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知道思覺失調嗎?」
今年初認識很投機的好友在我詢問她消失的這個月住院是發生了什麼事後淡淡回應我。
一兩天後我才撥打電話跟她一起打掃屋子一邊聊聊消失的那個月發生了什麼事。
「我聽到幻聽一陣子了,總感覺有人在敲打我的門或是有人在窺視⋯好像我的生命安全一直受到威脅」
「我經常把自己泡在水裡想讓自己清醒或是冷靜」
「很滑稽但是後來我還試圖想要在大熱天下出門把自己曬死」
「最後我是某一天在路上暴走了⋯被送醫院的」
「但其實我只記得片斷」
「有個護士還問我怎麼住院一直戴著太陽眼鏡?問我不害羞嗎?但我覺得很帥啦!」
因為發生的太突然,送醫院的那一天她戴著的是有度數的太陽眼鏡。就這樣在醫院華麗過了兩週才等到朋友送來眼鏡。
那一開始的症狀是什麼呢?
「我原本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好一陣子對什麼都提不起勁。去醫院醫生也只說我是憂鬱而已吧」
「還說我說的毛病是要送醫院的,可能認為我想太多」
原來開頭是連醫生都覺得稀鬆平常的小事
「進醫院了才知道是思覺失調」
-
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精神病是因為前些年的社會新聞報導與知名電視劇才有初步的認識。
在聽她敘述的時候我們說說笑笑,像是在談論一個小感冒。
但可以明白開朗聲音的背後其實當下發生的時候她有多無力與害怕。
儘管現在出院可靠藥物控制,也還是擔心影響工作或未來。
畢竟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包容度比我們想像的低很多。
於是我跟她提議我們寫出來吧,讓多一點人了解思覺失調,也許這些偏見會少一點。
她二話不說答應,也把一些參考資訊分享給我。
-
思覺失調症以往稱為精神分裂症。
過去失調症患者遭受不當對待甚至曾經被迫接受腦葉切除手術,
而一般社會大眾也對這樣的患者充滿疑懼和誤解。
但其實思覺失調症有很高機率是基因遺傳。
造成他們情緒起伏不定的原因是因為患者腦中的多巴胺分泌濃度高於常人,
多巴胺原本是尋求獎勵行為、情緒反應、學習和運動等功能的關鍵調節物質,
而患者的大腦被過多的多巴胺淹沒,導致失去這些關鍵的神經連接。
主要控制得靠藥物治療控制多巴胺異常,也是保護過度激活的腦不要受傷。
不過《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思聰因為藥物所導致的遲緩、講話不清、流口水等副作用其實也在科技進步下已經可以避免。
現今的常見副作用有胃口大開、嗜睡、血糖跟血脂上升等症狀。
-
患者發病時的幻聽幻視,難以分清現實與幻想。
除此之外它還會伴隨躁鬱或憂鬱。
當然有很多患者都是非常正常的過著日子,但它是一個長期戰,不是幾週幾個月就可以痊癒的大惡魔。
關於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也會有定期療程。
但最最最重要的部分,
是分享者很多強調是身邊的親友成為他們的保護傘,才能夠正向努力的克服它。
朋友也提到「在醫院我發現,能夠越快戰勝它的關鍵就是要去面對它。」
而讓她可以勇敢的很大原因就是她的家人與朋友對她的愛讓她可以安心的去面對。
就算不是痊癒,他們也能很勇敢的走下去。
-
我想若不是今天遇到了可能也不會有機會主動去查詢資料,好好理解它。
謝謝朋友的勇敢讓我可以分享出來。
也謝謝看完的你們。
希望有天當不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都能被溫柔接下。
#思覺失調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腦 切除手術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處理記憶?涉及人的自我認知,也與身分認同、價值感、原生家庭等等諸多面向有關。近期有數本漫畫都在處理記憶,特別是自己與上一代的記憶。
(引文)「如果文字是對記憶的理性解剖,或者經由描述的重新詮釋,圖像則訴諸於更感性、更直接的內心共鳴。利用畫面營造出置放記憶的空間,並如同所有的漫畫,空間裡不只有創作者單方面的訴說,更需要讀者在腦海中將每個格子銜接,進而還原記憶的全貌。」
本文將討論以下幾部作品《來自清水的孩子》、《臺北來信》、《MAPA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我的日本夢》(大辣粉絲團dala pub),這些是記憶的共享,也是情感的共鳴,體現了記憶的不同樣態。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大腦 切除手術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花的佛系減脂團 DAY.36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跟上一週的記錄比對下來,本週毫無進展;那體重與體脂的變化之小,可說是近乎沒有參考價值。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也不感到意外,從3/9那日去跟出版社總編討論完出書的細節後,直到今日我每一天都在忙著撰寫新書,以及整頓新社團。
原本用來訓練以及準備飲食的時間,全部挪到出書相關的事情上面,就連睡眠時間也壓縮到有睡就好,白天就是靠著藥物與大量咖啡因維持精神。
坦白說這種工作模式真的非常傷身體,若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有身心平衡的生活型態。觸及率的下滑,首當其衝就是團購成效變差,直接影響到我的收入;團購就是我的本業,若我沒辦法靠團購來維持家計,我就必須想辦法增加其他收入。
兩年前我還是健身教練,為了能夠全心照顧分別五年的兒子們才會轉職部落客,一年下來對兒子們的付出也看見了變化,他們確實有漸漸地變得更加自主且獨立。
我希望在今年結束之前能夠做到從教課、出書、葉佩等不同的方式賺取金錢養家,可以不再完全依靠葉佩這樣不穩定的收入。因此,我必須在生活中做出取捨,健身與飲食就是我暫時先放下的事情。
我不會因為這幾個月不控制飲食不運動,從此只能一輩子胖下去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體態;但我可能會因為這幾個月沒有積極開發收入,下半年度就得放下孩子找間公司賺取穩定的收入。
並非當員工不好,而是我希望能夠更彈性利用時間的生活型態;若我無法再像現在這樣陪伴孩子,他們未來是否又會逐漸變得懶散與自私,真的不好說。
所幸當我跟舊學生們宣佈可以在週末時回歸教課的消息後,立刻就有數名學生報名回歸,對於學生這麼多年對我的信任,我深感榮幸且感動。
回歸教課後,至少每個月的房租就有大半已經有著落,剩下的開銷我只要在團購以及其他工作上再更努力點,就足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
雖然寫好的著作尚無法出版,但有了第一本的經驗後這次寫書進度就快上很多,從前天開始寫到今天早上,已經完成逾兩萬字相當於一本書的25%了,按這進度來看,我應該能夠在三月結束前就寫完。
昨晚因為太亢奮的關係寫到凌晨兩點半都還沒有睡意(目前是躁症階段),但為了身體著想不管睡不睡得著還是逼自己躺上床休息;一直到凌晨快四點了我仍舊睡不著,我的大腦有大量的訊息不斷浮現出來。
這是躁症期間常見的反應,用不完的體力;文思泉湧的靈感;大量的計畫與執行衝動。在過去還不懂得利用躁症帶來的正面反應之前,我經常因為衝動而做了許多不恰當的決定,然後讓回到鬱期的我苦不堪言。
永遠有收拾不完的爛攤子,還全都是自己造成的;深深的挫敗感讓處在鬱期的我什麼事都不想處理,然後回到到下一個躁期時又闖出一堆禍來。原本的問題沒解決,新麻煩又不斷產生,就這樣無限循環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混亂。
透過學習個體心理學讓我現在能夠善用精神疾病對我的影響,利用躁症期間的體力與靈感創造許多機會給自己,並且按耐住自己的衝動不在這個階段做任何決定。
回到了冷靜的鬱期時雖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是思緒會更加清楚且謹慎,能夠將躁症期間出現的想法統整出一個更好的決定。
躁鬱症現在反而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時候我甚至會想,若我沒有躁鬱症;我只是個普通身心健康的人,在同樣面對現在的壓力時,我有能力承擔得了嗎?
我甚至覺得會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並不是因為抗壓性太差才會生病,而是抗壓性太強但沒有找到正確的啟動方式,因此比起一般人,我們似乎沒有任何抗壓性。
因為抗壓性過高因此平常都是完全處在停機的狀態,以減少能源的耗損;而相較於一般人的普通抗壓能力因為耗損能源不高,因此才能夠常態地保持在待機狀態,以便隨時面對壓力。
若是每一個精神疾患,都能夠有效地找到與自身疾病和平共處的方式,我真的認為現在所有的科技,肯定不止如此。
遺憾的是,這世界對精神疾患(或邊緣型人格)十分的不友善,縱使再多的醫學文獻嘗試替我們發聲,但只要在社會新聞底下就能看過一遍,就能理解為什麼精神疾患與邊緣型人格會越來愈多。
而這也是讓我拼了命也想把寫書放在第一順位的原因,相較於減不減肥、有沒有辦法瘦到讓醫師允許我做治贅皮切除手術,這些私慾都比不上寫書來得重要。
我今天中午用餐時,一邊吃飯一邊搭配觀看恆河猴實驗,這讓我更加地確認現在在做的事情是對的;恆河猴實驗十分殘忍,但那些被犧牲掉的猴子寶寶最終沒有白白犧牲,那些實驗證實了靈長類生物對愛的需求,以及缺乏愛與關懷下會造成的後果。
我不過就是少睡一點;沒太多去注意飲食;長期打字造成的職業傷害,相比之下我的付出真的稱不上是犧牲。更何況寫作本來就是我的興趣,既能夠幫助到別人又能滿足自己,這可以算是天底下最棒的工作了吧?
有興趣跟花花一起學習個體心理學的話,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加入社團。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我分隔線啦===
#皮秒雷射超值團購今天下午五點停止收單
https://reurl.cc/g8rX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