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龍龍媽媽Tiff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CheckCheckCin - 【人人也想排毒】你有試下這些方法嗎? #減肥 ... 的評價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的評價
- 關於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石鼓洲60年戒毒島揭秘!島民自行起屋種菜、養羊餵鸚鵡、學 ... 的評價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龍龍媽媽Tiff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禮拜就要開學了,老實說,開學後的日子並沒有比開學前輕鬆!這個超級長的暑假雖然得天天顧小孩很累,但至少不用每天早上6:30起床送小孩上學、不用每天趕著接小孩放學、做晚飯、盯小孩寫作業和複習考試;失去自由,但少了每天趕來趕去的行程,倒也是另外一種輕鬆。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躲不了,那就好好迎接吧!
上週我例行性的去保養手腳,美甲師說最近生意很好因為快開學了,閉關在家幾個月的媽媽們都復出做保養好迎接接下來學校的家長說明會🤣;有道理,我這也不出現了嗎?!😄
我本人向來不愛打扮,除非要跟客戶開會或有正式活動,否則我的造型大部分都是運動服配夾腳拖或運動鞋;我對國際名牌沒興趣,也沒有跟人比美的鬥志,但我依然每天認真保養,不為什麼,為了健康,為了我自己看了高興。
附上的照片,是一年半前的我(很腫的那個)v.s.現在的我(比較瘦的那個);前後相差10公斤。
有follow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是怎麼瘦下來的,要說”拚了命的減肥”其實倒也沒有,因為我用醫師推薦的方法,沒吃藥沒打針,只是配合飲食管理而且我酒還照喝,瘦的並沒有太辛苦,所以我實在沒什麼戲劇性的血淚史可以分享給大家。
會認真減肥不是因為被嫌(誰敢!),也不是我決定40歲要出寫真集(我沒那個膽),純粹是當時醫生提醒我若再不認真管理健康我可能會走上中風或慢性病纏身之路。我怕死,也想多陪兒子幾年,所以我開始好好調整自己,透過管理飲食、簡單的運動、搭配維他命營養品補充,只花3個月就成功瘦下10公斤!這對一個胖了超過5年、生活習慣對瘦身非常沒幫助、而且步入中年代謝率整個大下降的女人來說,這算是滿了不起的成績。
瘦了10公斤,我接下來面對的問題就是”皮鬆”。眼角和臉頰下垂、脖子鬆垮、身體皮膚沒有彈性,這是我瘦了10公斤後每一天都在面對的問題。#如何讓皮膚緊緻 成了過去一年半我最在意的保養重點。
我怕痛,也不捨得花這麼多錢,所以儘管我到醫美診所諮詢多次,卻始終不敢有任何動作!現階段我能做的,就只有每天乖乖的把 #法國貝貝活力緊緻精華液 照三餐擦,外加誰推薦我什麼好用、我就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來試用各種可能會讓我的皮膚更好、更緊緻的保養品;終於在經過大半年的測試下,我找到了目前最喜歡、使用感覺最好的 #一片式面膜 ,所以我就開團了。😄
最近團開的很頻繁,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真心喜歡的好東西很多,趁著暑假都在家帶小孩、比較有時間好好體驗產品,有好東西就趕緊趁機分享給大家吧!
我經常講,就算我是法國貝貝的台灣總代理,我也不可能只用法國貝貝的東西,而且也不可能只有法國貝貝的東西最好;一山還有一山高,法國貝貝的粉絲頁只會分享法國貝貝,但在龍龍媽媽的粉絲頁,只要是好東西,就算是競爭對手我也一樣會推薦啊!
選在這時開團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覺得媽媽們這兩個月因為暑假肯定都累壞了,而開學後不見得會更好,反正身為女人總有無數的挑戰在前面等著我們,所以但凡有什麼能幫忙修復、幫忙讓我們的生活更好,我都想要趁機趕快介紹給大家。
這次開團的都是我試用好一陣子、非常喜歡、且是我們需要的產品,接下來會好好介紹,敬請期待。
開團前24小時下單的朋友,不限金額,都會有我的貼心小禮物(我的禮物很少讓人失望),相信我就下單去吧!
明天繼續聊!
📍優惠網址:https://reurl.cc/GmW2rd
📍開團時間:09/01(三) 23:59截止
📍配送方式:宅配、7-11&全家超商取貨 (宅配$80/超取$60,滿699免運)
📍付款方式:信用卡&ATM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成為上班族,從來不是人生選項。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追求成為一個穩定的上班族,是大部分的社會新鮮人的寫照,不是大家不敢放手一搏做夢,而是面對社會現實,所以妥協選擇一份安穩的生活,或許比較輕易。
「宋家耘」藝術大學畢業,出了社會以後希望能以戲劇、音樂創作維生,但是發現現實跟理想間有著很大的差距,出了社會讓她明白,長大就是一段不停在嚮往與妥協中擺盪的旅程,所以她進入了「一件襯衫」這間新媒體公司工作。
25歲的我,犧牲生活也不能妥協的事?
成為一位上班族對宋家耘來說,也算是某種對於理想的讓步,但是心裡還是有種不甘心,不想因此放棄原本熱衷的事情,所以她利用下班時、週末間,排戲、練團、寫歌,總覺得不把自己榨剩最後一絲力氣,就會對不起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這段時間,她拍攝了幾則突破百萬流量的人物故事影片,並且組了一個樂團,也正在籌備新歌的錄製。雖然生活豐富,也踏實,但卻因此犧牲了最應該珍惜的事物,錯過了和最愛的家人相處的時光。
實踐理想不可能沒有犧牲,但我們卻常常犧牲最應該珍惜的事物
兩年前,宋家耘的阿嬤罹患阿茲罕默症,記憶力退化嚴重,過去她總是趁上學空擋搭車回南部陪阿嬤,但是因為工作在身,所以錯過了許多跟阿嬤相處的時光。
最愛的親人,總是在你工作打拼的時候,悄然老去,這是所有都市青年的課題,那些夜歸以後,放在桌上涼了的飯菜;工作之中漏接的幾通未接來電;閒談之間提起家人的名字,熟悉卻遙遠的記憶浮上心頭,才發現自己多久沒有好好跟家人講一通電話、吃一頓晚飯。
難道生活就沒有一種,不用選擇,可以兼得的解答嗎?
現在的科技發達,智慧科技應用生活的案例多元,像是透過智慧APP找尋停車位,節省時間;透過線上視訊會議系統跟遠端的公司同事開會,能擁有自己的生活的同時,兼顧工作;甚至把智慧科技發展到偏鄉的老人安養中心,透過智慧定位、偵察系統就能有效定位長輩位置、和監測身體狀況。
這樣的智慧科技的生活影用,給了年輕人兼顧工作、生活和家人的解答,智慧科技跨越距離的籓籬,超越時空的限制,那些多省出的時間、空間,讓你有多一點時間可以把握,用在你不該錯過的事物上。
年輕人的籌碼就是,失敗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工作就是一場等價交換,不可能沒有犧牲,生活依然有許多難題要面對,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但是年輕人就是該放手一搏,反正年輕的籌碼就是失敗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智慧科技,可以讓我們的犧牲多一點價值,減少生活的擔憂,只要夠堅定方向,一定有方法在追求理想時,守護好家人、照顧好自己,嘗試更多可能。
影片授權: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60623605185809)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生時期相較於出社會後更自由更無拘無束,加上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有時較為叛逆,做事也都沒在怕,還會跟老師唱反調,所以許多好玩有趣甚至是荒唐的事都是在學生時期所發生的。
學生需要時常面對考試,每當要準備考試時,總是一個頭兩個大,很多人總是前一天臨時抱佛腳的熬夜讀書,因為考試是一個檢測大家學習狀況的工具,大部分人都會格外重視,單單一個考試過程,就能看出各種人格特質,這次新加坡Youtuber幫大家歸納出11種考試中常出現的各種情境,影片底下許多網友留言「這根本就是我,超有共鳴!」
影片授權:@Wah!Banan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的推薦與評價
1997年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動物試驗倫理的3R原則上加入了第4個R的概念,請問是以下何者? 2, 某研究團隊將進行一項研究,對象是已滿二十歲的成年人,受試者同意參與 ... ... <看更多>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石鼓洲60年戒毒島揭秘!島民自行起屋種菜、養羊餵鸚鵡、學 ... 的推薦與評價
MM #700萬種生活// 石鼓洲60年戒毒島揭秘!吸白粉冰毒10年出入監房8次被黑白兩道通緝癮君子上島搣毒癮自學11年變社工戒毒島島民自行起屋種菜、養羊餵 ... ... <看更多>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在 CheckCheckCin - 【人人也想排毒】你有試下這些方法嗎? #減肥 ... 的推薦與評價
【人人也想排毒】你有試下這些方法嗎? #減肥瘦身是一輩子的使命 #大部分人總試過一至兩種 #星期六放鬆身心 五花八門排毒法 說起排毒,每個人總有自己一套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