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機與電腦,抬頭看看窗外吧!也許我們都罹患了「大自然缺失症」】
現代兒童親近大自然的時間越來越少,孩子生理與心理上的感受也愈來愈窄化,而這大幅縮減了人類經驗的豐富性。研究指出,接觸大自然會增進和兒童的社交、自律、壓力調適等種種能力,甚至也能提升考試分數。https://cplink.co/fNpuSlnx
閱讀結合生活,台灣好好玩專欄陪親子找尋出遊好去處
https://cplink.co/07ZifLDi
大自然缺失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父母的要理解, 做戶外導師更加要反思.
下雨天, 應否去大自然活動? ( 舊文重溫)
我認為答案不應是去或不去。在去或不去的背後,其實是反映我們對大自然理解。下雨不去大自然的最佳原因是安全,但安全只是冰山的頂,更多的原因也許來自我們害怕自然。
害怕讓我們逃避,逃避使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愈來愈遠,疏遠到一個程度是自己都不發現的。剛開始時,是下大雨不外出,因為危險,危險的記憶來自那裡?較大部份是新聞中的下雨意外,下大雨會有洪水及山洪暴發等。一部份是身邊朋友的想法,身邊大多數人都是留在城市玩樂,有幾多人會跟你認真交流天氣?接著是普通下雨也不去大自然,因為危險,然後預測明天下雨也不去大自然,因為預測有可能下雨,下雨就是危險。漸漸地,預測幾天後或一星期後下雨都不去大自然,反正就有可能下雨,下雨在他們腦海中就是危險,所以及早取消。
近年愈來愈多學校和機構,看到天文台的七天天氣預告或會下雨時,就跟我們提出取消活動或改期,在這個模式發展下,同學和小朋友首當其衝,失去接觸不同天氣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帶領的導師,都會因為沒有參加者的出現,而減少了很多特別天氣帶領的經驗,然後,在導師經驗不足的情況下,當老師或團體查問導師的下雨活動的意見時,導師都沒有信心出發。惡性循環之下,下一代如何經得起風雨呢? 更正確是,預測會下雨已經嚇怕孩子了。
去年夏天,一張下雨天帶小朋友去溪邊玩水的相,引來網上一面倒的攻擊,有導師問我,這個活動是不是危險。我跟他們解釋,危險與否要看很多角度,有經驗的人看的角度跟不認識的人看的可以很大分別. 。首先,單看照片,你知道這是那裡嗎?導師們不知道,更遑論一般市民,地點不知道,上中下游不清楚,現場環境如何也不知道,如何知道是危險呢? 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下雨去大自然就是危險,就是這一點。然後更搬出一堆似是而非的專有名詞出來,一般不認識的人看起來振振有詞,便信以為真,愈傳愈危險。害怕就是這樣建成的。
要知道任何事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你不去大自然,留在城市,也會有交通意外,失火,行劫,跌倒流血等。舉個例子,難道大家會因為有人拿刀傷人之後,每次拿起刀就是危險,所以結論就是不用刀嗎?不會,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刀的理解比大自然多。我們對刀的認知判斷令我們有信心繼續用,而不是逃避。我經過十多年對大自然的體悟,大自然有危險的地方,同時,更有很多城市不能取代的好處,讓我們整全地成長。
每次講到下雨去大自然,就激起心中那團火,想更多導師,老師,社工,明白不同天氣的美麗,一起去改變這個大自然缺失症帶來的病態。回到主題,下雨天或預測下雨天不去大自然表面是很簡單的決定,相反,決定去就要很嚴謹的思考。
孩子不怕,怕的是父母
就以我最近一次,帶一班2歲左右的親子去溪澗玩水,活動前一日有小雨,我跟參加者確定明天活動繼續,一般我不會因為天氣預測而太早下決定,畢竟天文台也只是預測,中間存在一定的變數。活動前兩小時,為免參加者不確定成行與否,我再發訊息確定如常活動,參加者可按自己判斷決定參加與否。主持人面對不同天氣,要有明確決定,參與者才有路可跟。我決定去,但不代表你準備好來,所以我讓家長們自己決定,因為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接受事物的步伐,不用急,也急不來。來的就要安心的來,才有意思呢。始終,我們跟自然已經疏遠了很久,不是馬上能一拍即合呢。
不是因為活動地點而安全,而是因為你了解那地點才安全
背後,第一要考慮的就是天氣的預計,天文台愈短時間內的預測愈準確,早上再看天氣圖,有雨,不算大,時間也不持久,可以去。同時,考慮集合點,我們集合的地點是屋村的遊樂埸,30秒距離便到有蓋的大廈可安全休息。大家平常去公園玩,那公園距離有蓋建築物也未必有這麼近,有退路,可行。其實每次上山都要計劃好,下雨天的退路更見重要。
記得今次活動是去溪澗,又有機會下雨,看到這裡的你,可能會聯想到山洪暴發,會死人的,十分危險,是這樣嗎? 山洪暴發是一個幾日都講不完的課,成因不是單單下雨。
我住在山中,每天都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即使這個星期曾經下雨,但香港整體的降雨只是開始階段,屬雨季的開始,地下水位很多仍未回到正常,這段期間的溪澗,水流量也較正常少,對行澗的人來說,很多人因為水少都未有興趣出動呢。山洪暴發的機率低之又低。
我的計劃是,如果天氣突變,超出天文台預計,要知道這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可以退到大廈樓下安身。出發去溪澗的路有兩條,一是山路,一是水泥路,水泥路是一條可供車行的馬路,車路盡處行3分鐘便到玩水的地方。萬一天氣突變,行幾分鐘便可以去到涼亭,緊急情況下,涼亭旁救護車可到,一般情況,行8分鐘可去到巴士站。是一個2歲小朋友都可接受的距離。這個行程有多個退點/安全點。是一條進可行退可回的路線,由玩水位置去到車路位置只是一百多米的距離。多方面分析後,我的結論是可行。
實際運作如何?大家去到集合的公園玩了一段時間熱身後,出發去到溪澗,期間天陰無雨,一切按計劃進行。去到溪澗,小朋友玩得十分開心。玩了十分鐘左右便下起小雨,雖然沒有危險,但天氣涼了,也不適合再玩下去,所以我叫大家離澗去涼亭吃飯,記得有一位媽媽說想跟孩子多留一會,問我會不會有危險,我跟她說了一句一般導師不會說的話:很安全,放心玩。原因第一個當然是真的很安全。第二,我想她對大自然有安全感,不要以為下幾滴雨就山洪,媽媽不怕,孩子自然不怕,將來就少一個小孩患上大自然缺失症。
導師可以是一粒改變的種子,可以是這粒種子的滋養,更可以是開花結果的關鍵者。
(免責說明:去山澗的大小朋友應注意相關風險,一日前安全,一日後可以是危險,不要人去你去。如沒有專人帶領,不要去。此分享不是鼓勵你下雨去大自然,而是想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如何看大自然)
我與導師班學員,大雨後去尋找瀑布,那震撼一世難忘。有興趣學習如何安全地在不同天氣下帶自然活動,可以參考最新一屆自然活動導師訓練:
https://forms.gle/6zqN1QcE2YaWVUGk9
【自然脈絡網上講座系列】
環保有得教嗎?如何打開這道綠色大門?
怎樣設計令參加者覺得「正」、「想再黎」的自然活動?
如果參加者覺得大自然活動是辛苦和沉悶的,更不用談環保教育了。知識可壓縮,關係建立則需要時間。如何做一個可以讓參加者與大自然建立關係的導師?這就是關鍵所在了。
本次講座由「自然脈絡」創辦人野人主持,分享多年來致力投身自然環保教育的經驗和知識,如果大家對環保、自然教育、野人生活有興趣,千祈唔好錯過依個難得既機會呀!
「第一場:如何讓人愛上大自然?」
日期: 5月20日 (星期四)
「第二場:如何安全地體驗大自然?」
日期: 5月27日 (星期四)
時間: 8pm-9pm
講者: 野人 (擇居郊外17年,在2005成立社企自然脈絡,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環保的生活)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NSnN1eEL2N3yCrbg9
推薦活動:
第七屆自然活動導師體驗證書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HyokYnetCice5hRy9
大自然缺失症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富士山,我看見日本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穿著雨衣、背著小登山包,奮力地踩著一階階魚貫而上。反觀台灣,一位國中老師曾感嘆:「我也曾經安排去溪頭校外教學,只是溪頭而已喔,最後因家長擔心『危險』而無法成行!」
三六九(劍湖山、六福村及九族文化村)成為校外教學的「聖地」,因為把學生關在裡面會更「安全」?也因此台灣許多孩子患了 #大自然缺失症…↘↘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
教育教養大小事,一鍵訂閱不漏接
→ https://bit.ly/38e95iW
#未來親子 https://bit.ly/2Yu5Y0M
大自然缺失症 在 美國首創的「大自然缺失症」(Natural-Dificit Disorder)一詞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首創的「大自然缺失症」(Natural-Dificit Disorder)一詞,受到全球關注。 缺乏與大自然的接觸,導致兒童出現一系列令人擔憂的病症,包括兒童肥胖、注意力缺陷、過動 ... ... <看更多>
大自然缺失症 在 自然缺失症患者治療|DOD餐架使用|戶外煮食|治癒系 的推薦與評價
治療自然 缺失症 #自然治療#音樂治療#改善耳鳴頭暈. ... 大自然 戶外煮早餐|舒壓放鬆|自然 缺失症 患者治療|DOD餐架使用|戶外煮食|治癒系. ... <看更多>
大自然缺失症 在 【on air:「大自然缺失症」?】 美國資深記者理查.洛夫 ... 的推薦與評價
on air:「 大自然缺失症 」?】 美國資深記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長期關注並投身自然,曾寫下《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書中提出關於兒童發展現象的「大自然缺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