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平定台灣真相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備受矚目的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施琅大將軍》在央視一經播出,立即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該劇主人翁施琅——一位三百多年來爭議不斷的人物,再次引起社會輿論關注。有人認為,施琅成功蕩除台灣割據政權,將其納入中華行政版圖,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英雄;也有人認為,施琅兩次投降清政權,甘願為外族統治者賣命,是「民族」敗類。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們不妨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入施琅的坎坷人生……
兩度降清,與鄭氏家族始恩終仇
施琅1621年出生在福建晉江衙口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力氣驚人、見識出眾,家人對他寄予厚望,本想讓他謀取功名,光宗耀祖。無奈他好武不好文,對仕途興趣不大。後來隨著家道日漸敗落,施琅棄文從武,拜師苦練武藝,精習兵法。
當時,正逢明末清初,遍地狼煙。施琅有個叔叔叫施福,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親信。施琅在17歲那年,離開家鄉投奔叔叔加入鄭芝龍的隊伍。因戰功突出,施琅很快就晉升為游擊將軍。1646年11月,時任南明太師平國公的鄭芝龍眼見大勢已去,於是秘密派人聯絡降清。清平南大將軍博洛許諾鄭芝龍投降後讓他任閩粵總督。鄭芝龍不顧兒子鄭成功的苦勸和阻攔,率領包括施琅在內的部眾趕赴福州降清。然而,投降後的鄭芝龍才發現自己上了當,非但沒有當上閩粵總督,反而被博洛挾持進京軟禁起來。隨鄭芝龍來降的官兵被強行分配到清軍軍營,施琅也被編入攻打南明政權的清軍中。1648年,施琅獲悉鄭成功起兵抗清,於是率領弟弟施顯和一些部將投奔到鄭成功麾下。
比施琅小三歲的鄭成功當時起兵不久,力量弱小,因此非常器重施琅的軍事才華,任命他為左先鋒,視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遇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為鄭成功效勞,還率軍隊攻下漳浦、揭陽等地,提高了鄭成功的威望和勢力。然而,時間一長,有些恃才傲物的施琅與年輕氣盛的鄭成功之間不斷發生摩擦,二人的關係漸漸惡化。
1652年4月,「曾德事件」終於導致施琅和鄭成功二人分道揚鑣。曾德是施琅手下一名標兵,一次違背軍法犯了死罪,因害怕受到施琅懲處,便投奔鄭成功尋求庇護,鄭成功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親隨。施琅聽到消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施琅及其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後來,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盛怒之下處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施琅遂對鄭成功恨入骨髓,決心投靠清朝,誓報鄭成功殺父誅弟之仇。聽說施琅主動來降,清軍閩浙總督李率泰喜出望外,立即報奏朝廷,清廷很快批覆,任命施琅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把他提升為同安總兵。施琅的舊部得知他降清後,不少也追隨而來。就這樣,施琅由鄭成功的親密戰友變成強大的敵手。
三次攻台失利,「內大臣」鬱悶13年
1662年,鄭成功利用濃霧作掩護,率兵收復了被荷蘭侵略者侵佔的台灣。在台島,鄭成功奉明朝為正統,夢想有朝一日實現「反清復明」大業。可惜的是,這位民族英雄不久英年早逝,鄭氏集團發生分裂,為爭車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王位而大動干戈。在台灣的鄭軍將領擁護鄭成功的弟弟鄭襲繼位,在廈門的將領推舉鄭成功的長子鄭經繼位,雙方各不相讓。最後,鄭經平息矛盾,掌握大權。但他公然背叛其父,竟然宣稱台灣遠在海外,不屬中國的版圖,意圖割據一方,與清廷隔海對峙。鄭經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世人的極大憤慨。當時已經升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琅,建議乘機攻取金門和廈門。
清廷採納了施琅的建議,讓他同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合謀「勦賊」。一戰下來,清軍成功收復了金門和廈門,鄭經逃往東山島。1664年3月,施琅又率軍攻佔東山島,使鄭軍在福建沿海經營達20多年的據點全部喪失。緊接著,施琅又提出進軍台灣的主張,建議乘鄭經軍心不穩,發兵進攻澎湖,然後直搗台灣,謀求實現四海歸一。躊躇滿志的少年康熙欣然接受了施琅的建議,並任命他為靖海將軍,負責統領水師,尋機對台用兵。
1664年11月,施琅選擇冬天偏北風的季節,率領清軍水師首次出征台灣。不料進軍途中,在台灣海峽的清水洋突然遭遇颱風,風雲翻滾,惡浪滔天。任憑施琅航海經驗豐富,依當時的船舶製造水平,根本無法抵禦那樣的狂風巨浪,只好下令返航。
從1665年3月到次年4月,施琅又發動了兩次攻台行動,但都因遭遇颱風而擱淺。
接連三次出兵都無功而返,引起了朝中許多滿族官員對施琅的非議,有人甚至懷疑他對台用兵不是真心。之後幾年間,清廷內部反對武力征台的呼聲佔了上風。年幼的康熙雖非常支持施琅的主張,但無奈自己尚未掌權,只好聽從鰲拜等主撫派的意見。1668年,康熙下令撤銷福建水師,焚毀了全部戰船,朝廷不再商議武力征台之事,還把施琅調進京城改任內大臣。內大臣只是一個閑職,一心武力平定台灣的施琅因而感到十分苦悶。不過,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注福建沿海動向,認真總結失敗教訓,慢慢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誰知道,這一等就是整整13年。
東山再起,恩威並施收復台灣
1681年,主政台灣的鄭經去世,鄭氏子孫為了爭奪王位,再次發生嚴重內訌。而此時清廷已經平息了「三藩叛亂」,康熙皇帝也穩固了自己的寶座,於是下定決心以武力統一台灣。這時已年屆花甲的施琅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施琅的同鄉、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力排眾議,重新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並加太子少保銜,讓他立刻返回福建,準備出兵。臨行前,康熙專門賜宴施琅。席間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用武力平定台灣問題上,只有朕贊同你的方案,希望你能盡心而為,不要辜負了朕的希望!」感激不盡的施琅豪情萬丈地表示:「老臣今年雖然已經六十有二,但血氣尚未衰竭,還可以報效皇帝和朝廷。如果我此行再次失利,我甘願領罪。」
施琅一到廈門,便夜以繼日地進行出征前的準備,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一面操練水師、製造軍械、選配將領,一面蒐集鄭軍情報、策反鄭軍將領、制定攻台方案。經過半年努力,終於萬事俱備,只等出兵。
台灣本島地域狹窄,缺乏戰略縱深,澎湖是其外圍防禦的唯一屏障。澎湖一旦攻陷,台灣不攻自破。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領大型戰船300餘艘、水兵2萬餘人、230餘艘中小戰船,從福建東山島揚帆啟程,進逼澎湖。16日晨,施琅向澎湖鄭軍發動第一次進攻。18日,施琅派戰船攻取了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22日,清朝水師兵分三路再次發動進攻:施琅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只戰船組成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率領另50只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攻登陸,牽制西面的鄭軍。此外,剩餘80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交戰雙方都知道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戰,於是一交手便展開了廝殺,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琅巧妙利用有利的西南風向條件,採取「五點梅花陣」戰術,即用多艘戰船圍攻鄭軍一艘,集中兵力作戰。頓時,茫茫大海上朵朵「梅花」飛舞,清軍水師越戰越勇,一舉攻克澎湖列島,擊毀鄭軍大小戰船近200艘,殲滅其精銳部隊1.2萬餘人,收降近5000人。鄭軍主帥劉國軒僥倖依靠熟悉的地形帶少數部下逃回台灣。
澎湖失手,鄭氏集團一下子亂成一鍋粥:有主張降的,有主張守的,還有主張撤往呂宋的,一時沒個結果。可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施琅並沒有即刻發兵攻台,而是在澎湖安頓下來,一面安撫當地百姓,一面派人撈救跳水未死的鄭軍官兵。對被俘的台灣兵將,施琅下令釋放回台灣,臨釋放前他還專門聲明:「我絕對不會報私仇!當年殺害我父親的人已經死去,與其他人毫不相干。」他還許諾說:「不僅兵士不殺,就連鄭家人只要肯降,我也絕對不會殺。」施琅身邊的人曾問道:「將軍與鄭家具有血海深仇,如今鄭氏子孫已經成為釜中魚、籠中鳥,您為何不快點發兵剿滅,為親人報仇雪恨呢?」施琅說:「我帶兵進攻台灣,這是國家大事,怎麼能趁機公報私仇呢?只要鄭家人真心歸順,我不會傷害他們,否則會引起人們的不滿,連累台灣的百姓。」
與此同時,施琅上疏朝廷,建議對鄭氏集團實行招撫政策,爭取和平統一台灣,使台灣百姓免去刀兵之災。對於施琅的做法,康熙十分讚賞,並傳旨同意了他的建議。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塽和劉國軒等人,原本害怕施琅復仇,不敢投降,如今看到施琅的確沒有殺害自己的意思,於是連忙派人到澎湖施琅軍前請降。8月13日,施琅率軍抵達台灣,由鹿耳門登陸上岸。劉國軒等人到軍前迎接,台灣各族百姓夾道歡迎。8月18日,鄭克塽率領鄭氏集團文武官員,及明朝宗室在台的魯王世子朱恆、樂安王朱凌等削髮剃頭。隨風飄落的一縷縷頭髮,標誌鄭氏集團正式歸順和南明小朝廷壽終正寢。
施琅收復台灣的捷報傳到京城的時候,正值1683年的中秋佳節。康熙聞訊喜不自勝,脫下龍袍派人賞賜給施琅,又親製褒章嘉許,封施琅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
功成名就,卻留爭議三百年
施琅平定台灣後,在清廷內部產生了一場對台灣的棄留之爭。許多大臣對台灣的戰略地位缺乏認識,主張將台灣人口遷往大陸,放棄台灣的土地。康熙也一度表示贊同此議,認為「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損」。看到朝野上下棄守之聲高漲,施琅心急如焚,連忙上奏了彪炳史冊的《恭陳台灣棄留疏》,堅決主張駐守台灣。在奏疏中,施琅指出,台灣事關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防護重任,萬萬不能丟棄。他用自己的親眼所見,進一步論證說,台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為東南沿海地區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另外,他還告誡說,對台灣這個地方,荷蘭等外國侵略者無時不想侵佔,我們如若不守住,他們一定會捲土重來。台灣一旦再被外國侵略者侵佔,那時再出兵遠征,將會難於登天。施琅的上疏雄辯有力,一些大臣贊同他的建議,這促使康熙改變了主意,下決心守住台灣。
1696年3月,施琅在福建任上病逝,享年76歲。康熙皇帝聞訊後,痛心不已,下令厚葬,加贈太子太傅,諡號襄壯,並在泉州府學前建祠紀念。至今閩南各地紀念施琅的牌坊、祠堂、碑文仍隨處可見。
然而,三百年來,施琅也一直是位爭議人物。關於他的歷史定位問題,歷來存在不同的聲音。施琅的一生,就史載的情況看,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反鄭降清;一是統一台灣。也正是這兩點,構成了後人對其評價褒貶揚抑不一的根本原因。關於施琅統一台灣的歷史功績,史學界已有充分肯定。但對於其「叛主投敵」的氣節問題,人們至今爭議較大。
如果說施琅降清是出於「報私仇」,那麼其後來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狹隘視野。無論是在征討、棄留台灣問題上,還是在善後、治理台灣問題上,施琅都高瞻遠矚,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功績,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愛國主義將領。
如果從「民族英雄」和「民族敗類」的角度來評判施琅,則不免又有「狹隘民族主義」的嫌疑。因為,無論是統治元朝的蒙古族,還是統治清朝的滿族,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謀求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王朝,滿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歷史上,滿族源於女真,後改金,再改為清,主要居住於東北和華北各地。1644年,滿族貴族在一部分漢族地主武裝的配合和幫助下,取得中國統治權,緊接著發動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統一整個中國的戰爭,最終於18世紀中期開創了中國的空前大統一局面。但長期以來,由於滿族統治者專制殘暴,加上人們認識上的一些偏差,國內有些人把清政府統一中國這件大事,說成是「異族入侵」。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仍有人把清政府看成是「滿清侵略勢力」。因此,有人把施琅看作民族敗類,就是以此錯誤歷史觀為前提的。
有學者曾提出這樣的觀點,讓人感覺頗有新意:施琅降清但不叛鄭。施琅投清後協助清政府實現大陸與台灣的統一,正是鄭成功當年奮鬥的目標,正所謂殊途同歸。著名明清史專家傅衣凌先生就曾說:「鄭成功的復台和施琅的復台雖各有具體原因,但是都隱藏著中華民族的大義。」「兩人的處境不同,征台的出發點不同,但是他們對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則有同樣的認識,都堅定地主張保衛台灣。從他們兩人對台灣的認識來說,我們說施琅不是鄭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繼承者。 」
事實上,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一幅對聯就是這樣寫的:「平台千古,復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後人這樣把施琅與鄭成功相提並論,應該說是拋開「個人感情」的,是基於「中華民族的大義」而對他們的歷史功績的肯定。(原文載於:《環球人物》,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陸連續劇家宴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年4月3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二戰期間率美國飛虎隊在中國抗日的陳納德將軍之遺孀陳香梅,已於3月30日在華府家中過世,享壽94歲。陳香梅在1963年成為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據傳是兩蔣時期遊走美中台的密使。
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生於北平。1944年,年僅19歲的陳香梅加入中央社昆明分社,擔任外語記者,成為中央社第一位女記者,之後還擔任過全美婦女支持尼克森競選總統委員會主席、飛虎航空公司副總裁。
陳香梅在擔任中央社記者期間,採訪大她32歲的美國飛虎隊將軍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陳納德曾在二戰期間組建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與中國空軍並肩抗擊侵華的日軍。
兩人一見鍾情。1947年,芳齡22歲的陳香梅,與54歲的陳納德在上海結婚,婚後育有兩女陳美華、陳美麗,兩女皆由蔣宋美齡起名,並成為她的乾女兒。
與陳納德的婚姻讓陳香梅置身於美國與亞洲外交、軍事和商業的核心,並成為「中國遊說團」的主導人物,支持蔣中正在台灣建立反共政府。當時,陳香梅被視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資深顧問,是資深共和黨人,活躍於該黨各層級運作中,曾在美國擔任「共和黨中央委員」、「共和黨財務委員會副主席」和「共和黨少數族裔委員會主席」等多項全國性重要黨職,深受共和黨高層的重用,是美國極少數曾擔任政黨要職的亞裔美國人之一。
1962年,陳香梅所寫的英文自傳小說《A Thousand Springs》問世,該書曾被《紐約時報》列爲全美十大暢銷書之一,前後印了22版,並譯成多國文字,包括1965年在台灣出版的中譯本《一千個春天》。
1984年,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將陳香梅的自傳小說改編成同名國語連續劇《一千個春天》,此劇由曾經合作過《秋水長天》、《海角天涯》的黃以功(導播)與夏美華(編劇)再度攜手合作,並由澳籍攝影師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擔任攝影指導(他也在劇中客串了一角)。
《一千個春天》的劇情描述二次大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及其夫人陳香梅之間曲折多舛的愛情故事。女主角陳香梅由氣質出眾的宋岡陵飾演,男主角陳納德則是由曾為駐台美軍的美籍自由記者魏伯儒飾演;而由陳香梅作詞、王福齡譜曲的戲劇同名主題曲,乃由曾經演繹電視劇《秋水長天》與《海角天涯》主題曲的王芷蕾主唱。
下面是兩篇關於此劇的文章,摘錄自1984年4月22日出版的《TTV電視周刊》第1124期,我們可以從中一窺《一千個春天》幕前幕後之究竟。
《第一篇》
未演先轟動的好戲
台視「一千個春天」
文/沈玫
「一千個春天」是台視以嚴謹態度所製作出來的國語連續劇,將自四月二十五日晚上八時起與觀眾見面。
「一千個春天」是由金鐘獎導播、編劇黃以功、夏美華再度攜手合作的連續劇,黃以功、夏美華以往所合作的戲,都相當受好評,如「秋水長天」、「海角天涯」等,都是叫好叫座的好戲。
「一千個春天」是一齣不容易拍好的戲,因為故事中的主人翁陳納德、陳香梅都是國人熟悉的名人,其他配角大多也是真有其人;就是故事的大概,也是許多人記憶猶新的往事。所以劇情不僅要富有戲劇性,而且要兼顧史實,「一千個春天」的拍攝,耗費了工作人員不少的心力和時間,因為大家確立了要拍好這齣戲的目標。
以陳納德將軍和陳香梅女士兩人故事為經緯的「一千個春天」,劇情從陳香梅獲任命美國出口委員會副主席拉開,而往事就在慶功宴後沉寂夜晚,陳香梅回憶中,跳至阿靈頓公墓、路易士安納州的夢洛、昆明、上海、台灣……。
陳香梅〈宋岡陵飾〉在十九歲時,就擔任中央社戰地記者,她在採訪軍事新聞,認識了早已久仰大名的陳納德將軍〈魏伯儒飾〉,當時陳納德擔任十四航空隊的司令,是一個深愛中國的美國友人,也獲得當時許多中國人的尊敬。
陳納德與陳香梅從在記者會中相識,到相知相愛,遭遇了不少的阻難,在陳納德認識陳香梅時,在美國已有妻子,等到他返美辦妥離婚手續之後,才向陳香梅表示愛慕之意;這是陳納德尊重陳香梅及負責任的表現。
雖然兩人的情意能夠相投,但年齡相差三十餘歲、宗教的不同、國籍的不同等,都是障礙,陳納德和陳香梅為了婚姻一一克服面前的阻難,這在保守的中國社會裏,實需有相當的勇氣才能做到,所以當兩人婚訊一發布時,果真造成了不小的轟動,也贏得很多人的祝福。
除了陳納德與陳香梅間的感情外,在「一千個春天」裏還介紹當年十四航空隊的情景,為了拍攝機場的景物,外景隊特地開至嘉義的某空軍基地錄影。為了拍攝抗戰時期昆明的街景,在新竹新埔的老街上也留下演藝工作人員的足跡;為了拍攝陳納德及陳香梅返回美國故鄉,及後來陳香梅到華盛頓奮鬥的情形,美國許多地方包括阿靈頓公墓、白宮、陳納德的故居、陳香梅現在的住處都陸續的出現在螢幕上。
陳香梅的好友林芳〈羅敏飾〉,也是一名戰地女記者,林芳是一個敢愛敢恨的新女性,個性爽朗且好打抱不平,當她喜歡上一個有婦之夫余開文〈蕭大陸飾〉時,勇敢的面對別人的非議,只希望自己能獲得一分珍貴的感情,但瀟灑的林芳卻沒有陳香梅的幸運,因為她所喜歡的男人,是一個不敢面對挑戰的人,只落得抱憾終生。
吳曉威〈李光弼飾〉是陳香梅青梅竹馬的好友,陳香梅對他僅有兄妹之情,但他早對香梅心存愛意;在香梅遭遇困境之時,吳曉威毫不猶疑的幫助陳香梅,就是在陳香梅結婚以後,吳曉威仍保持君子風度,視香梅為好友。
李博遠〈劉延方飾〉是一個傑出的戰地記者,他是陳香梅初出茅廬時的競爭對象,但最後彼此因惺惺相惜而成為好友。李博遠是一個標準的戰地記者,除了爭取新聞外,對多難的國家更有股赤誠的關懷,是一個上進愛國的青年。
「一千個春天」除了故事和外景吸引人外,演員陣容也十分堅強,專業的演員有宋岡陵〈飾陳香梅〉、向韻如〈飾陳靜宜〉、劉延方〈飾李博遠〉、曹健〈飾連絡官老戴〉、魯直〈飾司機老王〉、羅敏〈飾林芳〉、張冰玉〈飾女管家盧嫂〉、蕭大陸〈飾余開文〉、林美吟〈飾余妻〉、王宇〈飾趙福〉、陶述〈飾趟妻〉,王海明、陶蓮蒂、靳琪珮、夏威、姚智弘、解金虎、張方霞、傅碧輝、雷鳴、張樹澤、常仲達、李登傑、于守仁。
客串演出的非職業演員有飾陳納德的魏伯儒,飾演吳曉威的李光弼〈兼副導演〉,飾演中央社主任的王大空〈國語日報社社長〉,飾演醫師的丁松筠〈光啟社社長〉,還有已離開影劇圈多年的王定和、葛蕾並在劇中客串一對華僑夫婦。
《第二篇》
寫在台視「一千個春天」播出前
文/陳香梅
歷經先後兩年多的籌備,切磋和修正,電視劇「一千個春天」,在千呼萬喚聲中,終於要與大家見面了。
台視總經理石永貴先生,早在籌備之始,就強調這是一齣「慢工出細活兒」的作品,「慢工」確實是做到了,是否是「細活兒」呢?就有待觀眾來做評斷了。
「一千個春天」,從一本傳記小說,成為一齣電視連續劇,台視所花費的財力、所投入的耐心,確實到了空前未有的地步,對於這樣一個有創意、有抱負的節目,我能夠聊盡一己之力,尤其在尋求一個比較恰當的劇本上,而能有所幫助,自然倍覺快慰。
「一千個春天」的原作,內容多為陳納德將軍和我的日常生活寫照。然而,這段戰時戰後生活,卻又與世局或大或小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見微知著」這角度來看,它在在都反映了我們中國人,在八年抗戰歲月中,所經歷的苦難,所遭遇的試煉。其後自由中國在寶島的自力更生,更是有血有淚的考驗,值得觀眾們回味與反省。
我所以樂見「一千個春天」搬上螢光幕,一方面是希望與經歷過抗戰的人士,一起來紀念那段熱血飛揚,堅苦卓絕的歷史歲月。另一方面,則更希望年輕人,從這齣戲的演出中,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尤其是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戰史實。
尤其,我希望這一代的中國年輕人了解,今天大家所以能生活在一個富足安逸的環境裏,正是無數上一代的大小人物,前仆後繼地犧牲奉獻所換取來的。回想四十年前,中國的處境是何等的危險艱困!而所以能衝破重重橫逆,贏得最後勝利,從而開創新局,正是因為中國人有著見義勇為的鬥志,有著犧牲奉獻的精神。這些來自歷史的啟示,實不容中國年輕人忽視啊!
我自己本無所求,因緣際會而成了電視劇中的女主人翁,只希望透過台視公司的這次播出,讓觀眾再一次去體會,我們中國人愛國家的情懷多麼強烈!愛自由的精神多麼執著!
中美的外交關係,近百年來就夾雜著一些困擾和誤解。可是兩國人民間的關係,卻一直是友好不渝的,這正是雷根總統一再聲明的看法。最近經由我的安排,雷根總統特別接見亞洲裔的美國人,他一再聲明,美國雖然與中共有外交關係,可是,絕對不會放棄在台灣熱愛自由的朋友們。我覺得這些聲明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們在電視、電影上,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戲劇節目,古裝悲劇或時裝喜劇都有許多觀眾。但是,以抗戰為題材或背景的戲,卻不多見,因為它牽涉的問題太廣,製作起來,難免會「吃力不討好」。
兩年多前,台視總經理石永貴先生,頗有遠見地認為:抗戰時期的堅忍奮鬥精神值得發揚;而中美同心合力反暴力爭自由的友誼值得回顧……。他覺得有關抗戰的史實與真相,現在正是向歷史做交代的時候,因而想到把「一千個春天」的故事,搬上螢光幕。
我對他的這番魄力和精神,非常佩服。儘管自己的工作十分忙碌,也不由得不接受他的邀請,來幫忙這樁富有創意的盛事。
兩年多來,我抽出了許許多多的時間,為這齣電視劇提供改進的意見,從總經理石永貴先住、節目部經理李聖文先生,到導播黃以功先生、編劇夏美華小姐等等,他們前前後後與我研究這齣戲的時間,至少有一百多個鐘頭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一千個春天」外景隊,到美國陳納德將軍的家鄉去拍外景,受到當地人士非常友好的協助,這正表示,即使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美國友人對中國的友誼,仍然是十分誠摯,對中美合作無間的傳統,也並未有所淡忘。
就我個人來說,四十年前的中美婚姻,曾經是人生旅途上很大的挑戰,而我跟陳納德將軍的十年結婚生活,又剛好處於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盪艱辛的歲月,但是,這一切絲毫沒有動搖他對自由中國的堅強信念。如今,我在美國雖然小有成就,可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那永不止息地愛中國、愛自由的遺志,而將畢生奉行不渝。
「一千個春天」就要播出了,在又興奮又惶恐的心情中,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它的主題並不在宣揚我和陳納德將軍的愛情故事,而在反映一個偉大時代和兩個優秀民族,所交織成的壯濶史詩,在這一層意義上,我們都只是這股歷史洪流中的浪花而已。
此外,我要特別感謝的是,台視眾多工作人員的長年辛勞,政府有關單位的大力協助,和新聞傳播界友人的熱情鼓勵,沒有這麼多方面的厚愛,「一千個春天」就不會成為這麼受矚目期待的電視節目。
中國抗戰開始我還是個初中學生。抗戰後期及抗戰勝利我半工半讀為中央通訊社做記者。陳納德將軍和我婚後不久就開始參與國府撤退寶島的工作,而我們兩人短短十年的婚姻,聚少離多,但我珍惜這段時光,更珍惜這段充滿親情、友情與奉獻的歲月。
正像「一千個春天」主題曲,所流露出的懷念和盼望一樣,最後,讓我們為迎接中國的春天和自由而祝禱!
《一千個春天》
作詞:陳香梅
作曲:王福齡
編曲:項仲為
演唱:王芷蕾
一千次花開 一千次花落 只要與你同在 就是我一千個春天
春去又春來 花落又花開 只要有你關愛 就是我一千個春天
永遠握著你的手 永遠望著你的臉
只要與你同在 永遠不怕秋到冬來
一千個春天 一千個春天
只要有你關愛 就是我一千個春天
大陸連續劇家宴 在 Holly是個野廚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好像只在夜晚才能說心裡話。
今天晚上想和你說說,從藍帶畢業的我,為什麼放棄了世界頂尖米其林餐廳的工作,而選擇了現在任職的餐飲顧問公司。
開始囉!這是我的小故事的最後一篇。
****
在藍帶的學業結束後,畢業典禮之前,學校安排了一次招聘會。
因為藍帶的好口碑,參加招聘會的各路雇主,從多個世界知名的五星級酒店品牌,到上海首屈一指的多個西餐廳,都在那天到了藍帶找尋可以納入旗下的潛力股。
在人群中,一個頭帶棒球帽,帽檐壓的低低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他是誰呢?
我覺得要從,我最喜歡看的廚藝節目說起。早在幾年前, 在我還在一邊做美食白日夢一邊寫部落格的時候,我最最最喜歡看的廚藝節目就是Masterchef。
如果螢幕前的你對美食有那麼點了解,就肯定會知道這個為了任職於各行各業,但是懷抱著美食夢想的業餘料理愛好者而打造的廚藝真人秀比賽。因為每一集裡都能看到像自己一樣懷抱著美食夢想的平凡人,使出渾身解數和其他參賽者用廚藝一較高下,這個節目的精采程度完全媲美籃球屆的NBA明星賽。…而我一直一直都是死忠觀眾啊!看完了會反覆重播,看到一半會暫停,幻想如果我是參賽者,站在各種食材面前的我會煮出什麼菜。一點也不誇張。
美國版的Masterchef, 評審有三位,最有名的就是Gordan Ramsey,戈登.朗姆齊。你說沒聽過? 那麼請google下,他應該是螢幕上最.愛.罵.髒.話的廚師了。但作為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廚師之一,人家紅的有道理,當然不是只是因為他愛罵臟話又毒舌哈哈哈...
總之,這個從美國起家的節目Masterchef,因為太受歡迎,之後在世界上多個國家也開始有了Masterchef 官方授予版權的廚藝真人秀比拼。我在某天發現了Masterchef China, 是中國大陸的版本,中文節目譯名叫頂級廚師,然後我像追連續劇一樣,嗖嗖的一天就看完整季了:D
中國大陸版的評審有兩位,一位專精中餐,另一位是西餐領域的權威。但是那個西餐領域的權威,在講評參賽者的作品的時候,嚴厲又不留情面,分分鍾就會把人家做的菜直接當垃圾丟掉! 刀子嘴的他...簡直就是華人版的Gordan Ramsey 阿!
所以我好好的google了他,好奇他到底是哪方神聖。一看之下,才發現他不但是台灣人,竟然還曾經是Gordan Ramsey英國知名餐廳的旗下廚師,後來成為上海外灘最有歷史的和平飯店的行政主廚,還曾任職於杜拜的六星級酒店,並且跟名廚江振誠是同門...接著讀著讀著才發現他在中國大陸是個萬千女觀眾追捧的明星型男廚師。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猜到啦! 在藍帶的招聘會那天,帶著帽子的人就是他...跟電視上一樣,一臉就看起來脾氣不是很好的樣子啊! 哈哈哈哈哈。
我婉拒了當時手上的各種工作邀約,最終選擇了加入他成立的這個餐飲顧問公司。
2016年初,我終於從一個抱著夢想的業餘料理人,正式的變成一枚女廚師,第一次踏進了專業廚房,和整個團隊合力完成了為期6天的晚宴。
這個私人VIP晚宴的主角是世界公認的男神貝克漢,想到男神吃了我親手做的食物我就覺得好激動阿... 我不會告訴你們男神還到廚房來跟每位廚師握手了...😳
對了,如果你以為因為我是女生,在廚房被分配到的工作就會輕鬆一些,那你就錯了。
那次晚宴我自己一個人刨了幾十公斤的洋蔥絲;獨自煮+撥了好幾百顆的溫泉鵪鶉蛋;把堆成好多座小山的鵝肝一片片一條條的去筋...後來也曾為了某次戶外的宴會,整個人凍到發抖,縮在烏漆嘛黑的冷凍卡車裡挖了上百顆冰淇淋球...手不但凍紫關節也僵了。還有某次為了起士廣告裡效果能完美呈現,而半夜不睡在廚房裡一遍一遍地做了幾十個omelette...。
廚房是男人的天下,只有用比別人成倍的認真與努力,做為女廚師的我,才能被看見,才能不被當成個笑話。
後來我陸續的參與了各大品牌的各種案子,從亞洲遠至歐洲,從遊輪到航空公司,從雜誌到電視節目與廣告拍攝, 從明星的私人晚宴到時尚品牌的記者會..因為終於能在自己有熱忱的領域裡忙碌著,雖然忙起來平均16-18小時一天的工時很辛苦,但是苦的很甜。苦的心甘情願。
2016年,我終於揮別了當年那個活得像行尸走肉的自己。
一直以來我常常被他人打上不切實際愛做夢的標籤。也常常被說懶。
全世界都可以因為不理解你而不相信你,甚至用各種不可能不可以來打擊你說服你....但是如果螢幕前的你,像我一樣懷抱著夢想,請你要相信你自己,並且堅持下去。
因為唯有堅持,有一天世界才能看到..你的帥。
**********
我的小故事說完了。
但這並不是皆大歡喜的完結篇,我知道,在這條路上等著我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挑戰。
我並不認為這一個講述成功的故事,這更偏向是一個,關於勇氣和追尋自我的故事。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不管心中是懷著什麼樣的夢想,都能被鼓勵到。
前幾篇故事裡留言給我的鄉親父老們,謝謝你們給予我更多堅持下去的動力❤️
也請幫忙轉發給你身邊的親友,無論螢幕前的你看完了這篇故事想到了誰。我不求別的..只求能用自己的真實故事,為更多在夢想與現實中掙扎的人加油打氣,我就心滿意足了!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