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督促建設議案執行進度 拜會縣府主辦局處
重視花蓮重大建設,我除了在議會質詢、提案,建議縣府採納辦理之外,也會追蹤及督促所提案件的推動進度,日前我即前往縣府建設處拜會建設處長鄧子榆,就中央路左轉專用道、寵物運動公園、美崙溪左岸堤防斷點銜接、道路標線劃設規範、友善行人措施等議題,了解縣府推動現況,希望早日落實完成,讓縣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關於中央路左轉專用道的設置,我在本屆縣議會第7次臨時大會書面提案、第四次定期大會再口頭質詢,建議設置花蓮市、吉安鄉的中央路左轉專用道,希望讓尖峰時段的用路人可以免受塞車之苦。
🔴🟢🟡縣府已規劃完成五千萬元計畫,爭取前瞻預算,將在中央路一段至四段,共15處路口,包含設置左轉專用車道、增設號誌、照明及監視器共桿等項目,我也再次提出應融入友善行人的理念,包括行人穿越線退縮、中央分隔島增設行人庇護島等構想,希望規畫在內,打造以人為本的用路環境。
🤞而中央路應優先改善的項目,我建議是在慈濟大學正門的中央路與莊敬路口,增加照明,以維護用路人在穿越中央路時的安全性,因權屬為花蓮市公所,也將連結市代謝豪杰,請市公所協助照明,期待盡快改善此路段昏暗的狀況,讓大家過馬路時不再提心吊膽。
🚹🚺不斷的爭取中央路左轉專用道的同時,有關道路標線的繪製與調整,我也建議縣府應該在委託設計案時,即應一併畫出,讓標線的繪製能夠完善,不要再讓用路人看到有瑕疵的標線,關於這點,也謝謝前公路局花蓮工務段段長曾介宗提供建議。
其次,美崙溪菁華左岸堤防斷點銜接計畫進度目前待內政部作業程序、美崙溪上游左岸高灘地寵物運動公園則預計五月份完工等等。而除了大眾關心的重大交通建設,民眾陳情的相關個案,需要縣府配合及協助的,我也在拜會中一併提出,希望獲得改善及解決。
➡️➡️就任以來,我非常重視也很努力的爭取各項可以改善現有交通規劃的建設,無論是在議會提案,或是親自拜會各局處首長,都希望可以真正打造一個「駕駛放心、行人安心」的用路環境,而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鍥而不捨的爭取之外,也需要各單位的支持與配合。希望有一天,一個交通進步、安全友善的花蓮不會再是口號與空談。
大 溪 吊 桿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同跑步、單車,或者其他與時間並進的運動一樣,需要類似熱身、或長或短的調整期,登山健行對我而言亦然。剛出發未必是興奮的,甚至帶有抗拒的成分,或許想著「為何大老遠來到這」、「今天要走好多路」......但這種心情通常不會維持太久,一旦踏入山林,情緒將隨著步伐漸漸代謝掉,之後就不再想那麼多了。
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情緒是,每當被特定的美景感動,一面讚嘆有緣一見的美好之際,竟同時浮現一種悲觀的想法,害怕曾經滄海,以後對平凡的風景意興闌珊。也害怕下次沒有突破或新意,無法滿足自己探索的慾望。我想登山,或從事任何運動的人,可能都有類似的憂愁吧,因此才會一再地朝極限挑戰。
不過很意外地,直至目前很少有反映以上憂愁的狀況。或許是在挑選路線時,便進行初步篩選,而且每次走完新的路,都能發現一些驚喜。久而久之歸納起來,終於明白那就是健行本身的魅力之一,每一條路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粗曠的、溫馴的、有素養的、不修邊幅的......甚至是好多種性格的組合,然後因為那獨一無二的個性而被記住。無論討不討喜,但至少不是誰的複製品。
週日走了一趟淡蘭古道中路的「坪溪古道」,接續「石空古道」下到宜蘭外澳。現在回想起來,越來越覺得坪溪古道是非常神奇的存在,它在距離雙溪車站搭免費市民小巴還有一小時的偏遠小村,開車去也不太親切的距離。原本是低海拔的熱帶雨林植被,轉個彎忽然變成筆直的柳杉大道,苔蘚長得很好,依附在樹幹或電線桿上毛茸茸地。蕨類也爭相從樹與樹的空隙中叢生出來。
這一段的坪溪清淺,預備好要渡溪的涼鞋最後因為水淺而沒用上,溪流河床平坦,不只仔細看的或許分不清流向,因此,有些人會以溯溪的方式取代步道,一面感受水的清涼。由於整段步道被林蔭覆蓋,有陽光的時候,山裡好像上了一層黃綠色的濾鏡,體感溫度也降了幾度,有許多遊客帶著炊具來煮食野餐、搭帳棚露營,或著在兩根柳杉間綁上吊床睡覺,一副很懂享受的模樣,感覺好像要去參加 FUJI ROCK 那種潮潮的活動,雖然我沒去過。
可惜的是,假日遊客的數量比預期多 (沒辦法,好地方口耳相傳),有些自私地佔地,卻阻礙了通道,甚至不顧他人用喇叭播放音樂。說言重點,我覺得很煞風景。我也覺得煮東西有點干擾,特別是會製造油煙的食物 (例如煎香腸)。畢竟不是什麼必須煮食的行程,以便食野餐才是最好的方法吧!
扯遠了,雖然如此坪溪古道還是很可愛的,如果能再長一點更好,單程1.5公里太短了,還沒真正甩開人群享受清幽,已經抵達觀景台。觀景台視野極佳,龜山島就在遠方,幾艘船隻彷彿靜止般,拖著長長的浪花停格在畫面裡。
--
大 溪 吊 桿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救觀光要重返基本面!
在開車前往觀霧的途中,我特別切下清泉部落,在大雨中撐傘,我把清泉部落的每一個角落走一遍,連廢棄的步道都走了一遍,也走過兩座吊橋。這麼環境幽靜,溪水穿越,有山又有水,也有溫泉,而且還有一個可以説故事的張學良故居,如果這個地方是在日本,我相信這裡一定是台灣人很愛去的景點。
但來到淸泉部落,其實這是通往雪霸國家觀霧及進入霞喀羅的中途站,但這裡的遊客不多,頂多只到張學良故居拍照打卡,其他地方都沒有人,因為沒有遊客,連溫泉旅館也都關門大吉,街道上的小店家多數沒有營業,只剩下一家柑仔店。我到市集走一圈,有幾攤原住民小攤,但沒有生意;到外頭,我看兩個小販賣水果,為了幫他們創造商機,我一攤各買500元水果,他們滿心感謝。這麼美麗的好地方,如今一直重蹈惡性循環,人愈不來,這個小部落也愈蕭條。
這次政府拿出千億為業者紓困,政府為旅遊業者補助員工薪水,除了這些急救措施外,我建議政府主管單位要利用這次機會重新整治台灣觀光景點的基本面,在全球鎖國、國際旅遊凍僵的時候,重新推動國內旅遊。這個時候可以好好跟業者溝通,要改變過去為衝量胡亂殺價的惡性競爭,把景點整治好,輔導當地餐飲業者在美食下功夫,把環境弄好,美食改善,這只是第一步,再來是業者的服務態度與經營理念也必須給他們再教育的機會,也就是給他們釣桿,還要學會釣魚。
台灣一直自豪我們有好山好水,但我們都不懂行銷自己的產品。經過這次瘟疫肆虐,台灣要認真打造一個生態島,台灣因為抗疫成功打響知名度,好好利用這次機會行銷台灣,例如,我們可以在國際上宣傳臺灣最值得來的十條歩道,或是最值得去的十個景點。
過去幾十年,台灣的國際收支在旅遊這一項都有很龐大的逆差,國人喜歡出國旅遊,已經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這次要平衡旅遊收支逆差,一定要從改善國內觀光的基本面下手。