從第三年學生中,挑選十多名精英領袖,邀請在Senior Year入會成為Bonesmen,是一種終生榮譽,極少人會拒絕。Skull and Bones經常被譽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秘密組織,部分被披露的舊生會員包括3位美國總統,William Taft(創辦人Alphonso Taft的兒子)、George H. W. Bush(老布殊)和 George W. Bush(小布殊),被稱CIA之「母」的James Jesus Angleton,《時代雜誌》創辦人Henry Luce,以及黑石創辦人Steve Schwarzman等等。
名字叫得做骷髏會,總要些陰深恐怖的故事來加點色彩,這位導遊很驕傲地娓娓道出最有名的一個傳說。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時,Prescott Bush(老布殊父親)和其他數名Bonesmen同學,自願參軍,但幸運地沒有被派到歐洲戰場,只駐守在Oklahoma的Fort Sill。幾個年輕人「百厭」地掘開著名Apache族戰士Geronimo的墓地,偷走了頭骨。Geronimo是位驍勇善戰,最受所有印第安人,甚至美軍尊敬的戰士,他的名字至今仍代表勇敢,所有美國傘兵在跳傘前,仍會大喊Geronimo。退役後,Bush等就把「戰利品」帶回耶魯,從此就成為了骷髏會的「鎮墓之寶」!(在2009年,Geronimo的後人曾控告骷髏會,但不得要領。)
這位女酋長表示聽完這故事後,感覺被侮辱和很諷刺。既然耶魯邀請她來演講,扮開明,願意聽到原住民對哥倫布的觀感,又何必如數家珍般介紹骷髏會的盜墓史?是年輕導遊的無心之失?還是反映耶魯,這所表面推崇自由平等的高尚學府,骨子裏其實仍深藏着白人帝國主義的基因?
近日香港小學歷史教材中,出現了有關鴉片戰爭的小風波。網上出現一段視頻,中小學老師扭曲史實,把鴉片戰爭的成因說成英國企圖拯救中國,幫助解決嚴重的鴉片問題!很多家長發現後,就馬上向該小學投訴,該校長也作出回應,刪除視頻,並答應徹查此事。後來又有人發現另一小學教科書,提及鴉片戰爭時,聲稱引述耶魯中國近代史大師Jonathan Spence(史景遷)的巨著《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追尋現代中國)》內,對林則徐的評價,似乎批評他太過鹵莽,不了解中英貿易狀况,禁煙對英國的影響有多大,最後不「明智」地貿然銷毀鴉片,導致戰爭。
我與史景遷教授有素面之緣。十年前他來香港出席進念.二十面體,改編自他的著作《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在九龍華仁書院的舞台劇首演。演出後在石澳高爾夫球會舉行晚宴,史教授更講述了一些利瑪竇的生平事蹟。
我翻查了一下《追尋現代中國》,並不覺得對林則徐的評價負面。因語言和文化差異,中英互相誤解肯定是有的,但以當時標準,林則徐已非常好學,經常找人翻譯西報,並跟與外國有交往的中國商人傾談,加深對英國的認識。他曾力諫道光皇帝增加軍費,購入西洋大炮和戰艦,但可惜數量仍遠不足以抵抗英國艦隊的火力。
評論歷史人物決定 不應事後孔明
第一次鴉片戰爭又是不是真的因林則徐的「鹵莽」所引起?看歷史有兩大忌,第一不應以事後孔明態度來評論歷史人物一些決定。尤其在戰爭的霧中(fog of war),每位將領只可按不完美資訊來作決策。林則徐出身文官,絕不好戰,受命欽差大臣後,身負重任,執行禁煙。但他不想開戰,曾直接嘗試致函維多利亞女王,請求她出手制止鴉片貿易,但最後此信石沉大海,似乎沒有交到女王手中。
現在我們當然知道清廷打輸了仗,證明嚴重低估了英國海軍威力。但在開戰前,林則徐是否就應能料到必將落敗?其實中方人多勢眾,1839年剛開戰時,清軍曾在數場衝突中小勝,只是後來英國從印度和南洋調來士兵和多艘砲艇增援,轟炸廣州、廈門和寧波等城市,才扭轉戰况,最後迫使清廷求和,簽下割讓香港的《南京條約》。諷刺地,戰敗的林則徐固然受責,被貶至新疆伊犁。打勝仗的Captain Charles Elliot(義律)也逃不過厄運,被指摘不遵命令,為何拿下香港這塊barren rock(廢石頭)。結果他也被革職召回,其後被派至得克薩斯和百慕達。
忌用現代道德標準評價歷史
評論歷史的第二個大忌是用現代道德標準來評價歷史人物的某些行為。例如歷史上中外最受人景仰的「明君」,包括唐太宗、凱撒大帝和乾隆等,以現代標準來衡量,他們都是大量殺人的暴君。成吉思汗和匈奴阿提拉等就更不用說了,行徑比希特勒更殘暴。
那麼從19世紀中葉觀點來看,英國販賣鴉片又是否一門不道德可恥,和違法的生意呢?
從中方角度來看,鴉片貿易絕對是違法和不道德的。從18世紀初,清廷已多次頒令禁煙,一百年都未見成效。英國毒販從印度Bengal偷運鴉片到中國,1800年約4000箱,到1830年升至4萬箱。當時超過四分之一成年男子成了癮君子,女煙民也很多,上至官紳巨賈,下至販夫走卒,都做了毒品的奴隸。因鴉片所導致的貿易逆差,也逐漸挖空中國的白銀儲備。
英國方面,雖當時沒有明文規定禁鴉片,但並不等如英國不知道在中國販賣鴉片是違法和不光彩的。英國人非常熟悉不道德交易,長期活躍於販賣黑奴,從非洲虜走土人,運到美洲當奴隸。但在英國本土,中世紀後已停止奴隸制度。20世紀初,英國國會曾貓哭老鼠辯論過香港「妹仔」問題,迫使逐漸放棄此傳統。
1840年,英國國會曾就攻打中國議案,展開三日激烈辯論,主戰領袖為外相Lord Palmerston,反戰領袖為自由黨的William Gladstone(後來兩位都曾先後當首相)。Palmerston極力狡辯宣戰原因並非鴉片,而是因為清廷侮辱了英國使節,必須保衛英國名譽和僑民安全。但連當時的英國報章都不相信,即時把事件稱為鴉片戰爭。Gladstone警告如因鴉片而宣戰,英國將永遠蒙羞。可惜最後國會仍以少票數差距通過動議。
怡和創辦人渣甸醫生出身
毫無疑問,鴉片戰爭的真正罪魁禍首是William Jardine(威廉•渣甸),怡和洋行創辦人(現時老闆Keswick,是他外甥家族)。渣甸是蘇格蘭人,年輕時讀醫,畢業後加入東印度公司,在貨船上當醫生,但對錢更感興趣,所以兼做走私生意,後來索性辭職,留在廣州從商。
本來東印度公司擁有英中經商,包括鴉片的專利權,但後來經渣甸游說,在1834年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正是怡和洋行,還有第二大的Dent & Co,和美資的Russell & Co (骷髏會創始成員William Russell家族企業)。
據記載,渣甸是個擁有紳士風度,充滿愛心,樂意幫助家人和朋友的大好人。這可能是真的,正如很多現代南美毒梟,無論在「公事」上多兇殘,對家人鄉里都非常好,且經常去教堂。但渣甸性格反骨且極具野心,出賣完老顧主東印度公司後,就馬上處心積慮,計劃游說英國政府對中國宣戰,目的是迫使中國開放廣州以外更多商埠,並且一早計劃奪取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商船不需再經屬於葡萄牙的澳門。
初時他派合伙人James Matheson到倫敦游說攻打中國,但當時外相Duke of Wellington(曾打敗拿破崙)鄙視毒販,拒絕無理要求。後來渣甸告老歸田,回到倫敦,且進入了下議院。當中英關係日趨緊張時,Palmerston向他詢問意見時,原來他已一早寫好全套攻打中國計劃,包括地圖、攻擊戰略,以及需要調動多少士兵和戰艦!
我正坐在一家怡和集團的美心咖啡店寫稿,有點跟女酋長在耶魯演講時同樣的諷刺感覺。整件事匪夷所思,令我想起兩套Netflix有關毒品的電視劇《Breaking Bad》和 《Narcos》。《Breaking Bad》劇中主角本來是個中學化學老師,後來步上成魔之路,成為Crystal Meth大毒梟。渣甸更離譜,本是位濟世為懷的醫生,但後來竟不止變成大毒梟,更成為發動侵略中國的千古罪人! 《Narcos》主要敘述曾壟斷美國可卡因的哥倫比亞大毒梟Pablo Escobar的故事,雖不少當地政府人員被他收買,但美國的DEA(反毒部)一直和他周旋。Escobar最終下場仍是被警察擊斃。渣甸更犀利,竟然贏得歷史上最強大的大英帝國的支持,出軍為毒梟賣命,替他爭取更多可恥的利益!
美疫情仍嚴重 特朗普企圖卸責中國
美國疫情仍然嚴重,死亡人數超過7萬,已超越總統特朗普原先低於6萬的預測,看似將攀升至10萬。特朗普毫無承擔,當然企圖把責任推卸給中國。但美國情報機關和健康部門都已宣布無任何證據顯示Covid來自武漢的病毒實驗室,亦沒有任何基因改造迹象。但特朗普繼續亂說一通,說見過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證據。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差,竟可在15秒內自相矛盾,先說相信病毒是人為的,然後當記者指出美國自己情報顯示毫無人為迹象,隨即改口說相信情報,病毒是天然的(真的西點考第一?)!
人為病毒是一個極嚴重、極危險,甚至可以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指控,絕不可信口開河。幸而中國已非吳下阿蒙,早貴為核武大國,處理疫情更遠勝西方,經濟已開始復蘇,今季GDP更將直逼美國。希望特朗普清楚明白今天中國不再是毒癮纏身,可被列強隨意欺負的積弱晚清皇朝。
(中環資產持有Netflix的財務權益)
大炮台與葡萄牙人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距離上周二在西班牙本島宣布發現冠狀病毒蹤跡,剛好一週了。
一週內,感染數字直接衝破160起案例,7例在加護病房治療,14例不確定感染源,13例為醫護人員。
順便傳染給兩個國家---厄瓜多、葡萄牙。
臺灣,快兩個月了吧?目前還是40例。
西班牙這叫作管控良好?那林祖媽偶就是川普。
還有人說我「太擔心」?
要講幾次才夠?老娘是生氣!生氣!生氣!
都已經排到第30幾個感染國了,花了足足一個月看亞洲上演陰屍路,學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只會頑強地相信「西班牙好棒棒」,「西班牙健保世界第一強」,沒必要杞人憂天。
再說什麼中國怎樣!幹人家第一個感染國,人口你們數十倍去,前面還有一個大炮灰義大利,讓你們「現學現賣」了,結果咧?!
結果只學到:
指責謾罵他人不懂佛系防疫美好!
肺炎就肺炎,根本沒比感冒嚴重!
小孩子完全不會得病,幹嘛緊張?
只有老人會倒楣,何必在乎?
對,這就是明明新聞轟炸了兩個月後,我每天還必須跟上述這些神奇言論奮戰的日常,而林祖媽,還不是醫生喔!
能理解老娘歸把火的心情乎?這簡直就像是考試時,前面老師已經放手讓你open book(=中國與亞洲慘狀),旁邊資優生(=義大利)還給你看他的答案,然而西班牙還是考了不及格回來!!
面對這種絕望,如何不硬拳頭?
別說其他西人,連我家外子,從剛開始跟我吵架,到現在,聽到台灣只有40例時,都閉嘴了。
沒辦法,西班牙表現得「太給力」了。
所以,煩請各方「善心人士」,毋須來留言試圖說服本人西班牙沒那麼糟了,或試圖製造西班牙還是很棒的假象了。
西班牙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是這次的表現,除了糟,還是糟。
最後,西班牙會變成演陰屍路嗎?不可能,因為腦洞病毒太強大,西人神洞護體,除非地球被炸掉,否則不可能滴。
要知道,20世紀初有名的西班牙大流感都混過來了,伊波拉病毒登陸過,也腦洞消滅了,「區區冠狀病毒」,不過就是幾個人倒楣而已。
公平點來說,西班牙確實就是老毛病發作:耳朵比別人硬,然後反應比別人慢。
發現火燒屁股後,昨晚已經宣布四場運動賽事將不公開舉行,疫情狂加溫的地區如Torrejón 與北部Vitoria,鼓勵大家在家上班,考慮關閉學校。(馬德里已經有一起是小學老師感染的案例)
家裡有一堆平均年齡70歲長輩,下有倆小孩與諸多可愛小學生的大嬸,忍不住又在半夜擔心到失眠。
還有,很多傻白甜來問網黑我怎麼在西班牙防疫?
首先,我住在鄉下,沒戴口罩,原因是,本人隨時在路上都輕鬆地跟任何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孤僻鬼蓋章)
再者,全家人保持一直以來都有的好習慣:回家先洗手,甚至先洗澡。
本地僅一起感染,所以問我等於沒用。
網路上政府都有給各種詳細資訊,做就是了。
至於不敢戴口罩,找我沒用,難道要我唱靜茹的勇氣給你聽嗎?自己唱比較快!
最後,不喜歡就點出去!打算雞蛋裡挑骨頭的,現在給我點出去!
隨時歡迎拉黑本專頁,我拜託你幫本專頁加黑名單,沒人強迫你來看,別這麼神經病自虐好嗎?
大炮台與葡萄牙人 在 大炮台(澳門城市文化名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炮台 是澳門的“頂峰”之一。所謂的“頂峰”,即城市制高點,它代表了昔日政治軍事權力職能的紀念碑。 相信公眾都知道, 葡萄牙人 在澳門興建不少炮台, ... ... <看更多>
大炮台與葡萄牙人 在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 的推薦與評價
及後在1996年,政府在該遺址建成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展出不少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同時,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裝了鐵架樓梯,以供遊人參觀,可是樓梯的鐵架插了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