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228事件」,香港也有「228事件」,廖偉棠、黃潤宇、淮遠寫詩,致審判席上的義人與香港。
全文:https://bit.ly/3dWP7fT
#香港二二八 #大搜捕 #詩輯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
大館 捕 房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K國父三國誌】
旺角,作為香港本土文化潮流的中心,眾人以為只出產過MK仔、MK妹,其實,這裏曾經改變過世界版圖!
宅男至愛的旺角電腦中心位於奶路臣街八號,在這裏誕生了一個政黨,令三個國家最終獨立。我於是選擇了旺電,作為旅遊節目《明日世遺》的起點。
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九龍華仁中學在此開幕,根據當日《南華早報》報道,新校「樓高三層均有班房」,周圍有「廣闊的空地」,整所建築「空氣流通」及「光線充足」,並稱華仁是香港最大的學校,有學生五百人。
一九三○年二月三日,三個越南共產主義組織印度支那共產黨、印度支那共產主義聯盟、安南共產黨在奶路臣街校舍(根據考證,應該是學校操場)召開由胡志明主持的統一會議。一九三○年十月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一九五一年二月後,印支共一分為三:越南勞動黨、寮國人民黨、高棉人民革命黨。所以這三個國家的當今執政黨,追溯初心,可謂「MK產物」!
節目將追隨青年胡志明的腳步,進入中環大館他坐的監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族自決」興起,胡志明前往莫斯科參加革命後,暗地到香港從事越南獨立工作,法越政府判他死刑。一九三一年港英警察得到法越政府通知,將他拘捕,關押於域多利監獄,胡志明形容,此監倉四面都是很黑的高牆,好似井底一樣,根據他的描述,應該就是囚禁於大館這個監倉。
鏡頭一轉,我已坐在「胡志明市」的酒吧一條街,享用冰凍越南啤酒,探討國父心路歷程!明晚首播的《明日世遺》,由旺電出發,走入支那三國近代史。
今日 頭條日報 專欄:http://hd.stheadline.com/…/…/20190802/785102/專欄-非誠勿遊-MK國父三國誌
#頭條日報 #非誠勿遊 #項明生 #明日世遺
大館 捕 房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蹟趣聞:芒果樹,女囚倉與考古文物】
在這座與香港歷史一同成長的建築群之中,有數件頗為有趣的事,作為大館專題的最後一篇文章,阿蹟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芒果樹
在營房大樓和總部大樓之間,有一棵樹齡超過六十年的芒果樹,在龐大規劃的保育方案之中,被列為不能遷亦不能拆的樹,原來這棵樹盛載歷代警察的集體回憶。相傳芒果樹於戰後時期種植,每隔2至3年就會結果一次,而每次結果的時候都會有重大事件發生又或是人事升遷如每年公布升級名單的日子,意義重大。而每次結出來的果亦非閒人可以享用,只有高級警務人員才可以享用。
域多利監獄唯一女囚倉
域多利監獄以其悠久歷史而聞名,而一直以來的囚犯都是男性,到底從何時開始有唯一的女囚倉?原來在1980年港府取消抵壘政策時,港府就執行即捕即解的政策,先將非法入境者囚禁在域多利監獄,等候遣返原居地。而在域多利監獄中,F倉樓上改為大倉並用鐵網分隔6個空間,放置120多張碌架床,專門囚禁女性非法入境者。而這個F倉在戰後曾經重建,被古蹟辦認為沒有歷史價值,幸好最後仍獲保留。
考古文物
在保育和復修過程中,2011年4月曾進行過一次中區警署的考古勘察,當中曾發現一批晚清至20世紀初的古物,如鴉片容器、陶製菸斗、銅幣、瓷碗碎片,更甚者有疑似隧道建築以及地基遺骸。而該批資料和報告送交古物古蹟辦事處後,至今仍沒有消息。
註:首張圖片為香港01拍攝的芒果樹
大館 捕 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8年7月,政府與馬會訂立伙伴合作關係推展項目,保育和活化古蹟。馬會曾預算耗資18億元活化整個建築群,擬加建一座「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更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不過,大樓被指喧賓奪主,及過份商業化,引來大量反對聲音,最終馬會亦放棄該計劃。至2010年10月,馬會公布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包括兩座新建築物「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建築工程則到2011年11月展開。中區警署建築群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該所建築師事務所過去曾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項目的執行建築公司為本地建築師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保育顧問則為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而據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透露,負責活化保育工程的是金門建築。
曾為港督府邸,前身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1917),有圓頂小教堂,大樓外亦有曾安放聖像的壁龕。大樓亦曾是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65)及最高法院(1989)等。1989年大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主權移交後,大樓成為終審法院,直至2015年9月搬至前立法會大樓。又名中央警署及大館,因應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引發的難民潮而建設;最早的建築為1864年營房大樓,原高3層,1905年再加建1層;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面向荷李活道的主樓建於1919年。正門寫著Hong Kong Police,並有G及R兩個紋飾,代表英皇喬治5世 (1910-1936年在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3年,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大樓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設有狹窄長門供法官出入;門頂寫著1914年落成年份,並有英國皇冠標誌。當時疑人要到法院應訊,警察會將其由地道押解往來裁判司署、警署及監獄。附近的亞畢諾道,曾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域多利監獄又名中央監獄,是香港首個監獄,建於1841年。於二戰日治期間曾用作囚禁英軍及政治犯,1980年代改作接收越南船民及非法入境者。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2005年停止運作。域多利監獄為三層高、兩層高和單層式建築物各三幢所組成,於1841年落成,分為 A、B、C、D、E、F 倉。當中的 D 倉分有東翼和西翼,於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建築風格興建,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 F 倉。整個監獄群大部份為紅磚屋,內部包括有單式、複式囚室及特別看守室,尚有醫院診所、廚房飯堂、洗衣工場、庭園操場、營房宿舍和行政大樓等。早期域多利監獄由印籍警察看守及巡邏,不定期有太平紳士前往視察及接受犯人的投訴。有記載指域多利監獄活像一個陰暗的古代地牢,三層樓內居下者為初犯;居中為在獄復犯者;居上則為女犯及罪應淹禁者。囚犯皆穿白衣,餐為各白飯一盂,鹽漬魚數尾;禁至三年者,則肉各一臠。至五十年代,黑暗的情況才逐步改善,舊監房陸續拆卸重建,新監房的光線較為充足,設施亦較完善。域多利監獄最初因拘捕大量海盜及土匪興建而滿額,為可容納更多囚犯曾改建和擴建。孫中山先生(1866年~1925年) 於1900年代在香港的革命地下活動至後期,曾一度在監獄拘留。傳聞港英政府當時收容了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而國父孫中山據說亦在其中。另外,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於1931年亦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域多利監獄,並等候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