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產業行腳 袋包產業史】
MIT袋包產業~從大甲出發!
每年的媽祖繞境活動,各地信眾湧進大甲,聚集在鎮瀾宮前,徒步進香「與神同行」!其實,大甲除了媽祖文化,還有知名的帽蓆產業,以及低調的包袋製造工廠。
所謂「袋包產業」主要是手提袋、旅行袋、背包等產品,另包含行李箱則稱為「袋包箱」。1970年代,皇冠、萬國、其利等企業陸續崛起,憑著優良代工技術和品質站穩國際市場,臺中和彰化袋包箱產業盛極一時,大甲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袋包,一針一線縫出臺灣產業一片天。
為什麼大甲的袋包箱會如此興盛呢?「可以回溯到大家熟悉的三和牌雨衣。」允立企業的負責人許朝凱回憶引領流行的三和塑膠,於1949年成立,從塑膠布開發到書包、雨衣、雨鞋,產品陪伴五、六年級生成長,可說是大甲最早的袋類工廠。這家指標性企業培養訓練出許多優秀員工,大甲有許多袋類工廠的核心人物都是三和出身,彼此之間有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例如上下游發包,或是提供特殊皮料、五金等材料。
三十年前最紅的三和牌書包,三十年後變成impact怡寶護脊書包,由允立代工生產製造。這家全國前三大書包生產廠的前身為「永琦」,由許朝凱的父親創立,經營各種旅行袋、鞄箱等製造與買賣外銷。
1990年後,臺幣升值、勞工成本增加,許多袋包箱工廠開始外移;接下來,臺灣袋包箱產業受貿易全球化衝擊,以及921地震影響,1999、2000年是大甲袋包聚落劇變的轉捩點,收到只剩3、4成。永琦也在那時結束,一直協助父親袋包業務的許朝凱,決定接手重新開始,改名「允立」,早期以製做機車袋外銷日本奠定基礎。10年前生產比例為8成外銷、2成內銷;10年後轉型為9成內銷、1成外銷,增加產品獨特性。
impact怡寶護脊書包是允立開始轉內銷的年代研發,迄今逾10年,已累積信譽和好品質。允力的代工領域還包括BTU百達遊(詮勝)和deya的包包,品質受到大眾肯定。
當許多同業到中國設廠生產,根留臺灣的大甲優質業者共同成立「袋包箱產業聚落研發聯盟」,開創產業新局,走向自有品牌,開發新通路。臺灣香松、至誼、全志、旺鑫、允立、子羽企業等,都有亮眼成績,各自擁有一片天,建立獨特品牌或開拓通路,用心研發、細心製造,讓MIT的價值被看見。袋包工廠的美麗蛻變,重現手工車線技藝,讓大甲成為MIT袋包的代名詞。
#中衛中心
#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
#小編以為大甲只有媽祖
#今天才知道是臺灣重要袋包聚落
#臺灣袋包業好棒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